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循序渐进学习法

  人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由未知到已知,由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过程。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书本知识,当然也有其深浅、高低层次之分。间接吸取知识必须与其直接的认识过程相一致,读书一定要注意书的深浅程度和层次性,循序渐进。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要按照自己已有的认知程度,选择适宜的书籍、文章阅读,由浅入深,从低到高,一步一步地学。读书须掌握尺度,掌握步骤,无论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还是读社会科学的书都要先读初级的,再读中级的,然后才能攻读高级的。

  循序渐进,还要适量。一般地说读书的分量不要过重,一次不要读得太多。初学一门知识,初读一种书籍时,进度要放慢些,切勿贪多求快。

  前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一个赶车却未曾把货捆结实的醉酒的车夫,他不往后面看,只是往前赶,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反而夸奖他走了很长的路程。”同样的道理我们读书可不能像醉酒车夫那样,只顾快读、多读,而不管到头来的实际收获如何。

  1.循序渐进符合认识规律

  直到今天,循序渐进法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为学习必须由最基本的内容开始,按照知识的结构体系和个人的接受能力,有层次、有步骤地向更高的知识层次发展。循序渐进法正好符合了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因为任何知识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感性向高级理性发展,最后形成一个严密的有顺序性的体系。同时,循序渐进法也是符合人的认知的发展规律的。人的认知是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由现象上升到本质,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具有顺序性。因此,循序渐进法是由知识的有序性和人的认知能力的层次性决定的。只有按照规律进行学习,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循序渐进法反映了“序”和“进”的统一,学习必须保持“序”和“进”的相对统一,即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和人的认识过程与认知能力的规律进行。

  从名称上看,一般来说循序渐进法应该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方法。因为它从最基础的相关知识入手,逐步把我们带入深层次的学习境界。运用循序渐进法时也可以采用循环学习的方式,即当你对各个部分的知识有了基础性的了解后,再进行深入的学习。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的缺点是趣味性差和学习成效慢,特别是学习初期往往要靠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当然了,一旦入门真正地掌握这种方法后,这些缺点也就自然消失了。实践表明,这种学习方法一旦完成,其效果是最好的,因为我们已经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实际应用(包括创意)中自会有一种八面逢源的感觉(这可是真正的辛苦换来的)。

  2.循序渐进记忆法的原理

  心理学家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制约,这一原则曾经是数世纪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理。因为新知识是通过它们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取得了地位而获得的。新知识的掌握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安排学习时就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积累才能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向学生出示一系列几何图形,要求甲组按图形顺序记忆,对乙组只提出尽可能多地记,没有提出按顺序记忆的任务。结果,甲组学生平均记住图形的70%,乙组学生只记住28%。很多科学家也都谆谆教导我们,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必须打好基础。还记得第一个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的教导吗?他说:“我对我国有志于科学的青年有什么祝愿呢?首先,循序渐进。我一说起有成效的科学工作这条最重要的条件时,就不能不感情激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在未掌握前一项时决不要开始后一项。但是,切勿成为事实的保管员。要透彻地了解事物的奥秘,持之以恒地搜寻支持它们的法则。”

  循序渐进记忆法是在不断复习和巩固已识记过的内容的基础上,以累进的方式逐渐扩大记忆量,以记忆更多的内容的记忆方法。

  3.循序渐进的方法

  循序渐进方法可用于各门知识的学习。具体做法是:把要学习、记忆的内容分成A、B、C、D、E等部分,先学习A部分,记住后,再学习A、B两部分,记住B部分后,再学习A、B、C三部分……如此循环往复,达到边记忆边复习的目的,直到掌握了要学习、记忆的全部内容为止。于是学习者始终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

  4.循序渐进法的优点所在

  循序渐进记忆法是一种慢中求快的方法,其特点是学习、记忆过程的重复。这从表面上看似乎多费了些时间,但它有很多优点。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找出材料的顺序。顺序的排列,一般是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难度大小确定的,但有时也可根据看问题的不同角度、阐述问题的不同层次而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各部分之间相互转化、相互衔接、相互过渡的特征,这是很重要的。

  如记忆英语单词,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单词的先后记忆,最终达到全部掌握单词的目的。先假设如果学生对某一单词能说出它的所有汉语意思和用法,那么本单词对他来说就是最简单的。如果能说出它的部分意思,就把它定义为中等难度的词。如果不能够说出它的任何意思和用法,就把它定义为最难的词。记忆的顺序是由简单到中等,中等的记住以后,再记忆最困难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忆,一部分最困难的词就变成了中等难度的,在以后的记忆中,困难的不断地变为中等的,中等的不断地变成简单的,最终所有词汇都变成自己熟识的词了。这是第一层面上的循环。

  另一个层次上的循环是,在记忆中等难度和困难的词时,可以将单词按一定的标准分组,规定第一天记忆第一组,第二天记忆第二组,第三天记忆第三组,复习第一组,第四天记第四组复习第二组,(1)它能使学习过的东西在头脑中巩固下来,形成牢固的记忆,并且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避免记了新的忘了旧的,解除了后顾之忧,因而能有效地扩大记忆成果。

  (2)运用循序渐进记忆法还有助于记忆内容的前后衔接,避免各部分记忆内容脱节的现象,从而形成对一个识记材料整体的完整记忆。

  5.在平时学习中做到循序渐进要注意

  (1)要勤。

  知识的增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眼勤,处处留心;又要手勤,不怕麻烦,诸如做笔记、做摘要、抄资料、制卡片、搞剪贴等。平时不论读书报、看电影、参观访问、与友人谈话,都要做有心人,一发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就随手记下来。积累知识光凭脑子不行,要代替脑子储存起来,由脑子指挥应该储存哪些信息,也由脑子取舍哪些信息现在不用,哪些信息现在可用。

  历史上勤于涉猎、随时随地积累知识的趣闻轶事何止万千。中国唐代青年诗人李贺,经常天一亮就骑驴出门,身上背着一个锦囊,遇有所得,就用纸记下来,投入囊中,晚上回家,就把它整理成诗。他的诗在唐代诗坛上大放异彩。俄国作家果戈理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把他所听到的或者见到的传说、故事、民歌、谚语、俚语和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记录下来。有一次,他和朋友上饭馆,饭菜都摆好了,他还在埋头抄写一张菜单,而且一边抄一边赞叹:“太好了,太有用了!”这份菜单后来被他用在一篇小说里。

  (2)要广。

  学贵博而能专,因为各种知识是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的,掌握的知识越广,就越能左右逢源,豁然开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如果没有极其丰富的园林、服装、医药、诗词等知识,他能绘制出那么瑰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吗?奠定经典力学理论基础的牛顿,倘若只懂得伽利略的物理学,而不精通开普勒的天文学,他能提出牛顿力学三定律吗?所以,要在科学事业上有所突破,除了遵循一定的专业目标外,还要触类旁通,兼收并蓄。

  (3)要恒。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对联正好说明了这第三个要点。积累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锲而不舍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贵的是持有恒心和毅力。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当印刷工的时候,利用工作间隙,学习正在印刷、装订的书刊,又利用与书铺学徒熟悉的关系,从那里借书看,抓紧业余时间攻读,多年一直如此。后来又自学了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终于获得了各种丰富的知识,成为电学巨匠。

  (4)要理。

  既然积累是为了用,就不能光是看、抄、摘,还必须加以整理。注意及时整理不仅可以帮助记忆,加深理解,有助消化,而且便于查找,要用时一翻就能找到。如果乱麻一堆,不能分门别类,就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如何整理、归类,可以因人、因学科不同,采用各种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