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传说中的文明

  神话传说肯定不是真实的历史,但它是我们的祖先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如果把其中迷信、虚无的东西去掉,我们是能够得到真实历史信息的。

  一、华夏文化的奠基

  根据传说与考证,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终于走到了文明的门槛前,此时他们处在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形成三大文化集团,即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直系远祖。

  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来散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自称为“诸夏”或“华夏”,或者单称“华”、“夏”。“华”为“荣”之意,即茂盛、光荣;“夏”为“中国之人”或“中原之人”之意。这个集团内部又分成两支:黄帝集团和炎帝集团。

  黄帝,亦称轩辕氏,传说中古代部落的首领。相传他曾率领部众开荒种庄稼,艰苦创业,在发展生产和科技方面有许多重大发明和贡献。例如,他推算日月运行,制定出中国最早的历法;他精通医学,与神医岐伯合作研究出治病的理论和方法,被后人编成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亦称 《黄帝内经》;他聪明灵巧,制作出车、船和指南车等。他还善于发挥众人的特长,命自己的妻子嫘祖总结养蚕、缫织帛的经验,织出光彩夺目的丝织品;命仓颉(一作苍颉)创造文字,命大挠创造六十甲子,命拎伦制乐,命隶首制定度量衡,命挥和牟夷制作弓箭。他还发明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房屋建筑业等所需的一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具。由于他的这些贡献,所以后人尊他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其实,黄帝的发明乃是我们祖先共同的长期的劳动成果,这些东西有不少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甚至更早一些时间就已经问世了。

  炎帝,亦称神农氏,与黄帝同为传说中古代部落的首领,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他以木制作耒、耜,教民农业生产。这个传说实际上反映的是我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进步到农耕的情况。还传说,他曾经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由于炎帝与黄帝的功勋卓著,所以被后人共同视为远古祖先,后人则自称为“炎黄子孙”。

  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传说中金属与刑罚的发明者蚩尤和射日的后羿都属于这个集团。

  蚩尤是神话传说中东方九黎族首领,有兄弟81人。相传他能以金作兵器,能呼风唤雨。另外,他还创制了对犯罪之人进行惩罚的刑罚。但在神话传说中多将他描写成“魔头”的样子,因为他曾与我们的“直系”祖先黄帝对抗。实际上,蚩尤也是我们的祖先之一,他的81个兄弟很可能是受他领导的几十个氏族部落,他们共同组成了东夷集团这个部落联盟。

  后羿,亦称夷羿,传说中东夷族首领,但人们记住他更多地是因为他曾是拯救人类的大英雄。传说尧当政的时候,10日当空,植物枯死,猛兽长蛇为害,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后羿弯弓搭箭,一连射下9个太阳,又射杀猛兽长蛇,为民除害,所以后世子孙都以崇敬的心情怀念着他。

  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今湖南、湖北和江西一带。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伏羲氏、女娲氏即属于这个集团。据说,伏羲氏、女娲氏是兄妹,二人相婚而产生了人类,后来他们又禁止人类兄妹相婚。这个故事反映的是我国原始时代婚姻制度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另外,传说伏羲氏还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原始时代开始渔猎畜牧的情况。据说,八卦也是出于他的制作。

  我们的祖先在跨入文明时代门槛前曾爆发一系列兼并战争。先是华夏集团的黄帝诸部与炎帝诸部联合打败了蚩尤,发生涿鹿大战,战场在今河北西北部的涿鹿县东南,结果蚩尤被杀,两个集团完全融合,华夏集团的力量得到壮大。随后,在华夏集团内部,黄帝诸部与炎帝诸部发生了阪泉大战,战场在今山西运城盐池附近,还有一说战场也在今河北涿鹿东南,战争的结果是炎帝战败后向东南方退走,从此黄帝成为华夏集团的代表。

  还有一种说法是阪泉大战发生在前,涿鹿大战发生在后。另外,关于阪泉大战的战场本来一直有两种说法,或在今山西运城盐池附近,或在河北涿鹿东南。当今一些权威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在今河北涿鹿发现的一个巨型古泉,即阪泉大战所指的“阪泉”,也就是说这里就是阪泉大战的古战场。但2000年9月,北京的延庆县突然宣布阪泉大战发生在京郊延庆,并获得一些历史学家的支持,成为第三种说法,使这个问题更加扑朔迷离。实际上,阪泉大战并非一次战斗,而是双方在从涿鹿到延庆间几十公里的一马平川上反复拼杀,最后才以黄帝诸部的胜利而告终。

  华夏集团在经历了这两场战争之后继续保持强大。以后,在距今4000年的尧、舜、禹时代,华夏集团又取得了对苗蛮集团战争的胜利,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推进到长江流域。经过这一系列的胜利,华夏集团最终确立了自己在中华民族及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对后世中国文化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神话传说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神话传说一般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时代,它通常是以幻想的方式把客观世界加以形象化,是原始人集体信仰的产物,其中包含着原始人的全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后,随着文明的进展,神话传说又被后人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润饰与加工,这样一方面使之逐渐由最初的朴野叙事艺术成为文学化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后人还将自己的价值取向、政治理想等赋予其中,使之具有后天添加的更加丰富的信仰内涵。而在这些信仰内涵中,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精神、文化内涵。

  首先是造福后代、牺牲自我的精神。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不管多么伟大的神,无论他曾做出过何等辉煌的业绩,最后都不免会死去。比如开天辟地的盘古,可以称得上是神话传说中最古老的创造神之一,他不仅将最初混沌在一起的天地劈开,迎来光明,还不断地将天举高,使天地永不能再混沌于一体,但最终他却因劳累过度而死。还有补天治水的女娲,她是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还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但是她也没有活到今天。其他像黄帝、炎帝,以及尧、舜、禹等所有传说中的人物,实际上都是我们的祖先神,也都没有活到今天。如果我们对照一下基督教文化或伊斯兰文化就会发现问题了。它们唯一的创造神上帝或安拉在创造出宇宙万物和人类之后,还要继续承担着繁重的工作,永远不能死掉。他们必须关心人类的一切,时时关注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辅助人类的生活,还要帮助人类惩恶扬善,在人死后将他们分别引入天堂或打入地狱,让他们享永福或受永难,所以上帝、安拉至今还“活”着。东南亚佛教文化中的诸神也一样都还“活”着,永远保佑着他们的信徒。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这种独特现象,实际上显示着中华民族从它的祖先起就有着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他们有着为了造福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雄伟气魄。

  其次是自信的精神。我们知道,各种神实际上都是人创造的,所以其实并不是上帝、女娲造人,而是人造上帝、女娲。既然神是人造的,那么人可以让神生,也可以让神死。中国人之所以让神生,换句话说,中国必须有神话传说,是因为我们的先民知道天地宇宙万物及我们人类本身是不能被我们自己创造出的,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必须由神来创造,这是生产力低下时代的自然科学内涵。但是,当这一切都具备以后,我们的先民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完全可以改造生存环境,创造人类自己的历史,而无需神的帮助,所以就让神死去了。这种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想永远地依赖于神,将神完成使命以后的工作视为是自己能力所及的分内之事的精神,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又一独特的内质。这种“无神”文化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达,造成中国文化的早熟。

  当然,说中国文化“无神”,并不是说中国文化中就没有神,也不是说中国人就全都不信神。实际上,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许多民间宗教等都有不少的信徒,他们崇拜着各式各样的神灵。但是,中国人作为一个文化群体来说总体上是不信神的,这个文化群体不是全民信教的。

  第三是节俭的精神。这从盘古死后身上的一切都化作可利用之物可以反映出来。神话传说称,盘古死后他的身体装点了天地万物: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变成了擎天柱,躯干变成了五岳名山,须发和血液变成了群星和江河,皮肤、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和骨骼变成了金属和玉石,汗水变成了雨露和甘霖。我们可以看到,盘古的身体一点都没有浪费,一点都没有糟蹋,全部都利用起来了,这反映的就是我们农耕文化的节俭传统。因为古代农业生产完全是靠天吃饭,劳作艰辛,收获不易,所以必须尽量收藏、利用一切可用之物,不能随意糟蹋、丢弃任何东西,以应付匮乏之需,避免灭顶之灾,久而久之形成了这样的文化传统。另外,从传说大禹的部下用粮食造酒而遭到他严厉斥责这件事也可以透露出这样的文化内涵。

  第四是让贤的精神。这可从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反映出来。“禅让”,即传说中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举首领的制度。“禅让”的传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最早在 《论语》 中提到,到战国中期的孟子以后该故事开始逐渐完善和有声有色起来。实际上,它反映的是儒家文化的一种政治追求。这种政治追求虽然不能说是中国文化的本质精神,但由于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理论,所以这种政治追求实际上也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核之一。

  “禅让”的传说是:尧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四岳(四方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3年考核,让他辅助自己办事,最后决定传位给他。尧死了以后,舜继位。舜也同样用推举的方法,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

  “禅让”之说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战国的儒家思想家们期望从“家天下”回复到所谓“公天下”的理想与愿望,他们以此来企盼阶级社会的君主们不从个人私利而从天下大局出发,将君位传贤不传子,以给小民更多的利益。这是儒家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不过,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影响很大,后人经常有模仿他们行为的,这样的闹剧在封建社会曾不断上演。例如,战国时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东汉末献帝刘协“禅位”于曹丕(魏文帝)等。这其中,除了燕王哙可能是真心实意以外,其他的末代皇帝们没有一个不是被逼无奈而“禅位”的。汉献帝在举行完“禅让”仪式后说:“尧、舜之事,我终于知道了。”一语道出了“禅让”的辛酸。燕王哙虽然“真心实意”地让出了王位,但他的太子平不干。太子平与将军市起兵造反,反对子之,结果邻国齐国乘乱攻占燕国,燕王哙和子之都被杀死,空留下一段历史笑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