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的归侨中,名声显赫的画家可谓凤毛麟角,而靠自学成才者就更难能可贵了。然而,旅印归侨、现为太原金龙画廊艺术总监的王春华(号南岭梅)先生,就是自学画道而一举成名的佼佼者。
已近花甲之年的王春华,单薄的身材里熔铸着求艺的艰辛和清苦,清癯的面容里焕发着对艺术的追求与执著。他自幼就酷爱绘画,花鸟鱼虫及山水人物无不涉猎。他尤其喜爱花卉,在花丼中又尤其独钟梅花。他名号南岭梅,其意蕴,一是表明他身为广东梅州南岭下人氏,另一个则宣告他对画梅的专注及孜孜以求和锲而不舍。
王春华深谙,梅花历来作为“国粹”和民族风骨被文人墨客所倾慕、所褒奖、所赞誉、所讴歌。描写梅花冰清玉洁的,有唐代张谓的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梅花发,疑是春来雪未消”;形容梅花俏丽清奇的,有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抒发梅花迎风傲雪的,有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的诗“墙头数枝梅,凌雪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等。可谓佳作连篇,将梅花的气韵、节操、品格、风骨描绘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而古往今来画梅的名宿巨擘亦灿若星辰,光芒四射。那么,时至今日,怎样在画梅艺术画卷的浩瀚长廊中取得一席之地呢?这个严峻的课题,是勇于进取的王春华苦苦追索的。何况,王春华既没有经过高级艺术殿堂的度化和陶冶,也没有名师的点拨及提携,其脱颖而出的难度之大则不言而喻。但是,性格倔犟的王春华不自卑、不气馁,时刻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箴砥砺自己,画梅先学梅,将梅的浄骨和超凡脱俗的气韵变成修身之道,治艺之本。他为自己攀登画梅征途既制定出制高点,又制定出具体的阶段梯次,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匝地有声。他在遍临众家的名帖后,于比较间分类出不同的风格与个性,再通过排列组合,融会贯通,在博采众长中独具匠心,自出机杼。
王春华牢记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言:“夫画之道,乃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淸逸,不慕名利,为可作画。”他经常把自己关在画室,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潜心作画,以淡泊的心绪为人处世,在修神养性中彻悟梅花的神韵和品性,厚积而薄发,在勤奋的沉默中崛起。
王春华的梅花作品,那雄浑的梅干磅礴着冰雪铁汉的雄威和气概,那扶疏有致的梅花,既显示着清奇与飘逸,又闪烁着火热与俏丽,千姿百态,多层面地表现出梅花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和创造性。
有辛勤的耕耘必然有骄人的收获。王春华先后在北京劳动文化宫和山西太原举办“南岭梅画展”,并获得诸多名家和观赏者的赞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首都各大报纸以及美国斯克拉电视网都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书画家名典》等多种典籍里。今年,在共和国元戎叶剑英诞辰100周年之际,王春华应广东叶剑英基金会邀请,将在广州和梅州举办他的百梅画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画展一定会获得极大成功,在梅的故乡散发出灼灼华彩和醉人的奇香。
19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