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子胥复仇

  孙武等人率军千里转战,直下三关,近逼汉水,柏举决战,大获全胜,穷追猛攻,终破楚入郢。这是春秋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所以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他的《中国通史简编》中称其为“东周时期的第一大战争”。

据《战国策卷十四·楚一》载,吴、唐、蔡联军五战入郢后,楚昭王狼狈出逃,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辛酸。楚王先是逃入云梦泽中,晚上睡觉的时候遇到草莽山寇的攻击,幸得大夫尹固用身体挡住了他们的刀剑。云梦泽呆不下去,楚昭王又急往郧地奔去,郧公见楚王大喜,要把昭王藏起来避免被吴军追杀,谁知郧公的弟弟怀大怒道:“昭王是我们的仇敌,应该杀了他。当年其父平王杀了我们的父王,你今天怎么居然还要包庇他。”但昭王生活在春秋时代,尚有些守礼禀节的人在。郧公辛说道:“君主杀了臣下,怎么敢以此为仇呢?况且乘人之危,不是仁者所为。灭了别人的宗庙使其绝祀,不是孝者所为。做事情而没有堂皇的名义,不是智者的所为。”但其弟仍执意报仇,郧公被逼得无奈,只得和他的三弟偷偷地带着昭王朝随国(今湖北随州)奔去。

吴兵闻迅追到随国,随君以占卜定,天不亡楚,根据卜辞,献昭王不吉。于是随君就对吴人说:“以随国的僻小,如此邻近楚国而能够奉祀到今天,实在是多赖楚国的眷顾,两国盟好至今未改。今天楚国一夕有难,如果我们就此弃之不顾,实在于心不忍。如今你们已经平定楚国,如果能够使民降服,又有人敢不听令,何必非要至楚子孙于死地呢?”吴军遂退。昭王也就此结束了逃避追杀的生活,一个大国的诸侯,因为外敌的逼迫而如此之惨,在春秋的历史上大概也没有第二人了。

吴阖闾则是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眼见数世强敌终败我手,称霸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骄奢傲慢之心油然而生。楚国郢都的富庶繁华又让各种欲望猛然滋生,必据之而心甘。吴军最高统帅在这种可怕的偏激心态下,开始了对郢的占领。在他的带领下,联军在郢都内大肆烧杀抢掠,捣毁楚国宗庙,将宗庙中陈设和财宝洗劫一空,砸毁了搬不走的楚国重器“九龙之钟”。

不仅如此,伍子胥还率兵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左足践腹,右手挟目”,大骂楚平王以泄愤恨,这一幕,传到了中原诸侯的耳里,甚至一直传到今天,多少都会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他的好朋友申包胥看到伍子胥为报私仇而把自己的祖国灭了,还要在死人身上出气,就派人去对他说:“亏你还是楚国人,你太过分了!”伍子胥对来人说:“我已经老了,日子有限,我急于报仇,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做这样违背常理的事!”

为了报复楚国君臣,伍子胥想到了一个更让人觉得不啻禽兽的计划:让众吴军按照自己的等级,分别住到对应楚人的家中,任意奸淫其家中的妇女。于是,阖闾进了楚宫,子胥,孙武,佰嚭也分别到了子常,司马戌等的家中。这样做,对于全体楚人乃是极大的侮辱,激起了楚国民众的愤恨,他们纷纷“奋臂而为之斗”,“各致其死”,决心将吴军逐出国土。

联军的种种不义之举,终于使自己陷入了极其孤立无援的境地。

恰在此时,楚大夫申包胥又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的赶到秦国,衣衫不整的求见秦桓公,当时的秦自穆公去后六七十年来一直在关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加之政局经常出现震荡,经济实力也不太强,秦桓公得过且过,不愿意见申包胥。申包胥便跪在秦庭前哭了七天七夜,粒米未进,秦桓公于是大惊道:“楚国有这样贤明的大臣,吴国都把它灭了,我秦国岂不危矣。”于是秦桓公便安慰申包胥,说楚国的事我会郑重考虑的。其实他只是觉得申包胥是个难得人才,想留为己用罢了。申包胥也看出来他的意思了,于是又哭,日夜不绝声。秦桓公实在没办法,只好答应出兵。

阖闾十年,公元前505年,秦师正待出兵的时候,越王允常为报阖闾破檇里之仇,先兴兵伐吴了,吴军主力都在楚,不及还救,但是可能规模比较小,只是骚扰了一下吴国边境而已,因此没有实质性的伤害,但是对于久留楚地的吴军军心,不啻是一个打击。

这一年六月,申包胥终于带着秦国公子蒲和公子虎两位将军,率领兵车五百乘,近四万兵力进来救楚。吴军派夫慨迎击,却在稷这个地方被秦楚联军击败。七月,秦军与吴军相持不下,秦军便悄悄的先把唐国攻下。而唐被灭,吴军的退路就有可能被切断。这样的情境下,吴军心中自然不敢恋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国的内部政治层面也发生了动荡。九月,阖闾的弟弟夫慨偷偷逃回了吴国,并自立为王。阖闾异常气愤,带着一部分军队回去剿灭叛乱,而把子胥和孙武留在了楚国,这样在楚国的吴军力量就更薄弱。阖闾回到吴国,将夫慨赶出了吴国,夫慨逃奔到楚国,被昭王封在了棠溪,成为了后世吴姓的一支。

而这边留守楚国的吴军仍然不得不的苦苦支撑。吴军先在沈尹戌战死的地方雍筮打败楚军,接着秦军又打败了吴军。吴军退守麋地。秦楚联军对吴军用火攻,吴军再败。接着追击吴军到公婿之溪,吴军三败。这么一来,吴军的高层不得不就是否撤军的问题展开讨论了。孙武等人认为,以吴国的国力和兵力,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战绩,已经是最大限度。而楚国虽然一时战败,但毕竟地广人众,一旦民心不稳,吴军将无力抗衡。

伍子胥毕竟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长叹一声道:“自从有了霸主帝王以来,还没有一个臣子能像我这样报仇的。我的确是可以走啦。”于是吴国的势力最终淡出了楚国。从阖闾九年十二月入郢,到十年十月(或曰十一月)回吴,吴人在楚国逗留了近一年的时间。吴军回到吴国,从姑苏阊门入城,为了表彰功勋,也改阊门为破楚门。先胜而后败,伐楚之战,其实就是整个吴国霸业的缩影,如同昙花,绚烂片刻,即归凋落。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