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瑰丽的玛雅文物

  对于在危地马拉丛林里挖掘遥远的玛雅文化遗址的人类学家而言,这个春天是收获累累的好季节。

  玛雅文明是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前,这片土地上最辉煌的文化,在中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包括今危地马拉和墨西哥南部的绝大部分城市--开花结果。当西班牙人在16世纪初期到达时,玛雅文明大多集中于丛林地带。

  专家认为,最新发现将对古典时代玛雅文化的最后灿烂阶段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角度。玛雅文化的巅峰大约于公元900年左右结束,而她的开始年代也将比通常认为的公元250年要提前很久。前古典时代玛雅文明的最后几个世纪再也不能被定义为仅仅是农业社区的文化。

  哈佛大学研究玛雅碑铭的教授伊安·格雷厄姆说,对于前古典时代到古典时代的玛雅文明研究者而言,上述新发现非常鼓舞人心,但还有许多事情尚未知道,“我们仍要学习许多东西”。

  考古学家在谜一般的玛雅遗迹中搜寻多年,找到许多玛雅的文物,其中有许多令人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尤其最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些可以辨识的竟然跟今日的尖端科技非常的接近。

  火箭浮雕

  1948年到1952年间,墨西哥籍考古学家路利教授·穴AlbertoRuzLhuiller在巴伦杰神殿的“碑铭神庙·穴TheTempleofTheIn-scriptions”中,发现在巨大石室的墙上刻有九位盛装的神官,及一位带有奇妙头饰的青年浮雕。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这个浮雕与现在的宇宙飞船十分相似!浮雕中的图画,画着一个青年正在操作一台机器,这个机器的前端是流线型的,看起来十分精密复杂,还有类似仪表的东西。青年头戴头盔,头盔上有两条管子接着。他弯着腰和膝盖。双手正在操纵着一些操纵杆,位置较高的一只手正在调节把手般的东西,较低那只手的四根指头,在操纵类似摩托车把手般的控制器。双眼前视。左脚跟搁放在有好几道槽痕的踏板上。操纵者后面有个类似内燃机的设备。内燃机箱后方可以看到有火焰喷出。

  玛雅碑铭神庙的浮雕中,刻画了一个带头盔的青年,正在操作一台类似飞行器的机器。路利教授在巴伦杰神殿所发现的浮雕和玛雅碑文有密切的关系。被解读出来的碑文中,有一节这样描述:“白色的太阳之子,仿效雷神,从两手中喷出火……。”怀疑的人会说,这段恐怕是古代玛雅人对太阳崇敬所想像出来的情景。但是根据路利教授所发现的石雕,及碑文中所记载的那节却是“真实”的。

  仔细想想,这个浮雕看起来与登陆月球的登月小艇真有几分类似呢。如果这张图真的是当初玛雅人照着他们建造的机器画的,那么他们已经具备从事太空探险的能力。也许那些精密的历法,正是遨游太空的玛雅人所需要的。

  城邦的统治者居于玛雅社会结构金字塔的顶端,他们是世俗的王,同时又是代表神灵的大祭司,这种政教合一的身份使他们拥有无上的权威。这件精巧的面具是玛雅的著名城邦--帕伦克的最杰出的统治者帕卡尔墓中的随葬品,学者认为它可能是帕卡尔的写实肖像。帕卡尔的墓建立在一座刻满精美铭文的金字塔神庙之下。玛雅的金字塔大部分是用于祭祀活动和天象观测的,但也有一部分作为统治者的墓葬,表明他们已取得了人神合一的地位,实际上玛雅众神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历史上的著名国王神化而来的。

  墨西哥玛雅人用“脱蜡法”铸造的黄金胸饰精美细致,体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这件胸饰上面目可怖的神灵名为霍奇皮伊,是玛雅人心目中鲜花、春天和大自然更新的象征。

  巴加尔国王面具是200多块青玉编织而成的,看上去像马赛克拼图。这件面具手工细腻,栩栩如生,两颗炯炯有神的眼睛是由贝壳制成,瞳孔和虹膜用黑石一种火山岩制成,整个面具简洁而庄重。经过英国考古学家摩利斯·科特罗潜心研究,终于发现面具的奥秘。在面具上有几组暗号:右眼下方有3个斑点,左眼下方也有1个斑点,还有2个在右眼的眉毛部位。将这副面具的图片制成两张一样的彩色幻灯片,头尾倒置迭在一起,按上面几个部位的斑点分别对齐,然后一幅幅象征着玛雅神明蝙蝠神、羽蛇神、光明之神、东神、日神的图片就出现了。

  1927年在中美洲的贝利兹Belize的玛雅遗迹中发现的水晶制成的头颅骨就更令人叹为观止了。这颗水晶头颅骨完全以石英石加工研磨而成,大小几乎和人类的头颅骨相同。高12。7公分,重5。2公斤,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骨所雕成。玛雅人依照人的头骨所雕成的水晶头骨,展现了成熟的解剖学与光学技术。并且利用了某种现代科技仍未掌握的碰撞技术所制成。

  从照片看起来这头颅骨不仅外观十分逼真,而且内部结构都与人的颅骨骨骼构造完全相符。其工艺水平极高,隐藏在基底的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组合在一起,发出炫目的亮光。

  我们知道,现代光学技术产生于17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18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的事。这个水晶头颅骨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玛雅人是怎样掌握这些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呢?

  还有,水晶即石英晶体,它的硬度非常高,仅次于钻石即金刚石和刚玉,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即使是现代人,要雕琢这样的水晶制品,也只能使用金刚石等现代工具。经研究证实,此水晶头颅骨是利用某种碰撞力量雕刻成的,但现代科技仍未掌握此技术。

  从这个奇异的水晶头颅骨来看,玛雅人掌握的工艺技术,相当高超。现代人引以为傲的工艺技术跟这个水晶头颅骨比起来,真是黯然失色!

  以现代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发展速度来看,我们恐怕至少还要50或上百年才跟得上玛雅人的科技水平呢!

  图腾崇拜

  在玛雅文物中有关于蛇崇拜的实物:响尾蛇和羽蛇的石雕。一块黑石上精巧的线条勾画出响尾蛇圆滑紧缩的曲线,蛇头部分雕刻尤其精细,蛇尾能发出响声的尾节也赫然在目。羽蛇在玛雅人的文化中是一件极为奇特的图腾,奎特查尔科亚特尔盘成一团,身上披满羽毛状的鳞片。他绷紧了身子。或许,这就是神秘的玛雅!然而,玛雅从图腾的意义上来说,或许都是敬奉和崇拜的对象,但前者更少拼贴,更接近于自然动物的造型。事实上,针对热带雨林不可思议的生物多样性,谁又能断然否认,在玛雅人的时代就没有这样一种身披羽毛甚至可以在丛林短暂飞行的羽蛇?在玛雅宗教世界里,龙虎斯的“羊皮书”到博尔赫天神一统天下。除了库尔甘的羽蛇之外,玛雅人还非常崇敬虎。美洲虎在奥尔梅克文化中是一切神力的代表,特别与阴间和死后世界有关,是决定人的生死和命运的神力,是无边的象征,是统治世界力量的化身。

  城址遗存

  在没有金属工具和畜力车辆的情况下,玛雅人仅仅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和智能,在莽莽的热带丛林深处建造起一座座高大的金字塔,竖立起记述着祖先历史和辉煌的巨型石碑。上百座使多少现代人惊叹的城市谜一样地突然崛起,又谜一样地突然被玛雅人遗弃,玛雅文化为世人留下了太多的难解之谜。今天,当一切的喧嚣都归于沉寂,而你静静地面对这些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城市遗迹的时候,依旧禁不住勾起你对一个已经消逝的文明的神思遐想。

  玛雅建筑上的浮雕装饰,产生于古典期公元250~900年,高171厘米、直径65厘米,坎佩切州道库伊出土。玛雅建筑上往往布满浮雕装饰。玛雅人喜欢将重大的历史和宗教事件雕刻在建筑物上。这根作为建筑构件的石柱上雕刻着五个人物:一位坐在宝座的统治者,一位高级将领及其侍从,还有两位正在吹奏喇叭的乐师。此石柱为石灰岩质地,装饰手法以浮雕为主,部分衣裳饰用线刻。

  该文物存于古典期公元250~900年,高67厘米、宽79厘米、厚46厘米,于坎佩切州琼乌武夫出土,这个建筑上的高浮雕表现了太阳神基尼奇·阿奥,他被玛雅人视为统治世界的最高神灵,其特征是有螺旋形的眼睛和羽翅披风。这个太阳神像的姿势和羽毛饰物与我国良渚文化玉器纹饰中坐在兽背上的神人十分相似,再一次令人看到中华文明与印第安文明之间的惊人共性。该石雕为石灰岩质地,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突出了太阳神的威严。

  古典斯晚期公元700~900年,高33厘米、宽28厘米、厚22厘米,于恰帕斯州托尼纳出土。美洲豹是玛雅文化中重要的神灵之一。在大自然里的威力被引申到政治和宗教领域,只有统治者才能佩戴豹皮和使用有关美洲豹的象征物。这个豹神头像是托尼纳卫城一座建筑正立面上的装饰。这瞪着一双三角形眼睛,长舌外吐,充分表现了豹神的凶猛和威严,嘴两边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螺旋形,说明它主领Pax月,并与阴曹地府、血腥的祭祀和战争相关。此豹神头像用火山灰墁塑制,简练而夸张,极具表现力的造型体现了作者的高超技艺。

  玛雅城市中竖立着许许多多记载历史事件的纪念碑。这是一件托尼纳统治者竖立的纪念其战绩的石碑,碑上雕刻了一个在战争中被俘的帕伦克首领,他卧倒在地,被捆绑着手臂。腿上的文字记载了他的姓名和身份。这种石碑通常矗立于建筑的前面,上面每每都刻有确切的建碑日期,不仅反映了玛雅人对时间的崇拜,而且使玛雅成为美洲印第安人中惟一能撰写编年史的民族。此碑石灰岩雕刻,从人物头部与颈部的关系,绳索的雕刻以及双脚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玛雅人具有精确的透视概念及高超的浮雕技巧。

  这是古典期晚期公元700~900年的一件文物,高46厘米、宽30厘米、厚20厘米,于恰帕斯州托尼纳出土。雕像表现了一名被捆绑的跪姿俘虏,他的长条布尔坠标志着他已成为祭神的牺牲品,即将被宰杀。他腰间的带子上有三个象形文字,其中最后一个是他所属城邦的标志。

  这是古典期晚期公元700~900年的文物,高28厘米、宽20厘米、厚14厘米。

  这件灰墁雕塑的玛雅成人面像,是一座庙宇上的装饰。它以十分细腻的写实手法表现了一个玛雅人的形象和神态。其刻意压扁的额骨、高隆的鼻梁是玛雅社会流行的审美标记。此塑像将人物的眼神,若有所思的神态和面部起伏的结构都表现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出玛雅人水准极高的写真能力。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