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奇凡放学回来哭丧着脸,爸爸问:“儿子,怎么了?谁欺负你啦?”
奇凡说:“爸爸,今天我的同桌不理我。”
爸爸问:“为什么呀?你让他生气了吗?”
奇凡说:“他下课的时候去洗手间了,而我的铅笔正好需要削一削,所以我就打开了他的文具盒,用了他的卷笔刀。我发现他的铅笔盒里有很多水彩笔,所以就拿来画画。他回来后就生气啦!我又没有弄坏,他干嘛那么小气呢。”
爸爸笑着说:“如果妈妈不经过你的同意把你的玩具借给别人玩了,你是不是也会生气呢?所以,借别人的东西要先打招呼,这是对别人的尊重。”
不商量就拿叫做偷,不打招呼就借会损伤友谊,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类似的条款在很多学校规章制度中较为常见,但有些学生对此并不重视,他们甚至认为朋友之间可以不分彼此。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引起兄弟姐妹乃至同学之间敌对情绪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属于他人的物品表现出适当的尊重,这一点可以在很多孩子身上得到证实。比如,姐姐不在的时候,弟弟擅自进入她的房间,借用了姐姐的一本书;一个学生一声不响地从同桌的抽屉里拿了墨水,然后被同桌发现。如此一来,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因此,你应该具有良好的交往礼仪,这可以体现自身良好的教养,有利于顺利地与人交往。日常生活中,当你需要使用别人物品时,应该先征得主人的允许。因此,你可以通过每一件小事,锻炼自己良好的交往能力,培养自身礼貌的行为习惯。
为了避免争论,你在借东西的时候应该遵守一些规矩,可以参考下面几条:
(1)在没有获得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借用他人物品。即使借一件很不起眼的东西,比如一只铅笔、几张纸,也要征得对方的同意。这是因为那些东西是别人的,尊重那些东西是尊重主人的最好表现。
在向他人借东西的时候,不要忽视礼貌用语——“请”字。多说一个“请”,感情色彩就变浓了,显得友好了许多。特别是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用请求的口吻和对方商量,常常会使对方愿意帮助你。
(2)让物品的主人亲手将物品交给你。也许你的同桌并不介意你借用他的字典,但是如果你径自从同桌的抽屉里拿走字典,同桌很可能就会不高兴。
(3)在合适的时间内归还他人物品。所谓“合适”并不是固定的,你应该在借的时候就和对方商量好。把借用的物品用光了或弄坏了要赔偿,或者用相似的物品来代替。比如,当你把借来的录音机的电池用光了,你需要换上新电池,然后归还给主人。如果你把借来的玩具弄坏了,你可以把自己的玩具赔给对方,但是这需要你和对方好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