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具有表达功能,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意识传达系统,一些学者将情感表现分为三种表现形态:第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亲和愿望,这种情感一般首先存在于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同时也存在于没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体之间,如夫妻之间、同窗之间等,这种情感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亲近情感;第二种,与生俱来的个体之间情感交流愿望,这种情感准确地说是一种愿望,是一种自然地希望与他人交流所见所闻、主动获取一些感受的愿望,这种愿望会促使人们主动去与他人交流,建立社会关系;第三种,自我情感表现愿望,这是一种希望将自己内心情感展示给他人,希望他人倾听自己内心感想感受的愿望,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愿望。这三种情感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表现过程,也是一种从客观性占据优势向主观性占据优势的过渡,这是一个情感进步的过程:
情感亲和愿望向右情感交流愿望向右情感表现愿望
由三种行为生发的活动中,情感器官可以获得特有的感觉。情感亲和愿望与情感交流愿望是人类个体之间交往的基本情感,在诗人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情感表现愿望。创作者希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思想所得表现出来,让他人了解,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感。
人类的情感一般具有以下两种基本特征:(1)情感具有丰富多彩的类型;(2)情感具有浓度特征。这两种特征相互结合的程度构成了情感浪潮。
人是大自然中的生命,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情感的生发,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自然因素中,四季轮回与诗人的情感浪潮是相呼应的,犹如潮涨潮落,犹如月缺月圆,人的情感不可能总是处于极度激情饱满的状态,它有张有弛。因此,诗人的情感既有情绪激昂的高峰时期,也有情绪不振的低谷季节。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春与秋是诗人创作情感丰富的季节,而夏与冬次之。下文就此问题作一尝试性的分析与探讨。
一、春天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皆因阳光而起。春季来临,太阳温暖起来,它是世界万物的中心,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冰雪,唤来了春风与春雨,大自然中的草木沐浴着阳光,生命开始孕育。人类的情感也是如此,温暖的阳光驱逐了心灵中的阴霾与寒冷,站在阳光下,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欢快地起舞,想放开喉咙大声地歌唱。情感摆脱了严冬寒冷与阴郁的束缚,在春天里得以尽情地释放,诗人浪漫的情怀也在春天苏醒了。
春天里人们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
长冬过去的庆典。在俄罗斯自古以来人们在春天就过送冬节,也叫谢肉节,可以说这是俄罗斯最欢快的节日,它持续整整一周的时间。谢肉节的传统食品是薄饼,它象征着温暖的太阳。人们在这一天一般要烧掉象征着冬天的稻草人,这一天民间举办各种娱乐活动,有民间歌舞、溜冰、乘坐三套马车兜风等。节日过后,太阳渐渐温暖,白昼越来越长,春天就真正地到来了。
万物复苏的欢欣。春天来临,太阳明亮灿烂起来,冰雪消融,河面解冻,河水欢腾,森林也开始苏醒,冬眠的动物走出洞穴,鸟儿开始欢叫,大雁北归,大自然从沉睡中醒来,脱去冬装。人们怀着欣喜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诗人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和欣赏着大自然的苏醒,以善感的心灵体会着这令人心动与欣喜的变化,这一切汇聚在笔下,就是一首首春之曲。
生命成长的感悟。在自然苏醒之后是生命的成长,草地、森林、花园、田野,生命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变化着,大自然此时就是魔术师、画家,用他的神奇之手涂抹着绿色,催生着花朵,绿色一天天浓起来,树木一天天高大浓密起来,空气中是草木的清香,是花朵的芬芳。春天的一切永远在吸引着诗人,引发诗人对生命成长的感悟。在大自然中徜徉,看着田野上劳作的人们,诗人思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思索着生命的意义,这一切汇集成诗篇,就是春天里的哲思与畅想。
春天永远都是诗人最钟爱的季节,因为大自然以它丰富多彩的变化,引来了诗人太多的思考。
二、夏天
夏季是浓荫覆盖,烈日炎炎的季节,也是诗人情感倦怠的一个低谷。春天过后,大自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俄罗斯的夏季比较短暂,人们在这个季节里安然地享受着夏日的浓荫,城市里的人们开始放下手头的工作,纷纷走进乡村别墅,忙于别墅中的聚会与互访,流连于橡树林中的小径,倾听着晚风中的浪漫曲和夜莺婉转的歌声。在春天之后的夏季,俄罗斯人沉浸在大自然所给予的这段短暂而美好的温暖季节里,夏日深沉而平缓地流过,只有当雷雨来临时才能激起人们内心情感的波澜。夏日里诗人对生命成长的感悟已在春天之后有所减缓,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感悟。相比之下,夏日里的幽会、夜莺的啼啭则更能激起诗人浪漫的情怀。
三、秋天
秋季是季节交替明显的季节,也是多愁善感的季节。此时,诗人情感变化进入一个高潮时期,是创作的丰收季节。秋天在四季中是一个特殊的季节,这段时光中,有丰收的喜悦与欢乐,也有万物凋零、长冬来临的伤感。这个复杂的季节中饱含了太多的情感--喜悦与欢乐、疲惫、忧愁、伤感等。对季节的感受直接影响到诗人的心情,影响到诗人的创作。
收获的喜悦与欢乐。人们辛苦劳作了一个春夏,秋季里各种瓜果、作物都已成熟,人们在田野里忙碌着,收割田野里的谷物、秸秆,为越冬做储备。收获的喜悦在田野里荡漾。
秋日静美的感慨。秋天是美丽的,秋天的美丽在田野,田野是沉甸甸的收获;秋天的美丽在森林,森林里层林尽染,那金黄的、殷红的秋叶静静地飘落,犹如飘洒着五彩的叶雨,抖落了一地的音符,谱写着秋日静谧的美;秋天的美丽在天空,此时,天空变得高远起来,空气也变得清澈透明,仰望长空,目光似乎可以透视千里。思绪随白云一起飞翔,静谧、高远之中诗人心中装满无限感慨。
繁华落尽、万物凋零、候鸟南飞的惆怅。大自然开始频频换装,似乎要在一夜之间把来不及穿的礼服一件件试穿,诗人们留恋着这一年之中大自然最后的华丽谢幕,徘徊在树行之间,不忍离去。自然万物逐渐失去了生命的色彩,南飞的大雁在做离别前的祷告,声音凄婉而悲凉,诗人的心灵和着自然的节拍,也充满惆怅与伤感。
长冬即将到来,寂寞、寒冷的无望。冬天即将到来,冬天是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最长的季节,人们的心中对冬天一直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因为它漫长、单调、寒冷而寂寞。
可见,人们在秋天里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欢乐,也有惆怅,既有欣赏,也有无望,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在秋天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诗人的各种情感也被充分激活,得到尽情释放。
四、冬天
冬天是四季中最单调的季节。冬雪飘飞的长冬一直是过去俄罗斯平民最难熬的日子,它漫长而寒冷,人们需要足够的柴草、冬衣和冬粮才能度过这白昼短暂、黑夜漫长的日子,出行艰难、室外活动困难,人们无以打发这么寂寞而漫长的日子。太阳似乎也一直在昏睡着,很难见到它灿烂的笑脸,人们的心灵缺少了阳光的照耀,缺少了温暖。冬天里唯一快乐的日子似乎就在新年临近的那段时光。
这个季节的诗作也以抒写冬季寒冷、寂寞、无望、旅途艰辛等感受为主,但也有少数歌颂雪国之美、心情无比愉悦之作,对冬之美的描写,对冬日中偶然心情愉悦的描写常见于普希金与叶塞宁的诗作,如普希金的《冬天的早晨》,叶塞宁的《白桦树》等,能摆脱冬季沉闷、枯燥心情影响的作品,一定是振奋人心的佳作了。
可见,大自然中的四季直接影响着诗人的情感,复苏的春天多景色优美的欢欣鼓舞之作,火热的夏季多爱情感悟之作,静美的秋天多绘景惆怅之作,而冬季则多寂寞愁苦之作。诗人的情感是与大自然合拍的,随着季节的变换,诗人的情感也呈现波涛起伏之势。
讴歌大自然的诗篇在普希金与莱蒙托夫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反映出大自然要素在俄罗斯文学中的非凡地位。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与欣赏是自古传承至今的。在人类的意识领域中,大自然与现实社会构成了一个相对意义上的对立概念。纵观人类生活的发展历程,人从原始的自然生活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社会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人在社会中的社会角色与作用越来越得到强化与提升。美丽的自然风景离人类聚集的城市越来越远,它开始以一种远离现实生活的面目吸引着那些疲惫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心灵。人们开始越来越向往那些自然而无虚伪的世界,诗人通过风景的美来寄托浪漫的理想与情怀,向往挣脱文明社会的枷锁,追求个性与自由。在这些浪漫主义诗篇中诗人抒发着逃离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逃离上流社会的虚伪与腐朽,投入大自然怀抱、清洗与拯救自己沾染了尘土的灵魂的梦想与情感。
俄罗斯文学中大自然的美也是多色调的,这种美与自然中的四季是合拍的,春天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夏日的葱郁与火热,秋季的静美与凋零,寒冬的荒凉与单调,这种自然之美带有明显的俄罗斯印记,自然景色中的对立表象也直接反映到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与意识中,热情与忧郁,服从与叛逆,现实与超脱,欣赏与批判,这种对立双重性加大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与意识的广度与厚重,使得俄罗斯文学具有了一种广袤无垠、包容一切的浑厚辽远之美,犹如那静静流淌着的伏尔加河与顿河,蕴含着深沉、力量与博大。
理解俄罗斯浪漫主义抒情诗中自然美的要素,不是以风景美为赏读标准,自然中每个季节中的每一道风景都是俄罗斯人心中最亲切的画面。每一幅画面都承载了俄罗斯人浓厚的情感。这些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将俄罗斯完整的大自然装入了心中,四季中的每道风景都呈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每一道能够唤起读者感情共鸣的画面都会永远镌刻在读者心中。
§§第10章 俄罗斯19-20世纪初浪漫主义抒情诗特点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