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文化热”与中国历史文化学

  “文化热”在中国的形成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后持续高温,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不仅我们中国人自己日益重视我们祖先留下的丰富的伟大历史遗产,就连外国人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格外重视。比如 《孙子兵法》 的战略思想,《三国演义》 的用人思想,儒家文化的“集体主义精神”,等等,早被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的企业广泛地运用,由此也带动了这些国家的中国文化热。

  一、“文化热”的历史底蕴

  “文化热”在中国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的现实是,经历了多年的政治运动和长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机械理解与应用,使得中国人头脑封闭,思想僵化,学术研究走入死胡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思想解放的深化,全面回归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呼声日高,人们渴望运用新的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中国文化,重新揭示出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这样的现实不仅决定了“文化热”的必然出现,而且决定了它必然会在这个时间出现,但这还不是根本。

  “文化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不曾被割断过的文明古国,它的文化积淀、文化遗存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除中国外,还有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地区(主要是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和古代印度,但是今天的埃及人、伊拉克人和印度人并不是创造古代文明的那些先民的直接后裔。创造这些古代文明的先民在被很早的时候就被外族征服了,以后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例如,古埃及早在公元前10世纪的时候就开始遭到外族的入侵,公元前6世纪又被波斯人践踏,公元前4世纪再被古希腊人征服,接近公元之时则沦陷于罗马人之手,公元七、八世纪被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在一次一次的征服中,古埃及文明的风貌早已“体无完肤”。同样,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苏美尔人也在经历了阿卡德人、古巴比伦人、亚述人、新巴比伦人、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等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之后,在接近公元的时候终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们所创造的文明不仅没有一脉相承地流传下来,即使是后来那些征服者的文化也都几乎被破坏殆尽了。今天生活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土地上的居民都是阿拉伯人,他们与苏美尔人毫无关系。而最早创造古代印度文明的人是生活在次大陆上一种个子很矮、皮肤粗糙、塌鼻梁、黑皮肤的土著,他们后来被来自中亚的身材高大、皮肤白嫩的雅利安人所征服,文明遭彻底毁坏。再以后,匈奴人、阿拉伯人等先后涌入次大陆,近代的时候远隔千山万水的英国人又来骚扰一回,结果将古代印度文明分解得“支离破碎”,最初的文明几乎被忘记得干干净净。

  只有中国,其古代文明被一脉相承地传承下来了。我们就是那些曾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先民们的直接后裔,我们是炎帝、黄帝的直接子孙。尽管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民族融合,以及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甚至建立起全国统一政权的时候,如元朝和清朝的统治,但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构架从来没有改变过,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文化结构也从来没有动摇过。所有与华夏文明接触过的少数民族,最后都被融进到华夏文明中,并成为推动和丰富华夏文明的动力与新鲜血液。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像中国这样丰富、深厚、久远的传统文化。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记载历史的好传统,保留至今的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热正是基于这样的底蕴而发生的。而且,由于对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我们一直未能很好地研究、总结过,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可以预言,这种传统文化热还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本书不仅在许多地方应用了“文化热”的学术成果,而且它本身也是“文化热”的组成部分。

  二、历史学与历史文化学

  先来说说“历史”与“历史文化”。

  “历史”概念是人们熟知和确定的。所谓“历史”,即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广义的“历史”包含自然史和人类史,狭义的“历史”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的白寿彝先生在笔者作为新生于80年代初入学的欢迎仪式上曾激昂地宣称:“历史科学是唯一的科学。”这句话曾让我们兴奋了好一阵子。本以为是白老先生为了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历史而脱口说出的,后来才知道,这句话是马克思他老人家说的。既然如此,当是真理了。不过仔细想来,也确实如此。马克思这句话的立论就是广义的历史概念。

  至于“历史文化”,可定义为: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文化风貌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艺术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展现不仅是单纯的文化方面的体现,还与文化的创造者、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环境以及地区间文化的相互交流相关联。而中国历史文化应当指中国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具有自己独特内质的文化风貌的总和。

  再来说说“历史学”与“历史文化学”。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历史文化学则是研究历史文化及与其相关联的社会方面的科学。笔者还给“历史文化学”下了一个更加形象的定义,即以文化眼光———宏观的、对比的、高屋建瓴式的眼光,审视和研究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科学。这是笔者讲授“中国历史文化概论”课程的心得体会。

  关于历史学与历史文化学的关系,笔者认为历史文化学当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属于亚文化学科,同时它又与历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历史文化学属于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历史学与历史文化学的关系是:历史学是历史文化学研究的基础,没有历史也就无所谓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学则从更广泛的领域、更深刻的层次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学与历史文化学的区别在于:首先,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历史学是在充分利用历史素材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人类社会起源、发展的过程,并从中探求出演变规律的科学。历史文化学则是在充分利用历史素材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宏观的、全方位的比对,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以探求出不同文明的本质特征的科学。其次,二者的研究结论不同。历史学探求的是人类具体、实在的发展过程,以及抽象的演变规律;历史文化学探求的则是经过高度抽象和概括的人类社会的总体文化风貌。比如,殷商时期的历史表象表明,它是中国奴隶制时代的发展时期,表现为奴隶制文明得到一定发展,如甲骨文字的成熟及青铜冶炼技术的高超等,但统治手段野蛮、残暴。而将这些历史表象进行文化研究和批判,通过抽象概括,则殷商的文化风貌体现出“天真无邪”的少儿型特征,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幼稚时代,表现为迷信神、依赖神、以神为中心。

  三、学习、研究历史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研究历史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辨明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追根溯源,为事物的形成、演变找出历史根源,同时弘扬文明精华,摒弃文化糟粕,不断升华人文思想,推动人类社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而中国历史文化表明了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原因。研究它可以从更深刻的层次揭示出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糟粕所产生的根源,使我们真正明白什么是精髓,什么是糟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做到“弘扬精髓,摒弃糟粕”,才能实现以新的精神风貌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目的。

  针对大学生,则主要体现在帮助他们努力从历史与文化中提取文化精粹,提醒他们时刻注意摒弃自身存在的文化糟粕,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人格,为今后成为合格的社会精英奠定牢固的思想文化基础。同时,历史出知识,历史出智慧,历史出经验,历史出教训,读史使人明鉴,学习历史的目的是温习过去、服务现实、展望未来。所以,大学生应该学会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的方法、将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的方法、将具体与抽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思考及分析问题,预见自我的人生未来,善始善终,避免出现严重偏差和重大失误,并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以笔者看来,“历史文化学”的内涵比“历史学”要深刻得多、宽广得多,学习、研究它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发生——远古时代

  前面已述,“文化”的第一属性是必须具有“人性”,所以谈中国文化的发生就必须从有中国人的那一天开始谈起。当然,中国人诞生的准确时间是谁也说不清楚的,肯定不会是某一天,而应该是一个时段,而且当时也没有“中国”这个概念。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他们生活在后世被称作“中国”的土地上,他们的文化就肯定与我们今天的文化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