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想赚钱就应该把钱看轻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马云

  马云,一个富人的代表,然而却是一个能够真正理解金钱的意义并有自己独特财富观的人。马云始终认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功利。“一个人脑子里想的全是钱,眼睛里全是人民币、港币、美元,人家一看就不愿意跟你合作。”“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就是自以为聪明的人;同样,最想自己发财的人,往往也发不了财。”这些都是马云根据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总结出来的人生财富观。意在提醒所有想要发财的人,必须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金钱。

  马云大学毕业之后,顺利地进入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做英语及国际贸易学科的老师。然而这却并不是他的愿望,而且他在上大学的四年时间里面,一直在想的问题也是将来怎样才能不做老师。他始终认为一个大男人去当老师是没有前途的事,但是如果就这样离去的话,又有点对不起学校。就这样,马云带着满心的矛盾,硬着头皮走上了教师的岗位,而且还是当年全校所有毕业生之中唯一一个被分配到大学里去教书的学生。

  当得知他要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做教师时,校长满怀期待地对他说:“你是学校的骄傲,希望你至少能够教上五年。”因为校长认为,如果马云不能踏踏实实地在大学里教书,那么以后很难有人会分到大学里面做老师了,所以他希望马云成为一个优秀的榜样。校长的一番话,让马云头脑一热,就老老实实地在那里待了六年的时间,在那期间他每月只能拿到89块钱的工资。尽管身边有许多朋友和同学都选择了从商、出国,外界也有很多适合他的机会和高工资的工作,但这个曾被称为“如果三天没有新主意,一定会难受得要死”的马云,最终还是信守承诺,信守在教师岗位上,还曾被评为全校最优秀的老师,并被破格提升为“讲师”。

  而这段教师生涯,也是最终成就马云的关键因素,而且使他感受颇多。

  马云的魅力也是从那个时代才开始的。而且阿里巴巴最初跟他一起创业的18个元老之中,就有几个是他曾经的学生,他们都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崇拜马云的。就连马云的夫人也是在这段教师生涯中结识的。所以当马云选择去创业的时候,他们也就脑子一热,一起跟着马云去创业了。其中有一个当时是望湖宾馆的大堂副理,最后成为了马云的学生,他每次活动都非常虔诚,风雨无阻,如今也是马云的得力助手之一。直到今天,他们还一直坚守在阿里巴巴的各个岗位上。

  马云能够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和财富,和他对金钱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六年的教师生涯,不仅对马云日后的创业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也是让马云学会平静地面对金钱,潇洒地对待人生的关键。试想,如果当年马云为了拿高工资,而放弃教师的工作,那么他现在也许一样会很成功,但却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活得如此潇洒。

  人生在世,常有人为了占一点小便宜而利欲熏心,最终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那些真正能赚到大钱的人,其实是最不会赚钱的人。马云对待钱的态度一直都是冷漠和重视兼顾的。将钱看轻,并不是说要安于现状,因为重视钱、重视生活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态,而且如果马云完全蔑视金钱的话,那么他就会安于教师生涯中几十块钱的工资,那么他可能也就无法拥有现在的阿里巴巴、智慧、财富、地位了。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所以说想要赚钱就要把钱看轻,其实就是为了清空自己的脑袋,然后将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填充进去。而那些老是想着赚钱的人,已经完全掉进钱眼里面了,他们绝对不会将钱看清,更不可能看轻。如果心眼都被金钱遮蔽了,那么成事是断无可能的。钱远则小,所以想赚就应该把钱看轻,唯看清者才有可能赚更多的钱。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