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也是生命旅程中最珍贵的情感之一。丘特切夫的兄长--尼古拉伊万诺维奇丘特切夫是诗人为数不多的挚友之一,也可以说是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诗人思想的知己。兄长的去世对丘特切夫打击非常大,自杰尼西耶娃1864年去世之后,丘特切夫就一直郁郁寡欢,因此,兄长的离世使得诗人的晚景更加凄凉。安葬兄长之后,在从莫斯科返回到圣彼得堡的路上,丘特切夫写下了《兄长》一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兄长的挚爱之情。虽然在家庭之外诗人有着众多的朋友,但没有一位朋友可以与之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与探讨,述说内心深处的思考与秘密,唯独在兄长尼古拉伊万诺维奇丘特切夫面前诗人可以敞开心扉,诗人与兄长之间是真正的心灵上的朋友。诗人对待兄长不仅是以一种兄弟间的手足情感,而且还有一种自幼年起就深深依赖的如父子之间的亲情。比丘特切夫大三岁的兄长自童年时起就是诗人最亲近的人,他们思想相近,彼此信赖与理解,彼此互相支持与帮助。可以说,在丘特切夫一生的情感世界里最重要的两个人就是杰尼西耶娃与尼古拉伊万诺维奇,一个是诗人的爱情天地,一个是诗人的亲情世界。兄长的去世让诗人的生命世界变得空旷而寂寞。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新旧更替是大自然无法改变的规律。人在自然面前如此渺小与卑微。诗中作者给读者呈现了大自然那旷世冷漠的自然场景--裸露的山巅、空旷辽远、夜色、暴风雪、黑暗,所有这些都是自然中亘古的景色,无论你存在与否,它们永远都在那里。诗中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你去了我们所有人都正去的地方”,每个人都要步入死亡,死亡是所有生命最后的归宿,这种大自然宿命感带来的是悲凉与无奈。
兄长的去世给诗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感觉到死亡也在向自己靠近,命运面前谁都无能为力,只能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诗人认为这是上帝的安排,是命中注定。丘特切夫晚年的宿命思想日趋强烈,对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也日益看淡,“有没有我--那又何妨?一切都将如此--暴风雪在怒吼,那黑暗,那草原就在四周”,大自然不会因为一个生命的逝去而改变什么。兄长的逝去给丘特切夫带来了更深的孤独感--独自站在山巅,四周空旷,只有诗人自己,也仿佛这个世界也只剩下了诗人自己,“还可以在这儿站多久?一天,又一年,那儿仍将空荡一片”,“望着夜色,自己也感觉不到,什么与我同在”,兄长已逝,仿佛已将诗人的生命与心灵带走。因此可见,诗人与兄长的感情之深,实在令人非常感动。
生命是一种成长的力量,生命更是一种真情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