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登上艺术天梯

  父母的耳朵应永远俯在孩子的心灵上,他们的智慧火光应该永远照耀着孩子前进之路。与其把注意放在消除儿童的缺陷方面,不如把注意放在用生气蓬勃的爱来感染她们。

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

苏格拉底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冼星海

一、小公主的音乐之旅

美妙的音乐小钟着名的早教专家斯特娜夫人对音乐教育情有独钟。

“人生在世懂得音乐是非常幸福的,因此,从女儿小时起,我就努力使她形成音乐的观念。在女儿出生后不久,我就买来了能发出1、2、3、4、5、6、7七个音的小钟。同时,每天播放古今的名曲让女儿听。并让保姆唱给女儿听。”“当女儿维尼学会ABC的读法后,我就教女儿乐谱的读法,并常常做这方面的游戏。具体的玩法,就是在屋中把东西藏起来让她找。这是儿童常玩的游戏,我还利用了钢琴,这样就使游戏变得更加充满欢乐色彩。当维尼一走近藏东西的地方时,我不直接说危险,危险,而是渐渐弹出低音。若是走远了,就渐渐弹出高音。维尼如果不注意声音的高低,就很难找到藏起来的东西。这一方法对训练孩子的听力很有效。”“孩子们从小就爱好摆弄钢琴等乐器,应抓住这个机会鼓励他们练习。同时,孩子只要得到母亲的一些帮助,就能自己编出各种曲调。维尼把自己创作的许多曲子记在笔记本上,这和幼年时代的照片一样,将来拿出来看看,很有乐趣。”“我从女儿尚不会说话时起,就用拍手的方式打拍子让她看。不久,买来了小鼓,教她按照拍子敲打。过了一段时间又买来了木琴,让她敲打,并且开始作弹琴游戏。我用手指出墙上的乐谱,她按乐谱按琴键。不久,她已能用钢琴单音弹奏简单的曲调了。”“我用游戏的方法教女儿学习弹钢琴的技巧。例如,我教她:乐谱的高音部的线是Evervgood

boy does finely(每个孩子都表现的很好),中间是face(脸);低音部的线是Good boys do finely

always(好孩子们总是表现很好),中间是A cow eats

grass(一只母牛吃草)。调子的记号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在教孩子练琴时,我反对只注重技巧的方法。我的一位朋友,曾为孩子聘请过一名小提琴教师。一年之中他只教孩子练习技巧。致使这个孩子不仅没有学会音乐反而开始厌恶音乐。而教维尼小提琴的教师则没有沿用这个教法。维尼练习小提琴时,我总是用钢琴给她伴奏,所以她能很高兴地学。因而,她弹钢琴、拉小提琴都很出色。”为了使孩子形成节奏和音调的观念,斯特娜夫人还教维尼跳舞。为此,她还建议那些不会唱歌也不会乐器的母亲,最好每天让孩子听唱片。孩子应在节奏和韵律中生活。她们能在雨声中感受到节奏,从风雨中听到音乐。因此像日本的家庭中挂风铃、挂风弦的办法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

斯特娜夫人不仅让女儿欣赏音乐,还天天对她朗诵容易上口的诗歌。如美国着名诗歌《钟之歌》,就是一首很好的儿歌,斯特娜夫人就经常和着这些儿歌教维尼跳舞。有的人排斥跳舞,她认为是不对的。正如荷尔博士所说:“希腊和罗马人体形的优美是由于他们能歌善舞。舞蹈可以使我们身体健康,体形优美。”音乐的训练必须从幼年时期开始。但在孩子的音乐教育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当时美国一般在七八岁之后才开始教。由于孩子的听力没有从小受到训练,所以教学效果不佳,不仅如此,它还会使孩子感到苦恼。再加上一般的教音乐的方法,开始时往往不教完整的曲调而只练习技巧,更使孩子感到厌烦。训练技巧也是重要的,但不可为此而牺牲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诗人歌德曾说过:“为了不失去神给予我们的对美的感觉,必须天天听点音乐,天天朗诵一点诗,天天看点画儿。”有人说,善于唱歌的国民比不会唱歌的国民寿命长,这是由于善唱者心情总是快活的。神经质的孩子养成唱歌的习惯,就会快活起来。

我们不能使每个孩子都成为音乐家,也没有这个必要。然而,人生在世,完全不懂音乐则决不是幸福的。即使自己不会,起码也要会欣赏。因此,应设法教给孩子一些音乐。有人认为,既然不想使孩子成为音乐家,教她音乐就是浪费时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没有任何艺术的生活,就如同荒野一样。为了使孩子的一生幸福,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父母有义务使她们具有文学和音乐的修养。

给孩子来点音乐吧!请记住:音乐,不仅能开启孩子的智慧,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

专家建议:

对于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教学,常有以下方法:

音乐视觉化。即以图片、颜色、图解等方法使音乐成为可见的形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音乐想像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声音化。即让孩子用语言自由表达听觉体验。规定某些概念等等。这便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

形体动作。即用身体动作,包括站立、行走、蹦跳等,来表现听觉体验。

场景表演。即听完一段或一组音乐之后,让孩子用简单的戏剧形式表演其中的某一情节。

与婴儿一起歌唱小蒂利尔刚刚来到世界上才2个月,她是个快乐而可爱的女孩儿,她很少哭,因为妈妈总是那么快乐地与她交谈,为她哼唱她喜欢的歌曲,有时候还放音乐给她听。你瞧她吃奶的时候嘴里哼着歌,脚趾随哼声而动,有时候妈妈哼一句,她哼一句,她学得可真像,妈妈忍不住夸她:“真棒!我的小宝贝!”其实,小蒂利尔正与妈妈进行两个人之间的声音游戏呢!她们各自哼唱声中的韵律和旋律显示出自己给对方传去引导性的节拍,就像乐队指挥的某种挥动而显示拍子,有时还敲击谱架来唤起注意。母女二人交流热烈起来的时候,她们的声音在节拍上合作得非常协调,她们的哼唱有时是重唱,有时又变成了轮唱,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

由于母亲的细心和方法得当,小蒂利尔在20个月的时候就有了很丰富的一套歌曲了。她特别喜欢参加由母亲开头的一种简单的应答轮唱。她要参加进去,如果母亲正巧在一首歌结束前停止了唱,她一般会独自把这首歌唱完。有时候她没有唱出声来,可是你能明显地看出,她在脑子里聆听着一支歌。她唱起了一支歌,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又正好接上了,好像有一种内在节拍控制着她的歌唱。那种精确合拍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在以后的5个月中蒂利尔又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候,小女孩儿显得十分活泼,因为她很快就发现了唱歌可以产生一种特别的温暖和魔力。一家人都体验到了这种温暖和魔力。

两岁后的仅仅一个月,蒂利尔已经积极地掌握了爸爸妈妈为她选的30首歌,其中有几首还分好几段,她最喜欢的一首圣诞歌有6段,她全会。

可以说,蒂利尔的例子说明了婴儿很早就可掌握不少简单的歌曲,但需要让她们在与所爱的人的共同体验中来掌握这些歌曲。

国外的研究者发现,2个月的婴儿在与母亲交谈时,已经可以发出相当成熟的、音调曲折变化的声音。而且婴儿很快就可以发出相当多的声带振动的元音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这个蠕动的小家伙在桌子上,在妈妈的腿上,在摇篮里与妈妈都有着紧密的接触。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一种“婴儿交谈”,一种特殊的音乐性的“母语”。母亲与婴儿的交流与联系更加亲密,母亲与婴儿交流的声调和节奏方式慢慢地都为婴儿所明白,小家伙很自信地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声音来回应。慢慢地,婴儿就掌握了所有的表达方式,甚至那些最微小的细节。婴儿还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声音来配合母亲声音在节奏和音速方面发生的变化,这在孩子对母亲哼唱的反应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位婴儿音乐家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直觉地、持续地模仿母亲唱出的音乐,甚至当母亲停止哼唱了,她还在模仿。

对于婴儿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母亲的声音更美,更重要的了。母亲的哼唱凝聚了她全部的爱,有哪个歌星敢与母婴间的这种无与伦比的奇迹相比?

专家们研究还发现,不到1岁的儿童就经常努力地要与父母或哥哥姐姐一起歌唱,那时候她还不会走呢!

如果一个母亲屈服于一种关于唱歌的传统偏见这种偏见说“你唱不好的话,干脆干别的去!”而从不给自己的孩子唱歌的话,那可实在是太不幸了!这样做的愚蠢就如同相信有人说“你的乳房不够美,别哺养你的孩子了”一样!

所以专家们建议年轻的父母们,唱吧,对你们的小宝宝唱吧,与她一起唱吧,即使你以为你不会唱,你唱得不好。这对你们一家都有好处。

专家建议:

让孩子自由地去唱她的或她们的歌曲,不要随意地指责她们,成人的干涉只会让她们反感。

当幼小的孩子唱歌时缺乏旋律感,也就是所谓的“唱歌跑调”,这时候你应该仔细地倾听,然后再作分析,以一种适当的方法去帮助她。

为孩子创造一种音乐氛围,让她有更多的歌唱体验。利用任何机会与孩子一起唱歌,为孩子唱歌。

学习有旋律地唱歌必须以鼓励幼儿对音乐之声进行探索、试验以及控制声音为基础。

打造音乐之家20世纪着名钢琴家鲁宾斯坦出生在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家庭里,在波兰,当他蹒跚学步时,便十分爱听所有的声音,包括工厂的汽笛声、卖东西老人的叫卖声、冰淇淋小贩的哼唱声。他不爱说话,但总爱唱歌,实际上,他的这种能力很快转化成一种游戏了,人人都试图用歌唱来与他交谈,而他自己也通过曲调来认人。在他3岁时,他的父母为哥哥、姐姐买了一架钢琴,鲁宾斯坦后来回忆说:“客厅成了我的天堂我半戏耍半认真地弄清了各个琴键的名称,我背朝着钢琴便能说出任何和声的音符,即便是最不协调的都行。从那以后,掌握那些键盘的复杂关系,便成了一种纯粹的儿童游戏。我很快就能先用一只手后来又用两只手去弹奏任何听到的曲调”小鲁宾斯坦的音乐天赋引起了一家人的惊讶,而在这个家庭中从祖父母到叔叔、婶婶等对音乐都是一窍不通,他们所做的也只是为孩子提供了一架钢琴和一个可以自由游戏的空间。周围人常用歌唱与他交谈,以及家中客厅里这架钢琴常常发出的各种音调,为鲁宾斯坦营造了一种很好的生活的和艺术的氛围,使他最终成才。后来父母把他带到19世纪最享盛誉的小提琴家约齐姆那里,小提琴家认为这孩子将来必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因为他从小就是音乐奇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感受到周围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一个家庭中的家具摆放、室内装饰以及大家共同的话题和家庭的生活气氛影响着一家人的兴趣和行为。同样,学校和幼儿园里的环境也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许步年前卢梭曾相信,一种纯粹自然的环境,如森林中的小木屋,对教育一个儿童来说是足够的。

在儿童艺术教育方面,西方人把环境看得非常重要。在每个家庭,孩子有自己的房间,有独立进行艺术创作的空间,在孩子自己的活动空间里,她们可以为所欲为,不必担心父母的指责,不必担心别人的干扰。爸爸妈妈喜欢她们所画的任何一幅画,他们谈论孩子的作品,他们也与孩子讨论,孩子是父母眼中的艺术家,从父母的赞扬和鼓励中孩子获得的是自信和更积极的创作动机。父母不一定是艺术工作者,甚至不一定懂得艺术,他们需要做的有时只是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空间,满足孩子的创作需要,关心孩子所做的事情,对孩子的爱好与兴趣津津乐道。这一点对于有艺术天赋的孩子显得特别重要。

在家庭中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然的艺术环境,营造一种浓厚的艺术气氛,才能使孩子有机会接触艺术,参与艺术活动,也有利于家长从孩子的日常活动中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发现孩子的才能,发掘孩子的潜力。

专家建议:

多玩些家庭音乐游戏:

倾听人体声音和孩子们面对面地在一起,看着你的孩子,也让孩子注视着你,让她模仿你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拍手声、拍腿声、跺脚声、轻快的跳动声和各种嗓音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找两个不同的物品(比方钥匙串和小木棒),让孩子仔细地倾听,辨别它们通过敲击各自所发出的不同声音。然后你背过身去,不让孩子看见,晃动钥匙串,或者轻轻地用木棒敲打桌子,请孩子说出是哪一样东西在发出声音。

和她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玩过几次以后,可以换一个发声物品,再接着玩。

倾听乐器的声音对于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幼儿,或者是已经有大量的听觉实践,对声音有了足够的认识的幼儿,你就可以试着使用音又了。

准备两套音又,你用一个音叉敲击,让幼儿选择一个相应的音叉发出和你的一样的声音。由于音又有固定音高,因此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

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请孩子们闭上眼睛,问她们能听见什么声音:房间里的声音;房间外面的声音;更远一些地方的声音。对于幼儿,可以启发她区分出声音的远近。让她试着去模仿这些声音。可以试着请年龄大一些的幼儿用文字或图形去记录或描述她们听到的声音。

二、涂鸦世界的童心

妈妈的样子这是一个5岁女孩画的妈妈的像。初看起来你一定和她的美术老师一样纳闷儿,是圆顶的建筑呢,还是三片面包?老师问这个孩子:“莉娜,能跟我谈谈你的画吗?”“这是我妈妈。”莉娜骄傲地说。

“啊,”老师十分惊讶。“一个多奇妙的妈妈。”数星期后莉娜的妈妈来学校访问,老师与她一直站着交谈。这时候,老师的铅笔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在弯腰捡笔欲站起来时,从下仰视莉娜的妈妈,老师看到了一个腹部肥大的丰满的太太。老师想起了莉娜的画,她画得多好啊,她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她以自己的视角,自己的空间概念画出了极有特点的妈妈。

当孩子指着自己的画说:“这是妈妈”,或是“我在跑”。实际上可能别人什么也看不出来,这时候孩子的思维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她仅满足于涂画时带来的动感愉快,而现在她把涂画动作同外界环境联系起来了。她已从动感思维发展到了形象思维。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3岁半的时候。如果我们认识到人类的思维活动大部分是伴有图像出现的,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儿童身上出现的这种变化带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她只是有时能在自己所画的东西和客观物体之间发现一些联系,现在她则是有意识地去表现这些联系了。

虽然孩子们在这一时期都能给自己的画起名字,但她主要喜好的还是笔的运动给她带来的快乐。如果她拿到一种新的绘画工具,她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尝试它,与成长相类似。孩子们用在画画上的时间更长了,涂抹的内容也丰富起来,有时还配上文字说明,但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与成年人的交流,似乎应该说这是同自己的对话。绘画这时明显地成为儿童对周围环境感受的记录,涂涂画画也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时会声明自己要画些什么。有些她能做得到,大部分情况下她做不到,她无法预知最后的结果是个什么样子。开始说要画树,可一会儿又改了名字,一个起伏的线条块,可以是狗,也可以是奔跑的小人。这些线条不总是代表着她看到的东西,有时也可能是别的方面。例如,孩子们还往往一边画一边在嘴里自言自语:“这是一列火车,呜,呜,呜。”“这是一只小鸟。”“这是一棵松树。”重要的是这些乱涂的线条对大人可能没有意义,但对作者本身有实际意义。孩子笔下的圆圈和直线有时就构成了人物像。但成年人不要以自己的理解来解释画面,也不要强迫孩子来解释自己的画。家长和教师只需鼓励孩子们去自由发挥就是了。

记住这一点,不应随意干扰孩子们涂画。

专家建议:

给儿童讲故事,带她看电视或看电影,或者对动物、植物及人们的活动进行启发性的争论,鼓励她运用思维工具。

让你的激动或兴奋情绪溢于言表,使她受感染。

引导她思考问题抓住要点,提高她独立思考的能力。

鼓励她的独创性,培养她善于体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不要经常批评她的画,因为错误也是学习的一个部分,更何况她有她自己的思维方式。

提供适当的美术材料:较浓的广告画颜料;不同规格的毛笔、水彩笔、排笔、水粉画笔。各种颜色和型号的蜡笔,有色粉笔;彩色纸、铅画纸、水彩纸等;粘土、面团等造型材料;调色盘、罩衣、围裙;胶水、剪刀、浆糊和其他制作工具。

我喜欢的色彩一个名叫薇安的7岁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画一幅画,在旁边画画的同学保罗突然抬起头嚷道:“看呀!薇安将天空画成红色了。”“这是太阳落山的时候,蠢货!”薇安愤怒地说。

“我没说不好,”保罗愤愤地回答,“我只是感到惊讶。”“保罗,你认为天空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老师问道。

他看了一会儿窗外,然后回答:“我认为天空是一种灰色。”“灰色?”另一个孩子插话,“我想是蓝色。”“我知道设想它是什么颜色,但窗外现在的天空是灰色。”罗丝也表示反对:“蓝色?为什么有时我看它是我非常喜欢的橘黄色。”这时大家都兴奋地谈论着,老师说:“很好,我们都可以对天空的色彩有不同的看法。还有同学有别的看法吗?我们现在有红、蓝、灰和橘黄4种颜色了。”伊莲娜举起她的手:“老师,下雨的时候天是灰暗的,有时甚至是紫色的。每当看见天是那样的颜色,我就感到害怕。”“但天下着大雪时,就完全是白色的。”另一个孩子大声说。

“现在我们有7种颜色了。”“雾天,在我们街上大工厂的附近,天有时看起来是黄色的。”另一个女孩子主动说。

“好,8种颜色了”。老师很高兴。

“但蓝色,什么是蓝色”,薇安又在发议论,“我至少在不同时间见过三种不同的蓝色。”“是的。”大家都表示同意。“到目前为止,我们说天空可以有8种不同的颜色和三种不同的蓝色。经过这次讨论,我们都还认为天空是一样的颜色吗?”“不一样!”他们回答。

“既然你们已经知道其他人对天空的看法与我们不同,我们还会说天空只是蓝色吗?”“不会。”他们再次回答,然后继续画画。

几分钟后,薇安拉着老师的衣服,要求老师俯下身,在老师耳边小声说:“我还是喜欢用红色画天空。”4~8岁是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中自我表现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中,能使孩子感到激动和兴奋的往往是绘画本身,而不是色彩。她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她最关注的是自己画出的线条和图案。处于涂画阶段的孩子常用不同色彩,可是一旦她开始用线条勾画物体时,就会更重视图形而不是色彩。这并不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懂得色彩,而是说此时孩子所具备的运笔能力占据了支配地位。这个阶段儿童作画时所选用的色彩和画的内容常常很不协调。孩子笔下的男人可以是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或是黄色的,完全取决于孩子对哪种颜色的偏好。

这并不意味着色彩对孩子失去了重要性,恰恰相反,研究发现,除去一些特殊因素,如某种颜料尚未用过,某种水彩调得好,不易流淌,某种颜料离得较近等,孩子们绘画时所选用的色彩往往与她当时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因素有着很大的关联。如孩子们大多喜欢用黄色表示欢乐的场面,而用棕色表示悲伤,她们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画妈妈。

对孩子来讲,色彩的运用是个令人激动的体验。尽管她们缺乏关于色彩关系的知识,她们还是能够运用色彩,并从中得到乐趣。成年人不要去批评她们用错了色彩或试图教会她们什么是正确的色彩,那会妨碍孩子们的自由发挥。应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去自己认识色彩。

你应该明白,孩子的情感表达比色彩更重要。

专家建议:

对孩子的“另类色彩”不必感到惊奇。

学会欣赏孩子的画,而不要表示异议。

与孩子就画进行交流,探寻她的情感。

引导孩子用哪些色彩会更好。

泰戈尔的品位泰戈尔是近代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他是伟大的诗人,并于1912年因为诗集《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人。他是伟大的音乐家,一生谱写了2000多首歌曲,甚至印度的第一首国歌也出自这位大师之手。他还是伟大的画家,他创作了2000多幅油画和素描,许多艺术精品至今还收藏在印度国家艺术馆,成为印度人引为骄傲的国宝。

小泰戈尔5岁就开始学画,父亲遍请孟加拉地区各家名师进行指导,可是学了两年,水平仍然上不去。

有一次,老父亲把小泰戈尔的画拿到庙里请一名高僧指点,那位高僧仔细看了一番就说:“这画画得非常像,可就是缺少风骨,缺少韵味,真正的艺术最讲究的正是这一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呀!”“可如何学得韵味呢?”老父亲百思不得其解。高僧把手一挥指指周围的壁画说:“这些历代名师的真传,不是处处都饱蘸着风采飘逸的神韵吗?”老父亲茅塞顿开,便找来许多画册,一幅一幅叫孩子品味,并对孩子说:“提香的《拾麦者》画了些什么呀?画面上拾麦子的姑娘和小孩各自做着各人的事情,这种构思是四分五裂的,所以提香最糟糕的毛病就是缺乏统一性。但是你瞧瞧,他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活生生的灵魂,每一张脸上的表情都是那么真切动人,好像我们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似的,甚至还可以嗅到新鲜麦子的香味呢!”小泰戈尔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接着,老父亲又翻开其他的名画,一一向泰戈尔解释,指导他欣赏。

当泰戈尔长到12岁的时候,家里的珍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他求知的渴望。为了打开眼界,阅尽人间艺术珍品,父亲带着泰戈尔坐上马车旅行,到印度各地参观文化古迹。

1878年,为了进一步打开艺术视野,扩充知识面,在父亲的鼓励下,泰戈尔又远涉重洋来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尽管他学的是法律专业,可他仍然保持着追求艺术的浓厚兴趣。他时时记得父亲的教导:“欣赏一流作品,培养一流趣味。”他孜孜不倦的求学足迹,踏遍了伦敦的每一处艺术殿堂。他参观了牛津大学艺术馆,也参观了剑桥大学艺术学院;他花费了3个月时间,翻阅了大不列颠图书馆和博物馆公开展览的每一幅艺术珍品,并且写了多达10本的艺术笔记。

在当代,发展孩子的艺术爱好已经成为家长对孩子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普遍方式,而许多孩子尽管拜过许多名师,读过许多艺术培训班,甚至在钢琴或者油画方面经过了相当严格的专业级训练,而成绩却表现平平,不尽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基本技能上去了,可是她们的艺术品位、艺术鉴赏能力却没有跟上去。在上述情况下,她们至多只能算是艺术工匠而不能成为艺术家。所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何处觅,功夫在身外。

培养孩子高雅的艺术品位、超凡脱俗的艺术鉴赏能力,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多看多读,多鉴赏一流艺术家的艺术精晶。同时,培养孩子的艺术创造意识,首要问题也同样是提升她们的艺术鉴赏水准。这正如泰戈尔的父亲所说的那样:“欣赏一流作品,培养一流趣味。”专家建议:

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熏染中得到净化和提高。

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些高雅的艺术作品。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让孩子在绘画方面有更深的接触和较多的了解。

让孩子博览群书,培育良好的知识与艺术修养。

多学习大师的作品,会使孩子进步得更快。

三、让我们一起来跳舞

天使的翅膀玛丽刚刚10个月,可她的眼睛里已经充满了无数的好奇。妈妈抱起她,她盯着妈妈卷曲的金黄的长发,终于忍不住用手抓了一把,噢,软软的,好舒服!她使劲地扯起来,妈妈嗷嗷怪叫着放下了她,她满脸的不高兴。昨天揪了爸爸的耳朵,今天又扯妈妈的头发,妈妈只好把一个彩色球递给了她。她双手捧着这个圆家伙,左看右看,嗯,颜色挺不错,不知道味道怎么样?她终于把舌头伸出来,抱着彩球大啃特啃妈妈把玛丽放在地毯上,然后打开音响,放出一段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噢!是玛丽最喜欢的《铃儿响丁当),由于胎教和早期音乐陶冶,玛丽特别喜欢听音乐,在乐曲声中她显得特别高兴,没有乱跑,而是安静地坐在那儿。妈妈轻声哼着这首歌,玛丽“傻傻”地笑着,看着妈妈。妈妈坐在了她的对面,随着音乐的节奏打着拍子,玛丽盯着妈妈的拍子,其实在她的心里,她已经和妈妈一样在扣寸白子了,妈妈打一下,她打一下于是妈妈有节奏地轻轻地拍打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并且同时喊出它们的名字;“头,头”,“手,手”,“脚,脚”这些部位是比较好认的,玛丽已经熟悉了它们,她拍着自己的头、手、脚,没有吱声。于是妈妈开始拍肘部、脚踝,手腕这可是玛丽第一次听到这些名称,她不自觉地跟着妈妈边拍,边叫它们的名字。

后来,大家越拍越高兴,玛丽竟然抢在妈妈前头拍起一些自己叫不出名字的身体部位,如指根、髋部、耳垂妈妈说出它们的名字,玛丽就学着说,她们越拍越多,有的还不断重复。妈妈突然停下来了,母女两人咯咯地笑着。妈妈连续拍了玛丽的三个部位:手臂、脊柱、脖颈,并且很快说出它们的名字。玛丽喜欢妈妈接触自己,就像喜欢妈妈的爱抚。妈妈拍了一会儿,就拉起玛丽的小手,暗示她拍妈妈,先拍头,再拍肩,后拍腿玛丽觉得很好玩,于是她开始拍妈妈的其他部位,并叫出名称:“脚趾、脚趾”、“小腿,小腿”、“膝盖,膝盖”后来,她们又变换了一些方式,各自拍,互相拍,一起拍但都随音乐节奏说出名字。玩了半小时,玛丽认识了自己身上的好多部位并能很快说出名字。妈妈爱怜地亲吻她,并夸她是个“小天使”。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像玛丽一样的行为。她们要了解世界,了解周围的一切,她们慢慢学会的所有东西,在进人大脑之前,必须先通过触觉器官来感受。她们几乎是本能地与周围事物相协调,她们绝不满足于看到一个东西,她们要用自己的小脏手去抚摸,玩弄那些漂亮的玩意儿。如果你限制她这种接触和探究,她就会生气地哭叫。她要闻一闻,尝一尝,撕一撕,打一打,最后便会拿起那个东西高兴地手舞足蹈,表明自己的感情。如果一个孩子早期被剥夺了触摸的经验,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会对周围环境缺少甚至没有兴趣。孩子不会等到大人告诉她一个东西,她永远都需要自己的触摸,自己的参与,只有在活动中一个孩子才能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同样也需要触摸感觉,在活动中进行。

学学玛丽的妈妈,拍拍你的孩子,和她一起认认胳膊腿儿吧。认识了身体四肢,才能开始身体柔韧性的训练,这些训练同样也包括大量的触摸、模仿,使孩子学会慢慢控制自己的四肢及肌肉来完成一些动作,进而达到动作的协调。舞蹈是一种用身体四肢来表现的艺术形式,身体的柔韧性是舞蹈者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培养这种柔韧性的关键是早期训练。

没有及时而正确的早期训练,很难指望一个人成长为出色的舞者。

专家建议:

设计一些幼儿舞蹈动作游戏:

脚的动作游戏选择不同节奏的乐曲,设法鼓励她随乐曲速度的变化而运用各种走步和跑步。并试着用足跟、足尖、足内侧、足外侧踏步或慢移动,体会不同的感觉。

为增加动作的变化,可由基本的走步和跑步过渡到跳步、跑跳步、滑步、跑马步等。并且将脚的动作与腿的动作结合,如前踢腿、侧踢腿、后抬腿时运用自然和谐的脚的姿势。

手的动作游戏最基本的乎的动作是摇摆双手、拍子、舒展和合拢手掌,摩擦双手、手指的不同屈伸等。可以教孩子玩“你拍一,我拍一”的传统游戏,它们简单易学,又富有趣味,多年来一直为儿童所喜欢。利用手与手臂的结合,更是可以做出许多动作。手臂就像树枝,像鸟翼,使动作保持平衡。手臂呈直线或弧线与手的姿势相结合,能做出许多优美的图形。如学鸟飞、学花开等。还可听一段轻柔的《月光曲》,家长与孩子对面盘坐,引导她用于的动作表现如泻的月光、悄悄的流水、拂面的轻风让孩子体会手的动作的抒情性和精巧性。

模仿性动作从最常见最简单的小鸟、小兔跳到较复杂的小鸭走、小马跑、大象走等,都是孩子易于接受,乐于学习的基本动作。另外,还有模仿其他人物的典型动作,如战士的踏步,农民伯伯的锄地、挑担子,清洁工人扫地,工人叔叔开车、抡锤等,以及模仿某些情节,如小雨沙沙下,小河哗啦啦等。这些模仿性动作形象生动,可以重复练习。

踏着节拍起舞吉丝是个2岁零8个月的小女孩,她不爱交际,言语能力也有限。她每天穿着那双沉重的皮鞋,踏着重重的步子去托儿所。她很少参加小朋友的集体活动,别人活动时,她只是做个旁观者,呆在角落里,时不时地看一眼。有一天,老师正在放一段进行曲的录音,她放下了手里的玩具,开始曲膝,轻微地上下运动。她第一次觉得很有趣,笑了,并开始从一边到另一边转胳膊。教师看到了,高兴地告诉他:“你的腿、胳膊和音乐配合起来了!”于是她的配合更明显了,她很满足地微笑着。虽然她还不太能做到随着音乐的拍子同步运动,但她是在探索这种运动和音乐协调的可能性。

对于幼儿来说,有节奏的运动总是和音乐紧密相联的。美国一位音乐教育家认为,学会律动,能控制对音乐有节奏的反应,是孩子认知发展的最重要的一步。在体验节奏的初级阶段,应该鼓励儿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律动,并以此来探索有节奏地运动。在节奏游戏中,如果儿童已经确定了某种速度,那么教师可以改变歌曲的节奏,以适合儿童的动作,也可以用鼓或手铃为孩子伴奏。同一个孩子的走路、跑、跳都可以匹配节奏。教师应在培养儿童节奏感的训练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可以运用节奏感较强的歌的录音或者用键盘乐器即时演奏,而不仅仅是只用节拍器,为孩子们的律动提供机会。

孩子成长到4岁以后,其肌肉的协调性增强了,她开始对空间有节奏的运动感兴趣了。这时的孩子们整天蹦蹦跳跳,手舞足蹈,甚至爬上爬下。她喜欢节奏和唱歌,能随乐曲而跳舞。大多数5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把自己的动作跟外部节奏协调起来。一位西方的幼儿艺术教育家谈到:“如果4岁孩子过生日时,能够合着拍子唱歌,在很长时期里,孩子学习动作的兴趣会越来越大,他们会主动地学习简单舞蹈。”随着孩子们对节奏概念理解的加深,自身节奏感的加强,她独立的、创造性的运动意识也在增长。她们对老师建议的固定节拍往往不感兴趣,这时就要求老师即时调整、变化节奏形式。

关于发展儿童节奏能力的训练,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彻丽用了一系列的节奏训练课程。这些训练都是以身体运动开始,如扭动、蠕动、爬行、游戏、运动等。通过单音节奏成好懂的“摇篮曲”伴随每一种自发的动作。她指出,活动应包括手和臂的运动、手指的运动、脚和腿的运动,也包括定向的运动游戏,但所有这些活动都要求儿童游戏时对歌以及曲子的节奏作出正确而及时的判断,并使动作与其协调。

在孩子的节奏感训练中,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大些的孩子能分辨和表达速度的变化。对于基础的节奏概念的理解和技能发展的关键期是在9岁之前,因此专家建议,节奏感的训练应及时进行,4~6岁的时间很重要,过了9岁之后基本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和进展。

专家建议:

放开动作,发展动作,引导动作是其指导原则。因此了解儿童一些基本动作,如拍手、走、跑、跳、自由摇摆等,知道这些动作的基本特征、引导要领以及在舞蹈中的意义是家长必须掌握的问题。

在对儿童进行舞蹈艺术培养时要尊重孩子动作的愿望和能力,让孩子自由愉快地动作,提高动作协调性,引导孩子用动作舞蹈去发现,去表现。

儿童舞蹈艺术培养的起点和关键是让孩子学习节奏,“踩”,点而舞。

节奏训练可以在音乐伴奏、口令、儿歌下进行,唱歌、舞蹈前可以先练习拍击乐曲的节奏。

在自由里飞翔着名舞蹈家邓肯的母亲对舞蹈的艺术追求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小邓肯的舞蹈生涯。

邓肯从10岁时便与家人教授别人跳舞,并称之为新式的跳舞,虽然实际上毫无系统。邓肯是随想像,随机应变,脑子里想着什么式样好,便教什么。那时有一个老太婆,晚上常到她们家里坐,她从前曾经在维也纳住过,对邓肯说她使自己想起爱斯娜,同时把爱斯娜成功的历史讲给孩子们听。她说:“爱莎多娜将来会成为爱斯娜第二的。”这位老太婆向邓肯母亲建议,带邓肯到三藩市一个着名的跳舞教师那里去。母亲听了非常高兴,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筹集了一笔费用,鼓励邓肯去求学。邓肯去了,只学了三次就再没有去了。她对于老师教授的内容,很不中意。她认为站在脚尖上跳舞不仅不美,而且非常之丑,是反自然的。她回来对母亲说不愿去学了,母亲听了甚为惊讶,同时也十分生气。邓肯便告诉母亲,老师教的舞蹈在自己眼里看来是呆笨平凡的柔软体操,和自己理想中的跳舞是不同的。母亲听了,半晌没有说话,毕竟这次求教花了她一笔不小的生活费。然而面对富有个性的小女儿,她没有再责怪她,反而对她说:“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舞蹈才能真正体现自己,那么便勇敢地跳下去。孩子,自由地表现艺术的真理,也是生活的真理。”这件事给邓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成名之后,想起这件事,仍颇有感触地说:“我母亲给了我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让我学会真正地生活,勇敢地追求艺术。我觉得一个人一生要做什么事业,从小便应当做起。现在有许多为人父母的,还不晓得他们所给予儿女们的教育,实足以使儿女走人平凡之途,使儿女无创造美好事物的机会。”的确,当邓肯凭着她与自然共呼吸、与心灵齐跳动的舞蹈,成为“西方现代舞之母”;当人们称赞她战胜了可鄙的贪婪和假装正经,战胜了道德的怯懦;当她给世界带来足以使整个时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思想时,我们都无法否认,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她从小就培养起的渴望自由,拥抱心灵的艺术理想,而这正是她伟大的母亲给予她的。

因为崇尚自然,邓肯的母亲对孩子极少采取有约束限制性的教导。为此她有时叹息着自嘲:“如果早日以约束教导,何以四个都是醉心于艺术,而无一个有实用的人呢?”然而,恰恰是她塑造的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她自身的爱美好动的精神,才使邓肯和她的兄弟们都沉醉艺术,在艺术界里创造出与众不同,体现个性的美。她摆脱了古典舞蹈的控制,一反所有传统戒律,身穿宽松的衣裙光脚跳舞,以飘逸、自然的舞蹈证实了舞蹈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

毋庸置疑,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邓肯的一生,其中包括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这使她在追求自由的理想之路上获得了人生真谛和艺术奥妙。

可见,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空间,给她们一个超越物质的精神天地,让她们在凡俗生活之中释放心灵,尽力过一种呈现自我、表现自我的生活,这对于她们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专家建议:

注意儿童对相同经验的不同反应方式,尊重每个儿童的每一个反应。让儿童知道她们的独特性是被尊重的。“看,朱丽这样打鼓,她能找到另一种方法。”“我们还能唱什么?”“你怎样跳舞,才能让其他人知道你很伤心?”接受所有儿童,积极地评论每个儿童的舞蹈和音乐表达。

“琳达跳得多优美!”“奥利弗,你的歌使我想起圣诞钟。”这样,儿童知道,你对她们每个人的创造都很注意,并接受她们每一个人。

给儿童创造的自由、创造的材料和创造的时间。创造力的发展需要时间,需要实践,也需要一定技能的发展。

不要下判断性结论。不要告诉儿童怎样做动作和唱歌,不要以任何方式鼓励她们模仿别人的风格,而要让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然后,让儿童自我评价,“它使你觉得怎么样?”“哪种方式更好?”“你下次准备做什么不同的新动作?”不要轻易给孩子的作品打分。美术课应成为一个不计分数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有足够的自由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而不必去考虑学校即专制的评判制度。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