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两大刺客

  逃离楚国后,伍子胥怀着丧父失兄的深仇血恨流落四方。他首先逃奔到宋国,不久又避难于郑国,最后辗转乞食,约在公元前522年来到吴国。伍子胥来到吴国后,先投在吴国宗室公子光的门下做了宾客。当时,公子光正在网罗人才,他看到伍子胥文韬武略兼备,又逃难异域,急于为其父兄报仇,正是可用之人,而伍子胥也看出了公子光有远大抱负,为了在吴国立足,进一步借公子光的力量报仇,所以常主动为他出谋划策,并很快成为公子光的心腹谋士。伍子胥还通过公子光的引见拜见了吴王僚,建议吴王僚发兵伐楚,然而却为公子光断然否定,认为他的建议是出于报私仇,此刻攻伐楚国定是凶多吉少。公子光的这番梗阻,使得伍子胥有些尴尬,但他并不泄气,因为他从中觉察到公子光的隐秘,那就是图谋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为王。

推究事件的原由,还应从公子光和吴王僚的祖父吴王寿梦说起。吴王寿梦生有四子,依次为诸樊、余祭、夷昧、季扎。寿梦认为小儿子季扎德才兼备,欲传位于他。便季扎不愿占夺按传统应属于长兄的王位,寿梦只好仍立嫡长子诸樊为太子。诸樊继位后,为了实现其父生前的愿望,不立太子,而传位于余祭,令余祭传位于夷昧,夷昧再传位于季扎,这样总有一天季扎会顺理成章的成为吴王。但怎料直到夷昧死后,季扎仍坚辞不就王位,这样夷昧之子僚便乘机继承了王位。公子光原是诸樊的长子,他认为自己的父亲不将王位传给自己,本是为了叔叔季扎,而今季扎既然不愿即位,那就应溯本求源,由他这个寿梦的嫡长孙继位。只是由于吴王僚父子两代相继,朝中大臣多是僚的心腹,所以即使他有所不满,一时也不敢公开。公子光便通过私下收买人心,网罗人才,积极筹划,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即发动政变。

伍子胥在洞察到公子光的这一心理后,就把自己所结识的勇士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让专诸去为公子光完成谋刺夺位的大事。

专诸是出了名的孝子,一次在街头和一个大汉厮打,众人都劝止不住,其母一唤,他马上停手,正好被路过的伍子胥看到,于是与之结交,并推荐给公子光。公子光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并献计,投王僚爱“鱼炙”之好,藏剑鱼肚,伺机行事。为此,专诸特意前往太湖边学烧鱼的技术,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然后见公子光,公子光将专诸于家中,勤练那一刺的威力,等待暗杀的时机的到来。

此后,伍子胥暂时隐居在野,从事农耕和读书,以等待吴国政局的变化。据宋代谈钥《嘉泰吴兴志》记载,在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县南)伍林村有个伍子胥宅,“昔子胥逃筑于此,旧基尚存。”

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春,吴王僚乘楚昭王新立之际,发吴师大举攻楚,但是吴军作战不利遭遇楚军的前后夹击,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而吴师的远征,又造成吴国国内兵力空虚、能臣羁旅。公子光分析形势后,认定这正是自己夺取王位的最佳时机,禁不住激动万分,兴奋的表示,“此时也,弗可失也”,并紧锣密鼓的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时机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见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

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公子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王僚虽答应,但恐公子光有阴谋,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公子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王僚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

酒过数巡,公子光托言脚痛难忍需用帛裹紧,便躲入地下密屋。过了一会儿,专诸进献鱼炙,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三把小型宝剑之一)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公子光见行刺得手,立即出动伏兵格杀王僚的亲信和卫士,将他们悉数歼灭。大功最终告成,公子光登上国君之位,号吴王阖闾(一作“阖庐”),掀开了吴国历史发展新的一页。

阖闾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将鱼肠剑函封,永不再用。相传无锡市大娄巷的“专诸塔”,是阖闾替他葬的优礼墓。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

伍子胥因帮助阖闾谋刺有功,被阖闾封为客卿。阖闾是一位有勇有谋、雄心勃勃的政治强人。登上王位之后,他大权在握,便着手实现自己革新图强、争霸天下的政治抱负。首先是铲除王僚的残余势力。

吴王僚被刺死之后,其子庆忌逃出吴国,暗中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并周游诸国,希望联合诸侯,共同出兵讨伐阖闾。庆忌此人有“万人莫当之勇”,可“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拊膝数百里”。阖闾曾派骑兵追杀他,竟追之不及,又命人乱箭齐射,却被庆忌空手接住或打落。如此看来,庆忌可当“天下第一勇士”之称。而且庆忌也不仅仅是个头脑简单的武夫而已,阖闾评价他是“明智之人,归穷于诸侯,不下诸侯之士”。对这么一个可怕的对手,阖闾自然会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又与伍子胥商量对策。伍子胥便向他推荐了要离。

要离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但智术非凡,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击剑能手。

要离尽忠义之心,献用苦肉之计。一日在朝与阖闾斗剑,先用竹剑刺伤公子光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修治舟舰,常在左右,同谋举事。

不久,庆忌领军渡江,准备攻打吴王阖闾。要离趁其不备,左手持矛从庆忌身后狠狠刺去,当即刺穿庆忌胸膛。不料庆忌竟不得就死,返身一把抓住要离,抓住他的小腿将其头下脚上倒提起来,大笑着将他浸入江中三次,又坐下将要离放在膝上笑道:“嘻嘻哉!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于我。”左右欲杀要离,庆忌却阻拦道:“岂可一日而杀天下勇士二人哉!命令放要离还吴,自己却拔出长矛,喋血而死。”

庆忌死后,左右欲释放要离。要离不肯行,对左右说:“吾有三宗罪不容于世。”众问曰:“何谓三宗罪?”要离说:“为给国君做事而牺牲我的妻子,不仁;为新国君而杀故国君之子,不义;为了成别人之事,而使我残身灭家,不智。有此三罪,何面目立于世哉!”说完,遂投身于江。舟人捞救出水,要离说:“捞我何意?”舟人说:“你回国后,必有爵禄,何不欣然接受?”要离大笑说:“吾不爱室家性命,何况爵禄?你等带我的尸体归国,可取重赏。”于是夺从人佩剑,自断其足,复刎喉而死。他这样做,一方面是告诉吴王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是感谢庆忌的知遇知恩,所以他只有死了,凄凉而又悲壮。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专门为专诸等人立传,说:“自曹沫至荆轲五人(这五位刺客是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柯),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而专诸、聂政、要离、荆柯又被后世公认为四大刺客。

除掉庆忌后,阖闾又用军事手段除掉了逃亡在外的王僚之弟公子掩余和公子烛庸,排除了对自己王位的最大威胁;为了赢得民心,他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吴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增殖国力;选贤任能,擢以不次;自己以身作则,崇俭去奢,亲众爱民,体恤民情,不贪美味,不听淫乐,不近女色,注意发展生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垣,训练军队,因而大得民心,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又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时而向长江中游发展,灭楚称雄。用《国语·楚语》中的话说,便是“口不贪嘉味,耳不乐逸乐,目不淫于色,身不怀于安,朝夕勤志,恤民之羸,闻一善若惊,得一士若赏,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是故得民,以济其志。”

在当时列国逐鹿、霸权迭兴的情况下,人才的网罗和作用,密切关系着国家的兴亡、霸业的兴衰,所谓“得士则昌,失士则亡”。阖闾的英明之处,最主要就在于他将求贤任能作为国家的首要大事,从而为整个霸业奠定了基础。

除伍子胥外,楚国另一位亡臣伯嚭和宋国“华向之乱”中的幸存者华元也先后投向阖闾的门庭,成为吴国的重臣,在吴的兴衰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