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神奇的玛雅城市

  古典时代最美丽的玛雅城市:帕伦克

  帕伦克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一片丘陵上,背依马德莱山脉,面朝苍翠的墨西哥湾沿岸大平原,距离乌苏马辛塔河不足25公里,而蔚蓝的海湾就躺在百里之外。根据在这里发现的刻有纪年的玛雅碑证明,这座城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42年。

  伦克是古典时代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帕伦克的中心广场不是封闭的,除了东面的王宫和南面的碑铭金字塔,向西向北都敞开着,蓊蓊郁郁的热带丛林从广场边沿一直延伸到远方。而其余众多秀美的神庙和屋宅,则分布在广场以东的山麓林莽之中。帕伦克没有石碑雕刻,但它所有建筑物的外表都装饰着精美绝伦的灰泥雕塑和石灰石板浮雕,为此获得了“雕塑之城”的美名。蓝天白云下,那些玲珑秀巧的建筑点缀在绿浪翻涌的热带丛林之中,敦实的方形石屋上高耸着镂空的顶饰,五颜六色的灰泥雕塑使它们显得无比富丽,温暖的石灰与彩色的浮雕在阳光下流溢着悦目的光彩,使帕伦克像是镶嵌在热带浓荫中的一串多彩的宝石。帕伦克处处都留下了人文盛世的刻痕。最负盛名的“碑铭神殿”,矗立在一座有9层台阶的巨石金字塔的顶端。神庙有5个门,在其内一厅的三面墙壁上雕刻了617个象形文字,是最长的玛雅铭文之一,碑铭神殿由此而得名。玛雅文化的第一道谜题,就破解于此。

  帕伦克的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在金字塔上的“铭文神庙”。金字塔为正方形,共10层,向上逐层缩小,最低一层有梯阶9级,其余有梯阶7级,共72级。“铭文神庙”就建筑在金字塔顶平台上。平顶,有五个门,走廊上有壁画、浮雕,庙的四壁都是雕刻的碑文。可惜,现在还未破译这些玛雅象形文字,至今无人知晓这些碑文的真正含义。这里的建筑物几乎都是平顶或有平台。金字塔的台阶象征通往宇宙的阶梯,这是玛雅建筑的典型特征。

  进入这座墓室,必须拾级登上金字塔,进入铭文神庙,然后沿着螺旋形的石台阶才能下到墓室。据考古学家分析,这座陵墓可能还有正门,但因金字塔是巨石砌成,发掘时不想损坏金字塔而放弃了寻找。墓室的平面顶作假拱,全用石条砌成,高7米,长9米,最宽处为4米。墓室后壁正中凿一龛,内有一浮雕武士像,左右两壁各有浮雕武士像三尊,墓室前端的中央置有一石棺,高约1。1米,长约2。8米,宽约2米,棺内壁四面均有浮雕纹。棺盖厚达27厘米,重达5吨。棺盖面及四周亦满雕花纹。在石棺内中央向下凿一石穴,它的前端为椭圆形,穴内涂满红色。巴卡尔仰卧在石穴内,头戴绿玉石面具,颈、胸、手、腕、足等处分别佩有玉制的项链、串珠、指环和小球。左足侧前,置绿玉太阳神偶像等。

  在金字塔的右前方有一宫殿。宫殿中间是一个大院,看来是当时王室观看竞技或演出的场所。走廊壁上有各种绘画和浮雕,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光,其颜色虽已黯淡但仍可辨认,绿色尤为清晰,后走廊的东北角有蒸汽浴室,先用火烧灼一块巨石,然后将水浇在石上发出蒸汽,供王室沐浴。在宫殿的前方,有方形塔一座,共五层。宫殿和高塔的四面,还有类似宫殿的建筑物。金字塔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它是城邦的重要活动中心。

  奇琴伊察古城

  这个遗址是尤卡坦地方10~15世纪玛雅-托尔特克文明中最引人注目的。它包括中美洲建筑中一些最著名的例证,综合了玛雅人的建筑技巧和托尔特克人的雕刻装饰。

  奇琴伊察有很多遗迹表明,那里曾以人为祭品进行祭祀。球场的墙上刻有许多斩首的图案。附近还有三个平台:女神爱斯平台与特尔托克的羽蛇神一样,爱斯代表着启明星、雄鹰和美洲虎平台,以及头骨架平台。

  头骨架上的图案显示着堆积起来的人的头盖骨,使人联想到某种可怖的用途,可能是用来展示被害者的头颅。另外两个平台用于宗教仪式,有时包括祭祀活动。

  圣井,也称为祭井,由一条274米长,高于地面的石子路连接。这口深达23米的天然井为当地人提供饮用水,被作为朝圣之地。在干旱年代,活人被扔入井内,以期感动雨神,缓解旱情。已有不少作为供品的贵重金属,玉石和宗教图像从井中打捞上来了。许多被投入井中的人似乎还只是孩子,至少那入井后即被淹死的人绝大多数是孩子。那些在井中数小时后仍存活的人则被救起,并受到礼遇,他们被认为已与雨神交谈过了。许多从井内发现的物品属于特尔托克时期以后的年代,所以有理由认为,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口井一直被视为神圣的地方。

  公元10世纪以前,奇琴伊察是玛雅人的一个重要据点。稍晚些时候,当玛雅文明衰弱时,特尔托克人夺取了该地的控制权,对该地进行了扩建和改造,把它变成了他们首都--图拉的翻版。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奇琴伊察的大片遗迹,既不完全属于玛雅风格,也不纯粹是特尔托克风格,而是糅合了两种文化思想模式的错综复杂的混合体。看来这里曾经是统治者托比辛·昆沙柯多新的首府。昆沙柯多在特尔托克语中为羽蛇神,玛雅语中称之为古古柯。俯视全城的金字塔庙就是为他建造的。

  这座被称为“城堡”的金字塔四周各有91层台阶,建在一座老的金字塔上面,并将其完全覆盖。金字塔的设计和尺寸都颇为奇特:台阶和阶梯平台的数目分别代表了一年的天数和月数。52块有雕刻图案的石板象征着玛雅日历中52年为一轮回年。这座建筑物的方向定位显然经过精心考虑。它的阶梯朝着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在春秋两季伊始,日落时分,边墙受阳光照射,光照部分在边墙上形成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与生长于该地的响尾蛇身上的图案极为相似。阳光照在上面,逐渐由笔直变为波浪形,弯弯曲曲形成七段等腰三角形,边同蛇头,宛如巨蟒从塔顶向大地游动。斜阳和底部的羽蛇神的头部,象征着苏醒的羽蛇神正爬出庙宇,能显示出划分季节的特殊效果。

  奇琴伊察的球场可能是中美洲最好的。巨大的球场有着两堵长83米,高8。2米的并行墙。中间相隔27米,球场的两端分别建有庙宇。但球场的竞赛究竟具有何种宗教意义,这至今仍是个谜,但墙上浮雕显示着一些被砍了头的竞技者,这说明比赛往往是以一方的死亡而告终的。在稍后的阿兹特克年代,有一份关于这类比赛的说明,其中谈到:两侧墙的上部各有一排石洞,竞赛者如能接住从其中一个洞落出的球就成为胜利者。观众就会把自己的衣服扔给胜利者作为奖赏。沿着一条长廊可通向奇琴伊察的“勇士庙”。

  长廊的顶部曾由许多刻着特尔托克勇士的石柱支撑着。这类风格的长廊在图拉也可见到。用长廊围成一个庭园,将内部空间隔开,看来属于特尔托克人的建筑传统。勇士庙装饰着许多壁刻和壁画,还有许多人们熟悉的以美洲虎和雄鹰为主题的特尔托克艺术作品。奇琴伊察还有一座猛虎庙,门前巨石上雕刻着美洲虎,守护着庙的入口处。

  奇琴伊察旧城在某种程度上已被人们遗忘,并已变得荒芜了,但那里不乏令人感兴趣的建筑物。特尔托克人的影响在这些建筑物上的影响不那么明显。那里有建在双层平台上的气象站,和一座有几个墓穴的金字塔,被称为纳诺吉的有名建筑,事实上是一组由平房组成的建筑群,内部有不少幸存的雕塑,还有一座所谓的教堂。它与基督教并不相干。教堂的正面饰有玛雅人的面具,有玛雅神话中的动物。奇琴伊察作为权力中心的时期并不长。在遭到犹加敦半岛上另一强大的部落--玛雅藩的进攻后不久,大约在1224年,该地区就被遗弃了。

  乌斯马尔古城

  位于尤卡坦的乌斯马尔的玛雅城,建于公元700年左右,约有人口两万五千人。那里的建筑建于公元700到1000年,按当时的天文学知识排列。西班牙人所称的占卜者的金字塔,占据了整个仪式中心,由设计精巧的房屋组成的,用符号和雕刻来装饰雨神--查克。乌斯马尔、卡卜以及萨伊尔这些仪式遗址都代表了玛雅人艺术和建筑的顶峰。

  乌斯马尔城位于尤卡坦的北部,是商业与政治的重地。其主要占地面积是东西600米,南北1000米。

  公元8至10世纪,玛雅文化达到了鼎盛,其中的建筑物是该文化的杰作之一。在当时的尤卡坦有三种主要的建筑风格。一种是勒奥贝克风格:一个高高耸立的金字塔有时是两个或三个金字塔的组合,其顶部是切尼斯风格的神殿;一种是切尼斯风格庙宇的正面是丰富的灰泥装饰物,而庙宇的入口处是具有奇特风格的装饰品,例如,有象征神灵的大嘴,形状比较怪异;另外一种世普乌克风格正面被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的部分装饰有嵌花式的图案。神奇的金字塔位于建筑物的中心,海龟剧院位于前景的左侧;而女修道院位于不引人注目的后景的左侧,与之相对应的是位于后景右侧的统治者宫殿。

  从公元7世纪开始,乌斯马尔城就是尤卡坦中最大的城市和宗教中心,在整个城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乌斯马尔的原意是“三次修建”,这种多次修建的特征鲜明的反映于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中。在受到托尔特克人文化侵袭后,乌斯马尔城最终于10世纪被遗弃。目前适用于许多建筑物中的名字均来源于征服的西班牙人,既不是本土的,也不代表任何建筑物的实际功能的象征意义。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女修道院,其命名仅仅是缘于与西班牙的女修道院有类似之处。这个建筑物实际上是一个学校,培养以宗教迷信方式给人治病的医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萨满教的道士与牧师。

  具有魔术般的金字塔,高高矗立于乌斯马尔城最高的建筑物之巅,这使其真正赋予了名副其实的绰姿。根据生动的神话传说故事,一位由上帝亲自指派的魔术师伊兹木那,在一夜之间神奇般的建造了这座金字塔。然而,考古学研究中,从其出土文物来考察,该金字塔是建于五个双重阶段,神话中将金字塔与魔术师联系在一起,只是暗示了建筑物的结构风格。的确,整个乌斯马尔城建筑群的神圣部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始终担负着神秘的学校和举行庆典仪式中心的功能。

  令人意味尤深且兴趣盎然的是,整座城市与当时所知道的行星位置休戚相关;并且神奇的金字塔具有导向功能,逢值夏至时分,其西侧的楼梯正对着落日的太阳。

  卡拉科姆鲁古城

  卡拉科姆鲁这一大的玛雅中心位于南坎佩切森林中心,离危地马拉边界只有30公里。这个考古地点是1931年首先被美国生物学家赛勒斯·伦德尔在航天勘测时发现的。它是最大的玛雅遗址之一,占地大约70平方公里,在鼎盛时期拥有5万人口。市中心的北方有坚固的城墙,大概是最重要的政治防御建筑。考古学家还发现这个遗址被运河和小河等大约22平方公里的水流包围着。

  如今向游客开放的区域可分成两部分。第一个是被II~VIII号建筑包围的大的开放区域中心广场,第二个是位于卡拉科姆鲁中心的西北方向的大雅典卫城。

  中心广场Ⅱ~Ⅷ号建筑:中心广场的南侧是II号建筑,这个锥形的平台是卡拉科姆鲁的第二大平台,以在顶端能看到开阔的景观而著称。底部面积是140平方米,高55米。考古学家已经挖掘出一部分来研究其建筑年代。目前已经向游客展出几层。可以明显看出其水平的建筑可以追溯到前古典时期的晚期,锥形建筑的最后的建造阶段在古典时期后期。

  二号建筑的下面竖立着一组雕刻的纪念碑,其他一些散落在建筑的上面或内部。卡拉科姆鲁最早的注明日期的两个纪念碑与平台相连,包括43号石碑,和另外一个最近才发现的114号石碑,建在二号建筑上。

  在二号建筑顶端,有一个古典时期建造的宫殿。通过考古学家的挖掘计划,我们知道这个宫殿Ⅱ号建筑B区有9个带有38个壁炉的房间,一些磨谷物用的磨盘,一个带有壁龛的高台,一个祭坛和一些坟墓。随着古典时期末的一个新的死者葬入的时候陪葬品有史前骨头古器物,陶器和坏的磨盘,这个古典后期建造的坟墓现被挖空了。那时进入这个建筑是受限制的,最后完全禁止进入。

  六号建筑,侧面与中心广场的西面相接,最初也是前古典时期后期建造的。这个建筑物后来重新改造,与四号建筑统一起来穿过广场。站在卡拉科姆鲁的楼梯上,面向东方,在夏至可以看到太阳在Ⅵ号建筑A区后面升起,冬至在C区后升起,春分或秋分在B区后升起。Ⅲ号建筑位于中心广场的东南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发掘。它是一个宫殿建筑,有12个房间,可供20~30个人居住。Ⅱ号建筑B区的磨盘、壁炉和烹饪用的器皿表明这里是宫殿的厨房。与Ⅱ号B区不同的是,Ⅲ号建筑建于古典时期早期,很明显是围绕一个精致的坟墓建造的。

  Ⅲ号建筑内的带顶的坟墓现在被认为建于公元5世纪。坟墓的上方通过一个小管道与宫殿相连,在坟墓内部,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成年男子,死时至少30岁。尸体放在一个编织席上,尸体上涂有一层红色颜料,脸上带着一个镶花的翡翠面具。还有3副玉耳塞,1个玉镯,32颗玉珠,8252粒珍珠,还发现了5个做工复杂的陶瓷器皿。考古学家得出结论,这个坟墓的主人肯定是卡拉科姆鲁的早期统治者之一。与玛雅其他建筑不同的是,这个建筑在后来的历史中没有经历重大的改变或被占领。

  蒂卡尔古城

  蒂卡尔始于公元4世纪,是一块隐在丛林中的宏大的玛雅遗迹。

  蒂卡尔位于中美洲犹加敦兰岛的一个地区。该地区于1517年被一个名为佛郎西斯科·达巴的西班牙人发现,并在以后30年中,逐渐为西班牙所征服。

  西班牙征服者认为自己执行着神明的旨意。因为教皇曾经在地图上画过一条分界线,宣称:西班牙国王卡斯蒂尔有权拥有该分界线以西的所有土地。为回报罗马教皇的恩赐,国王必须把当地的土著人转变成基督教徒。教皇是上帝派到地球上的最高使节。如果教皇宣布犹加敦半岛的居民是卡斯蒂尔国王的臣民,那么当地人的任何抵抗都将被视为暴乱或反叛。

  1526年,一个名叫佛郎西斯科·蒙蒂乔的西班牙人被授命率一支探险队前往犹加敦。探险队的使命和行动范围以正式文件形式做了规定。这个被叫做《行动目的备忘录》的文件称:国王卡斯蒂尔的目的是通过理解和友好途径来取得新领地人民对国王的效忠和对基督教的信仰。这个意图将由一个翻译向当地土著人解释。如果他们拒绝服从,那后果将是严重的:西班牙将对他们宣战,那里的人民将成为国王陛下的奴隶,并置于基督教会的严厉管束之下。接着是一场长达数年的游击战争。在征服者将他们的统治强加于犹加敦半岛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抵抗从未中断过。

  古代玛雅人是当代玛雅印第安人的祖先。他们属一支居住在中美洲广大丘陵和低地的古代文明。宗教仪式在玛雅文化中占着主导地位,通常由教士兼首领主持。玛雅日历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以52年为一个轮回,与欧洲日记历法迥然不同。

  据碳素年代测定法,玛雅文明的鼎盛时期约在公元4世纪至6世纪。处于玛雅领土北部低地的蒂卡尔可能是玛雅文明顶峰期最大的集居地。

  在蒂卡尔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的东西两侧建有金字塔庙,北面是古希腊式的卫城。离这些建筑再远些是一片占地约为16平方公里的房屋,大约可居住1万至4。5万人。有迹象表明,曾有居民连续11个世纪住在那些古希腊式的卫城里。那16座仍然存在的庙宇矗立在埋葬着无数早期建筑遗迹的地方。这些早期建筑物包括一些精致的彩色墓穴。广场中央的典礼区域约占地2。5平方公里。

  这里的建筑物与远处一些广场和相关的房屋由高于路面的信道互相连接。那里许多所谓的“宫殿”,只是一些抹有建筑泥灰并经过装饰的平房建筑群。像其他任何玛雅房屋一样,它们建在高于地面的平台上。位于中央,并居高临下的位置,增加这些宗教建筑物特有的,令人敬畏的感觉;同时也有很实际的用途:可使大量参加宗教活动的人们一览无遗地看见正在高平台上举行的宗教仪式。

  但是蒂卡尔的许多普通房屋也是建在泥土堆砌的平台上。这可能是为了防范在雨季发生的洪涝。

  从石雕和山榄木精细的雕刻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古玛雅统治者的一些情况和他们举行的宗教仪式。一些宫殿的横梁以及金字塔庙的走廊横木都使用这种精细雕刻的木材。在蒂卡尔,有6座很陡峭的金字塔,长长的电梯引向位于顶部的墓室。这些墓室都戴有颇为壮大的“顶冠”,其中最大的一个金字塔--简称为金字塔4号,高达70米。这些金字塔用作达官贵人的墓地,通常还有许多华丽的陪葬品和供他们在进入另一世界旅途中享用的食品。

  宫殿和庙宇前的石碑上往往刻有最时尚的图案:一个将敌人踩在脚下的勇士或国王。用“城市”这个词来描绘蒂卡尔可能不那么确切。事实上,它是一个很重要的,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许多人选择这个宗教中心的外围作为他们的居住地,尽管绝大多数玛雅人根本不住在巨宅豪府,但他们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修建墓穴和庙宇。为了供奉诸神和达官的显赫,为了悼念亡者,他们建造了令我们当代人仍感到惊讶和敬畏的不朽纪念物。

  考阿克·斯凯古城

  考阿克·斯凯的都城自2世纪起就有人居住,城内拥有8世纪的许多建筑杰作,以及使人印象深刻的刻有花纹的石柱和石刻的历法,这些为研究玛雅文明提供了精粹的原始资料。

  这一考古地点是古典时期早期的前玛雅人首都。这一事实的确认要归功于从公元5世纪留传下来的两块颇有纪念意义的石头。玛雅人最初受制于与之毗邻的古潘国,古潘位于洪都拉斯境内,也是世界文化遗址之一。公元737年,玛雅国王杀死了古潘国王,玛雅人从此获得独立,这便是长达一个世纪的玛雅辉煌时期的开始。其辉煌历史的最后纪录出现在建于公元810年的一座建筑物上。

  从审美学的角度看,这一遗址的价值在于其精湛的雕刻艺术,堪称中美洲远古时期的极品。遗址内有12个巨幅雕刻和13个纪念碑。这些用砂石而不是用金属器具直接雕刻而成的纪念碑,是玛雅人审美观念和艺术技能的杰出代表。

  主要建筑群包括通向南部的雅典卫城和通向北部的大广场,其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纪念碑。与其他玛雅遗址不同的是,这些纪念碑与祭坛并无关系。成形于711年、宽度为10。66米的F纪念碑,是玛雅人最大的纪念碑。在这些纪念碑上雕刻着国王,雕像挺直地站着,目光前视,头戴镶嵌羽毛的头盔。

  12个巨幅雕刻宽达4米,这些石碑保留了岩石的原始形状,上面刻有双头怪物,怪物的口中现出了玛雅国王。

  基里瓜的石刻纪念物上还刻有迄今未被破译的象形文字,推测其内容涉及社会、政治和历史事件,根据这些内容,可大体勾勒出玛雅人的生活、文化和历史。尤其是F和D纪念碑,其形态的高雅和象形文字的清晰,在诸石中显得尤为突出。

  如今,基里瓜考古公园已经对公众开放,为了防止热带气候的无情侵蚀,对碑面加了保护。基里瓜境内的玛雅殖民地位于埃尔-蒙特瓜大山谷底部,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其精湛的雕刻艺术令人们叹为观止,这无疑是玛雅人最原始和最美妙的艺术世界。

  1570年被迭戈·加西亚·德·帕拉西奥发现,科潘是玛雅文明最重要的地点之一,直到19世纪才被挖掘出来。它的中心地带和壮丽的公共大广场体现了它三个主要发展时期,早在10世纪初期的时候,这座城市就被遗弃了。

  科潘玛雅古城

  科潘玛雅古城的遗址,位于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部大约225公里处,靠近危地马拉边境。遗址坐落在13公里长、2。5公里宽的峡谷地带,海拔600米,占地面积约为15公顷。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森林密布。科潘是玛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遗址。广场中有金字塔、广场、庙宇、雕刻、石碑和象形文字石阶等建筑,是十分重要的考古地区。它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到此进行考古研究,也是洪都拉斯境内重要的旅游点之一。

  公元前200多年,科潘是玛雅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的科学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1576年,西班牙迭戈·加西亚在从危地马拉去洪都拉斯的途中,发现了这处淹没在草莽丛中的古城遗址。遗址的核心部分是宗教建筑,主要有金字塔祭坛、广场、6座庙宇、石阶、36块石碑和雕刻等;外围是16组居民住房的遗址。最接近宗教建筑的是玛雅祭祀的住房,其次是部落首领、贵族及商人的住房,最远处则是一般平民的住房,反映了阶级社会中等级制度的宗教特点和宗教祭祀的崇高地位。

  在广场附近,一座庙宇的台阶上立着一个非常硕大的、代表太阳神的人头石像,上面雕刻着金星。另一座庙宇的台阶上,是两个狮头人身像,雕像的一只手握着一把象征着雨神的火炬,另一只手攥着几条蛇,嘴里还叼着一条蛇。在山坡和庙宇的台阶上,耸立着一些巨大的、表情迥异的人头石像。据说,玛雅人的第一位祭司、象形文字和日历的发明者伊特桑纳死后,就被雕刻成众神中的主神供奉于此。

  另一个长1。22米、高0。68米的祭坛上,刻有4个盘腿对坐的祭司。他们身上刻有象形文字,手中各拿着一本书。在这个祭坛的雕刻群中,还有用黑色岩石碎片镶嵌成花斑状的石虎和石龟。在广场的山丘上有一座祭坛,高30米,共有63级台阶,它是由2500块刻着花纹及象形文字的方石块垒成,石阶两侧雕刻着两条倒悬着的花斑大蟒。

  在广场的中央,有两座有地道相通、分别祭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庙宇,各长30米,宽10米。墙壁和门框中有丰富多彩的人像浮雕。在两座庙宇之间的空地上,耸立着14块石碑,这些石碑建于613年至783年之间,所有的石碑均由整块的石头雕刻而成,高低不一,上面刻满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刻和数以千计的象形文字,在众多的人物雕像中,只有一个看起来像女性,表明当时妇女地位的低下。

  科潘玛雅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个面积约300平方米的长方形球场,地面铺着石砖,两边各有一个坡度较大的平台。现在台上仍有建筑物的痕迹。据考证,科潘的玛雅人在举行祭祀仪式时,要进行一场奇特的球赛,用宗教活动来选拔部落中的勇士。

  日前,在玛雅古城瓦卡的一个皇宫下,人类学家发现了一座1200年前的玛雅女王墓,这一非常罕见的发现令他们惊喜万分。

  附件:

  考古人员在古城瓦卡挖掘一座宫殿时,突然挖到了一座坟墓的顶部。当时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该大学人类学教授大卫·弗里德说,他们一点都没有料到能掘到坟墓。根据通常的经验,皇室坟墓一般与金字塔连在一起,而不是宫殿。这一非常罕见的发现令他们惊喜万分。

  5月初,这座女王陵墓完整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这是一座生活在约1300年前的玛雅女王之墓,墓室长11英尺,5英尺宽,6英尺高。没有头颅和腿骨的女王尸骸骨躺在石头平台上,四周堆满了珍珠、宝石、皇冠以及女王战时使用的盔甲。他们估计,失去的骨架可能被特意除去,用于祭祀典礼。墓中没有任何文字,无从推断主人的名字。留有的陶器表明女王生活在公元650~750年之间。

  人类学家推测,在公元400~800年间的玛雅古典时代,位于危地马拉西北部的瓦卡可能已达到了力量的顶峰。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人类学技弗朗西斯科·贝里也发现了一座公元前300年的石头纪念碑,上面雕刻的图画和文字叙述了一位国王的就职情形,这位国王的名字尚不得而知。诸如此类的雕刻在古典时代的玛雅城市中很常见,但在玛雅文明的早期非常罕见。考古学家们据此认定,这也许是最早的一位玛雅国王石雕。

  而在公元8世纪就已问世的古城Cancun,人类学家们挖掘了一块石板,板上刻画着美妙绝伦的图画和文字,均系深浮雕,描绘了某次皇室的盛大典礼。专家们认为,这是玛雅艺术的一件珍品。

  在另一座古城Cival,人类学家发现新的证据表明,玛雅文明达到高度发达的时间比原先认为的早了几百年。公元前150年之前,Cival城就已具备古典时代的许多特征。帝王世纪出现,精细的人物肖像、大量著述以及壮丽的仪典建筑群都已问世。更深入的挖掘使得专家们进一步相信,在玛雅文明的前古典时代,Cival是一座最早、最大的城市。他们认为,已经成为定论的玛雅历史需要修正。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