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不同命运的对决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个典型企业必须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今天回过头来看国美,可以发现它依然处在成长期。当大多数人都在评判国美管理的时候,他们一直忽略了企业在不同阶段应该采取的不同管理策略和方法,国美如同某个还在蹿高的孩子,它必经的成长阶段。

  对于正在经历成长烦恼的国美,我们无需为它出格的举动感到不安,也没有必要去肆意点评它的未来。童年时,它为了吃饱肚子而受尽磨难。少年时,它为了争口气而四处奔波,可能还使点小性子,犯点小错误。长大了,它也懂事了,它渴望大家庭的温暖,它四处呼唤相融,它到处寻觅共生,它更希望中国所有的孩子们不要自相残杀,要联手对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国美真实的一面。

  20年占据了人生命中三分之一的历程,足以让一个人由青涩蜕变得成熟。黄光裕在使国美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的同时,国美发展模式如今也已经成为竞争对手争相模仿的对象。

  头发长见识短。但是对黄光裕来说头发长了,见识才长。对中国企业要多一些耐心,等到它们的头发都长了,它们的责任心——对企业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与它们的财富同步成长起来。

  2008年2月14日情人节,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业又发生一件大事。国美电器通过第三方并购方式,以5.4亿元取得山东三联商社10.67%的控股权,从而成为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

  三联商社主要在山东济南地区发展家电零售连锁业,在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历史中,三联商社也极负盛名。查阅《2000年中国连锁业百强企业排名》,会发现三联商社名列第4,年销售额达到53亿多元,北京国美电器排名第8,年销售额达到23亿多元。不知何故,苏宁电器榜上无名,但据媒体报料,当年它的年销售额达到了40多亿元。

  到2004年,三者在榜单中的顺序颠倒过来——北京国美电器跃升至第2位,年销售额238亿多元,店铺数为227个;苏宁电器排名第4,年销售额221亿多元,店铺数为193个;三联商社则跌至第10位,年销售额132亿多元,店铺数虽然有254个,但很多是面积很小的加盟店。

  数年的交锋,国美、苏宁形成了犬牙交错、互不相让的胶着状态,而北京的大中电器、上海的永乐电器、济南的三联商社等地方诸侯则称霸一方,坚决阻击着外敌的入侵。

  与黄光裕初中未毕业就北上内蒙古不同,张继升原是一介书生。出生于1950年的他,在山东的农村长大,并当过5年的民办教师。卑微不坠青云志。1978年恢复高考时,他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并在毕业后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

  爱读书、爱思考问题,是张继升最大的特点,这让他在3年后又迈进了济南市社会科学院的大门。他对中国的诸多经济现象进行了苦苦思索和深入研究,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章,大有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迈。当张继升现在聊起这段历史时,得意之情仍然溢于言表: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当时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即使今天来看也并不过时。

  英才苦被明主弃。张继升自认为非常有见地的这些文章,却在当时或为人所不屑一顾,或被认为是离经叛道,这让怀揣报国之志的张继升徒增郁闷之气。张继升觉得,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1985年,35岁的穷教师张继升纵身下海,创建了三联(取工、农、科研三方联合体之意)集团。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他决定亲手实现自己的书生报国之志。

  2年后,17岁的早熟少年黄光裕,跟着大哥黄俊钦闯荡到了北京,在珠市口附近包下一间叫国美的小服装店。因为两人对服装生意一窍不通,于是决定继续倒腾他们的电器生意。穷小子黄光裕,没有书生张继升那么多的理论和架子,常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去调查市场行情,有时还推着三轮车将货物扛回来。

  3年后的1990年,当黄光裕兄弟正在绞尽脑汁如何摆脱电器零售中间商时,当张继升正在为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奋斗时,刚丢掉铁饭碗的张近东和他的哥哥张桂平在南京宁海路上新开张了一间仅200平方米的空调专营店。27岁的张近东鸿运砸头,开店第一年竟然就做了6000万元的生意。

  到了1992年,张继升开始吹响三联集团第二次创业的号角,大张旗鼓地进军房地产行业,并于当年9月和山东即墨市签署了合作开发田横岛及周围岛屿的协议。巧合的是,张家大哥和黄家大哥都先后移情别恋房地产,把红红火火的家电生意一股脑甩给了自家的小弟们。

  就在这一年,黄光裕把北京所有的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从而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连锁雏形。

  在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三联、苏宁、国美迅速壮大起来,但它们分别局限于山东省、南京市、北京市等地。它们当时甘心困守一城的主要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和精力,第二个是因为它们自己对整个产业的趋势没有清晰的把握。

  有意思的是,张继升、张近东、黄光裕三人都曾误入歧途——张继升除了进行田横岛的开发以外,还开发了阳光舜城、凤凰城、彩石花苑等楼盘,并早在1996年就率先进入了互联网,创建了百灵信息网;张近东在家电零售以外,也一直在染指房地产,截至2007年初,他累计土地储备可开发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比起大哥张桂平毫不逊色,只是低调得多;黄光裕更是不甘寂寞,于1996年左右一度把国美电器甩给其二妹夫张志铭全权打理,自己则效法大哥黄俊钦,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房地产和投资业务。

  有专家提示了此种巧合的根本原因所在:他们的家电连锁零售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没有多少利润可言,但却可以产生大量沉淀资金。面对手里大量的现金和眼前触手可及的房地产暴利,他们没理由不心动!

  但渐渐地,精明的黄光裕和张近东在一片迷雾中窥见了行业的光明前景,于是毅然迷途知返,回归到家电连锁零售的主业上来。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国美和苏宁几乎同时开始迈向全国的征伐之途。1999年7月,国美在天津开设两家连锁店,12月又抢滩上海,给当地的家电零售商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2000年,苏宁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开始推进全国电器连锁经营。

  就在黄光裕和张近东衔枚疾行时,当年自恃中国家电第一店的张继升,却常常把这样一句名言挂在嘴边:山东的经济总量足以养活三联这条鱼了。他甚至断言家电零售业是一个没落的行业,对此意兴阑珊。

  张继升还因为2000年并购了郑百文率先实现了借壳上市,从而名声大振、意气风发。据张继升本人介绍,经过15年的时间,三联集团已经成为员工3万人、净资产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涉足房地产、商贸、电子信息、旅游、投资银行、传媒等多个产业领域。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此时三联已经是祸根深种——田横岛等房地产旅游项目成为日后吞噬集团现金的无底洞;而郑百文的重组,让张继升数年时间内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由于受多个项目拖累,业绩不善的三联商社面临现金流紧张局面。仅2007年一年内,三联商社就因多起债务纠纷,其股权被法院多次冻结。2008年2月14日,三联商社的股权被法院强制公开拍卖,苏宁与国美都参与了竞拍,结果国美以5.4亿元拍得10.67%,成为第一大股东,而三联商社仅持有上市公司总股本的9.06%,退居第二大股东位置。

  做学问出身的张继升重组郑百文七年来,一直都有超前的经营理念,却由于过于追求精细化,迟迟走不出山东。而张继升更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便意识到地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后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不断拿地建房,却屡遭不顺,地产方面资金压力大。联系到在2007年7月到9月间,三联集团累计减持约7808万股,持股比例从45.09%直落到19.71%,三联集团抽身三联商社专心做地产的意图明显。

  2008年4月2日,由于三联商社未能履行义务,剩余的9.06%的股权再次被法院拍卖。至此,人们已经开始怀疑三联商社是否真正打算彻底地退出家电零售连锁业。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