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节 恶作剧会惹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恶作剧是孩子调皮、好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孩子长到5~12岁时,总有那么几年“混沌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比较机敏,表现欲强,他们希望通过恶作剧的方式赢得别人的认可和赏识,或表达他的幽默。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在老师的粉笔盒里放一条死蛇或往女同学桌子上放死蟑螂,当老师或女同学吓得哇哇叫时,他们就高兴得乐不可支。孩子的恶作剧令老师和家长烦心不已。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松认为,爱搞点恶作剧的孩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较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因为恶作剧行为需要孩子的精心策划、设计,这需要孩子开动脑筋,而且动脑筋的强度比做家庭作业高得多,这对孩子智力发育无疑是一次提高。

  但尽管如此,父母对孩子的恶作剧也不能听之任之,因为孩子的恶作剧是非理智型的,他们对一些东西的破坏和对他人的伤害常常是让人料想不到的。如果我们不及时引导和改正孩子恶作剧的毛病,他就可能因放纵自己而损害别人,甚至是犯罪,这给他一生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河北省枣强县某村的几个小学生,放学后到铁路附近玩耍,在途中遇到了一名拄双拐的学生,于是他们就搞起了恶作剧,把残疾孩子的双拐夺了去,放在一个井边,结果当残疾孩子爬过去取拐杖时,不慎落入了3米多深的井里。幸好井中没有水,残疾孩子才没有被淹死。

  在美国,曾发生了一件“小”事,但这件小事却让一代青年人脸上蒙羞。美国的孩子喜欢恶作剧,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美国的许多父母并没有及早改正孩子恶作剧的毛病,致使许多孩子进入大学后,仍然对恶作剧乐此不疲。这件小事就是由恶作剧引起的。一个美国黑人大学生在新加坡留学时,把恶作剧的毛病带到新加坡,新加坡容不得这种美国式的恶作剧,按照法律,要对这个黑人大学生重责8鞭。

  时任总统的克林顿亲自致电给新加坡总理,要求网开一面。但新加坡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依法办事,根本就不给美国总统的面子,坚持要铁面无私地给这名学生体罚。

  从电视上,成千上万的美国大学生目睹了黑人大学生遭受鞭打的场面,很多人泣不成声,每一鞭虽落在这名黑人学生的P股上,却疼在美国青年的心里。那一道道带着血的鞭痕,让许多大学生明白了过分的恶作剧带来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时,要及时地引导和改正孩子的这种毛病。否则,等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成为自身一种坏习惯时,再让他改正就为时已晚。

  据说,柏拉图因为一个小孩子玩一个荒唐的游戏而厉声责备了他,小孩子委屈地说:“不就是这么一点小事吗,你犯得上态度如此恶劣吗?”柏拉图严肃地回答:“如果养成了习惯,就不是小事了。”

  帕克赫特说:“我今天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我过去的思想和行为,过去岁月的全部都凝聚成今天这一刻的性格。”

  每个人都在用一生的时光撰写着自己的“历史”。心灵就像一台留声机一样,会忠实地记录每个人所做的一切,哪怕像一阵风那样微弱的念头,像丝线那样细小的行为,都会在心灵深处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帮助孩子改正喜欢做恶作剧的毛病时,不要打击孩子的情绪,这就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做出的行为来具体处理。下面提供几种处理孩子恶作剧的方法:

  (1)进行冷处理

  相对而言,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大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通常是无恶意的。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冷处理”,佯装不知,不对他恶作剧有任何反应,一两次之后,孩子觉得很无聊就会放弃。

  (2)体验恶作剧造成的后果

  许多孩子喜欢恶作剧,都是因为好玩,而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设计一个产生同样后果的“陷阱”,让孩子跳进去,感觉一下恶作剧的滋味,给他一个教训。这种方法往往很奏效,因为让他吃点苦印象会更深。

  (3)和孩子一起收拾残局

  对于恶作剧造成的残局,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收拾。一般来说,孩子对自己制造的残局是不想收拾的,但家长不要放弃,坚持和孩子一块儿收拾,在收拾的过程中,孩子能从中体会到一种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责任。

  (4)找出根源,灵活处理

  孩子的恶作剧行为通常是“无意”状态中的,认为“有意思”、“好玩”,但也有的孩子制造恶作剧是有着深层的原因。比如,孩子遭到误解、冷落、打骂时,或是心情烦躁、孤独无聊时,就会对家长,对老师和其他人采取报复行为。对这种原因造成的恶作剧,家长要善于觉察,不就事论事,而要从心理上解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
7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儿子
9学前儿童游戏
10教子从此不累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平凡的家庭 杰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教育孩子是件苦恼的事,许多中国家长为此费尽心力,本书结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的故事启发家长换种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

  • 家教:与孩子同行

    作者:章创生主编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向家长和我们的孩子讲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错误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给我们小孩以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