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如何给外国朋友送礼

  在一次聚会上,一个美国人给一位日本朋友送了一个礼物,客人都到齐后。这位日本朋友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在众人面前拆开了美国朋友送来的礼物。但他万万没想到,当他把盒子拆开时发现那是一把小巧别致的瑞士军刀,他的脸上马上露出了不悦的表情。原来,在日本,送刀子暗示着自杀。

  送礼学问大,各国有各国的风俗习惯,送对了皆大欢喜。反之,事与愿违。所以,如果你想给外国朋友送礼物,必须了解清楚对方的风俗习惯及送礼禁忌。

  日本的送礼常识:

  日本人喜欢赠送或接收高档昂贵的礼物,礼物越贵重,情意也越深,贵重礼物不一定会被日本人看作贿赂;重视包装,一件礼物不管价格高低,通常都要包得严严实实,并写上“粗品”二字以表示谦逊。不要用白色或色彩明亮的包装纸包装,因为在日本白色象征死亡,明亮的颜色则会显得过分花哨,不够庄重;拿出礼物之前要婉转地告诉对方,说你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纪念品,而不要出人意料地拿出来;通常会见结束时才赠送礼物;送给日本同事礼物时,送笔是最适合的,因为在日本文化中,笔象征知识,而且很轻,便于携带;日本人看重礼品的来源和品牌。

  美国的送礼常识:

  不要送贵重的礼品给美国朋友,否则他会“小题大做”,认为这是贿赂,立马对你的送礼动机产生疑问;在美国,请客人吃顿饭,喝杯酒,或到别墅去共度周末,被视为较普遍的“赠礼”形式,你只要对此表示感谢即可,不必再作其他报答;去美国人家中做客不需要必备厚礼,带些小礼品如美酒、鲜花和工艺品即可,如果你空手赴宴,则表示你将回请;礼品的包装不要用黑色的纸,因为黑色在美国人眼里是不吉利的颜色。

  同时,要注意赠送礼物应在生意交谈结束的时候。美国人对新奇的物品比较感兴趣,送礼讲究实用性和奇特性;送礼时请将购物小票附上,这样,如果对方不喜欢礼物,可以拿着小票去兑换其他商品。美国人送礼的特点是简洁、务实、随意。礼品的形式和价值并不重要,简单实用、略表心意即可,故而一束鲜花、一瓶葡萄酒、一本新书一盒巧克力等等,都是很受欢迎的礼物。

  韩国的送礼常识:

  不要送4件一套的礼物,“4”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多数的喜庆场合,都青睐红色的包装纸;很少送花,他们认为只有葬礼才送花;在韩国,慷慨是很受推崇的品格,尽可能送昂贵高档的礼物;韩国人送礼物大多比较随性,在接受礼物时,一般常说些客套话,如“你真不该这样麻烦自己”等。

  德国的送礼常识:

  德国人注重送礼,很注意礼物的包装,礼品切勿用白色、黑色或棕色的包装纸或丝带包扎。另外,不要送尖锐的东西,因为德国人视其为不祥之兆。在情人节,他们喜欢送玫瑰、香水、领带、贺卡、甚至自制的蛋糕、果酱。被邀请参加生日聚会的时,德国人会依据主人平时的喜好送上既经济又实用的礼物。例如,送些鲜花、巧克力、家庭小装饰品、酒以及生活日用品等。

  英国的送礼常识:

  英国不收贵重礼品,如果你送给英国人过于贵重的礼品,会被误认是一种贿赂。英国人讲究外表,送礼时不喜欢花费太多,但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如送一些高级巧克力、一两瓶名酒或鲜花,受礼者都会非常高兴。但要注意,尽量不要送印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这是英国人很讨厌的。合适的送礼时机应在晚餐后或看完戏之后。切记不要送百合花,因为这具有死亡的意味;收到礼物的人要当众打开礼物。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送礼风俗,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重包装,多数国家注重“礼轻情意重”。所以,在给外国朋友送礼之前,要熟知他们的风俗,尽量投其所好地送礼,才能送的愉快,送的成功。

  §§第八章 赴宴做客,做一个有教养的小客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