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章 在《长生殿》中长生——清代戏曲家洪昇

  一

  戏剧史家说:世界上有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历史最久的是古希腊戏剧,继之而兴者为印度梵剧,中国戏曲则是后起之秀。

  在近千年的悠长岁月中,中国戏曲不衰反盛,华夏大地繁衍派生出三百一十七个大大小小的地方剧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实力雄厚、色彩缤纷的戏曲大国。从北宋中叶正式形成的中国戏曲,先后经历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中后期的花部等发展阶段。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黄河、长江灌溉的沃土上,孕育出以中国四大古典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为代表的一大批戏曲名著,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夜赏《西厢记》,朝品《牡丹亭》。元、明代两位大戏曲作家王实甫和汤显祖分别为他们所处的时代献上了爱情绝品《西厢记》、《牡丹亭》,也为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留下了两部古典文学和戏剧的经典作品。

  当历史翻到清代之页,著名戏曲家洪昇和孔尚任相继创作了两大名剧《长生殿》和《桃花扇》,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剧情也都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事件中展开的。在这两部同样表现爱情与政治主题的戏剧中,作者对潜藏在当时特定时代及社会中的深层悲剧进行思索。无论从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看,还是从独领风骚的艺术成就论,这两部剧都堪称清代戏曲发展史上的双峰插云之佳作。

  四大名剧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杰出的爱情剧之一,不仅在杰作如林的中国戏曲史上独占鳌头,而且与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难分伯仲。创作于1594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已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传世爱情剧,剧中的主人公更成了世界文学作品中一对最受读者喜爱的不朽情侣,而超越时空的经典台词也为后人留下了永不消逝的浪漫情调。封建时代的专制、落后和闭关状态,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精品的传播,致使四大名剧先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乌云终究挡不住太阳的光辉,近些年由表演艺术家们编排四大名剧的昆曲不仅与国内各大城市倾情相约,而且相继走向欧美各大剧场,引起了各地的西厢热、牡丹情、长生梦和桃花潮,也启动了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契机。

  二

  清初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表现的是帝妃之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其兄和三个姐妹也因此鸡犬升天。由于唐玄宗又宠幸虢国夫人,引起杨玉环不快,但最终两人归于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唐玄宗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在皇室及官员逃离长安途中,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唐玄宗不得已下令将杨玉环勒死。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派方士到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两人终于在月宫中团圆。

  规模巨大的传奇剧《长生殿》,是洪昇对前人许多作品进行总结性加工而写成的,重新演绎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其中寄寓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见解和理想。剧本的最早依据是《长恨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梧桐雨》,作为全剧骨架的《密誓》、《惊变》、《埋玉》、《雨梦》都以《梧桐雨》为底子,其他如《权哄》、《合围》、《献饭》、《舞盘》、《哭像》等几出也与《梧桐雨》有关。

  洪昇曾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才完成《长生殿》的创作。29岁那年,洪昇和朋友偶然谈起唐代开元、天宝间的事情,李白被唐明皇赏识,唐明皇的爱才,使洪昇大为感慨,于是萌生了借李白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他在《长生殿·例言》中自述道:第一稿有感于李白的身世,遂以李白遇唐明皇应诏在沉香亭填写《清平调》三章为主要关目,取名《沉香亭》,大致与明末戏剧家屠隆的《彩毫记》相类似,唐明皇、杨贵妃的情缘当然不是这出戏中的主题。朋友毛玉斯批评《沉香亭》剧本的排场过于熟套,洪昇就删去了李白的情节,增加了李泌辅助肃宗中兴的内容,遂成第二稿《舞霓裳》。在这一稿中,洪昇把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不复停留在个人身世感怀上,而上升为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兴亡的思索。这一年,洪昇已是35岁,距离完成《沉香亭》已有七个年头了。

  最后定本的第三稿,是洪昇深为白居易《长恨歌》和白朴《梧桐雨》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所打动后,对剧本再一次大加改动。他在原来题材上去掉了李泌辅佐肃宗中兴的情节,根据传说和史料,给李杨的爱情故事做了新的渲染和发展,生动地塑造了李隆基、杨玉环、安禄山、杨国忠等一批中国戏曲历史画廊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同时又把他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见解与理想寄寓在李杨的爱情故事之中。新的剧本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洪昇吸取唐代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长生殿》与前两稿《沉香亭》、《舞霓裳》比较,历史兴亡感并没有被李杨情缘所取代或弱化,而是沉潜于作品的深层情感结构并得到强化。

  在《长生殿》的例言中,洪昇曾引用时人梁清标的评价,认为《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牡丹亭》,这个评价虽然受到古今很多人的赞同,但是其实《长生殿》的情与《牡丹亭》的情却是有区别的。《牡丹亭》

  是人与鬼在沉醉和梦幻的情中复生、重圆,外部平静但里面热烈;《长生殿》表现的却是帝与妃在赤诚、炽烈的情中覆灭、升天,外部很热闹但背后却蕴涵着寂寞和孤独。

  清代初年,统治者为了窒息思想、巩固统治,又向知识分子举起屠刀,频频制造惊天地、骇鬼神的文字狱。不知有多少文士仅仅是因为一篇戏谈人生之文、几句赏花吟月之词,有意或无意地踏入了这一禁区,其结果不仅使自己命丧黄泉,而且还使大批无辜的亲友受到株连。生于书香世家、长辈多为旧朝士大夫的洪昇,像许多文人一样,虽然也不得不屈服于统治者的淫威,但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怀恋故明之情却是挥之不去,每思念或谈及亡明便欷歔泪下。在康熙二十年春写的《京东杂感(其二)》一诗中,洪昇以前朝遗老指点十三陵的情景,来抒发他内心的缅怀明室、寄寓感慨之意:

  雾隐前山烧,林开小市灯。软沙平受月,春水细流冰。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白头遗老在,指点十三陵。

  这种对旧朝的兴亡之叹、对个人前程的幻灭之感,是不可能在严酷的文字狱樊笼中直白地抒发的,于是他选择以李杨的爱情与帝妃身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为题,来寄托其感喟旧朝三百年基业终至潦倒泥腐的时代感伤。有感于国殇与家难,他在第三十八出《弹词》南吕一枝花中,借乐师李龟年所唱的不提防余年值乱离、唱不尽兴亡梦幻来抒发自己的感叹。

  《长生殿》全本五十折,文辞优美,主题深刻。而其中第二十二出《密誓》和第二十五出《埋玉》是贯穿全剧且爱情达到最高峰的两个场面。在《密誓》中出现的一幕,时间是天宝十年的七月七日夜晚,地点在骊山华清宫的长生殿。当杨贵妃正流泪向天孙乞求智巧时,唐明皇突然出现,问她为何流泪,杨贵妃答道: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深受感动的唐明皇立下了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爱情之花终于完全绽放。这两个人发誓的情景被天上的牛郎织女双星看到了,双星见唐明皇恋比翼,慕并枝,愿生生世世情真至也,就打算让他长做人间风月司。

  《埋玉》这出戏是在《密誓》之后唐明皇与杨玉环面临生离死别的一场考验。救驾的禁军在杀了杨国忠后提出不杀贵妃,誓不救驾的要求,唐明皇向右龙武将军陈玄礼传旨,要他对惩狂言没些高下的启驾禁军进行管束。就在这六军哗变的危急情况下,杨玉环主动请求:算将来无计解军哗,残生愿甘罢,残生愿甘罢!、是前生事已定,薄命应折罚。望吾皇急切抛奴罢,只一句伤心话……而当唐明皇表示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拼代你陨黄沙时,杨玉环再一次请求: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唐明皇最终不得不成全了杨玉环望赐自尽的心愿,然而从他内心却无法抑制地喷发出真挚而强烈的爱情泪花。他痛心疾首地悲叹: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当年貌比桃花,桃花;今年命绝梨花,梨花。

  杨玉环死后先化为鬼魂,依依不舍地追随着唐明皇的踪迹(《冥追》),目睹了虢国夫人和杨国忠因罪孽深重而下地狱的情景,对自己生前的罪孽深感愧疚。她虽然对着星月忏悔: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况且弟兄姊妹,夹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得尽!,但却不悔对唐明皇的一片痴情,并道:天呵,只是奴家恁般孽重,敢仍望做蓬莱座的仙班,只愿还杨玉环旧日的匹聘!又道:只有一点那痴情,爱河沉未醒。说到此悔不来,惟天表证。纵冷骨不重生,拼向九泉待等。(《情悔》)这使杨玉环对李隆基生死不渝的纯净爱情在她身后得到了升华,然后再让她复归仙位,成为月宫中的蓬莱仙子(《尸解》)。与此同时,《闻铃》、《哭像》、《雨梦》等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在历尽劫难后,爱的力量终于使这对有情人经受住了生和死的考验,真情感动了牛郎织女星,撮合了他们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重圆》)。

  经历一场亘古罕见的爱情悲剧,皇帝和贵妃在《补过》、《补恨》和《情悔》中得到超生,最终在仙界实现了他们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结为永世夫妻,使此恨绵绵无绝期转化为此情绵绵无绝期。

  三

  《长生殿》在康熙二十七年(1668年)问世,而后引起朝野轰动。《长生殿》授权北京最著名的昆曲戏班——内聚班演出,康熙皇帝看过演出后十分赞赏,不仅犒赏伶人,而且向王公贵戚们大力推荐。于是每有宴会,必演此剧,《长生殿》由此走向民间。《长生殿》风靡一时,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演出市场,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内聚班更因演出《长生殿》而取得丰厚效益。康熙年间京城流传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民谚,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的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中那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

  一炮震撼朝野,一剧演遍南北,然而谁能想到,以《长生殿》蜚声文坛、风光一时的伟大剧作家洪昇,却是一生坎坷多故,经历了不少事变。洪昇(1645~1704年)字昉思,号稗畦,钱塘(今杭州市)人。他生于世代官宦而中落的缙绅之家,家里藏书很多,有学海之称。他的父亲很爱读书,也很健谈,母亲是大学者黄机的女儿。洪昇小的时候常和自己的表妹、黄机的孙女黄蕙一同游戏,黄蕙也通词曲。两人青梅竹马,亲上做亲,结成夫妻。

  24岁时,洪昇到京城国子监学习,想以此求取功名。一年中却并没有得到任何进身的机会。感慨之余,他常常怀念家乡的朋友,想念自己的母亲。由于早年老师陆繁弨影响所及,洪昇力图做一个孝子,但当他回到杭州以后,竟和父母的关系日益恶化,最后不得不带着妻子与父母分开生活。矛盾继续发展,父母的愤怒有增无减,洪昇只好离开杭州,又一次来到京城。他怀着痛苦的心情,一住就是十七年。在客居京城的日子里,洪昇并不想放弃对功名的追求,而他的狂傲性格却又难为世俗所接受,在屡屡的失意中,艰难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处于穷困潦倒境遇中的洪昇,甚至不得不靠卖文为生,从其诗句移家失策寓长安,若问生涯尔便难(《稗畦集·赠徐灵昭》)、八口总为衣食累,半生空溷利名场(《省觐南归留简长安故人》)中可见一斑。

  尽管洪昇无辜地为父母斥逐,但他仍尽心竭力地做着孝子。康熙十八年洪昇35岁那年冬天,其父被诬遣戍,母亲也被责令同行,从此家境败落。他听说后奔走呼号,向王公大人求情,并且昼夜兼程赶回杭州,奉侍父母北行。在后来遇赦得免时,洪昇已经形容枯槁,心力交瘁。经历这次家庭变迁,他也因此把注意力投向民间疾苦,在《京东杂感》十首中写下:

  昨岁京东郡,灾伤剧可嗟。草枯连赤地,城坏折黄沙。巢燕无全树,流民只数家。十年生聚后,可得盛桑麻?

  在遭受这一场变故之后,洪昇父母的生活没有了保障,本已拮据的洪昇又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多年遥负米,辛苦踏京尘(陈《寄洪防思都门四首》之一)。他多次返乡探望父母,屡屡奔波于京、杭之间。飘零奔波的生活,使洪昇身心疲惫,感受到难言的痛苦。在诗里,他反复写到自己的这一份悲哀:妻子长安亲旧国,年年北往复南征(《感怀》),北往南归两行泪,谁能分寄大江流(《扬州客舍夜雨》)。他在《夜泊》一诗中深深地感叹:

  败芦寒雨断矶边,梦醒孤舟泪泫然。堂上二人年六十,旅中八口路三千。谋艰桂玉羞逢世,心怯风波且任天。扰扰半生南又北,未知归计定何年。

  从小受到的良好文学教育,对洪昇的戏曲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老师陆繁弨是位骈文作家,而知名文人毛先舒是对他很有影响的另一位老师。到北京后,尽管洪昇不曾有过一官半职,但交往的却都是当时的鸿儒。著名诗人王士禛、施闰章是他的老师,朱彝尊、毛奇龄、吴仪一、查慎行、李式玉、陈维崧、赵执信等也都是他的诗文之交。才华横溢的洪昇在与这些文学界优秀人物的交游中,才华得到了很好的施展,对他的戏曲创作深有裨益。

  洪昇的诗在当时有一定名气,内容多是纪游、赠人和感怀,现存的有《诗骚韵注》(残缺),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而他毕生致力和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还是戏剧创作,除杂剧《四婵娟》、传奇《长生殿》外,其他戏剧作品《沉香亭》、《舞霓裳》、《回文锦》、《回龙记》、《闹高唐》、《锦绣图》、《长虹桥》、《天涯泪》、《节孝坊》等均已失传。他的《长生殿》代表着昆曲艺术的最高峰。

  然而好景不长,《长生殿》问世的第二年(1689年),正值佟皇后国丧期间,对洪昇深怀感激的内聚班,摆起宴席、唱起大戏为他祝寿,到场好多在京的名流、官员。其时朝廷中南北党争正烈,洪昇与南党中重要人物高士奇关系密切;而《长生殿》所写兴亡之恨,在明清易代之际又是个敏感的题目,剧中安禄山是胡人,更易使人引发联想。洪昇为人本来就因疏狂而颇为时俗所妒,于是北党便想杀鸡儆猴,打击政敌。名叫黄六鸿的人向皇帝告状,指出在皇后丧期演唱《长生殿》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奉命而来的清兵把洪昇家的院子围得水泄不通,他和一起看戏的五十名士大夫及诸生全部锒铛入狱。洪昇因而被革掉了国子监生,从此永远不能做官,听戏的赵执信、查慎行等很多官员也都被罢官。

  在这场大变故后,洪昇很是悲愤,此时他已一文不名,无家无业。京城好友屡次劝其归居杭州,但洪昇彷徨于去留两难的境地:家难未释,归后恐为父母所不容,所谓有家归不敢,负罪子如无(陈讦《寄洪昉思都门四首》之三);滞留京中,一家八口常至断炊,又备受白眼揶揄,正是长安薪米等珠桂,有时烟火寒朝昏(吴雯《贻洪昉思》)。

  直到最后感到京城实在非久留之地时,洪昇才无奈地决计返里,他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动身南归,秋天复又赴京接妻小。在他面前,功名的希望已彻底破灭,惟一的道路就是隐迹江湖,访禅求道,在入京途中再次游泰山时写下的诗篇《山中夜坐》,正是他这种消极心态的写照:

  松风秋万树,松月夜三更。独对一僧坐,微闻群籁鸣。处裈怜蚤虱,入庙感牺牲。不学空门法,吾真负此生。

  47岁那年洪昇回到杭州时,还是没有得到家长的谅解。直到他51岁时,这场家庭纠纷才算得以平息。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国丧演剧事件断送了洪昇的前程。然而《长生殿》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大,康熙又网开一面,不再追究这个剧本,使得《长生殿》在当时得以继续演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江苏巡抚宋荦命人演出《长生殿》,观者蜂拥而来,极一时之盛。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南提督张云翼把60岁的洪昇请到松江,奉为上宾,选了几十名优秀演员演出《长生殿》,特邀宾客同看。江宁织造曹寅闻讯,又把洪昇请到南京,力请当地名优,汇集南北名流,主持全本《长生殿》的演出,长筵三昼夜,盛况空前。坐在主桌嘉宾席上的洪昇看到演出如此成功时,深为陶醉和感慨,在朋友的祝贺声中喝得酩酊大醉。

  在从南京乘船回家途中,醉酒的洪昇乘舟夜赏月色,思绪依然陶醉在戏里。就在他纵情观赏湖光山色的时候,船过乌镇,其不慎失足落水。一代杰出的剧作家竟这样匆匆而别,而将他一生中的大悲大喜留给了传唱不衰的《长生殿》。

  四

  洪昇逝世三百年后,2006年4月在杭州召开西溪文化与《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会上由于一位红学家的造势,洪昇又成了光环下的焦点人物。这位来自吉林的红学家没有将聚光灯对准众所公认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而是将它转移到了洪昇身上。

  传统红学一直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18世纪的曹雪芹,是以曹家任江宁织造时期的繁华生活为创作原型的,并由此产生了所谓曹学。然而土默热,这位自称对红学有着近二十年考证研究的学者,在研讨会上提出了石破天惊的土默热红学,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从18世纪的乾隆盛世还原为17世纪的明清交替时期,把《红楼梦》的地理背景从曹家店还原为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把《红楼梦》的文学背景从文字狱森严的乾隆中叶还原为情教盛行的明末清初,把《红楼梦》人物的生活原型从江宁织造府还原为百年望族洪国公府,把那些聪明美丽的金陵十二钗还原为蕉园诗社的十二子(史称前蕉园五子后蕉园七子),把《红楼梦》作者的真实身份,从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小说家曹雪芹还原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戏剧家洪昇。

  据土默热自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备课明清文学史时,把《长生殿》和《红楼梦》找来重读。细读慢品之下,突然产生一个想法:《长生殿》与《红楼梦》虽然题材和体裁不同,但作品的主题思想、故事结构、人物性格、神化系统、悲剧结局都是那么的相似!我认为只有两种可能,或是后者刻意模仿,或作者根本就是一个人。他进一步指出,脂批透露的《红楼梦》作者为芹溪,芹溪是洪昇早期使用的一个别号,康熙十年他在为《天宝曲史》一书校阅时,使用的署名就是芹溪处士,这在当时的《天宝曲史》刻本中早有记载。

  土默热解析了《红楼梦》作者由洪昇变为曹雪芹的真相。洪昇的人生最后一站,是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度过的。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底,应曹寅之约,洪昇赴江宁织造来南京畅演三日《长生殿》,他是带着行卷来到南京的,目的是请曹寅帮助刻版印刷。土默热认为这些行卷应为《红楼梦》的手稿。但洪昇于回家途中因酒醉失足落水淹死,行卷从此落在曹寅家,曹寅晚年因债务山积未能出版其书稿。直到乾隆中期,曹雪芹翻出了这些手稿,引发心理共鸣,于是开始十年的披阅增删。

  这一考证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红学界掀起轩然大波,不乏赞同附和者,而反对驳斥者更众。有学者嘲笑说,这简直是立足于无知的考证暞。但不管赞成还是反对,这种争论争鸣恰恰是红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促使百年红学的研究更加深入,不断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正如著名的红学研究专家周汝昌之子周建临所言:我父亲一直认为,红学不废百家言,今日的红学研究更加期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我为这位潜心研究红学的非专业专家治学态度喝彩,带着偏心默默地期望他弹不虚发,有志竟成。倘若土默热的考证被证实和得到认同,那么《红楼梦》这部大古典名著将为杭州增添多少光彩!

  但这仅仅是倘若……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