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成长!成长!

  沃尔玛成功箴言

“每节省一块钱,我们就在竞争中前进一步——而这种进步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山姆·沃尔顿

戴维·格拉斯的挑战

沃尔玛的新团队由沃尔玛家族和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共同组成。其中,戴维和唐各自具有不同的领导才能和技巧,他们也许不会成为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却会成为管理团队的集体领导者。公司的各项事务的处理结果都不会由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单独决定或完成,其他人提到某个业务时,总会这样说:“这件事是由戴维和唐共同处理的。”他们一定不会说,是由副总裁或首席执行官处理的。之所以这两个人需要双剑合璧地处理工作,主要是因为他们都不具备山姆·沃尔顿所独有的特质,其一是杰出的经营能力,其二是伟大的沟通技巧。戴维·格拉斯和唐·索德奎斯恰好分别具备了这两点。

戴维是一个杰出的经营者,而唐则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这似乎也成为他们二者必须共同合作的原因。

沃尔玛是一个资产庞大,涵盖许多层面,不断成长的公司,日常作业非常复杂。而戴维所具备的组织技巧,以及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都将使沃尔玛公司飞速发展起来。除此之外,戴维和山姆·沃尔顿共事已久,对其想法和经营理念早已融会贯通。然而,戴维虽然是一个一流的管理人才,但是他性格内向,缺乏山姆·沃尔顿一流的个人魅力,并缺乏他那样的沟通技巧。而戴维所欠缺的地方,恰好是唐所擅长的地方。有人说,如果唐不是选择了零售行业,完全可以去做一位传教士。唐和山姆·沃尔顿一样,只要他走过一个地方,都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他喜欢演讲,喜欢与人聊天,喜欢文化宣传,所以深受沃尔玛公司内部员工的爱戴。正因如此,他也成为宣扬山姆·沃尔顿的价值和文化的重要领导人。

因为这两个人之间的良好合作,罗布更加放心地把公司交给他们了,同时也暗自庆幸父亲山姆·沃尔顿当初所作的明智决定。由于罗布不喜欢命令或强迫别人做事情,也不会事事亲力亲为,更不会听凭自我意识的安排,同时他和父亲山姆·沃尔顿一样,都是那种喜欢保持低调态度行事的人。所以当沃尔玛公司在戴维和唐的管理下蒸蒸日上的情况下,他逐渐将一些决策权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了戴维·格拉斯的手中。

戴维·格拉斯原本是在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宽克药厂工作。1964年,他应邀到阿肯色州的哈里森镇参加山姆·沃尔顿在那里举行的沃尔玛商店的开幕仪式。然而,通过这次开幕式,戴维对山姆·沃尔顿的印象大打折扣,他甚至建议他改行去做其他的事情。此后的10年时间里,山姆·沃尔顿一直关注着戴维,他依靠自己独特的“知人善任”的能力,一眼相中了身为千里马的戴维,并一再邀请他加入沃尔玛公司为其工作。终于在1976年成功地将他网罗到了沃尔玛公司,一上来便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公司的财务主管,并负责信息处理、系统发展和配送业务。

山姆·沃尔顿去世了,同样年迈的戴维便迎难而上地挑起了重任,但是他走上了一条与山姆·沃尔顿不同的管理道路。戴维不怕企业成长,他并不像山姆·沃尔顿那样因为企业的迅速膨胀而感到忧心忡忡。在山姆·沃尔顿的心中,成长就意味着借债,建立官僚制度,加重薪资压力,增加不断的新开支等等。而戴维却认为,如果可以保质保量地增加沃尔玛商店的数量,贷款又有何妨?从1992年到1995年,戴维将沃尔玛公司的债务从17亿美元增加到了85亿美元,利用这些贷款兴建了购物广场,高科技食品配送中心,并买下来很多地皮准备构建更多的购物广场。如果山姆·沃尔顿在世的话,一定会被戴维的疯狂之举吓坏的。

很早以前,戴维就十分主张利用科技实现公司的发展,但是山姆·沃尔顿一直对此予以压制,因为他对科技持有怀疑的态度,并不怎么信任它。在山姆·沃尔顿的心中,这些硬件的设施远没有人来得可靠和忠诚。所以,实际上戴维的早期设想都被山姆·沃尔顿否定了,这让他感到心灰意冷。然而,这个时候,他终于可以采用最新的科技来大展身手了。他知道要想维持公司的持续成长,就必须拥有庞大的配送中心和高科技货品追踪系统。

与山姆·沃尔顿相比,戴维更加富有冒险精神。山姆·沃尔顿敢拿几百万美元冒险,而戴维则敢用几十亿美元下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两人同时意识到沃尔玛公司可能会因为在行业中的发展神速而被当成异类。在这样的情况下,山姆·沃尔顿担心公司会被成功冲昏头脑,或许会因此增加不必要的开销。而戴维则希望让沃尔玛公司借此势头尽快发展起来。

从1988年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来,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额从160亿美元一路上扬到了1992年的438亿美元。公司的利润也增加了两倍,从62800万美元增加到了20亿美元左右。当山姆·沃尔顿将公司的一切委托给他的时候,戴维便开始一刻不停地施展他的抱负。在1992年的《财富》杂志调查中,57岁的戴维成为“最受敬佩的企业中最受敬佩的首席执行官”。三年之后,戴维管理的沃尔玛公司销售额增长了一倍以上,达到了将近1000亿美元。这也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历史上难以超越的成就。

事已至此,有谁能说戴维的挑战没有成功呢?

接班人实现帝国梦

在1977年至1987年的10年间,沃尔玛公司百货商店的增长率是35%,是整个零售业增长率的两倍。1987年初期,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19亿美元,在美国零售业排名第四。1989年的时候,沃尔玛公司以及国内拥有的1402家商店、27万名员工,销售额达到了206亿美元,利润是16.7亿美元,沃尔玛商店遍布了美国的26个州——它终于超越了凯马特,成为全美国最赚钱的零售企业。

1990年的时候,沃尔玛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了,商店销售额高达258亿美元;1991年,销售额增加到326亿美元。1991年,沃尔玛公司在加州开设了19家商店,在内达华州开设了3家。自此,沃尔玛公司的实力防卫开始向美国西部的最西部地带扩展。与此同时,沃尔玛公司还创造了美国企业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净资产收益率,让长期投资者收益颇丰。1991年初,沃尔玛公司的净利润已经达到了13亿美元,这一年他们在墨西哥市开设了第一家国际超级市场。1992年,卖场平均达到20000多平方米的沃尔玛商店已经遍布美国的45个州,同时还开设了6家采用新观念的购物广场,而且取得的业绩令人振奋。

那个时候,山姆·沃尔顿之所以会让公司快速发展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其主要还是因为他内心藏着一个帝国梦,这个梦想曾经在1990年召开的一次股东大会上表露过。但是,两年之后他便离开了人世。所以,山姆·沃尔顿的帝国梦只好由公司的其他管理者们帮助实现了。

当时,山姆·沃尔顿站在阿肯色大学的运动场上对在场的8000名股东和员工说道:“我坚信,沃尔玛公司到了2000年的时候,营业额可能会达到1000亿美元!”而就在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沃尔玛公司的全年营业额只有258美元,这样匪夷所思的预测难免会让人产生质疑。或许是因为前一年,沃尔玛公司的营业额超越了西尔斯,成为全世界的零售业霸主,所以山姆·沃尔顿才会大张旗鼓地鼓舞士气吧。然而,这对在场的戴维·格拉斯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山姆·沃尔顿当时已经被查出患有癌症了。而山姆·沃尔顿之所以这么说,正是要使接替他的领导团队能够理所当然地推动成长,使之成为一种挑战,促使企业成长为新领导团队的核心能量。

想一想,从258亿美元翻到1000亿美元,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必须在1992年之后的短短8年时间内将沃尔玛公司的收入翻4番。不过,激将法只是山姆·沃尔顿很少使用的一种鼓励员工和管理者的方式,因为他相信这些雄心勃勃的人们,纵然没有使用这样的方法,他们也会积极地寻求成长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戴维·格拉斯继续扮演沃尔玛公司的冒险家的角色,他开始将公司的成长寄希望于数目不断增加的购物广场。

1988年3月1日,沃尔玛公司的第一家购物广场在密苏里州华盛顿市开张了。这里所开设的沃尔玛折扣店经过扩建后成为了新的购物广场。这家购物广场占地面积接近4万平方米,员工总数达到450人。不过,出于某种原因的考虑,发展购物广场的计划进行得十分缓慢。不过,到了1992年山姆·沃尔顿去世之前,公司开始积极地投入到购物广场的购建中,到了1994年已经成功地发展到了100家。

1996年,沃尔玛公司的购物广场增加到了260家。购物广场比之前的商场有了很大的改进,它们更有效地合理利用了空间,成本效益也大了许多。尽管购物广场与沃尔玛传统的商店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管理和组织却没有太大区别,所以管理人员从一开始就能管理得得心应手。

沃尔玛公司开办的每一家购物广场均为每天24小时营业,除了出售一般的商品之外,还供应烘焙食品、冷冻食品、乳制品和新鲜蔬菜——与现在的超市没有区别。购物广场里还开设了许多专卖店,如眼镜店、汽车维修中心、餐厅、服装店、银行和美容美发中心等。这些巨大的购物中心一般占地达到3万至7万平方米,提供10万多种货物,其中包括3万多种杂货。

正是在发展购物广场的过程中,沃尔玛公司发现了另外一种成长动力,即杂货零售业务。投资者对沃尔玛进入食品业似乎并不感兴趣,甚至传来了一些批评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该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利润太薄。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沃尔玛看到了一个机会——食品零售业开始涨价,涨幅超过成本增加的速度。一般杂货出售一件只能赚取几美分的差价,而宣扬天天平价的沃尔玛公司赚取的利润则比这个还要低。因此,沃尔玛想到了一种吸引顾客的方式,他们希望利用价格便宜的食品达到这一目的,同时,许多购买食品的人会到其他地方看一看货品,这可能会增加商店的营业利润。

于是,沃尔玛公司迅速关闭了几百家传统商店,开始大肆推广他们所发现的这种杂货零售策略。事实再一次证明,这一决定是明智的。沃尔玛公司的业绩十分可观。2001年的时候,包括购物广场、山姆批发俱乐部、折扣店以及社区商店在内,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6%,成为美国最大的杂货业者。沃尔玛公司购物广场的杂货销售量,增长的速度比非食品销售高出了一倍多。

此时,沃尔玛公司的接班人们真的履行了他们对山姆·沃尔顿的承诺,帮助他完成了两个愿望,其中之一便是实现了沃尔玛的帝国梦。而另外一个就是,他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蜕变。

成长中遇到的挑战

零售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大鱼吃小鱼,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生存法则在这个领域显得尤为突出。沃尔玛用自己开创的符合商业道德的扎实的策略去面对竞争,虽然沃尔玛在其成长过程中获得了世界上各个角落里的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但是,沃尔玛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危机,而遭遇到的最严重的危机就是负债的危机。

从小在贫困中长大的山姆,生活一直很艰辛,家里的积蓄也不是很多,为了创建自己的事业,山姆不得不四处借钱来开创自己的事业。为了给商店购买冰淇淋机,山姆第一次从银行贷款了1800美元,这次债务一直让山姆感到忐忑不安,但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借款是不可避免的,而山姆也精于此道。为了开新店或者添置店里需要的设备,山姆经常到银行去贷款,因为山姆的信用很好,因此大部分银行都愿意为他贷款。他们也都相信山姆的经营能力和他的还贷能力。可以说山姆早期的事业几乎都是靠贷款完成的。

在银行贷款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发展,沃尔玛的发展速度已明显加快,每年新增店数达5家,并开始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设备上投资,在本顿维尔建立了公司总部和第一个配送中心,公司利润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快的上升。在此基础上,山姆想尽快扩张,实现全国第一的梦想,可是资金问题仍然是困扰他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金的缺少为什么会在沃尔玛的发展中是个大因素呢?由于山姆采取了妻子海伦的意见,不与其他人合伙而是独立经营,因此必须自己设法筹集沃尔玛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资金,可想而知其需要资金数量的庞大。后来,在组建第一家沃尔玛分店时,因投资太大,又找不到大连锁公司支持,山姆不得不拿全部家产来做抵押,加上家里亲戚们的帮忙,建立第一个店的愿望才终于得以实现。为了管理的需要,山姆又开始外聘经理人员并允许这些分店经理持有公司的股份。

1969年8月,由于沃尔玛发展过快,沃尔玛的资金严重短缺。而正在此时,一些债权人开始对沃尔玛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山姆·沃尔顿归还贷款。对沃尔玛而言,这真的是雪上加霜了。山姆·沃尔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要想摆脱危机,就要在短时间内筹到一笔巨款用以还债。对此,山姆·沃尔顿伤透了脑筋。就在这个时候,山姆·沃尔顿的老朋友吉米救了他。吉米是达拉斯银行行长,也是国家商业银行总裁。在他离开达拉斯前往新奥尔良接任国家商业银行总裁之前,曾给山姆·沃尔顿确定了一个在达拉斯银行的高额贷款限度。可是麻烦的是,达拉斯银行却不肯借给他,毕竟吉米已不在其位了。山姆·沃尔顿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而此时的他,却感到孤立无助,毫无办法。山姆·沃尔顿只好给吉米打电话,请他再次出面帮忙。

当山姆走进吉米在新奥尔良的办公室时,一张无担保借据已经在办公室桌子上等候山姆很久了。吉米把它推到山姆面前,用手指了指“贷方”后的空白,山姆从老朋友的目光中看到了热情、信赖、支持和抚慰。尽管他未发一言。山姆在空白处签上了他自己的名字,他贷到了150万美元。这150万美元也许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可是之后再遇到这样的资金问题怎么办呢?从这个债务危机中,山姆了解到从银行贷款或是四处借债,都只是暂时的。实际上,只要一个永久性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还没有找到,沃尔玛公司就一天不能摆脱潜在的危机。于是,山姆想到了发行股票。

虽然沃尔玛已经是一个以多元投资为主体的公司,但控股权一直掌握在沃尔玛公司手里。如果股票上市,掌控沃尔玛大权的人若是把沃尔玛引入歧途怎么办?上市之后,沃尔玛如果出现意料不到的风险,就会前功尽弃。山姆认为公开发售股票,对沃尔玛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一旦公开上市,一切信息就要公布于众,公司必须面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各种风险和压力。

对于沃尔玛股票上市的问题,山姆的妻子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她说:“没有什么事比股票上市对我的影响更大了,以至于我下定决心在公司之外寻找新的兴趣。我不愿意将我们的财政状况公开出去,让每个人都知道沃尔玛的发展状况。公司股份上市以后,公司各种各样的消息就会透明,那么人们就有权过问公司的各种问题,我们的事业、家庭毫无隐私可言。我无法接受。”

经过实践证明,海伦对于公司股份化后产生的不利后果的估计是对的,它的确带来了许多他们并不想要的“公众注意”。但山姆更在乎债务,沃尔玛的负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额,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沃尔玛的发展就会出现很大的危机。在此情况下,不得不实行股票上市这个决策了。

对于股票上市问题,山姆多方打听,因为他一直希望与更成熟的承销商来进行合作。山姆首先到韦尔德公司咨询,该公司巴克先生(原籍阿肯色州人)负责与他联络。山姆问:“你们对承揽我公司的股票上市有多大兴趣?”巴克说:“那得研究一下。”但他最终承揽了沃尔玛公司股票上市工作。沃尔玛公司的股票上市工作具体由山姆的长子罗布负责,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于1970年10月1日沃尔玛公司股票成功上市。其中,公司股份的61%被沃尔玛家族拥有,19%的股权由山姆的亲朋好友及沃尔玛的部分员工所持有。就在同年的年底,为了增资的需要沃尔玛又开始在外界出售股票。在增资发行中,山姆一家只卖出了一小部分股票。因为出售家族股票会造成家族的分裂,山姆必须保持家族股份的控股地位,主要考虑经营方针的可持续性,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

1974年到1975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石油危机,整个国家也面临着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消费者持币待购,百货业销售增长放缓,企业利息、工资和成本费用大幅上升,影响了许多零售企业的进货、销售、利润。在此石油危机中,有些折扣店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有的甚至倒闭破产。经济衰退就是一场洗牌,是一场考验。一些企业在示弱中死去,另一些企业在创新和拼搏中强大起来。沃尔玛则属于后者。别人缩减他却扩大,加快建立分店,1975年沃尔玛已拥有100家分店,1976年又扩建了25家分店,当整个行业在困境中运行时,沃尔玛却逆势而上,令世人刮目相看。

当沃尔顿决定进军零售业的时候,他和妻子手中只有可怜的5000美元。而沃尔玛的历史,即使从沃尔顿盘下新港的第一家店时算起,至今也不过50多年的历史,这比西尔斯、彭尼、凯马特等的历史要短得多。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沃尔顿几乎没有向这些大公司叫板的机会,甚至还不得不仰类似于本·富兰克林之类公司鼻息。但是,只用了55年时间,沃尔顿把一家又一家的大小公司兼并或者甩在身后,最终成了美国乃至全球零售业的领头羊。任何一个企业由小而大,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不要贪图一时的大,现代企业有很多都是在最初的时候规模扩张过大而导致整个企业瘫痪,以致最后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或破产。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