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章 特殊的游戏

  让孩子学琴,绝大部分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乐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入学了音乐之后,就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

她们将来必须自谋生活。

居里夫人培养独立能力是义母的重要责任之一,但是,这种独立能力的基础要在幼儿时期奠定。

井深大

一、让我们学会动手

你是依赖者吗凯莉在家跟着妈妈学做缝制浴衣的手工。可是到了领子的地方,由于难度太大,怎么也缝不好。于是就求助于妈妈。她妈妈是服装裁剪师,像缝领子这样的活可以说是举手之劳。然而,妈妈丝毫没有要帮她的意思,只是口头告诉她该如何做,可绝不动手帮她。尽管妈妈自己心里清楚,只要拿出一点点时间,领子马上就能缝好。由于做不好,露丽特别着急,不由地对着妈妈嚷了起来:“你就不能帮我缝缝吗?小气鬼!”对此,妈妈是这样回答女儿的:“其实从一开始妈妈就想帮助你,心里面也替你着急。可是,如果我这样做了,那你永远也学不会缝制浴衣,你说对不对?有些事情,虽然想帮忙,可帮了反而没好处。看到你发愁的样子,妈妈心里面其实是非常痛苦的。”凯莉听了妈妈的解释后,发现自己确实有相当严重的依赖心理。于是,暗下决心,即使缝得不好,也要靠自己的双手坚持下去。最后终于完成了任务。

现在的孩子,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甚至是祖辈为之操办,一年级的学生连衣服都不会穿、鞋带不会系的大有人在。因此,对孩子加强劳动教育确实是当务之急。

在劳动教育方面,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想法:孩子干不了,反而添了很多麻烦,不如自己干;孩子还小,劳动不劳动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就行。还有的家长讲,本来自己这一代人小时候没享着福,让孩子多享点福吧等等。这些片面的认识和错误的想法,导致了许多家长忽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其实,儿童的参与意识很强,如果经常有意识地让她们做些以自我料理为主的劳动,她们会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豪的同时,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就敢于承担同样的或更加复杂的劳动,这不仅使孩子学会了自理,还有助于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在劳动过程中,让她掌握每项工作的要领,并且在做完每一件事时,都要加以表扬、鼓励,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喜悦,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需要劳动,爱劳动的孩子处处都能发现她们要干的事。在美国,那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父母的鼓励下清扫楼道、倒垃圾等。这些爱劳动的孩子一般都显得精神振奋,身体健康,有着青春的朝气和活力。

劳动是伟大的,是劳动使人类变得更加先进、聪明和富足,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将是她人生道路上一个好的开端。爱劳动、爱料理家务的孩子长大后,自理能力总是比较强。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诚然,劳动能力的培养是和社会适应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未来的社会不但是科学发达的时代,更要有一身强健的体魄。如果孩子身体羸弱,即使智力再好,也难以在风雨飘摇的未来社会,去把握成功的人生航船。

美国的父母们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自小就让孩子懂得:要花钱靠自己的双手。所以,美国的孩子从懂事的时候就明白家中的富有跟自己没多大关系,长大想拥有财富就得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得。

、对于独生子女的家长来说,不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培养她们的劳动习惯和办事能力,将来会后患无穷。习惯于一切靠家长的孩子很少会考虑到父母,这些孩子把父母为她们做的一切视作理所当然,如果父母没有了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这些孩子很少有尽她们应有的孝道的。当然,现在城里的父母们很少有需要孩子出钱赡养的,但是他们得不到自己孩子对自己的关爱,却也很令人伤心。由于农村的孩子常看到父母的劳动,也经常参与劳动。因此对父母的辛苦体验更深,比城里的孩子更加心疼父母。城里的孩子很难体会到家长的辛苦,所以她们更需要在家务活中体验一下家长的劳累,如果家里有保姆,也要让孩子自己洗小衣物和整理自己的房间,以免她们养成“老爷作风”。

有些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调查,该项调查发现:社会中亲子之间的纠纷,主要来源于孩子过分依赖家长,让家长力不从心,而孩子则因某些要求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而埋怨家长无能。从小习惯于所有事情都靠家长的孩子,长大后自立自理能力都较差,碰到事总先想到要家长帮忙。但是随着孩子的需求和家长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家长与孩子间的不满和怨言就会不断增多,甚至会出现各种纠纷和冲突。

从心理学角度,必须承认它有助于孩子成长的积极面。因为孩子根据家长的要求,在家中完成了任务,并得到大家的好评。这个过程也是孩子真正认识自我人生价值之难得的机遇。这是孩子学做家务最深远的意义。

专家建议:

列出每周孩子应当承担的而且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鼓励孩子做每日必做之事洗漱、整理、选择校服、准备午餐等。

帮助孩子培养组织能力,确保她们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并把完成的家庭作业放进书包中。这有助于促使孩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给她们一些零花钱,并由其自行管理。

孩子每天、每月都在变。帮助孩子了解行为和结果的关系,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鼓励孩子参加社会义务活动。

这是你的责任7岁的索菲娅对所有的事情都有兴趣,除了家事外。该叠被子时,她玩乐高;该丢垃圾时,她看电视。

“索菲娅,你今天早上上学前又忘了叠被子。”妈妈不停地指责她,“到底要告诉你多少次,你才会自己将它做好!”“我不知道。”索菲娅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她实在搞不懂: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晚上不是又要睡觉,又要把被子摊开一次?何必多此一举!

最后,索菲娅的爸妈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商量如何让索菲娅负起责任。首先,他们重新讨论一遍索菲娅被分配到的家事对七岁的孩子来说,并不算要求太多。然后,根据时间顺序,他们把索菲娅该做的事情列成一张表格。

第二天,他们把表格拿给索菲娅看,说:“这张表格可以提醒你该做什么。为了确定你会完成这些工作,我们要订一个新的规则;你完成表格上的工作后,一件一件划掉,然后请爸妈检查,检查通过,才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你是说,今后放学后我要先做完这些事才可以出去玩吗?”索菲娅不敢相信她所听到的。

“对了。你要先做完这些工作,才可以去看电视、去和朋友玩或是做其他的事。我知道你不喜欢这样,可是这是规定。”妈妈温和地回答。

索菲娅气得跑回房间,两个小时都不肯出来。偶尔开个门,大骂两三句,发泄她的不满和怒气,就又“砰”地一声把门摔上。

索菲娅的爸妈不生气,也不妥协。

最后,索菲娅只好开始照着工作表动手做了。她渐渐喜欢上这个方式,因为,事后她可以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她的爸妈也很满意,因为,不但索菲娅变得比较负责任,他们也能够在索菲娅撒赖时忍住怒气,温和且坚决地照章行事。

在众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中,有许多是针对现代教育环境的根本缺陷而发,即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提高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及训练孩子的纪律性。

一个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非常有帮助的建议是:无论在家庭和学校,都要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她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她们战胜自己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轮流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以锻炼她们的责任感和能力,孩子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

在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与其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例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方式,不但要倾听她的心声、感受,也要同她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当然内容应是孩子所能接受的。谈谈建设家庭的计划,在孩子大一些后,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讨家庭财政安排。一般来讲,让父母多与孩子谈一谈自己的小世界,她是可以理解并遵照执行的,但要求她谈自己的内心感受与社会体验,却十分犹豫,甚至拒绝尝试。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孩子那么小,懂得什么?”因此,很多家长对在孩子小的时候的交流及培养她的责任心均未能给予重视,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她什么都不懂,等大了以后再说吧。殊不知大了以后就不听你那一套了。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大人的事我怎么可以同孩子讲,再说我忙得够呛,哪里有时间去和孩子闲扯。”其实孩子的理解力是很强的,而且对外界的观察力很敏锐,只不过她的心理活动有时被大人忽略,做父母的常常会听到孩。子的问话:“妈妈怎么啦?怎么不高兴啦?”这是孩子对父母关心的一种表现,是我们应当积极鼓励的一种倾向,但我们一般给予的答复是:“没有不高兴。”或“大人的事,你不懂。”而对家里其他的事,如人情来往、花销添置,更与孩子无关,久而久之,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这家里的事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要不惹麻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可以了。”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从未看到自己对家庭有什么可能的帮助,也不感到家长除了管管她的学习、吃住,生活对她还有什么其他的需要。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不会懂得什么是责任。

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向孩子多敞开一些交流的大门,向她们讲一讲成年人的苦恼,家事的繁琐,工作的困惑,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而父母应捕捉住孩子的心愿,对她们的理解与分忧的愿望表示欣赏,并且为有这样懂事的孩子感到骄傲。聆听她们的意见,采纳她们任何有价值的建议,欣赏她们任何帮助父母和家境的举动,这些都能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能对家庭有所助益的自豪感。让孩子对父母的工作经历及家庭的日常事物进行了解与分析,也是孩子洞察世事、了解生活的好途径,锻炼她们的分析、判断与处理事物的能力,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专家建议:

合理的要求。先了解孩于的能力和技巧,再请她分担适合她的工作。

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本身都很邋遢,喝完水杯子乱放、碗盘堆着不洗、衣物乱扔,孩子如何感受得到整洁的好处?更不了解为什么她必须保持干净整齐?

赞美孩子合乎整洁的行为。如果孩子喝完水会将杯子洗干净放好,称赞她:“你记得把杯子洗干净放回原位,真好,省了我不少事厂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这个行为。善用记事本。把所有的家事和分配方法记在本子里,大家照章行事,可以将家事按照时间先后列表,例如:上学前需完成的包括起床、铺床、梳洗、穿衣和吃早餐等等。这样的安排很合逻辑,孩子做起来也比较有效率。”

赞美孩子负责的表现。孩子完成某件事,适度地赞美她,她会很高兴、有成就感,而且愿意再接再厉。

在劳动中成长哈佛女孩刘亦婷从父母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受益良多。她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从小就是一个“小小劳动者”。

刘亦婷在3岁时,就已承担了一些家里打扫卫生的任务,家里每次吃完东西后,桌子上和掉到地上的果皮都由她负责收拾干净。在上街买东西时,她也要负责问路、问价、向售货员提出自己的要求等事务。有时由于时间紧不能排队,她就要上前向有关的服务人员和排在她前面的人说明具体的情况,要求得到优先的照顾。

这些事情,刘亦婷每次都办得很出色。为了不使刘亦婷在道德观上发生混乱,她的妈妈在事先已教过刘亦婷:“你如果用欺骗或耍赖的方法插队,是自私的行为,这种行为令人讨厌。如果排队有困难,要光明正大地请求别人的帮助,你只要说清需要帮助的原因,大家一般都会先照顾你的,因为中国人都知道要尊老爱幼。你如果说不清楚,我们就不能办这件事了。”对此,刘亦婷非常清楚“加塞儿”和“要求优先”的差别,她每次在受到照顾后,都会真心诚意地向照顾她的人连声道谢。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威特伦用了40年的时间,对256名波士顿少年的表现进行追踪观察。

得出的结论是:那些从小爱劳动、能自理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与社会上的各种人有良好关系比那些不爱劳动的孩子要多2倍,失业要少16倍,收入要多5倍,其身体健康状况也要好很多,生活美满幸福,劳动可以让孩子获得很多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成长也需要进行劳动和制作。劳动和制作必须要动手,手上有很多通向大脑的神经束,可以促进脑神经的发育;而且劳动和制作,一定会伴随着思维和想像,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心灵”和“手巧”相连。

我们的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干家务活,孩子帮助干家务学到的知识,胜于书桌前的学习。

家务里面的确有不少生活的学问。比如,如何把衣服叠整齐美观了,这里面很有考究。T恤衫、衬衫、裤子、棉袄的叠法各不一样,怎么叠才最简单又最好看,这就是锻炼一个孩子的分析能力、想像能力和美感。再如,择菜也有学问,白菜、菠菜、青菜和芹菜各有择法,同样的莱也有嫩老、新鲜度等具体情况,怎么择快、怎么择不浪费是有不少知识可学的。通过择莱,还可以知道一些农事知识,什么季节有什么菜,是怎么长出来的等等。这些知识很感性,也很有趣,对孩子来说容易接受。家长可以在教孩子洗袜子时,谈论肥皂和洗衣粉去污原理的不同;孩子在协助家长做菜时,向孩子谈论糖和盐的浓度与味道等等。

美国一位儿童教育专家说,我们不能让孩子永远站在我们的后边,保持天真无知,而应去筛选选取生活,找出孩子在我们的指导下能承受的经历,使她有机会去体验生活自学成才,认识自己的能力。我们对自己和孩子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好、把握住。如果拼命去作这个尝试,将会使自己烦恼无限。

让已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改变她好逸恶劳的习惯很困难,这就需要有一整套奖罚制度才能奏效,而且这不一定能让孩子在内心热爱劳动。

但要让孩子在把模仿大人当游戏的幼儿时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却很容易。

专家建议:

为孩子提供与她们年龄相适应的尝试自行做事的机会(学习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基本知识,以便了解什么是适合孩子年龄的事)。

当孩子试图自己做事时,允许她们经历些小挫折,避免“一棍子打死”的教育方式。

鼓励孩子去探索并充满好奇心。

按某种方式教给孩子各种生活技能,以便她们知道如何完成自己的事情。

以某种方式承认孩子的努力与进步,并且鼓励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并以自己的进步为荣。

二、勤快的奥秘味道真不错

玛丽是一个10岁的女孩,她虽然不娇气,可干点活却不是那么主动。能躲避的就躲避,对一些从没干过的活就更有理由了。有一段时间,由于父母上班时间紧不能按时回家,她放学以后就胡乱吃些零食,也不会做饭吃。母亲说:“你已经上四年级了,应该自己学着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她说:“我不会用煤气,也不知放多少盐、多少味精。”母亲又鼓励说:“做两次就会了,要是不练习永远也不会做。”在母亲的催促下,玛丽终于动手做了一顿饭,虽然味道不是很好,但母亲却夸奖说“味道不错!”玛丽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她的信心大增。经过几次实际操作,她终于能做几样简单的饭菜了。后来母亲在她的日记中发现她把这个经过写进了日记。

孩子最初热爱劳动可能是在学校,最不爱劳动的孩子在学校干得也都很出色。因为她们都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当老师表扬她们的时候,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到家里由于环境的变化,孩子可能不屑一顾胡乱糟踏,却很少主动地去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就会牢骚满腹,孩子不但听不进去还满不在乎。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做的小事,爱劳动的孩子处处都能发现要干的事,不爱劳动的孩子即使是油瓶倒在脚下都不会弯腰去扶,如清扫楼道、倒垃圾等。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经常鼓励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经过一些简单的劳动锻炼之后,她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潜力,也能干出好多好多大人能干的事,这时她会沾沾自喜,很可能因此激发参加劳动的热情。

但孩子把大多数事情干得一团糟,这是一点都不意外的。这时,你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否定孩子的努力。

孩子做任何事都需要信任,劳动也是如此。家长如果都是不放心,不信任,甚至怀疑孩子能否做好某一件事,这对孩子很不利。相反,你若信任她,在鼓励她的同时,让她放开手脚,让她大胆地去干,从她的内心来讲,她会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品尝到劳动换来的果实。

请相信,孩子在你鼓励和信任的目光下,一双稚嫩的小手,才会变得格外勤劳。

专家建议: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穿鞋、收拾玩具、整理手工材料等。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把餐巾纸放到餐桌上,或者从厨房的低柜里拿出塑料杯摆上桌子。

让孩子懂得,一个家庭能否和谐共存,与每个成员的努力分不开。

简洁明了地谈论友谊以及关心、照顾朋友的责任。

鼓励孩子参与饲养宠物,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每周帮助给狗刷毛。

拍拍孩子后背,表示赞扬。赞赏孩子每天为家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我爱小推车怎样让你的小公主乐于劳动,梅利莎的母亲杜拉茜教了我们一招。

她说道: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喜欢一起在花园里干活。我们都喜欢弄脏自己的手。我们在晚上种植、下种和浇水的时候,甚至可以撇开母女关系。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我承认,在我教梅莉莎园艺的时候是有长远打算的。我母亲就是通过园艺来教我怎么生活的。她教我怎样“精明”地干活。在我6岁的时候,她要我把一堆垃圾从花园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的意志很顽强,立刻开始了工作。一铲一铲地把垃圾移到20英尺远的另一堆上。我妈妈弯下腰,很温和地拥抱我,小声说:“要是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的方法。”我当然想知道了。她静静地拉出一辆手推车,装满了它,然后把垃圾很优雅地倒到另一堆上。那是我学习“精明”地工作的开始。我的女儿也在花园里学会了这一点,她用这种能力做她要做的任何事情:家庭作业、家务杂事、美术课以及各种任务。

巧妙的暗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用。它能激发孩子劳动的兴趣与热情。

当女儿观察我们做家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她会在无意中发现我们做好工作、完成艺术作品的热情。她学会了做事“精明”。在我们鼓励她试着擦地板、清洗猫咪、画画或是钉钉子的时候,女孩就获得了技能,而且感到骄傲,因为她是家庭里的积极分子。

教育也讲求技巧。结合了技巧的教育,能使女孩更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专家建议:

让要做的事情大小合适,并且容易拿到。

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她必须使用的每件东西都与她的大小和能力相当的话,教她生活技能就是一件较容易的事情。

通过示范来传授技巧。

明智的父母都知道:我们能记住听到的10%,看到的50%,而自己做过的我们可以记住90%。

熟悉你打算教授的技巧,想出合乎逻辑的方法来演示这一技巧。

不讲没有必要的话。

孩子一准备好就让她加入。

给孩子她们想要的充足时间去学习新技巧。

我不喜欢强迫蒂娜已经13岁了,妈妈成功地说服蒂娜洗自己换下来的衣服。两周过去,事情很顺利。每到周末蒂娜就把自己的衣服洗净叠好、放好。然而有一个周末,妈妈发现蒂娜的脏衣服堆了一堆却不去洗,就批评她。蒂娜答应下次不会忘了。接下来的一周,蒂娜还是没洗。她已有两星期没洗衣服,几乎没剩几件干净的衣服了。这次妈妈记起来要运用自然结果法,看看效果如何:她不再理会蒂娜。蒂娜的衣服留在那里没有洗,只好不换衣服,看她怎么办。但脏衣服的堆积似乎并没有使蒂娜为难,她从脏衣服里捡出一些稍微干净一点的继续穿,她心想:“我就是不去洗那些衣服。”妈妈天天看着那些脏衣服越来越恼火,终于有一天,她发了火,狠狠地说了蒂娜一顿,当着她的面扔掉了一些太脏的衣服。蒂娜流下了眼泪,但暗自高兴,你把太脏的衣服扔掉了,我还不想要那些衣服呢,正好合我心意。妈妈把她拉到洗衣机旁,强迫她把衣服洗了。“你记清楚了吗,下次记住及时洗衣服,否则没有衣服穿!”蒂娜没有按约定的规定按时洗自己的衣服,妈妈忍耐不住发了火,最终用强迫的手段让蒂娜洗了衣服。在两人都很恼火的时刻要求蒂娜按时洗衣服,妈妈用了结果法作为一种惩罚,而蒂娜最可能的反应是“还是不去洗,让她看一看”。事实上,如果妈妈能耐心一些,可以再坚持几天,看一看最后蒂娜怎么办,她不可能永远穿脏衣服。其实蒂娜是想让妈妈看一看,她并不愿意让别人强迫自己干什么事情。她宁愿穿脏衣服,也不愿受妈妈支配。

对这什事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妈妈应该对蒂娜洗不洗衣服不再提出意见。当妈妈将照料脏衣服的事交给蒂娜管理时,就承认蒂娜已足够大,可以自己照料这件事,不再需要妈妈操心,洗不洗衣服是蒂娜的事。如果蒂娜不洗,她就穿脏衣服。一个女孩子其实很小就开始爱打扮,爱干净,她懂得什么是美观漂亮,什么是邋遢肮脏。她不可能长期穿肚衣服,但她决不希望妈妈干涉,一大堆脏衣服留到洗衣机旁,是对妈妈干涉的抗议。妈妈强迫蒂娜洗衣服是运用权力,许多父母在无法行施有效的教育手段时,就去运用权力强制孩子人轨,这是很武断的也是很难成功的。妈妈感到她的权力地位受到威胁,因为蒂娜不听她的劝告。当然妈妈也非只有一个选择:除了运用自然结果法使蒂娜自觉地洗衣服,妈妈可以同蒂娜谈谈话,发现她不洗衣服的原因。比如,先搞明白蒂娜为什么洗着洗着就不洗了,不保持这种好习惯了,会不会是蒂娜有几件衣服旧了,小了,她不想穿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妈妈耐心地和蒂娜谈谈话。蒂娜会告诉妈妈,她不喜欢那几件衣服,就会避免一场长时间的权力斗争。

我们命令孩子做事情,或强迫她去做,是在显示我们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无非是身份、年龄或体力的差别,孩子当然无法在这些方面去与大人竞争。我们这样做便导致了权力之争,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引导和影响孩子养成劳动习惯,而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意味着我们应该找到不同的、有效的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方法。

指挥孩子按我们的意图去行事,要比让孩子以她们自己的方式参与困难。孩子们希望我们尊重她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当我们急于介入去指挥她们,特别是不了解孩子真实意图时,我们可能遇到敌对情绪和反抗。

虽然我们知道指挥对孩子并不起什么好作用,但我们有时还会对孩子说:“把这收起来,把那放好。该洗澡了,赶快把牛奶喝完。”这样的语言说得多了,孩子会很烦我们,并且根本听不进去,甚至会反击的。她们并不按我们所说的那样办,使我们感到恼火,无能为力。有时她们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我们指定的任务,哪怕是一点点。她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表现她们的自主性。

如果我们想鼓励孩子参与,我们最好说:“今晚,我的朋友来玩,但咱们的家庭活动室太乱。如果你们帮我收拾收拾,那真是帮了我大忙了。”结果你会是大吃一惊,你会看到地板上的鞋子和袜子不见了,桌子上的玩具回到该放的地方,屋里变得干净又整齐。孩子们很认真地忙活着,做她力所能及的事。

指挥和要求带来反抗和敌对情绪,而诚恳的请求带来合作和奉献。当我们把孩子当成宝贵财富而不是一件物品,请求她们参与而不是指挥要求她们干这、干那,孩子们会感受到尊敬与信任。这样,帮忙做事将是发自内心,干完之后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就感。

教得好不如教得巧。有时侯,父母对孩子也应来点儿小技巧。

专家建议:

想让孩子劳动之前,先独立思考一会儿,找到最佳方式。

孩子做完一件事后,总结一下,哪些方法起了作用。

平日允许孩子选择自己喜爱的发型、衣着、朋友、运动及音乐,给孩子一定的尊重与自由。

做了违反常规的事情不要只顾责备孩子,要帮她找到原因与责任。

三、每天都是新奇的

从几岁开始露丽聪明可爱,可她长到10岁了,却不知道如何择菜,如何扫地,如何抹桌子,更不会洗衣刷碗。由于她不懂得干家务,后来还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在学校里,轮到她值日扫地,她挥起扫把,就像打高尔夫球一样,用扫把在教室里挥舞。地没有扫干净,尘土却满屋子飞扬。还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她出于好心,帮妈妈刷碗,只有七八个碗碟,她把已经用去三分之一的洗涤剂全倒光了。再有二次她刷自己的小皮鞋,弄得满手满脸满衣服的黑鞋油。

说起来,这些简单的家务活,她平时也见到家长干过,表面上看没什么难的,可是她没有经过实践,真正做起来,却让人啼笑皆非。

而只有5岁的尼娜不但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而且拖地板、洗手帕、叠衣服,只要是力所能及都做得很出色。究其原因,是因为她3岁时妈妈就让她学会料理自己的事,让她干一些她能做的事,慢慢地,她触类旁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她都能得心应手。

孩子要从几岁开始教她做家事才恰当呢?

每个孩子成长发育、智力增长的快慢是不同的。几岁可以帮忙洗碗、摆放锅盘,并没有一定之规。不过在三四岁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就可以从自己练习系鞋带、帮爸爸妈妈拿拖鞋做起。

两三岁的孩子喜欢“帮助别人”,蒙太梭利明确表示,在成人的参与下,她们能学会干很多事。

到了五岁或更大的孩子做家务更快、更容易,尤其是工作的父母,没有时间跟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又不想这样做的父母),他们想晚些时候等到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才让她们承担这些责任,因为这时孩子会学习得更快。

在五岁之前不让孩子承担照顾自己和保持自己周围环境的责任会导致孩子养成等待别人伺候的习惯。

父母可以绝望地撒手不管,或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决定他希望孩子在六岁前会干什么事记住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负担一些责任。

专家建议:

从两三岁起就开始让孩子做家务事:

让孩子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你可以与她一起干。

让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

鼓励她帮父母干些家务,你应该注意要求的方式。

对孩子说:会干活儿的孩子是好孩子。

自己做饭吃芬妮是一个骄傲的母亲,因为她的孩子们会自己做饭吃。

芬妮说道:“他们每个人都在七岁时开始做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热狗,花生奶油三明治,罐头汤,通心粉和奶酪。后来我用一个活页笔记本记下他们需要的菜谱。第一次他们选择了咖喱鸡、烤鸡、细面条、烤火腿、利马豆、鸡蛋饼、淡咖啡和萝卜青菜这些使他们必须学用高压锅。我的小女儿想学做熏肉汉堡时才九岁,于是我教她在微波炉里做熏肉,她爸爸教她如何点燃,如何观察,如何熄灭煤烤架,并监督她的操作程序。到吉娣14岁时,她已经开始认真研读我的烹调书,并尝试做新菜最近她做了瑞典肉团和我们第一次品尝的叉烧肉。”“每当孩子们想学新东西时,我们就把菜谱抄到他们的烹调手册上,并提出几种搭配的菜以便做出营养均衡的饭菜。当邻居对我10岁的小女儿做出咖喱鸡、米饭和肉汁、利马豆、水果盘、花卷和冰茶表示惊奇时,我女儿耸耸肩告诉她:这是我喜欢吃的。”在美国,做饭对许多孩子都有吸引力,她们会是我们中年龄较小的管家和化学家。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做她们自己喜欢的食物,她们愿意学做比我们为她们选定的菜单更复杂、更难的菜。

然而在我国,要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找出几个会做饭的学生,着实不太容易,因为几乎很少有父母会要求小孩煮饭。

吃饭、整理、睡觉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习惯,所以从小便教孩子做些煮饭之类的家务,必是有利无害。

一个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是应该训练独自一人看家的本领的。譬如傍晚时;若父母还没有回来,孩子应自行洗米、操作电锅煮饭。

自己做饭这个行为,且不从现实的一面来论,它在儿童教育上,确实还隐含着象征的意义。饭本来就是生命的本源,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要求。孩子能自行做饭,必然可以从中体会挑起新责任的感觉。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大人们的单纯联想,可是事实上,孩子们的意识确实是如此。

譬如团体一起去露营或登山时,小朋友们对于煮饭、做菜的工作,个个都感到喜爱不已。这种现象与其说是这种经验很难得,不如说是这种自己做饭自己吃的工作,已刺激起她们的自立意识。“自炊”其实和“自立”、“自立更生”的意义是相通的。

现在都市中的家庭,都是用煤气炉或电锅煮饭,所以煮饭早已变成操作简单的家务。所以,无论在家还是全家一起出外露营时,不妨由孩子们主厨。而在假日里,可把假日当做“母亲的休假日”,叫孩子们负责做饭或饭后的整理,父母们要找寻各种机会,使孩子肩负起自炊的责任。如此的训练,必然可以使孩子用自己的手与头脑,找寻出生活的智慧与自信。

专家建议:

明确目标把盘子洗干净,把房间打扫得窗明几净,都是次要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自信心和工作能力,这是锻炼健康的心理与情绪的基础。

早早开始当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有一种“帮助妈妈”的冲动。两周岁的孩子就会帮你拿着洗好的衣物,或者帮助奶奶扫地。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按你的吩咐,把玩具放好,把衣服放好,把餐具放好。7周岁的孩子就能够逐渐地承担一定的家务。

实事求是的标准成人干家务当然比孩子强得多。不要嫌孩子做得不好,或宁肯自己做也不要孩子干了以后你再重干一次,这样会使孩子沮丧与气馁。

切莫引诱孩子完成一件家务,可以对她笑笑、亲亲或说声谢谢。对别人赞赏你的孩子也是可以适当采用的。千万不要因为她干了一点家务,就付给她“劳务费”,这样就把家庭责任变成金钱关系了。

不要过度工作是可贵的,苦役是可怕的。给孩子超负荷的家务,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影响与别的小朋友的交往。同时,要孩子干太多的活儿,会使她觉得自己是家庭仆役而非家庭中的一员。

你可以做得更多日本着名插图画家真国博先生曾经试用过一种独特的教养方法。

他若发现自己周围所发生的事有的是孩子从未接触过的,必然会叫成长中的孩子去做。有一次,他要打电报到国外,就对孩子说:“到邮局打个电报到美国!”然后告诉他最基本的指示,以及收报者和电报的内容,但并不告诉他手续是如何,只建议他:“如果有不知道的地方,可以询问邮局里穿制服的人。”穿制服的人,就代表那个职业,所以可以安心地叫孩子询问。

这种教育方式,是真国博先生独创的。我们认为让孩子去做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所代表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让孩子接触从不知晓的事物,不仅可以增加体验或知识,而且借此机会还可培养孩子的持久力或忍耐力,养成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坚毅个性。有不少父母在叫孩子做从未做过的事情时,都会因不安而将手续全部告诉孩子。像这样的做法,虽然想要让孩子有新的体验,但把过程说得太详细,新的体验就变成不是新的体验了。

从这一点来看,真国博先生的做法就非常正确,给予该到何处做的最初提示,但省略详细的手续问题,这种教育方式,孩子纵使感到困难,也会自行发现问题,进而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会有预料不到的困难,那种发现问题后的惊疑,往往可以促使孩子向新的事物挑战。

把这种观念融人教育,成功地教养孩子的教育实践,也不之其人,像在日本长野丝八坂村设立青少年野外活动中心的青木孝安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中心的设立对于缺乏生活力或生命力的都市孩子而言,是很具有教育意义的。

有丰富教育经验的青木先生,发现来露营的都市孩子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感到很惊讶。但是他并没有把住在乡间的细节告诉孩子,他只给他们一些提示,譬如要住在哪里,有哪些活动等等。孩子们旁边没有“有问必答”的父母,而监督者只给予一些提示而已。于是从划火柴、点火到烧饭,都必须由自己动手摸索,在不断的失败中,孩子必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然后以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几天之后,孩子们要回家时,已能做很多过去不曾接触过的事情,而且整个人也有新的朝气与活力。

在青木先生的指导观念中,有一句名言:“指导者应站在孩子的后面。”即今日所需要的,并不是父母站在前面的牵引教育,而是让他们能先行一步的教育。所以叫成长中的孩子做不曾接触的事情时,所给予的提示应压至最低限度,如此必能带来好结果。

专家建议:

让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

鼓励孩子冒险。

不妨让孩子做一些从未做过的事。

在尝试中,告诉孩子大致的原则,而不必讲得过于详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