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北大做了五年的学生,之后又在北大做了六年的老师,可以说,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俞敏洪至少亲身体验了十一年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俞敏洪对中国的教育还是很有发言权的。虽然俞敏洪早已经不在高等教育院校工作了,但他和高等教育接触的机会却是很多的,甚至比在北大做老师的时候,接触的范围还要广阔很多。因为,俞敏洪每年至少要到全国50所大学里去讲课,或者作演讲,有时候,一年要去的学校多达80多所。在到各所大学演讲的过程中,俞敏洪会接触到很多的校长、教育界的重要人士、学生中的优秀代表还有更多的学生……如果说,过去的俞敏洪是大学教育的参与者,那么,现在的俞敏洪就是一个真正的旁观者,无论站在那个角度,俞敏洪都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是需要改革的。
俞敏洪之所以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如此关心,并不是因为自己创办了新东方。众所周知,新东方是没有做高等教育的,新东方只是一个以培训为主的教育机构。或许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让俞敏洪有了更加敏锐的洞察力,俞敏洪从心里认为,只有高等教育才能真正解救中国。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不能追赶上世界的脚步,超越世界的智慧,就会永远落后于其他的国家。只有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才能让中国拥有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推动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
所谓高等教育的广度,就是指中国的大学要足够的多,让很多的学生都拥有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不是择优录取;所谓高等教育的深度,就是指中国的大学一定要足够的好,大学教育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才决定了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于是,中国的大学开始拼命地进行扩招和校园建设,这从扩大高等教育的广度上来说,是一件好事,但高等教育不能因为学生人数的增多而忽视质量。也就是说,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度不但没有越做越好,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该由公办教育体系和民办教育体系两个部分组成,这里并不是强调民办教育的重要性,而是说,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应该形成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局面。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公办教育体系,就好像一个国家只有国有企业一样,因为形成垄断,所以无论他们的服务还是质量,都是没有保证的。教育一旦形成垄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个人素质都不再重要,只要有招生名额就可以了。就像加拿大一样,全部都是公办教育体系,所以,加拿大的很多优秀学生因为没有好的大学可以上,都选择到美国去读书;而加拿大的优秀教授,也因为没有优秀的大学可以让自己发光发热,所以,他们也到美国的大学去就业,于是,加拿大很多的优秀人才很快都流失了,他们的教育没有了发展,竞争力也会不断下降。
相反,对于美国来说,他们之所以强大,不仅是因为他们有强势的政府体制,还在于美国集中了全世界的顶尖人才,更在于美国有培养顶级人才的摇篮。美国的高等教育做得很好,在美国,不仅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还会广泛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人才到美国学习,那些优秀的留学生一旦学成,有很大一部分就会直接留在美国,为美国的发展作贡献。中国大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竞争的环境,因此,学校不用担心自己的教学质量是不是达标,他们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多招一些学生。
俞敏洪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之所以会失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国的民办教育在刚刚萌芽的时候,中国就有一个政策叫做“名校办民校”,这个政策从根本上取消了很多民办学校的办学资格;
在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公办大学办独立学院”,那些公办大学创办的学院因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从一开始就拥有颁发本科文凭的权利。可是,很多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民办大学,即使奋斗了很多年,也很难得到本科办学的资格。这些政策上的不支持,直接导致中国的民办教育很难生存下来。
除了政策上的不利条件以外,中国的民办大学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困境,那就是严重缺乏办学资金。民办大学除了学费收入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来源,这些收入不但要给老师发工资,还要负担学校的各项开支,经费本来就十分紧张,根本不会有多余的资金拿去做科研。因此,中国民办教育的处境是十分困难的,甚至可以说,中国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
这是不是说,中国的民办大学就没有出路了呢?其实不是的。虽然到现在为止,中国真正的民办大学还没有出现,但相信以后一定会出现的。因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一定是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相结合的。
之所以一直强调民办教育,是因为民办教育对公办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可以从俞敏洪在扬州创办的一所民办中小学的例子中显示出来。刚开始,俞敏洪在扬州办中小学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在意,甚至当地的公办中小学都不以为然。但是新东方的民办中小学因为教学质量远远胜于当地的公办学校,越来越多的人把孩子送到新东方创办的中小学中。结果,扬州的公办中小学为了争取生源,不得不高度的重视,他们开始想尽各种办法留住学生,不仅对学生的态度更加好了,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有了民办学校的竞争,扬州公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扬州公办中小学的改革和进步,就是迫于新东方民办教育的压力。对于这种状况,俞敏洪解释道,这就是鲶鱼效应在教育中的体现。
原本,生活安逸的鱼都要死掉了,但放一条鲶鱼进去,所有的鱼都会为了避免鲶鱼的竞争而努力地游动。结果,所有快要死掉的鱼都活了下去,并且它们的生存技能得到了提升。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办教育就是教育界的一条鲶鱼,能够很好地激活公办教育,让中国的教育活跃起来。如果今天出现一所优秀的民办大学,那么,中国的公立大学就会产生危机感,然后在竞争中不断改革,不断进步。
中国民办教育的创始人应该是孔子,孔子的教育是典型的民办教育。如果追溯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很容易就会发现,中国的私立教育其实是很健全的,在中国的早期,就有很多类似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公办和私立两种体制并存的,中国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是在私立大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比如鲁迅、朱光潜……那么,中国的民办大学是如何衰落下去的呢?这和中国特殊的历史有关。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一下子就把私立学校给废除了,这就等于一下子切断了中国教育几千年的命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又开始支持民办教育,可是受到严重摧残和打击的民办教育要想回到当初的蓬勃状态,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中国的教育现状十分明显,属于典型的穷国办教育,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教育资金依然不足。大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情,但是,没有资金,就很难请到优秀的教师,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根本的提升。就拿俞敏洪的新东方来说,好的教学质量需要顶尖的教师来保障,可是,如果新东方不花高薪去聘请那些优秀的教师,谁能保证新东方的教学质量能够一如既往地好下去呢?这是一个十分现实,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创办私立大学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因为私立大学的教育经费都是由个人筹集的,这样的大学既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又可以为国家节省很多教育经费,他们完全可以利用民间的力量来为国家作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会为了创办私立大学进行大规模的募捐,在企业家和社会富人的自发努力下,一所民办大学就会建立起来,而国家需要做的,就是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俞敏洪认为,如果以后中国排名前一百的大学中,有40%的大学属于民办大学,那时候,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是健康的,而且那时的教育质量一定是有保证的。因为竞争就是最好的保证。虽然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实现,但俞敏洪相信,只要国家支持,并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
新东方虽然已经是一家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俞敏洪一直很想对中国的民办教育出一份力,但新东方目前的资金还远远不够创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尽管如此,俞敏洪依然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办一所小型的文理学院,实现自己创办民办大学的梦想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