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七章 一次值得记述的造访

  北京的三月,草木叶绿,惠风和畅,一派生机盎然。加之“两会”(全国人大十一届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会议)召开之际,春的律动愈发充满生命的质感与崇高。

  上午10时30分,余刻意乘坐地铁1号线并且刻意在天安门西站下车又刻意徒步经过新华门到达位于西长安街36号的“张瑞龄(北京)书法艺术院”。这一连串的“刻意”,并非玩弄文字游戏和哗众取宠,而是享受一种并不为人所知的骄傲。那面对长安街的中南海的新华门西侧红墙外的玉兰树和白皮松,是我20年前在中央军委空军政治部工作时作为义务劳动参加种植的。刚刚栽种时的白皮松和玉兰树的直径充其量有5、6公分,而现在大多已经长成直径少说也有20多公分,粗壮而娉婷,沐浴阳光,迎风傲立,英姿潇洒。每当春天来临,白皮松枝蘸绿,洁白凝脂的玉兰花清香四溢,吸引来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来往行人驻足观赏,给本来就富丽堂皇的新华门又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我每每途径于此,看到这诠释着“植树造林,泽被世人”理念的写意景观,不禁默诵清代诗人赵执信的《大风惜玉兰花》诗句:“池烟轻柳漫黄埃,苦为辛夷酹一杯。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心中随之生发出美不胜收的惬意与自豪。

  已准时在充满翰墨书香的一楼大厅等候的享有“当代中华第一楷书”之誉的著名书法家张瑞龄先生见我准时到达,亲切地起身笑迎。论年龄,张瑞龄先生长我6岁,所以我尊称其为兄长。若论对其相知,应追溯到40年前的“文革”初期。那时,我在空军唐山基地政治部从事专职新闻工作,因出身“资本家”家庭的张瑞龄先生,被“发配”到河北省唐山市水泥机械厂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这个厂属于我所在部队的“支左”范围。在一次采写该厂“三结合”抑或是“大联合”的报道中“支左”负责人知道我是个文化人,说起这个厂有个写大字写得非常好的人名叫张瑞龄。从而张瑞龄的名字在我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烙印。“文革后”已调入中央军委空军政治部文化部工作的我在参观全国第一届美展时,一进大厅就迎面看到用精妙绝伦的楷书书写的“前言”,再一看落款,居然是出自张瑞龄先生的手笔。再之后张瑞龄先生调到北京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工作,我们之间又因“书”续缘,而又因“书”固缘。

  这次造访,是源于我担任院长的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继独创《世界华人著名书画家经典》和《世界华人著名书画家精品》两个书画特刊系列品牌后,又与“俄罗斯与中国21世纪杂志社”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刊(俄中文版)编委会”合作共同创办《北京2008奥运会特刊——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精粹》,专程请已担任“世华院”顾问的张瑞龄先生题写刊名。这个奥运特刊之所请张瑞龄先生题写刊名,原因有三:一是“经典”和“精品”的刊名都出自其手笔,“精粹”也应统一;二是张瑞龄先生的楷书出类拔萃,合作方对已题写的刊名赞不绝口,并对新刊名翘首以盼;三则是张瑞龄先生对“世华院”厚爱有加,无论是出版的书刊还是因特殊需要,每每请其挥毫,从来不予推辞并不计报酬。

  “写吧!”张瑞龄先生于下午时分已约定与邀请方谈在外地举办书画展事宜,便立刻要铺毡挥毫。

  “好呀!”我知道其活动多,时间安排紧,便马上帮助收拾写字台上的书刊,不禁发现,张瑞龄先生使用的砚台居然是一个玻璃烟灰缸;其用的毛笔,笔杆已经开裂,用尼龙绳捆了四道。

  “这是您捆的?”我端详着笔杆,狐疑地问道。

  “嗯”。张瑞龄先生平时很寡言,话出口,就像他的为人处事一样,实实在在,落地成坑。

  “谁能知道,那么多的旷世之作,都是出自这样一个烟灰缸和捆了几道尼龙绳的毛笔!”我颇有感慨地言道。

  “嗨,我历来不讲究这表面的东西。关键是心思要用在写字上。”张瑞龄先生这话绝不是标榜和溢美,而是几十载浸淫笔耕的真实坦陈。其7岁习字,解放后因家境的嬗变和长期处于低收入而生活拮据,从来不讲究笔墨纸张和书写条件,反而激发了他艰苦励志和奋发有为的品行。所以,他的楷书,浑厚、遒劲、刚毅、大气凜然和充满内在的雄魄,生动地彰显着书品和人品。

  不多时,张瑞龄先生题写了一横一竖两幅刊名。

  “好!”我边欣赏边不住地赞叹咂舌。

  由于期间有朋友来访和张瑞龄先生书写别的书法,很快就到了午餐时间。本来,我是要请他到附近不远处的一家餐馆吃饭,可是他执意坚持打电话叫餐馆送餐。

  我只得说:“这样也好,有些在这种餐馆吃饭的人素质太差,大口吸烟吐痰,大声说话,乱哄哄的像个集市。不过,您要多点几个菜。”

  “嗨,咱们哥俩儿还讲究什么。”说着他要了一个肉片炒白菜,一个酸辣鸡蛋汤和两小碗米饭。

  我忙说:“这也太简单了,再点两个像样的菜!”

  “够了,吃饱就行。”张瑞龄先生来了个一言为定。少倾,忽然又说道:“要不,咱哥俩喝点,我这里有20年的陈酿花雕酒。”

  “行啊。不过我们两个都有糖尿病,只能是象征性的。”我立刻赞同。

  “那就再加一个油炸花生米和一份黄瓜蘸酱。”张瑞龄先生说着便拿起电话通知餐馆。

  “这也太寒酸了吧!”

  “那就再加一个凉拌木耳,对软化血管有好处。”张瑞龄先生不容分说就放下电话。我见再也没有商讨的余地。只好作罢。

  在等候送餐间隙,我请教似的问起张瑞龄先生写的名为“集滎为源”和“亶可达峰”两幅书法中的“亶”字及“滎”字念什么,又当什么讲时,他当即拿出我曾在电话中请教并已经将答案用小楷写成的书函从抽屉里拿出来,递给了我。说:“我正准备寄给你呢。”

  我接过张瑞龄先生书写在宣纸上的精妙小楷,喜悦地眉里眼里漾满了笑。

  现笔录如下:

  战英弟如唔:来电所问近日作之新句读音及字意,现解释如下:“亶”音“伟”,乃孜孜不倦之意:“滎”音“学”,乃夏天有水之泉,冬天即枯干。我意:把有限之资源集中起来,莫浪费。此二短句乃去岁之作,请指正。

  专此并颂

  春祺

  张瑞龄2008年3月10日

  我小声诵读后当即表示:“您这封信扎,马上就刊登在‘世华院’即将编辑印制的通讯上。”

  午餐间,我与张瑞龄先生切磋书艺,纵论时事,捭阖人生。其中记忆最深的,是其对创办“经典”、“精品”、“精粹”的忠告。他说,如今创造一个书画刊物的品牌不容易,要将这个品牌打造好愈发不容易。如今的书画界,由于赵公元帅升帐,许多人一切向“钱”看,心浮气躁,为包装自己,挖空心思,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无所不用其极。就是沉不下心来研习书法和绘画技艺而精益求精。这就需要我们择优录取,严格筛选。不能滥竽充数,要宁缺毋滥。质量需以责任保障,严格来自忠诚。张瑞龄先生说到这里,进而语重心长地言道:“战英啊,你们坚持选择书画家的标准不重名分,不看头衔,而是重品味、重格调、重个性,我完全赞成。其实,书画艺术不能与乌纱帽画等号,更不能与行政职务相提并论。在民间,有许多书画大家,只不过他们没有机缘和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被众人所知罢了。然而,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许多大家都是死后才被世人所发现,所推崇的。有些名噪一时的所谓这个大师那个巨擘,以后随着时间这个铁腕裁判,将会成为昙花一现和过眼烟云。是真正的艺术越经得起时间试金石的检验,时间越久越珍贵。所以,一个终生对艺术矢志不渝而求索的人,不能靠投机取巧,不要游戏艺术。希望‘经典’、‘精品’和‘精粹’,无论在选择书画家上还是在编辑、设计和印刷上,要争一流,并努力创造一流。”

  “好,我们一定谨记在心,不但要创品牌,而且要将品牌打造成名牌!”

  当我身带张瑞龄先生题写的刊名和聆听所受到的教益满载而归地走出“张瑞龄(北京)书法艺术院”,顿感眼前亮刺刺的。这是春天的明媚,是厚重而深邃的天空洋溢着的春天博大而充沛的生机。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