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米

  米的问题,其实就是吃的问题。孔夫子说:“民以食为天”。自从盘古开天地到如今,吃,真可谓悠悠万事、唯此唯大。

  毛泽东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分阶级斗争史。为什么而斗争?说白了,就是为了吃而斗争。吃是中国老百姓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多年来,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吃了么?”这一问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关怀。小时候,有一个追问:“人吃饭干么?”/“种地”/“种地干么?”/“打粮食。”/“打粮食干么?”/“吃饭。”绕来绕去,就是吃饭。因而,老百姓谋生的宗旨是:“辛苦去挣钱,图个肚子圆”;苦读求仕的人:“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尽管人有三六九等,但吃对各色人等都是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需要和追求。

  虽然,中国人几乎什么都敢吃,但以米为代表的粮食则一直是中国人的主食。南方以大米为主,北方则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吃饱肚皮的人是极少数。我1962年出生,是中国发生三年自然灾害的末期。虽说天灾已过,人祸又至,接踵而来的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粮”争不过“草”的时代,放弃了“资本主义”的粮,人们不得不吃“社会主义”的草。好在大自然慈悲为怀,灰灰菜、荠菜、马蜂菜、马齿苋……几乎成了人们的主食。野菜吃光了,还有树叶。槐叶、榆叶、柳芽、青杨叶……叶叶皆能果腹。可惜,野菜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挨饿总是难免的。再说,野菜、树叶毕竟不是小米稀饭,吃多了会得浮肿,不少人就因浮肿而死。

  因此,那时的人最懂得对粮食的珍惜。即便没有上过学的普通百姓,也经常用《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话来教育孩子。祖母经常给我们讲的就是“顿省一把米,可度三年荒”的故事。每年夏收或秋收之后,我们都走出家门,四处拾荒。夏收过后,大田的麦子收毕了,队长一声“放圈了”的大喊,人们便像“得食相呼”的群鸡,从家里奔出,到大田里捡拾收割后遗下的麦穗。秋天,人们拾荒主要是寻地瓜。拾荒者把刨过的地瓜地再翻一遍,常有令人意外的惊喜。最有趣的是无荒可拾的时候,去寻鼠仓。鼠是田间大盗,一季可盗存几十斤的粮食。扛起锨,背上筐,牵上狗,来到原来的豆田或玉米田。狗是寻鼠仓的行家,它一旦发现鼠仓,就用前爪拼命地扒土。这时,你就沿着鼠洞一路挖下去,七折八拐之后,大堆的粮食就出现在你有面前。惊慌的老鼠会从另外的洞口逃出。但往往逃不出狗的追击,丧命于狗牙之下。鼠仓的粮食是不能吃的,往往用它喂鸡喂猪。鸡们、猪们省下的粮食,则由人来享受了。

  要说,粮食中最好的粮食还是小米。小米能熬出油来,吃起来特别地香。红糖小米粥外加鸡蛋是坐月子的人最佳的补品,做女人,这时候大概是最幸福的。一边看着自己的宝贝,一边喝着又香又甜的米粥,多美呀!正因如此,那时,我就想,自己要是个女人能生个孩子,吃上这样的饭该多好啊!

  至今,我还是非常看重吃这个话题。因为别看吃是最俗的事,却最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从茹毛饮血,到“食不厌精”;从食不果腹到山珍海味,是社会进步和风尚的标志。我想,看一个政治家伟大是否,首先看他能否让他的百姓吃饱吃好。因而,我对邓小平从心里充满了敬仰和感激,正是他让亿万中国人摆脱了贫穷,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现在,中国人正向小康生活迈进,人们考虑的再也不是能否吃饱的问题了,而开始关注起“吃道”来。如不遵规守道,说不定就会吃出糖尿病、心血管病来。

  吃真是一门学问,内涵深邃着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