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不朽的玛雅

  玛雅是一个地区、一支民族和一种文明。玛雅是一个地区,这一地区包括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恰帕斯和塔帕斯科两州的大部分地区、今伯利兹、今危地马拉大部分地区、今萨尔瓦多和今洪都拉斯西部地区。这一区域总面积达32。4万平方公里。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和文化发展状况,这一区域从南到北分为三个地区,太平洋沿岸平原和山麓地带、高原穴分为南部高原和北部高原和低地分为南部低地、中部低地和北部低地雪。

  玛雅是一支民族,玛雅人属蒙古利亚人种。公元前2000年前后,他们的祖先先后在玛雅地区的海边、高原谷地和平原低地定居,繁衍生息,从今墨西哥地区引种玉米及其他作物,从事农耕活动,根据摩尔根、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民族形成历史发展过程从部落到部落联盟,公元前1000年前后形成为一支民族,出现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玛雅是一种文明,这一文明涉及到科学知识、技术水平、宗教思想、宇宙观、习俗礼仪、生活方式、生产活动、艺术创造等,充分体现了玛雅民族的自我意识,体现了玛雅人的行为和成就。公元前1000~400年期间,玛雅文明开始进入发展的历史过程。其历史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穴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250年雪、中期阶段穴公元250~1200年雪和晚期阶段穴公元1200~1500年。

  玛雅文明早期阶段同时兴起于太平洋沿岸、高原地带和中部低地。生产不断发展,物资日益丰富,出现了远距离贸易,增加了与外部的接触,同时密切了内部联系。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太平洋沿岸和高原的文化集中反映在大型石碑上。石碑上雕刻着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形象、在位时间和一些用象形文字说明的历史事件,主要文明发展中心是伊萨帕和卡米纳尔胡尤。中部低地的文化特色广泛体现在大型石料建筑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卫城、大型石铺广场和堤道上,主要文明中心是纳克贝和埃尔米拉多尔。

  中期阶段,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带文明发展中断,中部低地文明转移到了蒂卡尔、帕伦克、博南帕克和南部低地的科潘等地。这些中心的文化成就不仅反映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文化艺术上,而且反映在政治制度上。城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一统天下,君主统治体制得以强化。

  晚期阶段,北部低地和南部高原兴起了新的发展中心。1200年左右,玛雅潘城邦兴盛,征服9世纪以来一直称雄北部低地的奇钦伊查城邦,蓬勃发展。15世纪中叶,乌斯马尔城邦摧毁玛雅潘城邦,称霸北部低地。14世纪,南部高原兴起三个城邦国家:基切·穴以乌塔特兰为中心、卡克奇克尔·穴以伊西姆切为中心和楚图伊尔·穴以阿蒂特兰湖南岸地区为中心。这些城邦国家革新了政治制度,实行议事会集体统治。它们长期不和,相互争战。16世纪,整个玛雅地区被入侵的西班牙人占领,玛雅古文明的发展进程随之中断。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印第安先民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相互隔绝的条件下,独自创造的伟大文明,它是哥伦布抵达之前新世界人类成就的最杰出代表。它在科学·穴天文学、历法、工程学、数学、农业·穴玉米、西红柿、可可、烟草种植、文化·穴象形文字、编年史、艺术·穴雕塑、绘画等许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甚至可以说,西半球这片广袤疆域的另两大文明--阿兹台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都不足与玛雅文明抗衡。单举文字这一项,玛雅人在公元前后就已经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成熟与精致,仅在一座金字塔的台阶上就刻有2500余个大字,而印加人还滞留在结绳记事的原始阶段,阿兹台克人则跟在玛雅人后面亦步亦趋、由橘变枳地模仿。

  如果说,衡量野蛮与文明的最佳尺度就是看一个民族是否拥有一整套完整的文字符号体系,那么,这一理论将清楚地证明玛雅人所达到的智能程度。通常我们只是说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但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表述。近几十年来,国际史学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区”的说法,即东地中海文明区·穴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亚述、腓尼基、希腊等、南亚次大陆文明区·穴印度及其周边地区、东亚文明区·穴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穴玛雅、阿兹台克、印加。

  我们看到,埃及、巴比伦合并到了一起,它们相距不过1000公里,互相影响,共同特征颇多,印度和中国仍居不可动摇的地位,而以玛雅为首的印第安文明却在人类文明殿堂上获得了重要的“常任理事”席位。可以说,玛雅为首的中南美文明成为人类智能的另一支巨大的源流,汇聚成我们这个物种曾赢得的所有光荣。

  可以说,今天我们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认识,研究玛雅人的智能成就,也就是在了解我们人类智能本身。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