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的情感是天空中照耀着的温暖阳光,是大自然中飘动着的清新空气,是原野上流淌着的清澈河水,它是抒情诗的生命,没有情感的诗歌是没有生命的诗歌。分析抒情诗的情感就是在分析诗歌的灵魂。
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情感一般分为道德感和价值感。情感的作用主要有:是人类的一种适应自然与社会生存的心理工具;是一种引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因素;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手段。在进行抒情诗情感分析中,一般以作者情绪感受为主线,主要分析诗歌中的喜悦、愤怒、平静、忧愁、沉思、悲伤、惊恐、绝望等情绪感受。分析诗歌主题下的个人情感的形成与变化。情感表达趋向主要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等三种。情感具有动力性和强度性等主要情感特征。
抒情诗的情感分析是探索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主要途径。作者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着欢乐、愉悦、痛苦、悲伤、迷茫、困惑、离愁、思恋、愤怒等各种情感,任何一首抒情诗都是情感的结晶体。在百度百科中关于抒情诗有这样的解释:“抒情诗的特点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每首优秀的抒情诗都是情感动人之作,不能获得读者共鸣的作品,其生命力也是短暂的。
那么,如何去分析每首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去深入挖掘情感背后的隐含思想,如何去进一步剖析产生这种情感的深层原因呢?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作一个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与研究。
1.情感的剖析顺序
在抒情诗的种类中,大多数都是借景抒情的诗篇,而其中又以借自然景色抒情的诗篇为常见。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自然的四季轮回、大自然的冷暖与诗人的某种心灵感受在某种契合点处相逢时,诗人的灵感就会喷涌而出,笔下的景物就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因此,通过作者的文字表述就可以透视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换一个角度,还可从反面来进行推理。这就犹如听音乐一般,当一个人心情快乐的时候,喜欢听快乐的曲调,这时心情就会愈加快乐;心情忧伤的时候不自然地就喜欢听伤感的乐曲,这时就有可能泪流满面。音乐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原本就具有的感情愈加浓烈,犹如添加了发酵剂一般。没有人会在快乐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去听悲伤的音乐,音乐的曲调与人的感情是一致的。心情与景色的关系亦是如此,快乐的时候看一切都是美好的,痛苦的时候看一切都是阴郁的。因此,通过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描写笔调,读者轻易地就可以捕捉到诗人的内心情感色彩。
进行情感剖析的顺序一般是从字面到内容,也可以说是从景物到内心情感。在进行诗歌情感剖析时,需要了解的是诗歌情感的形成途径、情感类型、形成原因、作者情感表述的方式、这种情感给读者带来的感受及影响等。
2.诗歌情感的形成途径
抒情诗,特别是歌咏大自然的抒情诗歌,其情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外界环境作用于感官,将外部世界的信息传送至作者的内心世界,形成感受,使作者原有的内心情感得到强化与重现。通常,诗人的描写会着笔在形状、色彩、声音、气味、冷暖、空间和时间等客观方面,这是视觉、听觉、嗅觉、感受等感官方面的感觉与体验,这些东西糅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抽象的心理感受,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对号入座,找到与自己相宜的土壤,在与之一致的情感位置立足,强化壮大了该情感位的情感重量,这时,该情感位的信号较强,该情感就会被重播,生成了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是一种情感的被唤醒,是一种情感的重温,是一种情感的被激起,是景物引领了情感。这种途径形成的诗篇情感,通常较为深沉、隐秘,在进行诗作情感分析时,须找准诗人的情感位,有时这种情感往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中的某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如对生命苏醒和成长的一种自然愉悦、对生命枯萎与死亡的一种自然悲悯等,往往是最淳朴的情感。
当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情感处于活跃期时,诗人就如同是在戴着情感眼镜看世界,这时,诗人的笔触就会带着感情来描述所见到的一切,把内心的情感从内心带出来,安放到大自然的一景一物上,那么作者笔下的景物就会被渲染上诗人内心的感情色彩,因此,通过作者笔下的那些关于大自然的描写,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在这种途径形成的情感诗篇中,作者的情感色彩通常较为鲜明浓烈,因为它是诗人情感的外溢,此时作者的内心世界已如装满液体的容器,作者是在向外倾泻自己的情感,所以,情感捕捉极为容易,读者也较为容易把握作者情感的脉搏。但是,进行情感分析时,这种情感生成的原因较为复杂,须对作者的生活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哲学思想甚至是宗教信仰等背景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此后方能准确地了解到作者情感的真正色彩,这种情感通常是作者长期而特有的一种情感基调,一般是与作者的成长环境、人生观、奋斗历程、社会背景、理想与追求等方面紧密相关的。
自然,这两种途径不是各自孑然独立的,它们有时也以交叉的形式出现。诗歌中情感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抽象过程,同样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时间、空间,甚至是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诗歌情感形成途径分析时,还要考虑到一些年龄因素、目的性因素等。
3.情感类型与归类
丰富的内心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财富,喜怒哀乐是人类情感的基本内容。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自然生命体,自然会具有动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身体器官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最自然纯朴的原始情感,这些情感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中,同时也是身体本能的一种自然反应,人类的这种自然情感经过世代锤炼与进化已经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自然界其他动物的那种原始情感,人类的这种自然纯朴情感已经加入了联想、约束等太多的附加扩展成分,在情感的生成与自然释放等环节中都受到了社会环境的限制与束缚。
因此,在分析人类情感中,我们已经不可能找到纤尘不染的自然生命情感。对诗人诗作情感的分析应该是在社会环境下进行的,虽然诗歌中讴歌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诗人也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但是诗人情感的生发是在其生理背景和心理背景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都具有其社会背景生成条件。本文对诗歌情感分类主要立足于以下几方面。
1)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此类诗歌常以大自然中的景物为感情寄托物,抒发生命的喜悦与悲凉,抒发对生命的复苏与成长所流露出的欢欣,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生命最朴素意义的思考所引发的感悟。在19-20世纪初这段时期的俄罗斯浪漫主义诗人中,普希金、莱蒙托夫、丘特切夫、费特等的作品中都涉猎这个题目,并且在其描写歌咏大自然的诗作中,此类题目的诗歌作品占据了抒情诗创作的相当比重。
2)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由的歌颂
此类诗歌表达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对人民的赞美与歌颂、对自由的讴歌、对家乡的思念与离愁等。歌颂祖国几乎是每位诗人都触及的题材,而且在名家的作品中都能找到被广泛传诵的诗篇,如普希金的《自由颂》、莱蒙托夫的《祖国》、А,К。托尔斯泰的《祖国》、勃洛克的《俄罗斯》、叶塞宁的《你好,罗斯,我亲爱的罗斯……》等,热爱祖国、歌颂自由是永恒的诗歌题材,没有人不爱自己的故土、没有人不爱生养自己的祖国,那是承载诗人情感最多的精神家园,诗人歌颂着它、赞美着它,对它给予了无限的热爱与期望,希望它永远美丽富饶,希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永远幸福安康、自由快乐。
3)对亲人和友人的依恋与热爱
此类诗歌中表达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在异乡的漂泊中对亲朋的思念和感伤,离别时的不舍与惆怅等。亲情、友情与爱情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感情,心灵的慰藉主要来自于这些温暖的感情,人在异乡最思念的也是这种触动人心的、温暖心灵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壮大人类内心精神世界最丰富的营养,也是人遇到困难、身处困境时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普希金的《致保姆》和《冬天的夜晚》,叶塞宁的《写给母亲的信》等都是令人永远感动的诗篇。
4)对爱情的体验与感慨
此类诗歌中描写爱情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抒发爱情带给人的喜悦、甜蜜与忧伤,这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可以说每个诗人都写过歌颂爱情的诗篇,因为爱情带给人的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人们虽然总是为情所困,被爱所累,但是爱情带给人心灵的感觉总是让人们锲而不舍地追求着它,甜蜜也好、痛苦也罢,人们永远都在书写着它、赞美着它,因它而痛也不忍放弃它,就是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如此丰富的心理感受,所以抒情诗篇中它永远都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5)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对往事的追忆
此类诗歌中多为述说理想追求的艰辛与困苦,壮志未酬的失落与彷徨,对未来的期盼与希望,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等。这类题材的诗作是19-20世纪初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作品的主流,这些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是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所赋予的。这是当时上层社会贵族青年对先进民主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对自由的渴望与沙皇专制发生剧烈碰撞所产生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失败导致了这些进步青年悲观忧郁的情感,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在诗人心中激起了不平静的波澜。进步贵族青年的先进思想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平民阶层,一些如叶塞宁等出身于贫寒家庭的平民或农民诗人也向社会发出了自己向往自由的呼声。
本章只是对诗歌的题材范围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分析了各种题材范围内所包含的情感内容。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抒情诗不具有可读性。因此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实质上是在分析一篇诗歌的灵魂。只有深刻体会与理解了诗歌的情感因素,读者才会了解作者所言何物,所抒何情。
4.诗歌情感成因的挖掘
抒情诗歌情感成因的挖掘一般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诗人的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包括诗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的自然环境与成长经历、受教育经历与程度、宗教哲学思想、个人性格、情感经历等因素。家庭背景对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往往对其性格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如果家庭温馨幸福,性格中的开朗、随和、热情、善与人沟通等性格成因的比重就会加大,反之,则忧郁、内向、孤僻的成因比重增加,性格特点对诗人的诗歌风格、情感内容有着直接的影响。莱蒙托夫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外祖母与父亲之间的矛盾,父爱与母爱的缺失是形成莱蒙托夫忧郁性格的主要原因,也是其诗歌忧郁情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成长的自然环境对诗人诗歌情感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是19-20世纪初浪漫主义诗人成长的摇篮,是其诗歌生命的基因之一。研究这些诗人的成长环境就会发现,他们在童年时代都是大自然的亲密读者,都有在大自然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是大自然最天然的美景孕育出了诗人的诗心,给了他们最初的诗的灵感和哲思启迪,随着诗人的成长,大自然的美丽也在诗人的心灵中茁壮成长,对大自然的欣赏成为了一种生活创作习惯并永远保留在诗人的生命中。因此,在他们的创作中才有了为数众多的歌颂自然的抒情诗篇。
受教育经历和程度对诗人的思想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9-20世纪初很多俄罗斯贵族家庭以为子女聘请外国教师为时尚,让子女接受欧洲最好的教育,尤以聘请法国教师为荣。当时俄罗斯推崇欧洲文化,尤其是法国语言文化、礼仪等,彼得大帝的改革留给了俄罗斯推崇欧洲文化的传统。自幼的西方式教育,使得诗人提前接触了西方先进的哲学与民主思想,先进的思想追求与成人之后俄罗斯现实社会的碰撞导致了诗人思想的叛逆性,孕育出了诗人追求自由的思想,这也是19-20世纪初抒情诗情感内容的一个成因。
宗教信仰对诗人的诗歌情感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信仰决定了诗人对世界的看法,决定了诗人看待世界的角度,直接影响着诗人的处事原则,自然也就影响着其诗歌作品的内容与情感。
对情感经历中的亲情因素上文已作出阐述,爱情经历是诗人情感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爱情如同大自然一样是最能激发起诗人创作欲望的主题,而在这类作品中,诗人又以抒发爱情体验与感受为主,有时甚至是偶然的、即兴的、瞬间捕捉到的,而这种情感往往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读者内心奇妙的感觉,因此常常会收到打动读者心灵的诗歌情感效果。
2)诗人作诗时所处的自然环境
诗人创作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往往是诱发作者进行创作的主因。大自然中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声音、气味等都可成为诗人创作的始发动力,眼前的景色引起心灵的震颤,一首寄景抒情的诗歌就会应运而生。因此,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常常会成为诗人灵感开启的钥匙,是诗歌创作活动开始的第一步。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春天是最欢乐的季节,漫长的冬季已过,大自然中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让这个季节充满快乐。无论是春花春草、春雷春雨,一切都是可爱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空气中是泥土的芬芳、百花的清甜,春天的空气里可以听得见万物生长的节拍,可以感受到生命起舞的曼妙,快乐充盈着大地,有谁会在春天里沮丧吗?有谁会在春天里关闭心灵之门吗?哦,没有!春天是万物的世界,是生命的世界,更是快乐的世界。而秋天,它美丽忧郁,因为它要带走五彩的世界,带走大自然的温暖,送来洁白寒冷的雪国世界,它虽然纯洁高贵,却冰冷漫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忍受这单调寂寞的日子。可见,人们在秋天多愁善感,这种忧郁烦闷的情感是符合大自然的情感规律的。四季景色对诗人的情感产生直接作用,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大自然中的生灵,他与植物、动物对自然的生命感觉是一致的。因此,诗人创作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对抒情诗的情感色彩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构成其诗歌的情感内容。
3)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抒情诗歌所包含的情感内容是不同的,在情感内容上各种情感所占有的比例也是与历史背景有关的。通常,处于历史巨变时期或历史发展进程加快阶段的诗歌作品中,困惑、矛盾、彷徨等情感内容就会相对丰富一些,而和平稳定时期的诗歌作品中平静、快乐等自然情感的比重就会相对增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诗歌也是社会变化的产物,欣赏历史上每个时段的诗歌作品,我们都能从中捕捉到那个时代的身影。
因此,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那个时代的诗歌,是时代造就了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