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与子女相处的六条秘诀

  据研究者调查,家长与子女相处的秘诀是:

  一、少开口训话

  许多父母受到不少痛苦的教训后才明白,他们自以为是坦诚的沟通,往往正好封上孩子的耳和嘴。父母常犯的错误是教训子女。冗长的说教通常从“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开始。18岁的凯莉形容训话是“没完没了的片面讨论,我很少有插嘴的余地。”

  挨训时,孩子本能地关闭心灵。他们双眼变得呆滞无神,根本听不进什么话。且听13岁的莎拉怎样形容她最不喜欢的父母训话:“他们先扯着嗓子大嚷。接着是一大套‘我们从没对我们的父母这样’。之后,即使他们觉察到自己的话听来多么可笑,也不肯表示半分歉意。”

  自古以来,做父母的总喜欢搬出“将来你自己有了孩子就会明白”那一套,但许多接受访问的家长,例如有3个孩子的护士鲍贝,都认为动辄搬出老生常谈来证明自己有理,实际上削弱了自己的说服力。

  因为孩子只会顾及眼前,遥远的未来和过去与他们毫不相干,所以像鲍贝那样懂得沟通之道的父母“会针对情况,用现代语言说出你这样做的理由。”例如:“我不让你去那个联欢会,是因为我觉得那里大人太少,照管不着你们。”

  贝蒂用的是旁通会意法,她说:“我发现如果我借谈新闻来说出我关心的问题,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指点。我丈夫和我讨论时,孩子就把信息吸收进去了。他们从不觉得我在说教。”

  贝蒂的孩子开始驾车时,这种方法果真有效。贝蒂从不翻来覆去地把“不要喝酒,别开快车”挂在嘴边,只谈些报上的新闻,并对车祸受害人寄予同情。她从不刻意去问孩子的意见,因她心知青少年根本就有发表意见的冲动,特别是没有人问他们时就会自动插话。

  二、避免说气话

  为人父母的凡事都很关切那对孩子是否有益有利,因此没有哪个父母能够常常保持冷静。父母越对某件事生气,就越可能说出一些说了会后悔的话。

  一位母亲眼看事情快不可收拾了,便对子女说:“我真生气了,现在我什么也不想说。你们出去玩,等我气平了再找你们谈。”

  罗勃是个电工,有4个孩子,每逢遇到可能引起冲突的局面,便提醒自己“别忘了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这样他便能冷静下来。对他来说,只要想到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冲动和愚蠢的行为,便能心平气和。

  另外一位母亲指出,我们跟成人相处时,不管我们心中多么气,总会设法克制自己,对孩子也应该这样。

  三、好好聆听孩子的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孩子闭嘴以前,自己绝不开口。一位父亲说:“要听完为止,不管孩子说什么,都要听完。如果孩子话还没说完你就发脾气,那就应该道歉。”

  孩子说完之后,用你自己的话把他说的重新说一遍,并问清楚他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要先弄清楚孩子所说的一切,才可提出意见或采取行动。

  李荣有个7岁的孩子,他常提醒自己,孩子的看法与大人不同。生活上的小问题在小孩子眼中似乎会大些,所以我们应该多点耐心。他说:“如果孩子失去他喜欢的一样东西,不管在大人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对他们还是重要的,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点。”

  四、选择适当的时间

  什么时候说和如何跟孩子谈、怎么听孩子说,是同样重要的。我们访问过的家长都说,就寝前与用餐时往往是效果最佳的时刻。有位母亲每晚都做的一件事,就是送孩子上床时问他:“你今天最得意的事是什么?最不得意的又是什么?”她说:“我们从中领会了许多。”

  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吃饭的时间来交换意见。杰丽告诉我们:“我们每星期至少有4次一起吃晚饭。我们甚至把电话铃关上。”

  有个家庭订了一套晚餐规矩——在餐桌上不能打断任何人的话。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机会尽情抒发己见。另有一个家庭每几周就会在早餐时举行圆桌讨论,每人有5分钟的时间谈谈自己的见闻及感受。

  有一些父母还意外地发现了沟通的另一段黄金时间:一起做家务的时候。

  一个母亲说:“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在帮忙擦干碗盘时,会把心事和盘托出。我们家从不用洗碗机,因为我珍惜这段交流心声的时间。”

  五、以行动表达爱心

  亲情是最温柔、最不必多费唇舌的沟通方式,感情融洽的家庭充满亲情。

  史丹的两个孩子都是十几岁,他从经验中学到亲情可以化戾气为祥和:“有些时候确实不适宜讲话,但你仍可借身体接触来沟通。”亲情是一种无声的信号,不论有什么歧见与冲突,只要能伸手摸摸对方,最后总会打破僵局。

  朱莉知道她儿子不喜欢在公众场合流露真情,于是用无声的信号来表达她的关心。“我儿子11岁,打球时不喜欢我扯着嗓子喊‘我好疼你’,让整个棒球场的人都听到,所以他出场击球前,我在他肩上拧3下。别人不知道其中玄妙,可是他总是带着会心的微笑出场。”

  不要以为孩子都知道你爱他们,要表露出来给他们看。你可以从一些最细微的地方、最容易的方式开始。这对全家所产生的效果会让你喜出望外。

  六、重视孩子的意见

  我们发现,好多父母都知道不管孩子如何反对,有一些决定是不能改变的。不过,果断并不意味漠视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决定家庭大事有两个好处:因为至少跟他们商量过,他们便会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决定。此外,他们也会把自己看做是家里受重视的成员。

  16岁的泰娜很欣赏这种有大事要商议决定的家庭会议,她说:“谁有什么想法就提出来给大家参考。”举例说,考虑买家用电脑时,他们讨论谁会用这部电脑,它应该具备什么功能,哪些用途要优先考虑,电脑使用时间如何分配等等。

  马克认为,家人跟他商量,不单表示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越大,参与商议大事的次数就越多。即使结果不采纳我们的建议,我父母亲也总有兴趣听我们的想法,这大大加强了我的自尊心。”

  当然,理家与治家往往是父母单方面做决定。如果规定孩子必须做完家庭作业才可开电视机,讨论这个问题只会引起没有结果的辩论。不讨论某些问题不表示你不肯坦诚沟通,而是你够聪明,能判断应该在什么时候为了大家着想而不去讨论。

  跟孩子沟通不是一件易事,但以倾听、亲情就可以奠定家长与儿女之间相互了解的基础。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