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出版社要出版一套“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区纪实丛书”,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其中一卷。
悠悠岁月,万千往事。写什么,怎么写?人曰:诗有“诗眼”,文有“文魂”。那么,反映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篇“大部头”的文章的“文魂”在哪里呢?
我们踱步凝思。与其说是在梳理纷纭驳杂的思绪,莫如说是在不该忘却的瀚海中在寻觅,在追忆。
蓦地,我们的两脚木桩似钉住,一座“庞然大物”耸立在眼前。原来,这“庞然大物”则是以拓荒犁为造型,象征着奋进开拓的开发区纪念碑。鬼使神差,我们竟“下意识”地被“点化”到这里。
这座庞大的卧式抽象型拓荒犁,一米左右的底座为灰白色,真实地告诉人们此处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白茫茫的盐滩寸草不生,唯一富有生气的是在蓄水期几只海鸥和水鸟在水面上游动栖息。在晒盐滩背后,则是半人高的芦苇;每到入冬时节,灰白的芦花和干枯的芦叶在肆虐的寒风撕掠中,弥漫着一片混沌。偶然间,一只灰褐色大鸟受到惊扰似的“扑棱棱”从芦苇中飞起,“啾——”地一声长嘶,那悠长、悲惋和沙哑的声音好像在吟唱一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古歌。在灰白色大理石底座上面左端,是用红、白、黑色块镶嵌的气势磅礴的犁铧,色彩的跳跃闪烁着不可遏止的活力,那犀利的铧刃在晨光中放射着冷兵器般的寒气,劈荆斩棘,所向披靡;底座右端是两根直插云霄般的犁柄,呈黑色,凝重挺拔,顶天立地,坚不可摧,上面赫然镌刻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英文缩写字头TEDA;在犁铧与犁柄间起杠杆作用的是邓小平充满遒劲豪逸的手书:“开发区大有希望”,白底黄字,极为醒目,像力拔千钧的巨臂。这座宽大的拓荒犁,由于采用悬挑形式,且头尾有落差,既像一只肯于爬大坡的骠悍异常的腱子牛;又似一只睡醒的雄狮,在迅跑,在飞奔,在拼搏,在呼啸长嘶。
在拓荒犁纪念碑的背后,用工整的隶书记载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始建,规划33平方公里,是以兴办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之外向型工业区。自建区以来,全区上下,坚持立国之本,走好强国之路,负中国工业跻身世界强国之重任,开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之窗口,呕心沥血,艰难缔造,奋战五载图治,创立百年基业,终使昔日盐滩展现代化新区雏型。1986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莅临视察,挥毫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谨立此碑,永志纪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管理委员会敬立
1989年12月6日
从拓荒犁纪念碑碑文标明的1989年12月6日距今已逾3载。那么,3个寒去暑来,一千多个日出日落,时间的光波飞短流长,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有什么作为呢?
《天津日报》1990年12月26日披露:“根据开发区统计局的统计,到今年底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累计达17.58亿元,人均出口额为5778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万元,人均劳动生产率为8.5万元,已超过了有百年历史的天津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天津日报》1991年12月7日载文:“今年夏季,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天津开发区视察,听完管委会主任叶迪生汇报后,连声赞叹开发区方兴未艾。开发区的下一个目标是:建成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现代工业为基础,金融商业等第三产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中心。”
笔者在伏案撰写此文时,方值1992年的7月,尚未到与上面所对应的12月,但据开发区权威人士透露:“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中,天津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将抢先进入快车道。上半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32家,平均1.4天就有一家新企业诞生;吸纳外资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5%,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实现利税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9%,增收大于增产;外贸出口总额650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
啊,我们顿开茅塞地凝视着这座象征开发区探索、开拓和奋进神韵的拓荒犁,大脑屏幕叠映出滚滚烟尘中秦始皇横扫六合的战车,汉高祖豪唱大风的猛士,斯巴达克在第勒尼安海维苏威火山迎风猎猎的起义大旗,大西洋波士顿列克星敦响起的独立战争的排排枪声,还有成吉思汗那喷着酒气、挥舞战刀的骠悍铁骑……
蓦地,我们发现那“犁”变成一座高大的竖琴。竖琴旁依稀簇拥着不同国界和地区的乐手。他们似乎在尽情地演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又像是演奏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抑或是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不,他们分明在充满豪迈地讴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拓荒者们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情愫。
§§第一章 力拔山兮气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