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还未出道时,他曾经说:“早晚有一天,我要自立门户,闯出一条通天路来,这样才算得上是个大男人。”
这是胡雪岩大气魄通向大成功,在商界不断开疆拓土,走向辉煌的又一巨大精神动力,同时,这一动力更具有一种战略上的意义。
胡雪岩创业的起步时期非常艰难。他父亲死得早,家境贫寒,读书无望,十多岁便到信和钱庄当了学徒。从扫地、倒便壶开始,熬到师满,成了钱庄的一名伙计。由于胡雪岩聪明伶俐,吃苦耐劳,再加上他能说善道,人缘极好,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专门负责跑街收账。当时不过二十来岁的胡雪岩实在有些胆大妄为,有一次居然自作主张,将收回来的500两银子用来资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龄进京捐官。这不仅使自己在信和钱庄的饭碗丢掉了,还在同行中坏了自己的名声,再没有钱庄敢雇用他,他落魄到靠打零工糊口的地步。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王有龄得到胡雪岩资助进京捐官,一切顺利,回到杭州后,很快便得到浙江海运局总办的肥缺。王有龄知恩图报,到处寻访胡雪岩的下落,终于在一个饭摊前,找到了正在吃“门板饭”的胡雪岩。
重逢王有龄,胡雪岩因资助王有龄而得的恶名被清除了,恢复了名誉。这时,在常人看来胡雪岩的人生之路有两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一是回到他做过伙计的信和钱庄。以胡雪岩此时的条件,回到信和肯定会得到重用。而这时,信和钱庄的“大伙”张胖子在收到王有龄还回的连本带息那500两借银后,已经做好请回胡雪岩,让出自己位子的打算。他找到胡雪岩,恳请胡雪岩重回信和,甚至将胡雪岩离开信和期间的薪水都给他带去了。
二是留在王有龄身边当他的左右手。而此时王有龄也希望胡雪岩能够留在衙门里帮自己。按王有龄的想法,适当的时候,胡雪岩自己也可以捐个功名,以他的能力,肯定会有飞黄腾达之日。
但是,胡雪岩这两条路都没有走。混迹官场不是胡雪岩的兴趣所在,他不喜欢走这一条路;帮助王有龄他自然不会推辞,但最终他还是要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至于回到信和钱庄,这种被胡雪岩称为“回汤豆腐”的事,他更是不会去做。这并不仅仅是俗言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在胡雪岩看来,其关键在于,这“回汤豆腐”做得再好,也不过做到“大伙”为止,终归不过是一个“二老板”,并不能事事由自己做主。
胡雪岩说:“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什么好汉?”
他要的就是自己能做自己的主,开办自己的钱庄,自立门户当大老板。
这不仅是一种不甘受制于人的自主意识,而且也是一个欲通向大成的商人必不可少的人生战略:只有自己能做自己的主,才能使自己的正确决策通行无阻,不受那些毫无胆识的老板的限制,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要干大事必须自立门户,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立门户就一定能干大事。世界上自立门户的人何其之多,而干出大事的又是何其之少!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究竟可不可以自立门户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周儒是DZ公司的一位业务骨干,成绩突出,深受领导赏识,进而被提拔成单位领导。但在同事眼里,他是个被幸运女神关爱的宠儿,令人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嫉妒,特别是那些和他同时走出校门的老同学。
周儒成为公司老总之后,心情好了没几天,刚刚过完新鲜感,就渐渐为各种烦恼所包围,一种无法把握公司发展大局的担心和痛苦折磨着他,使他整天提心吊胆,坐卧不宁。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没法收拾。
这样一年下来,周儒原先的满头青丝都熬白了!当领导前他那有点发福的身子——被同事亲切地称为有官相,结果却骨瘦如柴,仿佛大病初愈似的。坚持了一年,周儒终于忍不住向上级领导提出辞职,虽然在同事们的眼里,大家都没有发现他有什么过错。
离开老总的位置,回到原来的岗位以后,周儒又恢复了原来的精神和活力,身体也恢复了正常。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呢?它表明一些人确实不具备做领导的心理素质,这种人就不适合自立门户。如果硬要自立门户,必将无法承受其心理压力而殒命。
周儒原来的岗位只是一个小部门的领导,这个部门只有几个人,他能够控制,应付自如,感到心理上没有太大压力。而他当时工作的性质也只是执行上级的决策,按规定去执行。但当了公司的老总之后,一切决策都要自己去做,并要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他没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因而在远处看老总的位置是宝座,待到坐上去才知是针毡!
如何才能正确判断你有没有自立门户的才能呢?这个问题长起来可以写上百万言的专著,不过我以为对一般的读者没有那个必要。在这里依据胡雪岩的经验,给大家开出一个感性的判别方法,那就是:当你在工作中感到自己善于判断、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不被领导所采纳时,就说明你有自立门户的潜质。如果具备适当的外部条件,你就可以自立门户了。
举重若轻的大气度才能做大事,这需要一个修养的过程。潜能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