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必须要靠实践去检验。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会验证我们所学的东西,也会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为将来能够灵活应用打下基础。
1.与培根一起读书
在国外,教育更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培根是英国16世纪~17世纪的著名哲学家。著有《新工具》、《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论古人的智慧》、《论说文集》。他除了在人类哲学史上有巨大影响之外,对于神学、文学、法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研究。曾任英国女王的特别法律顾问、大法官和上议院议长等职。他之所以如此博学和有作为,是与他本人的勤奋好学和合理的读书方法密不可分,他也提倡这样一种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培根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与此同时,他还告诫人们读书时应注意三个方面。
(1)读书不宜太慢。
培根认为“读书太慢会弛惰”,因此,他希望人们读书应思想敏锐,注意力集中,不要过慢,这样容易生效。
(2)不要装模作样。
培根认为“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
(3)不要照搬书本。
培根认为“只按照书本办事是呆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书呆子”,他们最明显的特点是书上怎么说便怎么办,一点也不知变通或灵活运用。
既然如此,培根又提倡什么样的读书方法?究竟如何读书才算合理的呢?归纳起来,有三点:
(1)对于不同的书,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他认为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2)对不同的书可作不同的选择。
由于古今中外的书浩如烟海,它们的类别和内容各不相同,在此情况下,培根认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知识结构加以适当选择。在他看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使人善辩”。
(3)光读书求学问还不行,还得运用和实践。
培根是个非常聪明智慧的人,不单纯是个学者,还涉足政坛,参与政治,曾任英国女王掌玺大臣。因此,他一直注意并强调书本知识的运用和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他说:“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为了使人进一步理解他所说的意思,他又将几种人的情况加以比较说:“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2.在生活中体验书籍的高尔基
高尔基是前苏联著名的作家。他出生于木工家庭,做过许多工作,在各地流浪,全凭自学,成为杰出的作家。他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详细记载了他的读书生活。书籍在他的成长道路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对书籍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那他又是如何读书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三点读书方法。
(1)坏书、好书都要读,从阅读中区分好与坏。
高尔基由于早年生活困顿,四处流浪,总是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包括人们认为不宜读的书。通过对好书、坏书和各种书籍的广泛阅读,他感到:“正派的书也好,坏的魔道书也好,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书都念过,才能找到好书。”书是通过比较才能分出好坏的。而且通过好、坏各种书籍的阅读,才能分辨出生活中的好与坏。
(2)读书要虚心,要抱着向他人学习的态度来读书。
他认为读书不能光凭自己的爱好,来追求某一流派和类别,而要对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想学派都加以阅读和观察,本着学习的态度,吸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读书态度要认真、虚心。
(3)读过书再回复到生活中去检验。
他提倡一边重视读书,一边也要重视生活,并主张对读过的书最好再回复到生活中去检验一下,看看哪些是正确和有用的,哪些是错误和无用的。这样读书,对书本知识或生活认识,都是大有益处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管他们采用什么方法,最后都归结到一点:回到实践,用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和学习。
§§第五章 高效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