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长久需要什么智慧

  一个没有智慧去和睦团结的民族,只有在血泊中消失。

  ——柏杨《匈奴内乱》

  国,崇尚“以和为贵”,家,信奉“家和万事兴”;商,推崇“和气生财”。看来,一个笔画不多的“和”字,就已浓缩了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智慧精华。

  所以,只用一个“和”字来涂画历史和自己的江山,来说明一些看似异常抽象的问题足够了。

  柏杨先生曾说:“我们家乡有句俗话曰:‘锅砸了大家吃不成’。盖盼望有权势的人谦让一点,化戾气为祥和,别因小失大。”是啊,有一个“和”字当头,无论是什么事情都有冷静解决的可能,而且一定不会因小失大,这是多么动人的智慧!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风光,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译成现代人说的话,就是说急风暴雨会使飞鸟走兽都感到哀婉悲伤;风和日丽会使花草树木都充满欣欣向荣的生机。从这些自然现象中都可以看到人间不能够一天没有祥和安宁的气氛,人的心中不能够一天没有欣喜乐观的心情。

  明朝陆绍珩《醉古堂》中说得好: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醉古堂》还讲:处事不可不斩截,存心不可不宽舒,待己不可不严明,与人不可不和气。意思是处理事情不可不斩钉截铁,存心不可不宽大舒缓,对待自己不可不严格要求,与人相处不可不和气。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究其原因,乃中国人好窝里斗,不团结,集体战斗力不强。

  不和,必乱,乱则狂,则凶暴,则杀伐,则会葬送别人和自己。

  人生,无论成就大事小事,还是以“和”为上,攻为下,兵不血刃方显成功的大智慧。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