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产生

  文化产生于从猿到人的转变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创造了两项最值得一提的文化杰作:一是用石头制作出的简单工具,二是使用火。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杰作

  石器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杰作之一。虽然原始人制作的石头工具是十分粗糙而简单的,但这却是足以将他们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分水岭”,因此在文化产生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古学就是依据原始人所制造和使用的石制工具,将他们生存的时代划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旧石器亦称打制石器,新石器亦称磨制石器。

  人类学对古人类的划分与考古学的划分大致对应如下:猿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古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新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新石器时代距今有七八千年的时间,此时原始人已经完全进化为现代人。

  另外,有些学者还在新、旧石器时代之间划分出一个中石器世代。中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约一万年前,特征为:经济生活以采集、渔猎为主,使用的工具虽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出现了局部磨光的石器,尤其是弓箭被发明,这使狩猎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增长,也为畜牧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从时间上计算,人类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时间历经二三百万年之久,占迄今为止的人类全部历史的99%以上。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我们的祖先艰难而顽强地将石器的制作技术从打制提高到磨制。这种进步虽然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但其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是非凡的。今天发展速度令我们自己都目眩的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成就,其发端就是我们祖先用几百万年的时间赢得的这不起眼的第一次技术进步,而我们距离那个时代不过才一万年左右的时间。作为现代人,我们进入机器时代不过才三四百年,进入计算机时代更是不到一百年,所以人类目前实际上还处于科技水平很低级的时代。谁敢想像几百万年以后的人类会掌握什么样的技术?

  另外,依据人类社会组织的变化,历史学将原始人的生存时代划分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两个时代,其中氏族公社时期又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它们与考古学划分的对应关系是:原始群时期几乎与旧石器时代完全对应,氏族公社时期与新石器时代对应。同样,人类处在原始群时期的时间也超过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的99%以上。如果把这个时期当作人类的童年的话,人类之年轻又可见一斑。

  原始人在制作石器的同时,还制作木器、骨器、蚌器等,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宗教的雏形等,这一切都浓缩着原始人的意识,都属于文化杰作,但由于只有石器成为化石保存到了今天,所以我们把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生产的石制工具,不仅当作中华物质文明的开端,而且当作中国文化起源的直接标志。

  如果说石器的制造是原始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分水岭”的话,那么火的使用则是原始人与动物正式揖别的标志。使用火,可以说是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完成的一项意义更加非凡的伟大文化杰作。因为使用火,人类开始吃熟食,而吃熟食的结果是促进了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育,使得脑容量增大,脑壁变薄,从而最终使人从动物界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智慧的高等动物。

  关于火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恩格斯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就世界性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他甚至说:“可以把这种发现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开端。”所以,火的使用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人类的一项划时代的文化创造。

  使用火的意义还体现在:提高了原始人的生活质量,减少了疾病,延长了寿命,改进了生理结构,增强了抵御和猎取野兽的能力,还使原始人的活动区域扩大了,他们可以去比较寒冷的地区活动。

  人类最初使用的火肯定来自于自然界,如火山爆发、闪电劈火、森林或草场的自燃等。以后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学会了摩擦生火,从而能动地掌握了这种“自然力”,使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北京人十几米厚的用火遗迹表明,他们早就熟练地掌握了取火、用火和保存火的技能。

  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丰富多彩

  到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先民们创造出了更加辉煌灿烂的原始文化:磨制出较为精致的石器,农业、畜牧业取代以前的采集、渔猎的生活方式,陶器得到广泛的使用等。

  陶器与石器不一样,它是人类第一次制作出了非自然生成的生产用器具和生活用器皿,是人类智慧的又一次创新,它表明人类的生活将有质的飞跃了。所以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一书中把学会制陶术作为人类结束蒙昧时代、开始野蛮时代的标志。

  迄今为止,在中国大地上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有七八千处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3种文化类型: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存在于距今7000年到5000年时,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属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存,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又因以出土彩陶而著称,故亦称“彩陶文化”,最著名的遗址是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大汶口文化存在于距今6500年到4500年时,因1959年首先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属于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今山东西南和江苏北部一带,出土的陶器以灰陶为最多,红陶次之。

  龙山文化存在于距今4800年到4300年时,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又因以出土一种薄而有光泽的黑陶著称,故也称“黑陶文化”,属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原始中国人的宗教、艺术等文化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同时,由于地理的广阔,中国文化在中国广袤大地上发生的时候,已呈现出“多元”的特点。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