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三老友告之他将出版一部作品集,定名为《仲三拙语》,余听罢不禁一怔,虽然知晓其在书中冠以“拙”字实属自谦,但仍觉不爽。又一思忖,这大概是仲三一贯敦厚、平实、谦和之性格使然吧。他接着提出,要我为此书做序,又着实令我忐忑。时下一般请人写序,或攀附官隆位显者(余不仅官小且已退休),或仰慕名人大家(余虽有点微名却充其量算个“小家碧玉”),又一想,仲三所以选择我,完全出于老友之间的情谊。一个“情”字为缘,故不揣浅陋,遵命结字,志的为着致贺与稽古勾沉。
追溯与仲三的战友之谊,穿越尘封的历史隧道,已有漫漫兮35个春秋。那时,我们同在空军唐山基地为伍。仲三在基地汽车连当班长,我在基地政治部宣传科任新闻干事。汽车连是基地乃至整个空军的先进连队,作为连队“小秀才”的仲三自然有了用武之地。我也曾在连队当过新闻报道员,深知其中艰辛。部队的飞行保障和军事训练丝毫解怠不得,而写稿只能独自“猫”在俱乐部里身体力行着“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古训了。仲三对新闻写作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文章大业,血汗铸成。仲三在以后漫长的人生羁旅之中,无论是在部队做宣传工作,还是卸下戎装在杂志社担任编辑,撰写收入本书的作品几乎都属于“业余爱好”。所以,他在封闭的阳台并取名浪漫堂号的“望月斋”里,披晨风晚露,沐月寒星冷,无冬立夏,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写出洋洋几百万字的文章。可谓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喷鼻香!
收入本书中的文章,虽然只是仲三“苦耕”作品的一部分,但阅览之后心头油然映现出郑板桥在《偶然作》一文中脍炙人口的诗句:“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为文章。不仙不佛不圣贤,笔墨之外有主张。纵横议论析时事,如医疗疾进药方。”仲三此著,其架构共设“自由谈篇”、“思想杂谈篇”、“随笔篇”、“评论篇”和“专论篇”五章,所收文章林林总总逾90篇,无论是鞭挞时弊,还是褒良扬善;也无论是呼喊民生,还是析事论世,抑或是解读“理论”以及讴歌“主义”,其鲜明的风格在于:不做剑拔弩张和雷霆万钧之势,也不忸怩作态和无病呻吟,更不道貌岸然和指点江山,而是以平民视角,注重内炼修为,于平和中显内在力度,寓表述间重深揭示,尖锐中尤讲理性,辛辣里更强化蕴藉,力避空泛、说教与浮浅,在易于古板中求诙谐,于程式化中显鲜活,其中《“禁止”、“罚款”与“养成”》、《重视“明天的工作”》、《清晨六点钟》、《我在瑶寨当新郎》、《反对官僚主义》等篇什都在突出其风格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当然,以上所述并非曰仲三的文章已臻至境。任何一个具有理智与自知之明的作者,都深谙为文之路应“行百里半九十”,文山嵯峨,学海无涯,不应自足不前。仲三已逾天命之年,深信其不会因善小而不为,也不会勉其难而刻意,一定会走好自己的路,以求得大自在。
以上拙语,受托不过,勉为代序。
2001.7.15于北京“鹰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