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欧拉砸碎命运这块顽石

  欧拉出生在瑞士的名城巴塞尔,他的父亲是一个牧师,对数学很有研究。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对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学校里的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做个记号,事后再找人请教。可是,这样一个学生却不讨老师的喜欢,刚上小学时竟被学校开除了。

  欧拉读的是教会学校。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回答不上来,就煞有介事地对欧拉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不满意老师的解答,又问道:“既然是上帝亲自把星星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上,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老师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在欧拉生活的那个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老师认为欧拉小小年纪就敢对万能的上帝提出怀疑,这怎么得了,就把他赶回家去。

  这么聪明的孩子不读书实在太可惜了,父亲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大数学家伯努利。在他的推荐下,13岁的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也是当时所有瑞士大学中年龄最小的学生,一时引起轰动。

  伯努利的授课方法很特别,他没有教材,也不发给学生课本,每次上课只是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看书找资料,下个星期把答案交上来。看过答案后,伯努利与学生讨论一番,再给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方法,就连欧拉都觉得非常吃力,只有勤奋用功才勉强赶得上。三年下来,伯努利的学生只剩下欧拉与他的儿子但以理·伯努利,后来,但以理·伯努利成为一位着名的流体动力学专家。1724年,欧拉获得了神学硕士学位。有了这个文凭,他就可以到教会谋个差事。父亲不希望欧拉专门从事数学研究,在当时整个欧洲大陆,这种人是找不到工作的。这一天,伯努利亲自来拜访欧拉的父亲,实际上是来给欧拉说情,他认为欧拉一定会成为数学界最明亮的一颗彗星。欧拉的父亲为难地说:“他受的神学教育怎么办?”伯努利回答道:“数学不会抖落他身上的任何虔敬信仰,你看着吧,有一天他会成为数学界的神学家!”

  伯努利的预言很快就成了现实。1727年,欧拉用数学解法计算出了一艘大轮船的结构设计,以此参加欧洲科学竞赛。这个作品给巴黎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出了一个难题:一个在神学院里专攻古希伯来文的学生,竟有如此超强的数学解析能力,实在是百年难得一见,不把竞赛的首奖颁给他,显得太没有眼光了;但是,一个来自群山之国瑞士的人,一生中从未见过大海,更没见过轮船,竟以轮船设计获得首奖,这个消息若是传出去,一定会成为笑柄。巴黎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左右为难,只得决定当年没有首奖,只把佳作奖颁给了欧拉。从这个时候开始,父亲不再反对欧拉研究数学了。

  隔了一年,欧拉再次让巴黎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感到头疼。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耳膜结构与声波的共振,而他不是医学教授,也没有见过耳膜。这一次,巴黎科学院把首奖颁给他。在以后的12年里,他连获12次首奖,用的都是他的“数学怪招”。

  1726年,19岁的欧拉大学毕业,在瑞士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时候,俄国科学院刚刚在圣彼得堡建立,正在四处搜罗人才。已经应聘在圣彼得堡工作的但以理·伯努利深知欧拉的才能,在他的引荐下,欧拉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来到圣彼得堡。然而,就在这一年,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驾崩,俄国陷入了长期的血腥内战中,凡是外国人都受到秘密警察的监视。对于欧拉这样的数学家来说,这也许是因祸得福,没有社交,没有会议,没有世俗的干扰,他所能做的只是专心致志地在他的数学王国里遨游。后来,瑞士政府把欧拉在这15年中写成的作品结成全集,足足有100巨册。

  在这段日子里,欧拉曾用自己发明的方法,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为此他整整计算了三天三夜,结果因工作过度得了眼病,右眼不幸失明,这时他才28岁。

  欧拉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天才,这主要表现他惊人的记忆力和罕见的心算能力上。有一次,他的两个学生把一个复杂的收敛级数的17项加起来,算到第50位数字,两人相差一个单位。他们俩谁对谁错呢?欧拉用心算的方法把全部运算做了一遍,居然把错误找了出来。欧拉的长子后来回忆道:“父亲为我们念书,我们觉得太好听了,请父亲再念一遍,父亲就把书本合上,从第一行讲到最后一行。”欧拉到了晚年,还能够一字不差地复述出年轻时代所做笔记的内容。

  欧拉还有一个本事,那就是从不受嘈杂和喧闹的干扰。他在家里常常一面哄孩子,给孩子讲故事,一面思考他的数学问题。有了什么想法,就顺手写在孩子吃饭的围兜上、给孩子擦嘴巴的纸巾上,事后一整理,便是一篇出色的论文。

  1740年,俄国国内的局势逐渐平静下来,这时欧拉的数学名声已经传遍整个欧洲大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特聘他为宫廷数学家,并兼任公主安哈特-笛莎的老师。

  1766年,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亲自出面恳请欧拉重回圣彼得堡。谁料想过了不久,他的左眼也出现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在完全失明之前,他还能朦朦胧胧地看见东西,便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把他发现的公式写来,然后口述其内容,由他的学生笔录下来。

  1771年,圣彼得堡着起一场大火,殃及欧拉的住宅,瞎眼的欧拉被围困在火海中,一个仆人冲入火场把他背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遭遇这样的打击,欧拉并没有屈服,他坚定地说:“如果命运是块顽石,那我就化做大锤,把它砸个粉碎!”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口述了所有被烧掉的论文并做了修订。

  1783年9月18日,法国人蒙高尔费兄弟进行第二次热气球升空试验。当天下午,欧拉邀请好友聚餐,庆祝他计算的气球上升公式得到证明。那时天王星刚发现不久,饭后欧拉就躲开众人去计算天王星的运行轨道,还和他的孙子玩了一会儿。就在他喝完茶后,突然他手中的烟斗跌落到地上,老人的口中喃喃地说:“我要死了!”随后闭上了眼睛,这位与黑暗搏斗了17年之久的数学家永远“停止了计算”。

  科学家逸闻

  无法回答

  有一次,俄国女皇邀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访问她的宫殿,狄德罗编过法国百科全书,号称自己无所不知,他一个劲儿地向大臣们宣传无神论,女皇有些生气了,就让欧拉去对付这位哲学家。第二天,欧拉朝狄德罗走去,一本正经地问道:“先生,因为(a+b)n/n=x,所以上帝存在,对不对?”狄德罗困惑得不知怎样回答才好,羞愧地离开俄国。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