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讲“文如其人”,是指所写文章折射着作者的心地、品格、胸襟以及对人生的参悟和审美层次等。所以,写作是人格力量的显示,是德与行的曝光,是感情的奔泻,是生活的聚焦。
大凡好的文章和传世之作,字里行间无不凝结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独到的认识和剖析。这样,文章才有鲜明的个性,才有真知灼见,才有独特的价值,才能令人击节称颂,令人爱不释手,故而才有生命力。像鲁迅先生的杂文和小说,像茅盾先生的《子夜》,像军旅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及当代作家们的优秀作品都是写自己所熟悉的社会、所熟悉的人和所熟悉的事,总之都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感而发呢?我想无论是小作者、中年作者还是老作者,虽然主观与客观条件有别,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圈儿,各自都有各自的社会活动范围。只要多走,多看,多记,多学,多思考,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知识,做起文章来就会充满激情,就会言之有物,就会不吐不快,就会似行云流水,如大河奔腾。
否则,那种为作文而做之文,不是卖弄技巧,故作高深,就是隔靴搔痒,无病呻吟,抑或是鹦鹉学舌,千人一面,使人读了这样的文章,如同嚼蜡,不会留下什么印象。
这个为文之道,但愿对一些作者尤其是对少年作者有所启迪。
1996年应《求知报》之约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