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城汉墓出土的诸多文玩器具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造型精美、形象生动的朱雀衔环杯。
朱雀,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寓意吉祥的神鸟,因为其神态昂然,极具惟我独尊的气度,故其形象多见于古代王侯贵族之家所用器物的装饰。满城汉墓的朱雀衔环杯,就是以衔环朱雀脚踏一四足双耳兽为主体形象,此杯高约11厘米,朱雀身体上半部为平面造型,腿部以下却夸张、变形为立体的杯身。从艺术角度看,朱雀双翅的羽毛向上卷扬,呈展翅欲飞状,轻轻盈盈地凌空取势,与下半部突兀的杯身相对。一眼望去,朱雀即将稳然飞落,整个器皿又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同时,朱雀的双足还踩在一只四足兽上。在这里,四足兽的突然介入不仅调节了朱雀双腿之间的跨度,也从意象上渲染了朱雀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傲然风度。另外,朱雀衔在喙部的一只玉环还能够自由转动,不禁让人想起《说卦传》中的“乾,为天为环”之说,也就是说正像圆环的无始无终一样,天道的运行也是循环往复的。由此,朱雀衔环杯更增添了许多的神秘色彩。
这一朱雀衔环杯,通体鎏金,其间还点缀了30颗翠绿的松石,而松石又分为圆形和心形两种。其中,朱雀的颈部和腹部各嵌2颗,杯外嵌26颗,杯的周身还嵌刻有潇洒畅达的写意纹。这种种装饰手法的运用,使朱雀衔环杯更显华丽尊贵。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从朱雀衔环杯的底部发现了少许朱砂,由此推断此杯可能是窦绾盛放胭脂所用。胭脂,最早出现在汉朝。据说,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途经陕西一带,该地有焉支山,山间盛产一种叫做“红蓝”的植物——在匈奴属地,女人们将其捣碎,制成“焉支”,以作面颊和嘴唇涂抹修饰之用。张骞一行将其带回中原,也带回了其最初的名字——“焉支”。隋唐以后,“焉支”才易名为“胭脂”。而中山王后窦绾的丈夫——靖王刘胜,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弟,朱雀衔环杯内盛放的胭脂,与有关史料所载的时间相符,似乎可成为历史记载的实物例证。
除了朱雀衔环杯之外,在诸多文玩器具中还有一套宫廷酒令用具——40枚行乐钱。出土于窦绾墓葬中室里的这套行乐钱,为方孔无廓形,背面平滑,正面铸有篆体阳文,直径为3.3厘米。其中,有二十枚分别铸有“第一”至“第廿”的字样(缺第三,但有两枚第十九),而另二十枚则铸有一首韵语,共二十句,每钱一句,每句三字或四字不等,但编号和韵脚文义却相互配合。为了方便人们对此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现将韵语照录如下:“第一,圣主佐;第二,得佳士;第三,常毋苛;第四,骄次己;第五,府库实;第六,五谷成;第七,金钱拖;第八,珠玉行;第九,贵富寿;第十,寿毋病;第十一,万民番;第十二,天下安;第十三,起行酒;第十四,乐无忧;第十五,饮酒歌;第十六,饮其加;第十七,自饮止;第十八,乐乃始;第十九,田田妻鄙;第二十,寿夫王母。”通过这套韵语,人们不难看出其宣扬行酒作乐的奢糜生活态度了。
与这套行乐钱相伴而出的,还有一套铜质的骰子。在这套共18面通体错金银的骰子上,分别错有篆书和隶书的“一”至“十六”和“酒来”、“骄”等字样。其中,“一、三、七、十、骄、酒来”这6面骰子,为嵌金底,而周边错银一周;另外那12面则为嵌银底错银一周。
不过,所有骰子的空隙处错有三角卷云纹,中心则镶嵌有玛瑙和绿松石。试想,在直径仅为2.2厘米的骰子上,竟然刻出如此之多的字体,以及错出诸多的金银花纹,如果没有极为高超的手艺,恐怕是难以完成的吧。
§§第四章 中山立国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