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大中有多重要

  大中电器创立于1982年,张大中拥有78%的股份,夫人楼红光拥有剩余22%的股份。经过25年发展,大中电器已成为全国知名大型电器连锁销售企业之一,跻身全国电器连锁四甲之列。尽管大中电器的经营管理水平一直受到外界攻击,但它一直是北京最大的家电连锁商,其在北京的60多家门店是国美与苏宁争夺的焦点,这也是张大中一手操盘的争购戏码中他得以闪转腾挪、从中赢得巨额收益的砝码。

  凭借A股市场的火爆,苏宁2007年上市公司的市值曾一举超过国美。如果苏宁再拿下大中,将在国美总部所在的心脏——北京刺下一刀,这显然是国美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国美抢先加价到36.5亿元,以现金直接支付。

  能让国美拿出相当于2006年净利润的4倍多并购北京大中,确实可以说明北京大中的战略价值之高。

  如果绕着北京三环路走一遭,你会发现大中电器自1993年以来的精准选址:平均每四公里一家店的布局,让北京三环路上的11家大中门店占尽先机。

  以其1997年开业的大中马甸店为例,这个场地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年租金更是高达600多万元。这个价格甚至比很多二环内黄金商圈的价格还高。

  但张大中没有犹豫,三环交通枢纽的位置以及大卖场的需求坚定了他的判断。事实上,马甸店在大中入驻当月就获得了盈利。至今仍然是北京家电市场最让人眼红耳热的卖场之一,租金价格也比旁边国美鹏润店租金低三分之二。

  苏宁总裁孙为民承认,大中价值最重要的体现是其店面资源,很多店面光是租金带来的优势就比同行的利润还高。

  2004年开业的大中中央电视塔店,总面积更是高达2万多平方米,虽然年租金也高达上千万元,但家电产品非常丰富,业内人称家电连锁亚洲第一店,年销售更高达15亿元。创造出每0.1秒即售出一件电器的纪录,保持全国单店产出最高。

  别人认为我的店面不标准,大的上万平方米,小的几千平方米,不符合家电连锁的规范化。张大中却认为应该因势而变。这些在专业人士眼中看来不规范的地方,却往往在最后成为大中电器让人羡慕之处。

  有的大中门店会在店门前弄上鱼池,所有购物的人都可以钓鱼,钓到者可以把鱼带回家。许多不同常人的促销方案,让大中一直保持着北京市场的领先地位。

  国美以36.5亿元现金全面并购大中后,国美电器全国门店将达近1100家,并且在北京、上海两个龙头地区拥有门店数量上的强大优势。新巨头的产生,不但加大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而且对于整个供应链都是一种改变。从制造厂家、流通渠道,乃至终端消费者,都面临着一次新的震荡。

  2007年,恰好是黄光裕一手创立的国美电器成立20周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国美电器由北京珠市口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转变成了一个占有国内家电分销市场头把交椅的零售帝国。好像是为了纪念这一独特意义的时刻,黄光裕选择在2007年年底,以36.5亿元的现金,大手笔并购了曾经的对手——大中电器。

  整个过程更像是一场扑朔迷离的商战题材电视剧,黄光裕力挽狂澜的细节至今还颇让人玩味:当时竞争对手苏宁电器给大中开出的价码并不低,且高调行事,再加上大中电器掌门人张大中与黄光裕宿怨深积,因此,外界显然并不看好国美对大中的并购。直到12月12日之前,大中电器的并购方似乎还是苏宁电器。一直蛰伏暗处的黄光裕终于后发制人,密会张大中,印证了他那句商界无域,相融共生的话语。如今,通过并购大中,黄光裕一手操控的国美电器已经在北京以及周边的华北市场上占据了寡头地位,把曾经与之匹敌的苏宁电器抛在了后面。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