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中国古人“取暖”之谜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自从有了火,人们就可以用其驱寒保暖,以保证正常的生活。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一首颇负盛名的小诗《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的“红泥小火炉”无疑就是当时的取暖用具。这种用具似乎有些简陋。其实,古代的取暖炉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取暖炉。

  说起取暖炉,我们不能不首先谈谈人类最古老的取暖方式——篝火取暖。大约在距今 3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就已经会使用和控制火。早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学者德日进曾将北京房山周口店遗址出土的烧骨带到巴黎做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烧骨内含游离的碳,这是燃烧的结果,而非有色金属污染的结果。1966年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在北京人居住过的山洞里,从上到下有4层灰烬层,最厚的可达6米。灰烬常常成堆分布,灰烬中发现过一块属于紫荆树的木炭、烧过的朴树籽及大量烧过的兽骨。这些都说明北京人会用火,并能控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从而促进身体的发展和大脑的进化,增强了自我生存的能力。从此,这种简单易行的取暖方式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刀耕火种,从事原始农业的生产,并把一些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从而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人类还改进渔猎手段,从事制陶、纺织等手工生产。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知晓这个时期是否有了特殊的取暖用具,但是利用人工火以及大量出现的炊器取暖,应该是主要的取暖方式。因为在这一时期的居住遗址内,我们发现了用火的灶坑。

  根据考古发掘,中国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取暖用具,叫做燎炉。这是一种烧炭取暖的用具,相当于今天的火盆。河南新郑出土的王子婴次炉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件自铭燎炉,炉体呈长方形,圆角侈口,浅腹平底,底部有 23 个突泡形足,为镂空圈足的残迹,两宽边有小钮衔环,两窄边有提链耳,均用于提挪炉具。到了春秋晚期,燎炉又出现了一种直口浅腹圆盘式的,口下有一对提链,平底下有环形座,座上有十个兽首衔环状支柱,尾端上承盘体。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的铸客炉为战国晚期器,也为直口浅腹,口下有一对提链,圆形下有三蹄足。燎炉一般都附有发箕,其用途是转移火种和添加木炭,商代晚期的墓葬中就有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炭箕一般作簸形,左右两旁及底部皆有方孔,以便漏灰,后方有銎筒,可装木柄。

  汉代取暖炉式样很多。河北满城汉墓刘胜墓出土了5件暖炉。其中一种暖炉作圆形三足炉,炉身敞口、直壁、大平底,下有三直条形足,炉身下设承灰盘,盘沿开一缺口,以便清除灰烬。有盖似覆钵,顶作环钮。盖和炉底、炉壁镂孔。炉壁设四钮系提链。炉身、承灰盘、三足分别银制后,用铆钉结合成整体。另一种暖炉作长方形,口大底小,炉壁中腰或近底部向内折收如二层台,四蹄形足,四壁镂长方形孔共 6 个,底部镂对称开方形孔 18 个。两长壁外各有两钮,为提挪方便而设。除圆炉、方炉外,在陕西兴平茂陵 1号冢 1 号陪葬坑中还出土带有铭文的温手炉。这件温手炉通高 12 厘米,口径9~14厘米,呈椭圆形,直口,上覆盖,四条蹄形足。炉身、炉足分别锻制后,用铆钉结合。底镂四组长条形孔。腹部向外伸出宽带形把,把端作桃形。盖面套一小环,盖面镂柿蒂纹及“S”纹。盖沿外侧锩铭文一行八字:“阳信家铜温手炉盖。”炉身下腹外侧铭文:“阳信家铜温手炉。”这种小巧的取暖炉应是贵族冬日温手用的。

  汉代以后,特殊的取暖炉在考古发掘中时有发现,只是有些没有铭文标志,有时很难区分其究竟是熏炉还是取暖炉,如出土的唐代一些被称作炉的金银器中,就很难做出这样的界定,不过,有些还是可以确指的。1984年在江苏无锡甘露乡彩桥村发现了一座古墓,此墓系明代晚期华师伊夫妇合葬墓。该墓出土鎏金铜手炉两件,形制相同。盖面微凸呈弧形,炉呈钵形,直口,凸肩,腹斜收成平底,底和器身交接处有一凸棱,其中一件盖面交错四方如意云纹和镂空“万”字纹,另一件盖面交错六瓣花纹和圆形镂空,高度均在 6~8 厘米。至于明清宫廷中流传下来的那些取暖炉,有些与我们上面介绍的形状类似,有些则别具一格。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