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节 像孩子似地生活

  在我所住的塔楼里,有许多的孩子,每天乘电梯相遇,三四岁大的孩子总扬起头,睁大一双布满善意或好奇的眼睛看你,常常是盯得你的眼睛发酸了,他还在饶有趣味地,并越看越不认生地朝你抿开嘴角,总惹得你忍不住伸出手摸摸他的脸,拉拉他缩在袖子里的小手,而年龄稍大些或已做了学生的孩子在与你的眼睛相遇的片刻,也许是不经意的,躲闪的,或索性就是想观察你的,也总会报以温暖而柔和的目光,就像一条洒满阳光的河流,倏然从你的心间淌过,留下一片春意盎然。

我喜欢被孩子们注视,也喜欢注视他们,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带给我一种美好的感觉,还因为,就仅凭我个人化的观察和经验,当你以欣赏的目光或怀着沟通的愿望去注视成人时,他们中的大多数的目光是沉默的,甚至是淡漠的、冰冷的、排斥的、怀疑的……当那目光转瞬即逝;就像一片乌云,灰暗了你的心之苍穹。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们都能像孩子似地生活……有部挪威影片《小伊达长大了》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小伊达的母亲在德军营地作厨娘,为求生存舒适,与德军军官相好,被周围的邻居仇视为“告密者”,小伊达也遭到了邻居们的孩子的奚落和冷遇,没有人愿意和她玩。小伊达抱着布娃娃坐在海边,当她看见有个人在艰难地拉车时,立刻上前帮忙推车,拉车的少女雷佳对她表示感谢,她却扬起头问雷佳能和她做朋友吗?雷佳得知她的身份后,小伊达一再表白自己不是那种人,但雷佳说她还小,不懂事。小伊达逐渐目睹了德军的暴行,她常常尖叫着从恶梦中醒来,她被母亲寄养到一户挪威农家,在那度过一段美好的日子,她的天性与大自然、朴实农家人和谐地融在一起。不久,她被母亲接回,却因大姐与母亲为争德军军官发生冲突而被吓得蜷缩在墙角,她不理解母亲和大姐的行为。但当母亲找到她并趴在她身边痛哭时,她伸出手轻轻地抚着母亲的头发。第二天,她没吃完母亲为她准备的早餐,就背起背包,独自回到了寄养她的农家。战争结束后,小伊达回到城里,却看到母亲被人剃了发关进监狱。她挂上一串挪威国旗上街参加庆祝游行,却被一名痛恨德军的妇女打了个耳光,国旗也被撕碎了,小伊达泪满双眼……这部影片给人以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动。我想,它的成功可能在于它以一个孩子的目光和心灵解构与观照了成人的世界。

与成人的世界相比,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纯净和美好,就像一则童话、像安徒生描绘的海的女儿居住的那个世界一样:“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小伊达便向成人展示了生命的爱和纯粹的质地。她渴望和人做朋友,对每个人都露出善意的微笑;她发自内心地去帮助人、爱人,当看见铁丝网里面的战俘对她手中的面包发出饥饿的目光,她毫不犹豫地把面包递给他;她爱同人类一并生存在自然界里的其他生灵,以一颗充满爱和好奇的心去观察她们,当一只长满茸毛的小鸡死去时,麦卡尔太太说:“扔进猪圈吧!”小伊达请求要为小鸡挖个坟;她把有生命的东西当生命看,以拟人式的语言和行动对待她们。

法国作家纪德说:“不要同情心,要爱心。”在他看来,同情心只不过是承认一种普通的感情而已,而爱心则是高于同情心并见诸实践的一种感情形式,是人对人而做出的反应和行动,小伊达和许许多多孩子正是这样丰富着爱的意义。悲哀的是,我们许多成人反倒丧失了,甚至丧失了普通的同情心,而侠义之道也宛若天边最后的斜阳,袖手旁观的,熟视无睹的、麻木不仁的、明哲保身的……组成街头一副副看客的雕塑。

生命中最美丽的东西就像流沙从指缝间溜走了,我们却从所谓的经验和阅历中汲取了做人的狡黠,并总结出以利为中心的原则。正如纪德说的:“我们像蝗虫,为了果腹将一切毁掉。”看看,在这个后现代社会里,战争几乎威胁着每一天,不宽容、欺诈、谎言、猜疑、暴行、残酷以及各种各样的欲望游荡在成人之间,人与人紧张地对视着,小心翼翼地交往着;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灵对峙着,为了口腹之欲,到处猎奇,戕杀珍禽。小伊达逐渐看到并明白了这一切,她本能地拒绝,她在烛光中祈祷:“主啊,看着一个孩子,可怜我的单纯,我期待你召唤我而去,温顺而善良的主啊,给我一片净土。”这就是一个孩子对成人或者被成人主宰的现实世界所发出的祷告。

这片净土似乎被成人丢失了,又似乎在被成人追寻着。我们很多成人常常回忆孩提时代的美好,希望那失落的一切重现。当代作家池莉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记者采访时说过,她喜欢孩子,因为能唤醒她许多纯粹和美好的东西。诗人泰戈尔甚至梦想加入孩子们的世界,他说:“我愿沿着穿越婴儿心灵的道路漫游,冲破重重屏障;那里,在历史上无从考证的君主王国之间,信使传递着信息,无目的地游荡;那里,理智将她的法则制成风筝;真理把事实从桎梏中解放。”

“真理把事实从桎梏中解放”,是的,也许成人对人与事的判断和认知并不比孩子来得更真实,更符合事实本身,更能客观、公正地判断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因为孩子们的出发点是“爱”、是“真”、是“善”,而不像成人一样是戴了有色的光罩去找这个世界的茬。这使我又想起一个故事,它说的是一个孩子为改变成人世界所做出的努力;在一条小巷里,邻居们互不往来,后来小巷里来了个孩子,他每天清晨捧着自家苗圃里的鲜花,挨家挨户送去,渐渐地,小巷里弥散出阵阵花香和温情;再后来孩子走了,小巷里的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互相赠花的习惯。

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曾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也曾从那个年代走来,现在我们应该从孩子们身上学点什么?

如果在很多时候我们成人能够像孩子似地生活,这世界也许会多些美丽的光彩,离我们心中的童话更近一些……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