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章 “把鹰徽插到敌人的土地上去。”

  反法同盟蠢蠢欲动

  拿破仑称帝后,始终视法国为劲敌的英国,十分害怕拿破仑真的会跨过狭窄的英吉利海峡,大举进攻英国本土。1804年5月威廉·皮特再度出任英国首相后,—直在积极拼凑新的反法同盟,他先是拉拢对欧洲大陆抱有野心的俄国。沙皇早就想称霸欧陆,拿破仑的存在是最大的障碍,俄法两国于1804年断绝了外交关系。由于英国许诺出钱出粮,并保证出兵相助,俄国决意要遏制拿破仑的扩张势头,让法国退回到从前的疆界里去,于是俄英两国在1805年4月11日秘密签订了同盟条约。

  接着英国又给奥地利拼命打气。奥地利不甘心两次在意大利的战争失败,这时通过几年的停战已恢复了一点元气,便急于要向法国复仇,收回失地。1804年11月6日,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签订了一项秘密条约,以防止法国势力在意大利的渗透。可是拿破仑在意大利继续为所欲为。1805年5月26日,拿破仑宣布自己为意大利国王,他的继子欧仁·德·博阿尔内(约瑟芬皇后的侄子)作为副王代表他主持意人利的政务,又先后将皮埃蒙特和热那亚并人意大利土国对拿破仑在意大利的所作所为,奥地利特别感到恼火,它念念不忘夺回意大利,想乘拿破仑埋头准备进攻英国之机,从背后给他一刀,子是便被英国收买,甘心为其火中取栗。1805年8月9日,奥地利秘密加人英俄阵营,第三次反法同盟由此建立起来,只是尚未公开宣布。

  在英俄两国的鼓动怂勇下,奥地利开始秘密动员军队,准备对法作战。俄国答应派兵支援,按照三方达成的协议,俄国出兵18万,奥地利出兵30万,而英国则答应每年给每10万军队提供125万英镑的开销,但总兵额以40万为限,用于对付法国。远在北方的瑞典虽未明确参加反法同盟,但早与英、俄、奥等国暗中眉来眼去,它答应子必要时出兵1.2万人相助。普鲁十此时尚不敢与法国公然为敌,它采敢了骑墙政策,表面宣布中立,实则试图两两讨好,从中牟利得知第三次反法同盟建立的消息时,拿破仑正在英吉利海峡的布洛涅港,准备指挥大军跨过海峡大举人侵英国,他已经为这次人侵做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准备工作。在平息二月阴谋引起的麻烦和加冕称帝之后,拿破仑继续积极施行其人侵英国的宏伟计划。1804年7月9日,他曾亲临布洛涅视察,检阅整支人侵舰队。

  在英吉利海峡这一边的法国及盟国荷兰的各大港口,停泊着数千艘船只,十几万大军已经整装待发。成功的关键在于有适宜的天气,波涛汹桶的英吉利海峡虽说不上很宽,却是一道天然的障碍。拿破仑并不太懂海军战术,但作为一个战略家而言,他不觉得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新东西,因为战争原理本是可以通用的。他曾写信给出使土耳其的布律纳元帅说:“我在这里大约集结了12万人和3000艘登陆艇,只等顺风就可以把帝国之鹰送到伦敦塔上去。”然而他的登陆艇所等待的不仅仅是顺风,而且还要等待该死的英国海军舰队从海峡上消失。可这一等就是一年要制服英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昔日堪与英国海军匹敌的法国海军,在大革命时期已经衰数。拿破仑上台后曾大力扶植海军,但建设海军很不容易,法国一时半会儿尚难造出相当数量和质量的战舰来同英国舰队抗衡。拿破仑自己对海上战争知之甚少,海军中也找不出几个得力的将领。当时法国主要的沿海港口,如布勒斯特、罗什福尔和土伦等,都被英国军舰封锁,法国舰队被困在港内行动困难,数次试图诱离英舰的企图也未成功,因此无力协助陆军进攻英伦三岛。由于英国海军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如果没有军舰的有力保护,整装待发的法国登陆船队,是不可能靠近英国海岸的。

  虽然西班牙于1804年12月12日对英宣战,成为法国的盟友,但法国海军在西班牙海军的支援下,依然在对英海上作战中屡遭败绩,其主力舰队因此不敢冒险冲人英吉利海峡,相反却是撤往西班牙南部,随即被英国舰队封锁在加的斯港内。这样看来,在短时期内法国是很难彻底打败负隅顽抗的英国了。由于法国海军迟迟未能夺得制海权,进攻英国的运输船队无法起航,人侵遥遥无期,而欧洲大陆的后院又将起火,奥地利已经在威尼斯和蒂罗尔集结军队,准备有所行动,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也在蠢蠢欲动海军令人失望的表现令拿破仑又急又气,时不我待,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放弃跨海进攻英国的宏伟计划。1805年8月他在布洛涅作出决定,将人侵行动再推迟一年,转而命令在海峡边待命的陆军调头东进,准备对奥地利和俄国开战。对于不争气的海军,拿破仑于9月14日命令主力舰队突破英国舰队的封锁,出港支援法国陆军登陆那不勒斯,就此引发了帆船时代的最后一场大海战。

  特拉法尔加大海战

  1805年10月19日,法西联合舰队从加的斯港拔锚起航,英国舰队早已严阵以待。10月21日拂晓,双方在西班牙西南海岸一个名叫特拉法尔加的海角附近遭遇。

  参战的法西联合舰队有战列舰33舰,其中法舰18艘,西舰巧艘,另有巡洋舰7艘,共有大小火炮近300.门,船员约3万人,统由法国舰队司令皮埃尔·夏尔·德·维尔纳夫海军中将指挥。此人生于1763年,是一个贵族出身的海军军官,他在法国大革命中幸免于难,从此官运亨通,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胜格懦弱、优柔寡断,并不适宜指挥一支作战舰队。虽然他不乏勇气,但对战胜英国海军却缺乏信心,因而也最终失去了拿破仑的信任。当维尔纳夫得知皇帝派来接替他的将领正在途中的消息后,才决心与英舰不惜一战,以避免承担怯战罪名,蒙受难堪的耻辱。法西联合舰队分为前卫、中军和后卫三个纵队,法舰在前,西班牙军舰殿后,前卫舰队由法国的杜马诺瓦海军少将指挥,中军舰队由维尔纳夫自己亲自指挥,后卫舰队则由西班牙海军中将格拉维纳指挥。在33艘战列舰中,有1艘西班牙四层甲板舰“圣特立尼达”号,其侧舷装有130门火炮,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另有3艘三层甲板舰,两艘各装112门火炮,1艘装了100门;其余战舰都是两层甲板舰,6艘装了80门炮,22艘装了74门炮,最小的1艘装了64门炮。看起来像是一支强大的舰队,可驾驭这些坚船利炮的人员却素质不高,由于该舰队被英国舰队长期围困在加的期港内,造成物资短缺,士气低落,而且官兵缺乏必要的战备训练。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削弱了联合舰队的战斗力英国地中海舰队有战列舰27艘,巡洋舰4艘,快速帆船2艘,共有约2500门炮,近2万名船员,司令官是英国海军的骄傲—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勋爵此人生于1758年,比维尔纳夫年长5岁,本性与之完全不同,向以大胆果敢着称,是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海军将领。昔日的征战虽已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条胳膊,却并没有削弱他的斗志。今天对阵的敌舰队指挥官维尔纳夫,就是在1798年尼罗河口海战中从纳尔逊手中逃脱的幸存者,难怪维尔纳夫要对纳尔逊望而生畏了。尽管英舰数量不及对手,但期待已久的纳尔逊还是决然求战。为了搜寻维尔纳夫的舰队,他曾横跨大西洋,一直速到了西半球的法属加勒比群岛,现在他不想失去消灭敌舰的大好时机。当时的风向是西北偏西,由西向东行驶的纳尔逊舰队分为两支分舰队,纳尔逊指挥北面的上风纵队,有12艘战列舰,他的副手科林伍德海军中将指挥南面的下风纵队,有巧艘战列舰。在这些战舰中,有7艘三层甲板舰,3艘装了100门火炮,4艘装了98门炮;其余20艘为两层甲板舰,一艘装80门炮,16艘装74门炮,3艘装64门炮。纳尔逊原本还有6艘战列艘,但先前已被他派去为一支运输船队护航了。从舰队现有的实力看,无论在船只、火炮还是船员的数量上都要逊于对手,可是纳尔逊坚信英国海军良好的素质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到了21日的早晨,大战临近之时,维尔纳夫又丧失了作战的勇气,决定返回加的斯港,向南行驶的法西联合舰队转而向北航行,并排成一路战斗纵队,久疏战阵的联合舰队在转向编队时发生混乱,法、西舰只夹杂在了一起。一看时机来到,纳尔逊立即命令进攻,英舰顺风快速驶近,使得法西联合舰队来不及退回加的斯港,交战已不可避免,主动权掌握在了纳尔逊手中。按照纳尔逊事先制定的作战计划,他的分舰队直插法西联合舰队的前卫与中军之间,攻击维尔纳夫旗舰所在的中军,科林伍德的分舰队则直插法西联合舰队的中军与后卫之间,攻击其后卫。由于当时的大帆船转向非常不便,再加上风力的影响,法国前卫舰队无法及时救援后面的舰只,这样英舰就对受攻击的敌舰队占有相对的数量优势,并可使敌舰首尾难顾,从而各个击破。纳尔逊独创的战术根本不同丁当时盛行的两支舰队并排对轰的传统战法,并且他给卜属独立行动的自由,以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这种不拘一格的天才战术使得英舰在战斗中处于有利地位。开战前纳尔逊向部下发出了着名的信号:“英格兰要求人人克尽厥职!”这一旗号大大激励了英军官兵的斗志。

  维尔纳夫与纳尔逊打过交道,对其采用的独特战术还是有所了解的,可是究竟应该如何应付这样的攻击,他却束手无策。临近正午时分,海战开始,英舰在西,法西舰在东,英舰以两路纵队攻击法西联合舰队乱糟糟的一字横队,英国炮火最猛的主力舰只领头,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104门炮)也冲在前而。风向对英国有利,炮火硝烟可以有效地挡住敌人的视线〕开战之前,双方按照当时的规矩,几乎同时升起了各自的国旗,船上鼓乐齐鸣,十兵举枪敬礼,颇有绅十风度,好像将要进行的是一次礼节性的拜访,而非你死我活的厮杀。

  法国战舰首先开火,但是准星很差,几乎未给对方造成什么损伤。科林伍德的旗舰“皇权”号(100门炮)一马当先冲人敌阵,其他英舰随后鱼贯跟进,与敌舰展开惨烈的近程炮战,一时间弹如雨下,蔚蓝的海洋顷刻成了一片血与火的世界。由于距离太近,两军舰只有的甚至发生猛烈碰撞,士兵跳舰肉搏,子弹和刺刀代替了大炮。残酷的战斗使得甲板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其状惨不忍睹、在交锋中,法国人和西班牙人虽都不失勇气,但有效的战术、熟练的协同配合以及训练有素的海军使得英舰渐渐占了上风,特别是英舰装备的近距离巨型短炮,给法西舰只造成了可怕的破坏。两军激战几个小时,法西军舰被打得七零八落,中军和后卫舰只损伤惨重,不少军舰因力不能支而被迫向英舰投降。维尔纳夫和他的旗舰“布桑陶尔”号(80门炮)陷入重围,最后也一起落入英国人乎中西班牙的“圣特立尼达”号是当时世界上惟一的一艘四层甲板战列舰,又高又大,因而成了一个R目的靶子,6艘英舰对其展开围攻,终迫使它降旗投降。法国战列舰“阿基里斯”号(74门炮)则在炮战中被击沉。

  等到姗姗来迟的法国前卫舰队加人战斗之时,海战已临近尾声,法舰徒劳的进攻也被挫败。眼看大势已去,法西联合舰队的残余舰只四散逃命。傍晚时分,海战结束,英国海军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他们杰出的指挥官纳尔逊勋爵却没有那么幸运,由于衣着显眼,他在战斗中被法舰“可畏”号(74门炮)上的狙击手击成重伤,子弹穿透身体打断了他的脊椎骨,这是致命的一击。下午4时30分,在弥留之际纳尔逊得知了英国大胜的消息,临终前他欣慰地说到:“感谢上帝,我已经尽到了我的职责!”死时年仅47岁。

  法西联合舰队在战斗中损失了18艘战列舰,除1艘沉没外,其余17艘均被英舰俘获,幸存舰只也大都受损,死伤2600人,被俘7000人,在海战中身负重伤的西班牙海军中将格拉维纳回到加的斯港后也不治身亡。英国舰只有半数损伤严重,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以及科林伍德的旗舰“皇权”号由于冲在最前头,曾遭到敌艘的围攻,受伤尤重,但幸好没有一艘伉没或被俘,人员伤亡1700人。白当天晚上起,返航的英国舰队受到了魁风连续4天的袭击,业已负伤的舰只遭到更为可怕的损坏,虽免于沉没,但丢失了许多战利品,一些被俘舰只或搁浅或被迫放弃,“可畏”号和“圣特立尼达”号沉没,不少海员丧生。所谓祸不单行,在海战中幸免于难的法西联合舰队也因暴风雨而损失了数艘舰只。

  一名回来损捷的舰长向英国海军大臣汇报的第一句话就是:“损告,我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我们失去了纳尔逊勋爵!”纳尔逊勋爵的遗体被保存在白兰地酒桶里运回英国,1806年1月9日官方在伦敦为其举行隆重的国葬。伦敦市中心的一个广场改名为特拉法尔加广场,以纪念这场伟大的海战。败军之将维尔纳夫曾获准参加纳尔逊的葬礼,之后他被释放回国,可是拿破仑对他的失败耿耿于怀,不想再召见他,无勋的维尔纳夫于绝望之中在雷恩的一家饭店里自杀身亡。他在遗嘱里辛酸地写道:“幸运的是,我没有孩子继承我这败将的臭名!”拿破仑对纳尔逊甚为推崇,特拉法尔加海战4个月后,他命令在所有法国军舰上都应悬挂纳尔逊的画像,而且他还仿效纳尔逊的做法,命令每艘军舰都漆上醒目的大字“法兰西要求人人克尽厥职!”

  特拉法尔加海战后,帆船舰队又进行过多次交锋,但没有一次这样令人难忘,如此受人注目。特拉祛尔加海战是一次真正的决定性战役,辉煌的胜利拯救了大英帝国,惨痛的失败使得法国海军一蹂不振,100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就此告一段落,英国舰队从此控制了海洋。拿破仑法国的海上贸易被迫停止,其海外领地也面临着英国的军事威胁。更为重要的是,英国现在可以从海上对任何一处陆地发起攻击,伺机打击拿破仑的薄弱环节。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由此成为泡影,他只好把目光转向东方,眼下的陆上敌人才是最迫在眉睫的威胁。

  奇袭乌尔姆

  在失去了一举击败英国的最佳时机后,拿破仑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光打败反法同盟中最薄弱的一环—奥地利,必须在俄国援军赶到之前给予奥地利军队以毁灭性打击,然后再迎战俄军。他先前发出的要求奥地利军队恢复原来状态的最后通碟在9月3日被奥地利拒绝。

  奥地利的如意算盘是,乘拿破仑进攻英国之机,进军南德意志和意大利,一举收复失地。为此奥地利军队以意大利为战略重点,34岁的查理大公是奥地利最优秀的将领,他率领9.5万奥军,对驻守在意大利的法军采取攻势,以期夺回意大利北部地区。在南德意志方面,由斐迪南大公率部7.2万人,前进至多瑙河上游及其支流伊勒河一线,暂取守势,牵制法军,并等待俄国援兵的到来,在人数L获得可观的优势后再伺机向法国本土推进。斐迪南大公年方24岁,乳臭未干,实际指挥军队的是他的参谋长一53岁的卡尔·马克·冯·莱伯里希男爵,此人刚惶自用,率部独自向莱茵河一线冒进,却又想当然地以为拿破仑军队不可能很快到来。在蒂罗尔方面,约翰大公率部2.3万人,准备两面接应1805年7月,俄国同奥地利达成协议,决定出兵10万援助奥地利,以德意志地区为主战场。但是俄军行动迟缓,库图佐夫将军的部队8月下旬出发,要两个月后才能抵达目的地巴伐利亚,俄国人却还一相情愿地以为他们会比拿破仑早到3个星期。此外另有俄国、瑞典、丹麦、英国和汉诺威组成的五国联军5万人,企图收复1803年被法国夺取的汉诺威,并进而侵人荷兰。俄国、英国还同那不勒斯拼凑了三国联军5万人,目的是将法军逐出意大利南部。普鲁士则心怀L测,它像英国一样敌视法国,但又暗中凯觎德意志地区的霸权,同奥地利有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因此它一方面想参加反法同盟,通过战争来瓜分法国的领地,却又怕拿破仑先进攻它,一方面又暗地里希望法国教训奥地利,以成全普鲁十当上德意志的盟主。所以普鲁士工国政府蠢蠢欲动却又顾虑重重,最终采取了所谓的中立政策,实际上是想坐山观虎斗,视战局的发展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种损人利已的企图事后证明是糟糕至极,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法同盟诸国各怀鬼胎,行动却磨磨蹭蹭,而且他们还想尽量保密,可是拿破仑早已完全明自他们的意图。

  到了1805年8月23日,拿破仑眼看进攻英国无望,决定大军秘密东调,强行军500英里,从海峡沿岸转移到多瑙河这边来。法军取胜的希望就在于迅捷的行动和集中的兵力。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却很分散拿破仑计划在俄军到来之前,法军主力在南德意志主战场实施战略奇袭,一举歼灭孤军冒进的斐迪南大公军队,而在意大利方面采取守势,牵制住查理大公的军队,不让他增援多瑙河方面。为此,他特意请出已退休的47岁的马塞纳元帅,计他指挥6.5万人的驻意大利法军,抗击查理大公。拿破仑早已洞察奥普这两个德意志国家间的勾心斗角,对它们之间存在的矛盾知道得一清二楚。他丝毫不相信普鲁士政府所谓中立的诚意,并且认为普法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他能巧妙地利用普鲁士的中立给法国造成的有利形势。拿破仑不想同时跟奥普两国作战,于是他先拿北德意志的小邦汉诺威作为诱饵,以使普鲁士继保持中立。8月24日,拿破仑的宫廷大总管迪罗克将军前往柏林,与普鲁士国王排特烈·威廉三世谈判,拿破仑表示愿意将法国刚兼并的汉诺威割让给普鲁士,贪婪愚蠢的普鲁士国王一下子就上钩了。接着拿破仑又写信给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这三个德意志选帝侯以及黑森·达姆斯塔特伯爵,对他们威胁利诱,要求他们同法国结盟,这儿个国家勉强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样,拿破仑争取到了几个盟友,既可以在他们的领土上作战,还可得到他们军队的支援。不过在4万盟军中,只有巴伐利亚军队稍有战斗力。

  拿破仑思维敏捷,行动快速,一旦计划制定,实施起来决不浪费一分一秒。他以骑兵作为大军的前卫,先期开赴莱茵河地区。s月29日,拿破仑最终发布了进军令,在英吉利海峡沿岸等候进攻英国的17万多法军精锐将要火速奔赴莱茵河—多瑙河地区。全军共计20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17.6万人,拥有286门野战火炮。近卫军是拿破仑的精锐部队,下辖几个团的步兵掷弹兵、步兵狙击兵、骑兵掷弹兵、骑兵狙击兵,两个骑兵宪兵连,一个在埃及招募来的骑兵连和一个意大利营。法国近卫军全由百里挑一、出类拔萃的老兵组成,战斗力很强,他们有薪金,吃得好,穿着特别漂亮醒目的军服,戴着高大的熊皮军帽,显得非常神气。加人近卫军是每一个法军士兵的梦想,在这支部队里可以接近他们日思夜想的皇帝,直接保卫他的安全。拿破仑对于这支部队也是非常珍惜,轻易不肯动用此时,最北面的第一军在汉诺威,奉命于9月2日出发,目的地是格廷根;第二军在比利时西南部港口布鲁日,目的地是美因茨;其后两军均要进至维尔茨堡,在那里与同盟国巴伐利亚的军队会合。在奥地利军队人侵之后,巴伐利亚大公带着他的军队退至维尔茨堡和班贝格,以等待法军的援助。第三、西、五、六各军以及近卫军和骑兵都在英吉利海峡边的布洛涅,将于8月27日出发,向位于斯特拉斯堡和曼海姆之间的莱茵河各渡口前进。第七军在大西洋港口布勒斯特,行程最远,它奉命在渡过莱菌河以后占领弗赖堡地区,以封锁黑森林的出口。

  拿破仑还从集结在海峡边的法军部队中抽调兵力组成一支徉攻军团,由布律纳元帅指挥,留在原地迷惑英国,余部急速向莱茵河挺进。9月2日拿破仑离开布洛涅,“英格兰军团”摇身一变成厂“大军团”,不渡海峡而是要准备渡莱茵河了。伦敦得救了,维也纳却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从海峡沿岸到莱茵河的行军距离为375英里,这在当时算得匕是远距离的大兵团运动了。拿破仑的大军团以每天15英里的惊人速度急行军,9月25日渡过莱茵河,并继续向多瑙河上游地区前进,这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略机动之一。这支庞大的军队出发时每个士兵仅携带了4天的干粮,各军在行进途中就地获取粮株给养,幸好所经之处都是富庶之地,而且正好秋收刚刚结束,法军补给无虞。

  在开战前,拿破仑向奥地利携出警告,要求其部队恢复平时的状态,否则他将率10万军队进人巴伐利亚。但奥地利置若罔闻,9月3日,拿破仑的最后通牒被拒绝了。奥军斐迪南大公和马克将军的部队于9月8日侵人巴伐利亚境内,10日占领其首都慕尼黑,并继续向西进至多瑙河畔的要地乌尔姆,可是他们对快速接近的法军竟一无所知,正好成了掉进拿破仑嘴里的猎物。

  9月29日,拿破仑在斯特拉斯堡向全军将士发布了一个进军公告:

  士兵们:

  第三次同盟的战争开始了:奥地利军队已经越过莱茵河。它违反条约,进攻我们的盟友,并将之逐出他们的首都……你们自己曾不得不急行军,借以保卫我们的边界,但你们已经越过了莱茵河只要我们还没有确保日耳曼集团的独立,支撑住我只要我们还没有确保日耳曼集团的独立,支撑住我们的盟邦,使我们的非正义侵略者的狂妄行为遭到抄败,我们将不停止前进。我们将不再搞没有保证的和平:将不再让我们的仁慈贻误我们的政策。

  士兵们!你们的皇帝正在你们的中间;你们只是这个伟大民族的先锋队;如果有必要,整个民族将按照我的号召,奋起扞卫国家,粉碎这个由英国的仇恨和黄金交织而成的新的同盟。但是,士兵们!我们还将急行军,还将忍受种种疲劳和匮乏。

  人们正在为我们设置障碍,我们将克服它们;只要我们还没有把我们的鹰徽插到我们敌人的土地上去,我们将决不休息。

  这就是着名的公告《把鹰徽插到敌人的土地上去》,从此它成为法军官兵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拿破仑亲自率领大军团向斐迪南大公和马克的右翼迂回,意图切断位置突出的该部奥军与奥俄联军其他部队的联系。法军6个军以缪拉元帅的骑兵为前卫,快速越过南德意志地区,从四面八方像一只章鱼的触须一样伸向毫无戒备的奥军。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和巴伐利亚军队在南下途中,不打招呼就通过了中立的安斯巴赫侯国领土,而该国恰好是普鲁士的附属国,结果招来普鲁士人的一片愤怒抗议声,要不是拿破仑赶忙致歉,差一点就要导致一场普法战争。

  法军行动之快捷出乎奥军意料之外,等到得知法军的真实情况,强大的法军已成排山倒海之势从他的右面压了过来。这时马克才感到有被切断后路和包围的危险,慌乱之中他命令分散的奥军向鸟尔姆方向集结,企图固守待援,可这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他既不肯暂时退却,又来派重兵扼守多瑙河以阻止法军渡河,结果导致进退失据。俄军对法军的行动也是情然不知,而且俄奥军队之间也没有什么联合行动的计划,所以远水救不了近火。

  1805年10月8日,法军大部队安然渡过多瑙河,将前来阻击的一小股奥军击溃,然后转而向西,在朽廷根又将一个奥地利加强师打败,俘敌3800人。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乘胜追击,于10月12日收复慕尼黑。斐迪南大公和马克而对优势法军,连战不胜,不得已躲进了乌尔姆,法军乘机切断他们退往维也纳的后路。为了防止敌人援军的迅速到来,拿破仑分出部分兵力监视,其他部队向乌尔姆步步进逼,包围歼灭战的重任交给了他的妹夫缪拉。马克眼看大势不妙,乘法军尚未合围,派一支2万人的军队将斐迪南大公护送出去,以免其被法军俘虏。法军在乌尔姆东北方回正好露出个辛隙,斐迪南大公就从这里突围,他置指挥大权不顾,率领一小队人马逃脱,马不停蹄一直跑到了数百英里之外的波希米亚地区,可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护送他的2万人几乎被追击的法军全歼,试图向乌尔姆以南逃跑的一个师也在途中被消灭大半。马克6万多人的部队现只剩下一半左右10月13日,法军做好了总攻的最后准备,拿破仑向全军将士发布了一个破舞军心的公告:

  军人们,一个月前我们在海峡沿岸扎营对付英国,但是一个邪恶的同盟迫使我们飞到了莱菌河。

  要不是你们面前的这个敌人,我们今天就已在伦敦了。我们就已经洗雪长达六个世纪的肚辱并恢复海上自由了。

  军人习门,明天将是一个比马伦哥大捷辉煌百倍的日子,敌人已被置于马伦哥战役同样的境地。你们在这次会战中的丰功伟绩定将流芳百世10月14日晨,内伊元帅的第六军向乌尔姆东北六英里的埃尔欣根村发起攻击,该村由1.5万奥军驻守,附近有一座多瑙河大桥,是被围奥军的最后退路。内伊军经过一场激战,终于拿下了这个险要的据点,俘获3000人和20门火炮,残敌退守乌尔姆。得胜的法军顺势将乌尔姆围了个密不透风,至此,马克已成瓮中之鳖,欲逃不能。10月16日法军炮轰城市,拿破仑要求马克投降,并威胁说如果奥军拒绝投降,将会遭到像土耳其人一样可怕的下场。1799年3月7日,拿破仑在巴勒斯坦地区攻占雅法城,曾经大肆屠杀土耳其战俘马克见抵挡不住,只得乞降。10月20日,马克率奥军残部3万人,内有将军16名、骑兵3000人。向法军投降。他们俯首帖耳地从法兰西皇帝面前依次走过并放下他们手中的武器,60门火炮和所有的弹药、军旗等物资连同鸟尔姆要塞一起交给了胜利者。前后加起来,奥地利军队这一仗损失多达6万人,而法军此战仅死500人,伤1000人,大部分损失出自内伊军。此时最近的俄军相距尚有100英里之遥。

  法军以轻微代价换来了鸟尔姆大捷,面对如此迅捷的胜利,狂喜的法军士兵向他们的统帅欢呼:“我们的皇上创造了新的战争艺术,不用武器,而用我们的双腿来作战!”拿破仑在公告中对他的大军也是备加赞赏:

  大军的士兵们!在15天内我们打完了一个战役,我们提出来要做的事已经完我了,我们把奥地利皇家部队赶出了巴伐利亚,并在它的那些邦的主权的基础上重建了我们的联盟。这支既夸耀又冒失地来到我们边境上的军队被消灭了然而这同英国有什么关系!它的日的已经这到:我们不再在布洛涅,而它的津贴费将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由10万人组我的这支军队,有6万人当了俘虏。他们将去接替我们的新兵在在村的工作。200门大炮,全部车辆,90面军旗,他们所有的将军,都在我们的支配之下;逃脱不了我们这支1.5万人的军队的手掌。

  士兵们!我曾经告诉你们有一个大战役,但是,由于敌人配合得很差,我能够无须再靠任何机遇而取得同样的胜利;在各国历史上没有先例的是,一项如此巨大的战果,只有1500多人失去战斗力,这并没有削弱我们。士兵们!这一胜利应归功于你们对皇帝的无限信任,归功于你们经受种种疲劳和匾乏的毅力,以及你们的罕见的大无畏精神。不过,我们将不会停留在那儿;你们正亟待开始打第二仗。我们就要使这支用英国从世界各地搜刮来的黄金豢养的俄国军队遭受同样的命运。这场战千特别和法国步兵的荣誉有关,因而将再一次对曾经在瑞士和荷兰业已提出过一次的问题作出决定:法国步兵在欧洲居第一位还是第二位不紧紧依靠将军们,我就不能获得荣誉,我的金部关注将是尽可能少地流血来赢得胜利。我的士兵是我的孩子!

  马克投降后不久便被释放回国,奥地利政府以坐失战机,低能误国罪,将他送交军事法庭。当军事法官审讯他的时候,马克竟然答称:“我全在梦中!”他最后落了个免官人狱的下场。

  拿破仑在陆地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就在马克投降的第2天,法国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惨败,两天内发生的两件震惊欧洲的事件清楚地表明,法军只是在陆上占有优势。况且大批凶恶的敌人正在靠近,现在还远不是庆祝胜利的时候呢。

  三皇会战奥斯特里茨

  拿破仑不顾海上的失败,继续乘胜追击,在休整一周后即率军直奔预定目标—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缪拉的骑兵为先导,沿途奥军闻风而逃。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前卫部队虽已赶到,但3万人无法挡住10多万精锐之师的前进步伐,于是他决定放弃保卫维也纳,改向东北方向的摩拉继亚地区撤退,以同俄军后续部队会合。

  这样,通往维也纳的道路畅通无阻,法军在多瑙河南岸势如破竹。但在多瑙河北岸前进的法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莫蒂埃元帅率领新成立的第八军在杜伦斯坦与俄军狭路相逢,结果被打败,损失惨重。11月13日,法军骑兵不去追赶俄军,却直奔不设防的维也纳,以枪头功。这是违背拿破仑意愿的,他要求的不是夺取奥地利首都的荣耀,而是要抓住敌军有生力量加以消灭。为此拿破仑狠狠地训斥了他有勇无谋的妹夫一顿次日,皇帝在近卫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开进奥国首都,下榻于宏伟壮丽的肖恩布鲁恩皇宫。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二世听说法军靠近,早已仓皇逃离,并向拿破仑提出请和。拿破仑对此嗤之以鼻,他知道这不过是一个缓兵之计,战争尚未结束,敌人还有反扑的力量占领继也纳之后,为了夺取连接维也纳和多瑙河北岸的一座大桥,法军使了一个诡计:缪拉、拉纳将一个掷弹兵营埋伏在灌木丛里,两人却单枪匹马地走向桥头堡,守桥的奥军原木接到命令,一看到敌人出现,就应立刻把桥炸掉,可是他们早已惊慌得手足无措,此时又被两人的无畏举止吓傻了,竟然呆若木鸡。缪拉和拉纳凑上前来,谎称法国已与奥地利达成停战协议,要与对方的指挥宫谈判。没等对方从迷惑中醒悟过来,法军掷弹兵就突然从灌木丛中一跃而起,向奥军和架在桥上的大炮冲去。只用了一分钟,不费一枪一弹,法军一个营就夺取了大桥,反应迟钝的守桥奥军统统做了俘虏。

  弗兰西斯二世逃到离维也纳不远的摩拉维亚首府布尔诺,与来到此地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合。事不宜迟,为了赶在寒冬季节以及俄奥援兵到来之前结束战争,拿破仑立即命令法军三个军一鼓作气继续追击,直扑摩拉维亚。由于法军来势凶猛,库图佐夫率俄奥联军退出了布尔诺,但是紧追不舍的法军骑兵还是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的一个村庄奥斯特里茨(这是德语叫法,捷克语T称为斯拉夫科夫)赶上了俄奥联军。历史上有名的“三皇会战”就要在这里打响,命运的安排将使奥斯特里茨从此名垂于古法军与俄奥联军遭退后。暂时停止前进,与其对峙。此刻拿破仑的形势并不太妙,当地的俄奥联军有9万之众,西且俄军后续部队正朝此地源源开来,在意大利的查理大公军领所部奥军也在摆脱了马塞纳的纠缠后,向这里靠拢,一旦汇合,兵力将增一倍。而此地的法军只有6万余人。更危险的是位于法军侧后方的普鲁士大军也在虎视耽耽,伺机而动。远离本土的法军不仅数量上居于劣势,时间也越来越对拿破仑不利,而且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惨败消息已经传来,难免动摇军心。拿破仑当然清楚自己所处的危险局面,决意在俄奥援军以及普鲁士军尚来参战之前尽早在这里进行一场决战。

  为此,他在外交和军事两方面作了不少部署,少不了也要玩一些把戏首先,拿破仑要竭力避免或推迟普鲁士参战。普鲁士一直对英国国王在北德意志的领地汉诺威垂涎三尺拿破仑对普鲁士的心意摸得一清二楚,现在开始玩弄汉诺威这个筹码。他曾经说过,可以用汉诺威这根骨头,紧紧拴住普鲁士。当法国同英、俄、奥作战之时,拿破仑抛出了这根骨头,他私下里答应把汉诺威交给普鲁士,换取了普鲁士的中立。但当法军擅自穿过普鲁士属国安斯巴赫前往奥地利的消息传来后,发怒的普鲁士国王排特烈·威廉三世又回过头来向俄国靠拢,10月他邀清亚历山大一世来柏林,亚历山大一世乘机竭力劝诱胖特烈·威廉三世加人反法同盟阵营,但是奥地利军队在乌尔姆的覆灭,维也纳的陷落,对拿破仑的恐惧,加上汉诺威的诱惑,使得普鲁士国王犹豫再三也没有答应出兵助战,只同意与俄国、奥地利于11月9日签订波茨坦条约。根据这一条约,普鲁士答应以武力为后盾,承担调停义务,如果调停失数,则普军再对法军作战。

  拿破仑密切注视着亚历山大一世的柏林之行,他要求外交大臣塔列朗无论如何也要应付好前来下最后通牒的普鲁士使者豪格维茨伯爵。善于计谋的塔列朗对豪格维茨拼命笼络奉承。被塔列朗的甜言蜜语熏得昏昏然的豪格维茨,不但收起了普鲁士的最后通碟,而且大方地向法国表示:俄军可以穿越普鲁士国境,法军也可以这样做;普鲁上不会准许英军进人汉诺威;普鲁士进人汉诺威只是为了维持北德意志的和平;在波茨坦条约中,普鲁士只承担调停并没有其他义务。有了豪格维茨伯爵随随便便的外交许诺,拿破仑感到非常满意,至少北方的军事威胁暂时消除了,他可以大胆地去进行他一生引以为豪的这场大会战了。

  11月25日,拿破仑派其持卫长萨瓦里将军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递交一封国书,提议暂时休战并进行议和谈判,而且法军还故意后退了儿英里。俄军将领误以为这是拿破仑要退却了,司令部里一片欢腾之声,他们摩拳擦掌地叫嚷着:“拿破仑胆怯了!拿破仑被打得筋疲力尽。要完蛋了,要紧的是现在不要放过他!”结果,不明真相的沙皇拒绝了拿破仑的休战要求。其实,拿破仑这一举动的真正日的是要萨瓦退乘机窥探敌方各军的位置和虚实。递过这次侦察,拿破仑对俄奥联军的意图有了清晰的了解。而沙皇派去会见拿破仑的特使是年轻的侍卫长道戈鲁科夫公爵,此人和沙皇一样,在军事间题上是个十足的草包。

  他在拿破仑面前表现得极其傲慢无礼,态度强硬不可一世,似乎把法兰西皇帝当成了“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贵族”。拿破仑则故意装出一副不安和忧虑的样子。会见的结果,沙皇的停战条件被拿破仑拒绝,可是道戈鲁科夫此行得出的结论却是拿破仑信心不足、胆怯畏战。他兴奋地向主子报告了他的印象。这更坚定了沙皇的迎战决心。在亚历山大看来,自己的兵力占忧势却还要逃走,且要在这个贫穷多山的地区藏匿儿个月,以躲避拿破仑,这是可耻的、不必要的。他乐观地认为普鲁士参战是绝对有把握的,尽管对军事问题一窍不通,但他被荣誉心所驱使,又自信取胜是毫无问题的,十是决定立刻决一死战。俄奥联军此前的失败情绪一扫而空,他们要马上向正在退却的、虚弱的、慌张失措的拿破仑进攻,将他打跨为了对敌决战,拿破仑对兵力进行了集中,此前他身边有缪拉元帅的骑兵军、贝西埃尔元帅的近卫军、鸟迪诺将军的掷弹兵师、苏尔特元帅的第四军和拉纳元帅的第五军;贝尔纳多特元帅的第一军原先在波希米亚与斐迪南大公的1.8万奥军对峙,现已被召回,他的任务由巴伐利亚军队接替;达武元帅的第三军也从南面的普雷斯堡(即今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被召回;莫蒂埃元帅的第八军仍留守维也纳。

  截止11月30日,法军已在奥斯特里茨附近集结了6.5万人,而与之对垒的俄奥联军则有8.2万人之众,其中俄军5.2万人,奥军3万人,分别由沙皇和奥皇亲自指挥。

  12月1日,拿破仑将全军沿一条名叫戈尔德巴赫的沼泽小河向东展开,法国阵线的左翼(北段)有一小丘可为依托,右翼(南段)则有一连串冰冻的湖泊和沼泽地作为掩护,但是,法军的中部却在一个名叫普拉岑的高地俯控之下,拿破仑为诱使联军进攻,故意放弃了这个高地,现已落人俄奥联军的掌握之中。法军的左翼,由拉纳元帅的第五军和贝尔纳多特元帅的第一军扼守;缪拉元帅的骑兵军、乌迪诺将军的掷弹兵师和贝西埃尔元帅的近卫军则在其后充当预备队,拿破仑的指挥所也设在这里。拿破仑从所在的小丘上可以看到戈尔德巴赫小河谷和对岸的普拉岑高地法军的中路和右翼,由苏尔特元帅的第四军把守,其防线宽达3英里,兵力远较左翼单薄。在它的右后方不远处,有达武元帅的第三军作为预备队俄奥联军方面,年已60的老将库图佐夫虽然名义上是联军的总指挥,但根据俄奥两国协议,他必须执行两国皇帝所制定的计划,而这两个皇帝已经接受了库图佐夫的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罗特尔提出的计划。该计划的依据是相信拿破仑已成强弩之末,马上就要退回维也纳,魏罗特尔决心牵制住法军的左翼,而联军的主力则向两南迁回拿破仑的右翼,切断法军通往维也纳的退路,继而包围歼灭法军。实际上拿破仑根本不想退回维也纳,如果他战败厂,他也只会向西退人波希米亚,那里通往法国的退路更为方便。库图佐夫反对这个自以为是的计划,他宁愿等待后续援军的到来,但是年轻好战的贵族军官急于进攻,因为他们担心拿破仑真的会逃跑,所以老将的稳妥意见最终未被采纳。

  拿破仑再一次预见到俄奥联军的作战意图,决心乘敌军迂回他的右翼之时,集中打击其暴露的侧翼。12月1日,大战在即,他向全军发布了一份公告:

  军人们,你们面前的俄军正准备替在乌尔姆战败的奥军复仇。他们正是你们在霍拉布仑所击败的那些部队,现在却跑到这里来了。

  我们所占据的阵地坚不可摧,如果敌人企图迁回我军右翼,就势必将其侧翼暴露在我们的面前。……

  这次胜利将结束我们的战役,我们可以住进冬季营房过冬,并将得到国内新建w团的增援。到那时,我所致力赢得的和平就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你们和我自己了。

  当夭晚上,拿破仑骑马沿着前线巡视了部队,他注意到敌军的营火集中在普拉岑高地的后面和左面,这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猜测。当他从士兵行列中穿过时,士兵们用火炬为他照路,并高呼“皇帝万岁”向他致敬第二天就是拿破仑加冕称帝一周年的纪念日,法军官兵决心以胜利来庆祝这一节日。而俄奥联军却以为这是法军企图撤退的迹象,求战之心愈加迫切。

  12月2日拂晓,俄奥联军开始行动。8万多大军兵分六路,北面的二路纵队由俄国的巴格拉齐昂亲王和奥地利的列支敦士登亲王指挥,负责进攻法军阵线的左翼,在他们之后作为预备队的是康斯坦丁大公的俄国近卫军。联军的主攻方向在普拉岑高地以南,3.3万人在布克斯霍夫登将军的指挥下,以三路纵队进攻苏尔特军的一个师。进攻刚开始,联军由于人数上的优势,取得了一些进展,突破了法军右翼防线。拿破仑立即把达武元帅的第三军团调了上来,向敌军进行反冲击。双方展开拉锯战,一时相持不下。9时左右,柯罗华特的2.5万奥军按捺不住,开始冲下普拉岑高地,准备联合进攻法军的右翼,连沙皇亚历山大本人以及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也随其一起下山,这正是拿破仑求之不得的到了早晨,战场上的浓雾开始消散,阳光普照大地,拿破仑从大本营观察到普拉岑高地已无人占领,立刻命令在中央阵地的苏尔特率部夺取高地。苏尔特的军队从斜刺里勇猛杀出,几乎未受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高地。这样,拿破仑在俄奥联军的两翼之间打进了一个楔于,法军在夺取了这个中央要地后,对联军的侧后方构成极大成胁。沙皇和库图佐夫一看大势不好,赶忙将大批后备部队包括沙皇的近卫军调过来,企图夺回普拉岑高地,法军则竭力抵抗。此时,在战场的北端,拉纳的第五军在炮兵的支援下顶住了俄国步兵和奥地利骑兵的反复冲击,缪拉的骑兵、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以及近卫军随后也加人了战斗,巴格拉齐昂和列支敦士登所部在激战中败北,只得撤退。法军粉碎了联军的北路进攻后就可以腾出手来支援中路的友军。

  到了中午,大战又在普拉岑高地周围爆发,缪拉的骑兵和贝尔纳多特的步兵以及近卫军精锐先后赶来增援。沙皇和库图佐夫则拼命要夺回高地,法俄两军的骑兵在这里展开壮观的冲锋战,你来我往几个回合过后,哥萨克骑兵终于力不能支败下阵来库图佐夫在激战中受伤,沙皇也险些被俘,两人仓皇逃命,俄国近卫军被击溃,骑兵指库官列普宁亲王被俘这样,中路联军在法军步骑两军的联合进攻下也被打退。

  至此,联军的战略战术已彻底失败,部队也失去了统一指挥,乱作一团。法军的中路得到了稳定,这下就轮到南路的敌军遭殃了。拿破仑命令苏尔特军顺着普拉岑高地冲下山去,袭击联军的侧后方。正和达武军打得不可开交的敌军拌不及防,在两面夹击下被击溃,慌不择路,只好越过封冻的湖泊和沼泽逃路。人多冰薄,早有准备的法军炮兵从高地上猛轰,冰层破拌后,无败官兵溺水淹死,其状惨不忍睹。俄奥联军遂完全溃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两斯二世连夜率残部向东逃走,法军也未乘胜追击,气势宏伟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就此告终血战结果,法军以6.5万人参战,伤亡8800人,俄奥联军参战者将近9万人,结果伤亡1.5万人,另有1.1万人被俘,残余部队也已溃不成军,庞大的轴重队、全部弹药和粮食以及100余门大炮被法军掳获,奥皇第二天清晨即派列支敦士登亲王前来请求休战,这回拿破仑同意了,但条件是所有俄军必须撤出奥地利,并且绝对不允许普鲁士军队进入其领土,此外还要赔偿巨款。待沙皇同意撤军,奥地利随即开始与法国议和,这就宣布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以失败告终,因为同盟条约中曾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不得单独A和,显然,惨败之后的俄奥两国已无心再战。

  大战过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2月3日,拿破仑向全军将士发表了一份通令,赞扬他们在奥斯特里茨取得的伟大胜利:

  士兵们!

  你们使我感到十分高兴。以前我一直知道你们你们使我感到十分高兴。以前我一直知道你们是有勇气的,今天,你们在奥斯特里茨证明了这一点。你们在你们的鹰徽上又添上了不朽的光荣。不到四个小时,你们把俄国皇帝、奥地利皇帝指挥的10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他们十分自夸的步兵,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却抵档不住你们的进攻。今后你们无须担心有任何对手了。事情就是这样:在两个月中间,击败和粉碎了第三次同盟。现在离和平不远了;但是,正如我向人民许诺的那样,只有在和平确实有保证,并且包括实行对我们的盟邦承担赔偿的诺言以后,我才议和。

  士兵们!当保证我国的繁荣昌盛所需的一切都已完成时,我将带领你们回到法国,在那里我将尽我所能保护你们的利益。我的人民一定会兴高采烈地再和你们相见。你们只要说“我参加了奥斯特里发战役”,他们就会回答说:“好一个勇士啊!”

  12月26日法奥两国最终在普雷斯堡签订了和约,奥地利把威尼斯、伊斯特里亚(在今斯洛文尼亚境内)和达尔马提亚(在今克罗地亚境内)割让给法国控制下的意大利王国;将在德意志境内小块分散的土地割让给法国的盟友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三国,其中包括奥格斯堡、纽伦堡和蒂罗尔等重要地区,奥地利并且放弃对上述三国的宗主权;赔偿法国4000万法郎军费。这一惩罚是严厉的,蒙受难堪羞辱的奥地利心中恨恨不已,法国因此失去了一个本可以争取的盟友。对此法国外交大臣塔列朗曾表示反对,但拿破仑却没有听进去,他要削弱奥地利,使之成为一个内陆国家。奥地利再一次被拿破仑打翻在地,对于丢尽脸面的哈布斯堡家族来说,德意志邦联的领袖是再也当不下去了。

  奥斯特里茨战役堪称拿破仑一生中最辉煌的军事杰作,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一战“开创了欧洲战史上新的一页”,堪称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奥斯特里茨的胜利之日,正好是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帝国皇帝一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一特殊的日子取得的这次光辉的胜利,使他赢得了欧洲第一名将的殊荣,法兰西军队的鹰徽已经插到了亚得里亚海边。英国首格威廉?皮特听到俄奥战散的消息后,曾懊恼地指着墙上的欧洲地图哀叹道:“此地图十年之内毫无用处!”英国的议员们对英国花费了巨额的金钱却换回如此的结果大为不满,他们对皮特首相群起而攻之,谴责他耗费数百万黄金建立起来的联盟落得个土崩瓦解的结局皮特经受不住接二连三的精神打击,就此一病不起,几个星期后就去世了。就这样,奥期特里茨战役把拿破仑这个顽强而有才千的敌人也送上了天。继任的福克斯内阁决定同拿破仑议和。

  一战定乾坤:耶拿一奥尔施塔特大捷

  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战败后,欧洲大陆暂时沉寂下来,进入了一个短暂而不稳定的和平时期。乘此机会,拿破仑先吞并了荷兰,让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当了国王,接着又派马塞纳军团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又称两西西里王国),将他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捧上国王宝座。同时还给他的部下加官送爵,将新夺取的领土大肆分赏,贝蒂埃成了纳沙泰尔亲王,塔列郎被封为贝内文托亲王,贝尔纳多特做了蓬特科沃亲王。法国军团分散驻扎在外国各地,经过一段时期的休整之后,部队战斗力已有所恢复。就在这时拿破仑的面前忽然又冒出了一个新的敌入—月仔就是普鲁士王国奥斯特里茨大战法军取胜,令普鲁士使者豪格维茨伯爵心惊肉跳,他非但不败把排特烈·威廉的最后通碟拿出来,反而转过头来馅媚地对拿破仑击溃所有对手表示祝贺,并提出法普议和。拿破仑很清楚,如果这次战役的结果不同,就不会有普鲁士的友谊,因此当豪格维茨刚说了句“我向陛下祝贺胜利”的时候,皇帝就打断他的话讥讽道:“命运女神把您的祝贺对象改变了!”1805年12月15日,在维也纳的肖恩布鲁恩宫,法国与普鲁士草签了和约,拿破仑这次变得强硬起来:普鲁士要放弃所谓的中立,同法国结盟;还要放弃一些领土,作为普鲁士拿到汉诺威的交换条件;并要同英国决裂。拿破仑现在是无所忌惮,因为普鲁十已丧失了参战的最好时机豪格维茨带回来的这个和约,令普鲁士国王滕特烈·威廉三世大为不快,但现在要同法国扫仗,良机已失,先前的盟国都不肯出面支持他,于是只好忍气吞声,与法国签定巴黎条约,这才得以兼并汉诺威,普鲁士还封闭主要河口,不准英国船只进人。英国也随之向普鲁士宣战,并没收了300艘普鲁士船只,封锁其北海港口。普鲁士国王还在庆幸自己的英明决策时,不久以后在德意志领上卜发生的一件大事,却使他几乎无法选择,似乎只有同法国开战一条路可走了。

  事情是这样的:奥地利吃了败仗以后法国的盟友巴伐利亚和符腾堡两个公国被拿破仑加封为工国,巴登侯国加封为公国,三国领土的扩大是以牺牲奥地利利益为代价的,同时它们继续保留德意志选帝侯的资格。丢脸的奥地利已经没有资格再当德意志的霸主,如今的德意志,除了普鲁士以外,都要唯法国之命是从。1806年7月12日,拿破仑一手策划,未与奥地利和普鲁士商议,就将南德意志和莱茵河地区的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国家,经过兼并和结盟,组成了一个依附于法国的“莱茵邦联”。莱茵邦联推举拿破仑为仲裁人(实际上就是保护人),法国与这些国家订立攻守同盟,并可调遣它们的军队,有的国家还废除了日耳曼法律,改行拿破仑法典,拿破仑还能一定程度地支配它们的财政与税收。

  这样,在德意志土地上,一个同奥地利和普鲁士鼎足而立的政治军事共同体,在法国的培养下诞生了。拿破仑的20万大军,非但没有复员回国,相反却继续驻扎在德意志领土上。并由所在国供养。奥地利在德意志的首脑地位垮了。1806年8月1日,众叛亲离、大权旁落的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二世被迫宣布放弃“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仅称自己为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一世,所有德意志邦国的君主无须再向他效忠就这样,从公元800年圣诞节起苟延残喘了1000多年的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完蛋了。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对这个中世纪封建堡垒曾有过一句绝妙的评语:“既不神圣,也无罗马,更非帝国!”如今它终于灰飞烟灭了。奥地利在战争中受到削弱,这是普鲁十所乐于看到的,但法国的强盛却是普鲁十不愿见到的,莱茵邦联的成立,更令普鲁上惊恐,它在德意志的地位遭到致命威胁,因而普鲁士国内的反法情绪难以遏止,以路易莎王后为首的主战派开始占了上风。拿破仑得寸进尺的扩张政策也遏得普鲁士无路可退,为了实现称霸德意志的雄心,必须要同法国决一死战。普鲁士贵族军官继承了啡特烈大帝的军事传统,一贯好战。外敌的步步进遏,又使得普鲁士人的爱国情绪空前高涨。而拿破仑为了同英国和谈,又企图将汉诺威交还给英国,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更加激怒了普鲁十,一场雇战遂不可避免。8月9日,胖特烈·威廉三世宣布军队总动员。普鲁士再次向英、俄两国靠拢,北海的港口重新开放,准许英国船只进人。普鲁士进而与英、俄、瑞典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9月26日,普鲁士政府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碟,强烈要求法国军队从全部德意志领土上撤走,当即被拿破仑拒绝,他反过来要求普鲁士政府解散其军队,双方谈崩了,于是战争阴云再一次笼罩欧洲大地。

  但是,此时的普鲁十是否有同法国决一雌雄的实力呢?普鲁士军队上一世纪在4特烈大帝的率领下,曾威震欧洲,显赫一时,可是到了胖特烈,威廉三世时代,已是徒有其表,法国大革命时期就屡次败在法军手下。

  现在的普鲁士军队还停留在50年前的水平,武器装备陈旧,战术思想保守,将军老迈无能,士兵缺乏训练。

  腓特烈·威廉三世用这样一支军队作赌注,去同久经考验的精锐法军较量,简直是拿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王位开玩笑。

  英国和俄国虽然许诺援助普鲁十,实际上都在观望,普鲁士以前的左右摇摆令它们很不满意,现在要看普鲁士先采取行动。奥地利尚未恢复元气,短时间内是无法再战的。这样,排特烈?威廉三世实际上既没有得到俄奥两国的军队协助,也没有得到英国军费的资助,就要同拿破仑决一死战,胜算实在不多。虽然他得到了萨克森和魏玛两个南方邻国的支持,但也不过是在兵力上增加了2万多人罢了。

  8月25日,普鲁士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决定成立两个主力军团,分别由不伦瑞克公爵和霍恩洛厄亲王指挥,另有一个独立军团归吕歇尔将军率领,排特烈·威廉三世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总司令由不伦瑞克公爵担任,此人已年逾古稀。9月初,普鲁士军队开始缓慢地调动,到了月底,才在普鲁士西南边境上集结完毕,摆出一副防守架势。普军共计13万人,分为左、中、右三个军团,左路是霍恩洛厄亲王的军团5个师,4.7万人,部署在耶拿—萨尔费尔德一线,中路是不伦瑞克公爵的6个师,5.8万人,在哥达—埃尔富特一统,右路是吕歇尔的3个师,2.5万人,在埃森纳赫。

  霍恩洛厄军团的5个师中,普鲁士师和萨克森师各一其他3个师各由一半普鲁士士兵和一半萨克森士兵组成,另有2万萨克森军队归其指挥,这样他的军团和不伦瑞克的军团实力不相上下,他也更自以为是。不伦瑞克公爵与霍恩洛厄亲王不和,两人存在着战略战术分歧,他俩各自的参谋长沙恩霍斯特和马森巴赫也是话不投机,由此影响了双方的协作。直到9月25日,不伦瑞克公爵才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他的意图是从埃森纳赫向西南方向推进,越过图林根山地,威胁法军的交通线,但是霍恩洛厄亲王不同意,他有自己的想法。直到10月5日,在魏玛召开的第二次军事会议上,经过一番争论,不伦瑞克公爵的计划才被采纳,但又按霍恩洛厄的意思作了修改。普鲁士军队主力还是向西南挺进,由路易?斐迪南亲王指挥的霍恩洛厄军团的前卫部队则从耶拿南下至萨尔费尔德,陶恩岑将军的一个萨克森师则向耶拿以南偏东方向推进,掩护主力的左翼。

  普鲁士军队内部关系复杂,将军意见不一,不伦瑞克公爵对开战持犹豫态度,而霍恩洛厄和吕歇尔则根力主战。普鲁士国王的侄子路易?斐迪南亲王倒是能带兵打仗,他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可是据说私生活放荡,每天都是喝得烂醉后才上床睡觉,惟一可算得上名将的人,只有64岁的格布哈德·勒布莱希特·冯·布吕歇尔,此人1742年12月16日生于罗斯托克,1760年加人普鲁士军队,是一个优秀的骑兵将领,参加过七年战争和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他将在拿破仑战争后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当时的普鲁士军队中说话还投有分量。普鲁士军队的指挥系统就像是一个九头鸟式的怪物,普鲁士国王亲临前线督战,但他自己对战争又是一无所知,所以选定82岁的莫伦多夫元帅当他的顾问,身边还带上了战时内阁,于是什么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导致普军任何行动都是争执不决,加之作战计划不明确,部队调动又十分缓慢,结果普军是不战不退,不攻不守,而且位置突出孤立,战争的主动权很快便转交到了法军手中。

  与普鲁士军队的迟钝犹豫相反,拿破仑军队的行动相当敏捷。9月初,拿破仑得知俄国沙皇拒绝批准法俄两国使节在7月达成的和约草案后,便打消了准备让法军返回本国的念头,随后又得知普鲁士军队正在向南移动的消息,他立即征召了一批新兵和后备军,驻扎在德意志各地的法军也迅速动员起来。到了10月初,20万大军已在巴伐利亚东北部集结完毕,拿破仑手中握有七个主力步兵军、一个骑兵军、一个近卫军以及同盟国巴伐利亚的军队。法国大军团序列如下:

  第一军(贝尔纳多特)2.5万人,位于班贝格第三军(达武)3.3万人,位于班贝格第四军(苏尔特)3.5万人,位于安贝相第五军(拉纳)2.3万人,位于柯尼霍芬第六军(内伊)2.1万人,位于安斯巴赫第七军(奥热罗)1.6万人,位于法兰克福第八军(莫蒂埃)1.5万人,位于美因茨骑兵军(缪拉)2万人,位于维尔茨堡近卫军(勒费弗尔和贝西埃尔)1.2巴伐利亚军(弗雷德)8000万人,位于纽伦堡共计20.8万人此外,荷兰国王路易还有一支约1.5万人的援军在后方。为了防止奥地利有非分之想,拿破仑要求他的继子欧仁亲王监视奥军的动向。欧仁亲王此时指挥着意大利境内的所有法军,马塞纳元帅的军团有7万人,驻扎在意大利北部;马尔蒙将军的军队在达尔马提亚,有1.2万兵力拿破仑并不知道普鲁士—萨克森联军的作战计划,但他有自己的战略意图,即包抄敌军的左侧翼,切断他们与柏林和德累斯顿的交通线,趁俄军尚未动员之前,先打垮普鲁士—萨克森联军。法军一旦集结完毕,便立即行动,不折不扣地执行拿破仑的伟大战略计划。由于对敌人的动向、实力和意图仍不很清楚,法军四处侦察,搜集到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有一名军官更是胆量过人,竟敢身着军服骑着马,大模大样地直闯普鲁士军队的防线,普军士兵还以为他是萨克森军官,竟糊里糊涂地让他过去了,此人经萨尔费尔德、耶拿,一直跑到了萨勒河上的要塞瑙姆堡在那里发现了普鲁士国王和不伦瑞克公爵的大本营。在成功地探明普军的主力所在之后,他又安全地返回通过情报工作,拿破仑对敌人的兵力部署有了颇为清晰的了解,普鲁士军的主力在埃森纳赫至耶拿一线,其左翼的图林根山林只有一支弱小的兵力掩护,现在他准备出击了。拿破仑无须再找什么借口,战争即从法国拒绝普鲁卜的最后通牒那天开始。法军以缪拉元帅的6个骑兵师作为先导。主力分为三个纵队,苏尔特元帅的第四军、内伊元帅的第六军和巴伐利亚军在右,贝尔纳多特元帅的第一军、达武元帅的第三军和勒费弗尔元帅、贝西埃尔元帅共同指挥的近卫军在中路,拉纳元帅的第五军、奥热罗元帅的第七军在左,18万大军在30英里宽的正面上平行推进,各军都能互相支援。法军组成的“营方阵”集团像推土机一般向普鲁上军队碾来。

  按照拿破仑的意图,不管敌军的位置在哪里,它向何处前进,他都可以用营方阵的一部分兵力对其采取攻势,另用一部分兵力来迂回其侧翼或后方,而第三部分兵力则保留为预备队,这是一种相当积极而又灵活的部队组织为了实现拿破仑的大迁回包抄战略,法军在崎岖的山林中艰难行进,距离最远的奥热罗第七军平均每天不得不要强行军24英里,并且要连续行军9天。10月8日,右路苏尔特军的前卫部队在萨克森边境同陶恩岑将军的一个师遭遇,将其击退,随后又在贝尔纳多特军前卫部队的支援下,把这支军队打得落荒而逃。10月10日,路易·斐迪南亲王率领的一支普鲁士先头部队在萨尔费尔德与左路的拉纳军狭路相逢,结果这支军队也被彻底打败,年轻的亲王在激战中丢了性命。普军的左翼现己出现空虚,法军主力便乘胜前进长驱直人,10月12日夺取了耶拿。随后拿破仑命令缪拉的骑兵会同达武军、贝尔纳多特军继续包抄敌军的左翼,深人其后方,切断敌军通往易北河的退路,自率大军准备在耶拿迎战前来救援的普鲁士军主力。如果普军继续退却,则拿破仑的主力随即可以发动追击,右翼的法军也可以断其后路,迫便其接受决战初战失利的消息传来,普鲁士军队上下十分惊慌,尤其是斐迪南亲王的战死,更是在军中造成了一种恐怖不安的气氛。

  由于左翼和后方已经暴露在法军面前,特别是得知瑙姆堡要塞落人法军手中之后,普军已是全线动摇,不伦瑞克公爵只好命令全军撤通,在埃尔富特的主力退往易北河一线以掩护去柏林的退路,停留在哈勒的预备队同其会合。霍恩洛厄军团则奉命将其兵力集中在耶拿附近保护主力军团的侧后方,在魏玛的吕歇尔军负责对其提供支援,这样霍恩洛厄军就要同刚刚夺取耶拿的法军遭遇,将直接面对拿破仑即将发动的进攻。霍恩洛厄并不知道当面的法军为第四、五、六、七军和近卫军,有7.5万多人,由拿破仑亲自指挥,蒙在鼓里的他还以为拿破仑和他的主力已经前往莱比锡、德累斯顿方向,此地并无大危险。面拿破仑也不知道面前的敌人并不是主力,而只是霍恩洛厄军团的4.7万人,他还误认为普鲁士国王也在军中,于是决心立即打一场包围歼灭战。为此他还要求参谋长贝蒂埃指示右翼的达武军从侧后方攻击敌军10月14日拂晓,拿破仑就像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那样,又骑着马到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