s 阅读页

第三十四节 明代风灾的种类

  明代风灾按其发生地和影响来看,可以分为三种:一般性风灾、台风灾害、龙卷风。一般性风灾是最普通的风灾,发生在明代内陆的风灾大部分是这一类型。一般性风灾的危害随着风力等级的加大而增强。关于风力等级的内容,一首歌谣描写得比较形象:零级无风炊烟上;一级软风烟稍斜;二级轻风树叶响;三级微风树枝晃;四级和风灰尘起;五级清风水起波;六级强风大树摇;七级疾风步艰行;八级大风步难行;九级烈风烟囱毁;十级狂风树根拔;十一级暴风陆罕见;十二级飓风浪滔天。现代气象学中衡量风力等级大小比较常用的标准是风速,即风在每秒钟内所移动的距离,其计算口诀是“从一直道九,乘2各级有”。意思是:从一级到九级风,各级分别乘2,就大致可以知道该级风的最大速度。譬如一级风的最大速度是每秒2米,二级风是每秒4米,三级风是每秒6米……如此类推。各级风之间还有过渡数字,一级风是每秒1~2米,二级风是每秒3~4米,三级风是每秒5~6米……如此类推。在自然界中,很多时候风力可能会超过十二级,像强台风中心的风力,龙卷风的风力都大于十二级,破坏性也更严重。明代的风灾大部分是发生于内陆地区的一般性风灾。如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乙丑,又大风吹坏屋宇、树木无数”。弘治三年(1490年)六月壬午朔,陕西靖虏卫大风,天地昏暗,变为红光如火,久之乃息。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海面上的强烈风暴。这种风暴以急速旋转的狂风而著称。在气象学上把近中心的地面风力达8~11级(风速每秒17.2~32.6米)的定为台风,6~7级的称为热带低压,达到或超过12级的称为强台风。每年夏、秋两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都要受到数个至数十个强台风的侵袭,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台风登陆一般除了强风之外,还要带来大量的降雨,其影响范围可深入内陆数百至上千公里不等。明代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也相当多,如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癸丑,漳州府南靖县飓风、大雨,折木、发屋,民有死、伤者”。成化十九年(1483年)“六月庚午,福建州府大风雨,坏官民庐舍二千余间”。

  龙卷风是一种突发性风灾,它的范围小,直径平均为200~300米;直径最小的不过几十米,只有极少数直径大的才达到1000米以上。它的寿命也很短暂,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几小时。龙卷风行走起来,大多一直向前,平均每秒可移动15米,最快的可达70米。移动路径的长度大多在10公里左右,短的只有几十米,长的可达百公里以上。它造成破坏的地面宽度,一般只有1~2公里。龙卷风里的风速非常大,一般情况,可能在每秒50~150米,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每秒300米或超过声速。龙卷风最可怕的是其内部的低气压。这种低气压可以低到400毫帕,甚至200毫帕,而一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毫帕。所以在龙卷风扫过的地方,犹如一个特殊的吸泵一样,往往把它所触及的水和沙尘、树木等吸卷而起,形成高大的柱体,这就是所谓的“龙倒挂”或“龙吸水”现象。龙卷风摧毁能力相当大,几乎是无坚不摧。明代也有龙卷风发生,如崇祯四年(1631年)“六月庚戌,河南开封府临颍县是日未时雷雨大作,顷之雨定,风霾突生,吹倒民居二百余间,压死二人,拔树千株。磨扇、花盆飘空旋转,又将居民杜发连墙刮过壕北,压死其家子民等八人。自王家庄至巩家庄,计十五里。巡按李日宣以闻”。这是一次十分典型龙卷风现象。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