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在著名残疾人画家常自强先生的画斋见到秦颖女士的上午,天气却异常凉爽。凉爽易有好心情,也颇有谈兴。
“你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画画的呢?”我的问话可谓直截了当。
“很小的时候。”秦颖的回答也很明快。
“很小是多大?”我来了个穷追不舍。
秦颖微蹙黛眉,天真地一笑:“大概是能记住事儿的年龄。”她接着告诉我,她从儿时迷恋上画画,或许属于遗传基因,或许源于耳濡目染。她母亲是美术老师,舅舅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她在牙牙学语时就爱在纸上画这画那。还没到入学年龄,就临摹挂历和连环画。一次,母亲问她:“颖颖,你长大了要干什么呀?”她几乎未加思索地开口便答:“画画儿,看书。”母亲听完她这充满童稚的话,轻轻摇了摇头,那神态似乎在说:“你可真是个孩子。”
谁知,秦颖却将这童年的向往变成了她步入学龄后的执著追求和矢志不渝的人生之旅。她幼时就在北京宣武区少年宫学习,后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走出校门便被北京宫灯国画厂的国画组选中,从此便开始了专业绘画生涯。
秦颖在北京宫灯厂国画组主要是画仿旧人物,且多数是帝妃和寺庙壁画。画这种画的最高造诣是“以假乱真”。而要确实达到“乱真”,不仅要形似,而且要神似,这就要求在线条上不可差之毫厘,尤其要在神态上惟妙惟肖,画技的纯熟和对要表现人物神情的把握及理解要达到高度的统一,这既是很苦的差事,又是不易达到的境界,而秦颖却一次次完成了任务。
秦颖深知,绘画领域中的不同画种既有区别,又有共性,姊妹艺术之间各有所长,需融会贯通。因此,她既在工笔画上潜心研究,又涉猎油画、漆画和雕塑等,并达到了一定水准。
艺术贵在创新。秦颖深谙此理。故她在创作历史人物画中,大胆融进了西画的色彩和写意画的气韵,使自己的历史人物画具有深邃的内涵,耐人寻味。
秦颖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勤奋读书。她除了学习中国的文学名著外,还广猎外国文学巨匠的不朽篇章,如被誉为“包罗万象的社会风俗画”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等,提高了认识社会和领悟人生的能力,从而使她在画历史人物画中笔端仿佛流泻着呼之欲出的时代韵律。
秦颖知道自己还年轻,在绘画之路上要长期跋涉。艺术无止境,要实现童年的向往还要树立丝毫不可懈怠的勇攀艺术高峰的思想,不停顿地进取。
作于1999.10.10
§§第五辑 论长道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