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宋元文化开放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宋元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发达及中外交通空前发展等方面,但从方位上说,宋元不一。宋朝主要是从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与外界交往,而元朝的对外开放不仅是全方位的———既走东部和东南沿海,也走西北传统的丝绸之路,而且从规模上讲也更加宏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它们外部环境的不同,宋朝的西北和北部受到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封锁”,元朝周边则无强敌,几乎没有外患,因而对外交通几乎。通无阻。

  一、对外贸易发达

  北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较隋唐时期更为繁荣。如唐朝时仅在广州一地设置市舶使,而北宋政府则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和密州(今山东胶县,一说诸县)和秀州(今浙江嘉兴)等地都设有提举市舶司。市舶司的任务主要是负责检查进出口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北宋初年,从海舶中抽取的税款每年达50万贯,后来这一数字进一步上涨,成为北宋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各市舶司所在港口都设有专供外商居住的番坊。来华外商都相对集中在某处,如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大多集中在广州和泉州两地。这一时期由海路来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除阿拉伯诸国外,还有日本、朝鲜、印度支那半岛、南洋群岛和印度各国。

  南宋时海外贸易更加发达,前所未有,远远超过北宋。如市舶司又增加两处,即温州市舶司和江阴(今江苏江阴)市舶司,以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另外,据统计,与南宋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广州、泉州和明州是南宋对外贸易的三大商港。宋高宗赵构统治末年,市舶司的收入每年达200万贯,超过北宋最高额的两倍以上,约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20,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当时明州居住有许多番商,有一个番商病死,留下巨万资财,南宋政府命令他的仆人护丧、护资回国,一无所取,取得外国商人的极大信任。

  宋朝对外贸易输出的商品主要有铜钱、瓷器、丝绸、铁器等。由于对外贸易发达,往来频繁,交往密切,以致东南亚许多国家自己不造钱币,而直接使用宋朝的钱币,由此造成宋朝钱币大量外流,金属钱币严重不足,这也是“交子”、“会子”等纸币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宋朝对外贸易输入的商品主要是沉香、珍珠、药材等。宋朝的外贸船最远到达非洲南部。1954年,考古学家在非洲南部的罗得西亚赞比河流域,发掘出几艘中国宋朝的大海船,并发现许多宋朝的铜钱。

  宋朝政府非常重视对外贸易。宋太宗曾派遣官员,携带皇帝的书信和金、帛等,到东南亚各国出使,欢迎他们来中国贸易。政府还规定:凡是本国商人能吸引外商前来贸易,使国家增加外贸商税5万贯以上的,可以补官;外国商船遇风险损坏的,中国可以帮助修理;外国商人卖完货物回国,市舶司须设酒宴欢送;等等。

  元朝时,对外贸易继续发达。当时泉州、庆元、上海、澉浦、杭州、温州、广州等地都有大量的外商居住。元朝政府在上述城市都设有市舶司,管理外贸。泉州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商港。元朝对外贸易的地区很广,西部到达中亚、俄罗斯、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东部到达高丽、日本;南部到达南洋群岛、印度、印度支那半岛等地。当时从东亚到西亚的陆路交通主要有两条道路:一为钦察道,经敦煌、哈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土库曼,到克里木半岛;一为波斯道,经敦煌、罗布泊、天山南路、大不里士(今伊朗西北),到土耳其。元政府采取保护商道政策,使商道得以安全。通。和宋朝一样,元朝也主要用丝绸、瓷器等换取外国的珍宝、香料、药材等。元朝还实行官府给船和本钱,招募商人到国外贸易的政策,得利官府取7/10,商人取3/10。

  二、中欧往来空前频繁

  在元朝统治时期,中国与欧洲往来之频繁是空前的,中西文化的交融异常广泛,前所未有。如罗马教皇和法国国王都曾派遣使者来华,许多欧洲传教士和商人也随之而来,使基督教(当时叫“也里可温教”)一度在中国迅速发展。法国人卢布鲁克来中国后,曾写了一本《卢布鲁克游记》。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来华欧洲人非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 波罗莫属。马可· 波罗出身于一个旅游世家。在他来中国以前,他的父亲尼科罗和他的叔叔玛浮都到过中国,蒙古大汗在他们动身回国的时候曾要他们答应再来。于是,1272年,在元朝建立后的第二年,他们践约动身前往中国,并带上了年仅17岁的马可· 波罗。从威尼斯到中国,他们在旅途上花费了3年的时间,先乘船到今土耳其的一个港口爱亚斯,然后徒步横贯整个亚洲大陆,从今阿富汗北部越过高高的帕米尔高原,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过大戈壁,到达蒙古。盗贼和战争曾迫使他们多次绕道和改变计划。在阿富汗,因马可· 波罗生病,他们不得不滞留了1年时间。最后,在1275年5月,历经千难万险的马可· 波罗一行人,终于在长城以北的一个地方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当年秋天,元世祖带他们来到首都大都城(今北京)。元世祖非常喜欢马可· 波罗,不仅带他骑着大象去打猎,而且还准许他在富丽堂皇的皇宫和避暑离宫中自由出入,甚至还委任给他官职,让他到各地办事,出任地方官,并派他出使南洋。

  马可· 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 年,他去过中国很多地方,甚至去过西藏。1292 年,马可· 波罗与他的父亲、叔叔3人乘坐忽必烈下令特别装备的大船,从今福建泉州起航返回家乡。马可· 波罗回到家乡后的第三个年头,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贸易竞争演变为战争。马可· 波罗以一个船队的文职指挥官的身份参加战斗,不幸被俘,囚禁在热那亚的监狱里。在监狱中,他将自己在东方的见闻口述给“狱友”,由他人写成 《东方见闻录》,俗称 《马可· 波罗行记》 或 《马可· 波罗游记》。当他的见闻录发表时,因为内容太过离奇而被认为是一派谎言。如他记载了一种可以像木炭一样燃烧的黑色石头,这实际上就是煤,此时的欧洲人哪里见过这样的东西,完全超出他们的想像,因此拒不相信。再如,他记载说中国人可以纺织出一种投入火中也不会燃烧的物质,即石棉,欧洲人同样也接受不了。至于元朝皇宫中那些曾令马可· 波罗目不暇接的镀金雕刻品、艺术珍藏和华贵的铺设,更让欧洲人觉得是天方夜谭。以至于1324年当马可· 波罗病危时,一个牧师仍在劝说他收回这些荒唐离奇的故事。马可· 波罗用最后一口气说:“非常抱歉,我还没有说出我所见到的一半多呢!”《东方见闻录》 在当时虽然没有人相信,但过了100多年以后,它成了西方人拼命想到东方来的动力之一。

  在欧洲人到中国来的同时,中国人也有去欧洲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畏兀儿人列边骚马。他是也里可温教士,要去耶路撒冷朝拜圣地,后来接受伊儿汗国大汗阿鲁浑的命令出使欧洲。他去过罗马、巴黎,几乎走遍了欧洲各国的首都。

  三、与亚非各国往来密切

  元朝时中国与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联系十分密切。元称朝鲜为高丽,当时有许多朝鲜人长期定居在中国,有的朝鲜人对汉文化有很深的造诣。中国的海船经常到朝鲜港口进行贸易。在今韩国海岸,曾发现沉没在海底的装载货物的元朝海船。

  在亚欧大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贵族,曾试图到大海中一展身手。元世祖建立元朝后,接连对日本发动了两次进攻。第一次出兵是1274 年,结果无功而返。第二次是1281年,元兵分两路进攻日本,一路从朝鲜东渡对马海峡,另一路从今浙江宁波浮海北进。谁知在日本鹰岛遇到飓风,战船多毁坏,将卒溺死无数,剩余的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此后,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关系有所发展。元成宗铁穆耳(1295—1307年在位)曾派使臣到日本通好。日本有许多僧人到中国来学习佛学和儒学、文学等,日本的商船也定期来中国贸易。

  元朝对东南亚各邻国也曾以兵戎相见。元世祖多次对这里用兵———1282 年出兵占城(今越南南部),1283年和1287年两次出兵缅国(今缅甸),1285年和1288年两次出兵安南(今越南北部),1292年出兵爪哇(今印尼爪哇岛)。元兵在这里作战有胜有负,其势已成强弩之末。随着元兵徒劳而返,双方归于和平,交往逐渐增多起来。元朝接连派使者出使占城和安南,许多中国商人也经常那里经商。元朝时,中国与真腊(今柬埔寨)的友好往来最为密切。1296年,使臣周观达奉命出使真腊,并对当地的风土、国情做考察。他与真腊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得到真腊人的尊敬。在柬埔寨著名的吴哥窟中,还保存着周观达的塑像。周观达著有 《真腊风土记》 一书,对真腊的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此外,元朝还曾与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互派使臣。

  元朝与南亚各国也有频繁交往,如与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都有往来。尼泊尔人阿尼哥长期留居中国,是元朝著名的雕塑艺术家。

  中亚和西亚的波斯、阿拉伯各国,当时都在伊儿汗国的统辖下,从中国到那里,沿途都设置有驿站。元世祖曾派宰相孛罗出使伊儿汗国,把中国的纸币、印刷术、驿站、针灸等传到阿拉伯、波斯等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的非常多,他们中的有些人也在元朝任职。1267年元朝设置的掌管天文的机构———回回司天监,其负责人就是波斯天文学家扎马剌丁,他把波斯的天文仪器和 《万年历》,以及数学、天文书籍等带来中国。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制定出的古代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 《授时历》(365。2425天为一年)中,就吸收了不少阿拉伯的天文成果。阿拉伯建筑师亦黑迭儿丁曾参加过大都城的建设。当时,中亚、西亚的穆斯林大规模地迁居中国,于是一个独特的使用汉语、信仰伊斯兰教和浸润阿拉伯、波斯文化的回回民族逐渐在元朝形成。

  中国与非洲的往来在元朝时也有新发展,经常有中国的商船行至非洲东海岸。今天在东非不少国家中都保留着元朝商船带去的瓷器等中国器物。元朝的使臣到过马达加斯加等地。非洲人到中国来的最著名的就是大旅行家、摩洛哥人伊本· 拔图塔。他于1325年越过非洲北部,乘坐海船来到中国。伊本· 拔图塔去过中国不少地方,如大都、杭州、广州等,并担任中国的官职。回国后,他写了一部 《伊本· 拔图塔游记》,记载了不少他所目睹的中国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情况。

  宋元时期与亚、非、欧各国的频繁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的西传速度大大加快,也使世界文化的总体面貌变得更为辉煌灿烂。当然,与此同时,中国人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宋元文化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与其开放性特征不无关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