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小城故事多——我说绍兴

  一

  我爱听的歌不多,但有一支歌却令我百听不厌。

  没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把人们的五脏六腑都点燃的激情,也不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类让我一次爱个够、爱你一万年的如痴如狂的爱情。倾注在这支歌中的,是醇酒一般浓浓的人情,晚炊一般袅袅的乡情。

  这支名叫小城故事多的歌曲,本来就颇受人们喜爱,经歌唱家邓丽君甜甜地一唱,就更娓娓动听了: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作客。

  我这个孤陋寡闻的歌盲,听了竟如坠梦境,仿佛返回到摇摇摇,摇到外婆桥的孩提时代,回到了少小离家的故乡。故乡绍兴,尽管在海内外颇有知名度,但却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小城。

  少年时代的我,觉得绍兴城很大。解放初,我念小学二年级,一位名叫杨慧英的音乐老师,在教唱朱大嫂送鸡蛋这首流行老歌时,改了歌词,说朱大嫂出了村子口,过了大石桥,走了三里路,到了大绍兴。大绍兴!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信以为真,上了当,幼小的心灵,深深种上了大绍兴的根,并为自己是大绍兴人感到荣耀。

  渐渐长大后,先随大哥到上海,后来又到杭州念书。不见高山,难显平地,见多了,才知道绍兴之小。城虽小,但小城的故事真是不少,这倒又是年轻的大上海所望尘莫及的了。

  假如把中国看作一座古老的深宅大院,小小的绍兴城,宛如摆在客厅茶几上的一盆小巧玲珑的盆景。这盆盆景制作得古朴、雅致、奇特、精巧:三座小山,一泓镜湖,山上处处肃立着英雄悲歌的遗迹,湖面款款荡漾着人面桃花的美景。环绕着山和湖的是数不清的小河、石桥、酒家和古道。水乡、石乡、桥乡、酒乡、鱼米之乡,这就是引历代无数文人名士竞折腰的小城绍兴。

  绍兴的名气不仅因为它独特的自然景观,更由于其一代代可爱的儿女,那众多令人仰慕已久的历代名人以及流传至今的关于他们的故事。

  早在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位远道和尚曾洒脱脱、飘飘然地不请而至,先后四次踏上山阴(今绍兴)古道,此人就是名贯古今中外的诗仙李白。李白的越中之游,不仅意在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的山水梦,而且是特来凭吊他平生最仰慕的那些名士美女的。春秋时期的传奇女子西施、指挥淝水之战的东晋名相谢安、古代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还有最早识李白为千里马的伯乐贺知章等,都是先后从这里走进史册的。

  这位遍游名山大川、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的大诗人,是怎么评价越中山水的呢?我们可以从当年他洒落在越中的一些诗文中略见一斑: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这是李白笔下的风景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这是李白笔下的历史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这是李白笔下的越女

  在这座被李白赞为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的古都上下,在这座被毛泽东喻为鉴湖越台名士乡的小城内外,刚直不阿的山,奔波呐喊的河,忧国忧民的酒,俯首低吟的桥,无不蕴藏着千篇故事、万篇佳话,就像河面上的浮萍、山坡上的野草,俯拾即是。

  二

  就我所知,现代人对绍兴的了解,盖源自绍兴酒和鲁迅,甚至对不少人来说,这就是他们对绍兴的全部知识。为此,我不得不为绍兴叫屈。

  相比而言,古人对绍兴的了解却远不止此,历代文人留下大量对绍兴的赞美之词就可证实。即使只对其中一些诗文稍加浏览,也足以引起人们对绍兴的垂盼和向往。

  当年唐代诗人孟浩然慕名乘舟到绍兴游览,快到目的地时,引颈遥望,心潮起伏,竟是如此激动: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这种心情,令人想起与孟浩然差不多同时代的宋之问写的五言绝句《渡汉江》,诗曰: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说的是一个归心似箭、离乡咫尺的游子急切而胆怯的心情,而孟浩然则以近乡情更急的表述方式,道出了一个向往已久、将临景点的游人急切而兴奋的心情。两位名诗人以同一支画龙点睛的生花妙笔,将两种人不同急的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这位宋之问也到过绍兴,当年他被贬谪于此,做过越州长史,在此期间他览古赏景,写下了一些诗文,其中一首是《泛镜湖南溪》:

  乘兴入幽栖,舟行日向低。岩花候冬发,谷鸟作春啼。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犹闻可怜处,更在若耶溪。

  当了贬官,难免心情低沉。但当他在游镜湖看到冬发的岩花、春啼的谷鸟、蓝天因为层峦叠嶂而变小、小路由于树丛竹林而迷失时,越中山水给了他一种踏破铁鞋也难觅的慰藉和舒展。如此佳色美景,无怪乎下放到越州来的贬官,尽管来时无一不是愁眉紧锁,心情郁悒,走时却几乎都变得景迷心窍、恋恋不舍,并在此留下了不少颂山讴水的诗文。想得开的聪明人,譬如奉命来这里当官的王羲之,索性辞官定居下来了;东晋栋梁之才谢安一生都在动脑筋借疾辞官,希望重返会稽,终老于斯;而最有趣的是曾坐过宰相高位后被贬为越州刺史的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

  元稹居越达七年之久,他是因祸得福,搬进了世外桃源,在这里登山临水,好不自在。他与当时任杭州刺史的挚友白居易,经常借用运河船只寄递诗文,往返酬答,赞美越杭的风光。元稹在一首题为《以州宅夸于乐天》的七律诗中,沾沾自喜地自诩州宅之美,表述了自己的得意心情:

  州城回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我是玉皇香吏案,谪居犹得住蓬莱。

  他的州宅建于绍兴三山之一的卧龙山。虽然越王勾践和五代吴越国王钱镠也先后在此建造王宫,但王宫名声不显,有了元稹的诗,蓬莱阁才扬了大名。被宋高宗亲授绍兴府签判的状元诗人王十朋,在其名篇《会稽三赋》之一的《蓬莱阁赋》序中写道:昔元微之作《州宅》诗,世称绝倡。蓬莱阁之诗风一开,引来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相继登临吟咏,使区区一座楼阁竟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了无数精彩诗词的叹咏之处。宋代大家秦观、辛弃疾、周密、张炎的四首词作,更让蓬莱阁锦上添花、名噪一时。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于元丰二年(1079年)在会稽省亲,其间与友人在蓬莱阁相与酬唱,留下名篇《望海潮》: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一篇词作,千载会稽典故接踵而至;百十来字,百里越中景色扑面而来。词人览古凝眸,笔邀范蠡、西施、梅福、王羲之、贺知章、李白等一群与会稽均有渊源的古代名士,同聚蓬莱阁,不亦乐乎;共饮绍兴酒,一醉方休。

  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夏,几度沉浮宦海却一直报国无门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但时隔半年,又奉诏离开绍兴另任他乡。深感朝廷之懦弱,但又对北进复国已不抱太多希望的词人,在是年深秋登临蓬莱阁,远眺秦望山头的乱云急雨,遥忆若耶溪上的范蠡、西施,抚今追昔,怀古抒情。词人发问:是谁当年携美麋鹿姑苏?是谁至今依然故国人望?答案自然是文韬武略、苦身戮力的范蠡。越大夫范蠡既是辛弃疾心目中的楷模,也正是他自己的化身。带着无法排遣的满腹块垒,词人又从范蠡想到王羲之、谢安,面对烜赫一时的王亭谢馆已成为冷烟寒树啼乌的依稀旧迹,不禁发出人生易老的暮年伤感: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七十年之后,辛弃疾毕生为之忧心忡忡的事终于发生了。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临安,宋室灭亡。南宋文学家周密立即离京流亡,次年从剡川回会稽时游蓬莱阁,登楼远眺,俯仰古今,感慨沧桑,发而作《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词。词作曲折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故国故园之思,寄慨深远,凄哀入骨,向被称为周密词集《草窗词》中的压卷之作: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与周密经常相约同游蓬莱阁的南宋词人张炎,也在此地写下一首词作《忆旧游·登蓬莱阁》。当时已是宋亡之后,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词人目睹俯仰成陈迹,物人皆非,喟然长叹陵谷沧桑;感受汉柏愁茂陵,阑槛孤凭,难抒一腔遗民之恨。这首曲折低沉的《忆旧游》词,在悲凉的感叹中,愈唱愈高,因情所致,愈来愈激动: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正目极空寒,萧萧汉柏愁茂陵。

  蓬莱阁在越中山水的大餐中,只不过小菜一碟,现在的绍兴人可能根本没把它当一回事,更想象不到曾经有那么多会写诗词的外来和尚,在它身上花了那么多笔墨。其实写越中山水还得靠本地和尚,而写得最多、夸得最响的当数南宋诗人陆游。陆游对绍兴的山川人物,怀有特殊的美好感情,在他的眼中,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一位赤诚的爱国者,首先必然是一位热爱家乡、热爱父老乡亲的人。以绍兴人为自豪的伟大诗人陆游,直到86岁高龄临终前夕,还念念不忘但悲不见九州同,堪称是爱国、爱乡、爱父老的典范。他写下了大量描绘绍兴山水风景和人物风情的诗词,其中不乏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句,如他的七律诗《游山西村》,简直是一幅活生生的古越农村风情写意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古诗文中的景点,历经一两千年,沧海桑田,能保存至今,谈何容易。好在古越先民承前启后地不断修缮、复原,使今日绍兴仍保留有不少观光游览的景点,这些景点史地兼备、情景交融,游人莫不赞佳。

  十几年前,绍兴县政府决定将几乎被遗忘于一隅的绝胜柯岩开发为一个融自然、宗教、园林于一体的大型景区。柯岩在历史上是佛寺、道观和儒学书院共建之地,三个教派似乎都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一起和平共处,友好毗邻。从地理上说,柯岩面临鉴湖,背靠柯山,千百年人工采石形成的石景和碧潭,使绍兴独特的石文化和水文化悄然相逢。而当地用鉴湖水酿制的绍兴酒品味极佳,酒文化与石文化、水文化浑然融为一体。柯岩新景之妙,正在于恢复了庐山真面目,使之成为三教合一和三种文化汇合之地。这不仅是柯岩真面目,也是古越真面目。

  三

  在灿如群星的名人行列中,沿着古越四千年历史长河上溯而行,可以发现有十二颗熠熠闪光的大恒星,构成了绍兴文明史的主线,也就是我心中的微缩公园灵魂。这十二大星辰是:三王——舜王虞舜、禹王夏禹、越王勾践;三圣——书圣王羲之、诗圣陆游、画圣徐渭;三家——教育家蔡元培、文学家鲁迅、革命家周恩来;三女——美女西施、孝女曹娥、侠女秋瑾。值得庆幸的是,绍兴人民精心地记载、保管和维护了他们的故居或遗址,使后人得以寻访、凭吊和缅怀。其中,三王留下了舜王庙、大禹陵、越王台;三圣留下了兰亭、沈园、青藤书屋;三家留下了蔡元培故居、鲁迅故里、周恩来祖居;三女留下了西施庙、曹娥庙、秋瑾故居与纪念碑。十二颗恒星,光照中华,彪炳千秋,如果有这么一个微缩公园,岂非就是一座辉煌的古越历史文化博物馆?

  说也奇怪,绍兴是座小城,虽有稽山镜水之美,但却很不显眼地躲在东南一隅,既非交通要冲,更称不上兵家必争之地,论气派、论位置、论条件,都难与两边的近邻宁波、杭州相比。有人并无恶意地揶揄:绍兴是夹在东邻宁波和西舍杭州两块面包中间的一根香肠。但就是这座小城,从古到今,却藏龙卧虎般地聚集和涌现了数量众多的骚人雅士、哲人智士、贤人名宦和佳人才子。

  不知道是灵气的感召,还是风水的造福,历史上的绍兴,从勾践肇始的大越城,历经会稽、越州、绍兴、山(阴)会(稽)的名称变更,直到今天的绍兴,两千五百年间曾有幸成功地举办了数次群贤毕至的人文奥林匹克。最早的小型奥林匹克应从春秋末年越国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算起,其时杰出的国君勾践与卓越的政治家文种、范蠡,经济家计然等同聚一堂,励精图治,共创大业。在这次聚会中,还有两位令后人称道和怀念的编外人员,那就是肩负特殊使命而派遣在吴国的绝代佳人西施和美女郑旦。岁月辗转至六朝时代,北人南迁,名噪一时的王、谢等高门世族,仰慕会稽山水,纷纷到此定居。于是,才有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的兰亭盛会和《兰亭集序》名篇,继而在这里又培育和造就了书法家王献之、山水诗人谢灵运等优秀传人。

  在此后千余年隋、唐、宋、元各朝代,绍兴虽出现过贺知章、严维、朱庆余、吴融、陆游、王冕、杨维桢等著名诗人,但却没有形成奥林匹克的气候。不过宋之问、皇甫温、元稹、李绅等诗人相继出任越州刺史,特别是白居易的挚友元稹一待就是七年,留下不少诗文。更有四百多位唐代诗人三五成群地踏上绍兴的土地,其时的大牌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也莫不慕名而来。这支络绎不绝的东行诗歌大军,以交错叠印的足迹和洒落残留的诗迹,形成了一条被今人称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山水文化旅游古道。不仅如此,浪漫的诗人们还在绍兴这块文史古土上,举办了六次之多的诗歌唱和活动。看来绍兴是有意或无意地把唐朝的人文奥林匹克的举办权让给了外人。

  明朝之后,风水轮回,绍兴竟又风起云涌般地出现了三次人才会聚的峰巅:第一次是明朝晚期,继理学家王阳明之后,绍兴在文学、艺术、哲学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其中有画家徐渭、陈洪绶,文学家王思任、张岱、祁彪佳,理学家刘宗周,戏曲家王骥德,医学家张景岳等。第二次是清朝末期,从史学家章学诚开始,又一代古越传人在中国崭露头角,其中包括书画篆刻家赵子谦,画家任伯年,学者李慈铭、平步青、姚振宗以及抗英名将葛云飞等。第三次是辛亥革命时期,以蔡元培、徐锡麟、秋瑾、陶成章、鲁迅为代表的一批民族精英,前赴后继,冲锋陷阵,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一时间,一大批在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出版等领域中的顶尖人才,在绍兴这块沃土上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大显身手于中华大地,他们中(以20世纪前出生为界)有:杜亚泉、王子余、陈半丁、经亨颐、刘大白、马寅初、周作人、许寿裳、马一浮、周建人、竺可桢、范文澜、陈建功、孙越崎、孙伏园、许钦文、朱自清(祖籍)、夏丏尊、谢晋等。由五位辛亥精英激越的人才涌流,形成如此罕见的大潮,连绍兴自己都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绍兴这座江南名城,经历了太久的年代,养育了太多的名人。从纵向看,她的剖面图像一块层次分明的水层岩,一层一个世纪,每一层上都沉积着一批名士、一批文人;从横向看,她的断面图又像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星罗棋布地缀满了历代先贤的故址遗迹,以及蕴涵在其中的讲不完的传说故事。

  当你漫不经心地用脚叩打着不知经历过多少朝代的青石板路,走过一条狭窄而阴暗的弄堂时,你也许不曾意识到,就在你的脚下,土地爷正在期期艾艾地向你讲述着一个个历史典故。当你聚精会神地透过相机的目镜,沿着千年河道的水流,对准远方三孔石桥的镜头时,你却错过了河龙王滔滔不绝地为你诉说的一个个民间传说。

  有人戏谑地说,绍兴之小,一人打嚏万家震,一人放屁满城臭。然而,就是这一方弹丸之地,居然以大海般的胸怀,容纳了如此众多且含金量如此之高的名人。这是一个谜,也是一个现代的课题。

  四

  做绍兴的文章,不能不谈绍兴酒。酒之血为水,绍兴酒自然离不开绍兴的水。

  绍兴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有人称之为东方威尼斯,然而悠悠高龄的绍兴古城,在历史长河中走过的桥,大概不见得比西方威城走过的路短。因此,倒过来把威尼斯称为西方绍兴,也许更符合逻辑。论辈分,绍兴是当仁不让的长者,更何况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绍兴现存的桥已逾万座,超过威城,可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作为水乡的重要标志桥,绍兴是独冠群芳的。

  水乡未必是酒乡,而绍兴却又是著名的酒乡。世界古城不少,中国古城尤多,但像绍兴这样,酒与城血肉相连、彼此齐名,而且城是名邦、酒又独成文化的古城,尚不多见。

  具有味甘、色清、气香、力醇品质的绍兴酒,历来被赞为酒中珍品,黄酒之冠;而信科学和重养生的现代人对绍兴酒下的评语,更多了一条营养价值高。德国人把他们引以为豪的啤酒诩为液体面包,据说啤酒的发热量高、氨基酸含量多。但从后来日本人的研究才知道,啤酒与绍兴酒相比,乃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采用得天独厚的鉴湖水酿制成的绍兴酒,发热量和氨基酸含量均远高于前者,无怪乎日本人把绍兴酒誉为液体蛋糕。对此,率众兴建鉴湖水利工程的东汉会稽太守马臻功不可没。

  自1915年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后,绍兴酒更是名声大振、饮誉海外。然而行家们以质评酒,只能评定作为绍兴酒这种物质的形态,绍兴酒能如此之久地风靡古越,取信于民,不单在于形态,更在于其深刻的内涵。绍兴人文荟萃,代有人杰,其中的秘诀之一,或许就是这种越人世代饮用的液体蛋糕。倘若再进一步分析绍兴历史,还将获得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绍兴酒中蕴涵着无法测定的浓烈酒精——一种无形的精神。

  古人云:酒犹水,可济可覆。沉湎酒色导致夏、商两个朝代的覆亡,而与之相反,越王勾践却以绍兴酒为主线,祝酒践行,觞饮韬晦,箪醪劳师,举杯庆功,有声有色地编导了一部报仇雪耻、复国灭吴的慷慨乐章,留下了壶酒兴邦的千古佳话。看来,绍兴酒在其诞生之初,就已成为古越人民心目中的复仇之剑、救国之魂、胜利之旗。这样的酒能不深入人心、广受欢迎吗?

  勾践复国两千四百年后,以秋瑾、徐锡麟、陶成章为代表的优秀大越儿女,为反抗清廷、恢复中华而投身革命,相继牺牲,用鲜血写下了辛亥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一个篇章。这批志士在革命活动期间常有聚会,举杯互勉,指点江山,抒发豪情。绍兴酒以高含量的雪耻复国精神,给他们以激情和勇气,成了其共同喜爱的杯中物。被孙中山誉为巾帼英雄的鉴湖女侠秋瑾,在32岁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中,以酒为伴,以剑为友,奔波四海,唤起民众,直到临危前夕,还与她那不明底细的兄长从容对酌,默默诀别。请听这位女中豪杰是怎样拔剑出鞘,把酒当歌的: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对酒》)

  何期一旦落君手,右手把剑左把酒。酒酣耳热起舞时,夭矫如见龙蛇走。

  (《剑歌》)

  与英雄豪杰的人性品格不无差别又具相当共融性的另一类人,是为数更众的绍兴文人墨客,他们与绍兴酒关系之密切,当然更胜于前者。对于他们来说,绍兴酒不仅是精神寄托,而且是灵感源泉。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我们见到太多怀才不遇、遗恨终生的文人,而那些灵性超群、才能拔萃的绍兴文才,似乎更受到命运的捉弄。仕途困顿、命运蹭蹬,因此他们往往寄情于酒,借酒遣愁,一醉方休。在他们中间,喝酒成了一种无奈的时髦。

  通达人性的绍兴酒接受了他们的厚爱,在他们酒醉之中,悄悄地反馈给他们以天马行空般的神思和浮想,让其在醉态之中创作出惊世佳品。古越历史上多位喜爱绍兴酒的醉仙,包括唐朝诗人贺知章和元稹、南宋诗人陆游、明朝才子徐渭、元末画家陈洪绶、晚清学者李慈铭,无一不对灿烂的越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种饮酒写文、以酒会友的绍兴文人习以为常的传统习俗,也影响和感染了蔡元培、鲁迅。这两位近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是绍兴酒的密友,习惯于慢饮小酌,河鲜和绍兴小菜佐酒。蔡元培是每餐必酒,而鲁迅喜爱与朋友聚在一起,把酒论世,纵谈天下。而刚逝世的电影大师谢晋则是一位斗酒百篇的现代酒仙。

  绍兴真应该感谢她的伟大儿子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几乎无一不提到绍兴酒和酒俗。单是一篇《孔乙己》,就像向整个世界做了个大广告,把孔乙己炒红了,把绍兴酒炒热了,连下酒物茴香豆也沾了光。当然实实在在得益的还是咸亨酒店。

  事实上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是一家短命的酒店,早在百年前就偃旗息鼓、关门大吉了。1981年,聪明的绍兴人在鲁迅诞生百年前夕,在他的故居咫尺之遥,开设了一家充满乡土气味和古老色彩的咸亨酒店。从此以后,咸亨酒店的名气,借着名城、名酒、名人、名作而水涨船高,居然成了名店,而且从浙江、北京到各地,分号鹊起。作家李准在酒酣之际,为咸亨酒店写了一副对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写得风趣、得体,挂在名店壁上,如今已成名联。咸亨酒店还有一副佳联,云: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壶生香,巧手运作,别开生面,也深受顾客称赞。

  五

  念中学时,曾从语文书中读过一篇托尔斯泰的小说《俄罗斯性格》,读罢竟对俄罗斯人产生了肃然起敬的崇拜心理。以后随着乡土知识的日积月累,愈来愈感到家乡先贤们的高风亮节和千秋功业,较之俄罗斯人,不仅毫无逊色,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而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了绍兴性格的概念。古城绍兴,不仅有性格,而且十分鲜明、强烈、可贵。就凭这种性格,使这座小小古城,在自于越以来的漫长两千五百年中,时不时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发出刺破满天阴霾的浩叹,使整个中国都为之震惊。

  春秋末年,以勾践为国君的于越君臣,卧薪尝胆,报仇复国。此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也许就是这位国君的壮举,为绍兴性格定下了基调。此后,正直无畏的勇猛斗士和壮烈志士相继在这里出现:东汉哲学家王充,不过是区区一名小吏,却勤奋著述,首创无神论,成为惊世骇俗之说;东晋宰相谢安,从会稽东山再起,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唐末裘甫,作为一个山野村民,领导浙东农民揭竿而起,率先点燃了唐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南宋诗人陆游,一生都献身于抗金事业,直至临终还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明代微臣沈炼,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敢于与权臣严嵩父子做坚决的斗争,并在极艰难的条件下组织百姓抵抗外来侵略,最后与其子一起惨遭杀害,后人为纪念他而写下了《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的感人故事。有了这么一群刚烈子孙,首创绍兴性格的鼻祖勾践应该笑慰九泉了。

  明末和清末,是中国两度被灾难的历史绑上耻辱柱的时期。就在这先后两个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秋,小城绍兴发出了雄狮般的怒吼,前仆后继地涌现了一批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志士。绍兴,又一次令整个中国刮目相看。明朝末年,面临清军南下,黑云压城,文学家王思任拍案而起,怒斥奸相马士英。清军攻陷绍兴后,他闭门大书不降二字,绝食殉身,留下夫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的名言。理学家刘宗周同时痛骂奸相马士英,奋起抗清,最后退居绍兴,端坐厅堂,绝食二十三日,壮烈殉国。文学家祁彪佳始与史可法拥戴南明王朝,当清兵慕名以书币重聘时,他作绝命书,投水身亡以明志。散文家张岱拒不降清,遁迹剡溪,披发入山,保持民族气节。其时殉节的还有户部尚书倪元璐、状元余煌以及施邦曜、周凤翔、潘集等名士。潘集与倪元璐、余煌等投水于绍兴城东渡东桥下,留下了两句感人肺腑的绝命词:

  昔年东渡,今日渡东。水与月白,吾骨不黑。

  及至清末,以蔡元培、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竺绍康、王金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志士,组成革命团体光复会,积极准备武装起义,使古越绍兴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之一。这批精英在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壮烈牺牲,其中,徐锡麟被斩首挖心、秋瑾被砍头于刑场、陶成章被暗杀于医院。绍兴三烈士的英名,已经与辛亥革命史紧紧连在一起了。孙中山先生为挽女侠秋瑾写下对联云: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诗人柳亚子闻讯徐锡麟英勇就义,不胜哀痛,也无上钦佩,诗以悼之:

  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

  在绍兴东湖为纪念陶成章而建的陶社内,悬有长联一副,云:

  半生奔走,有志竟成,开中华民主邦基,君子六千齐下拜;万古馨香,于今为烈,是吾越英雄人物,湖山八百并争光。

  与此同时或稍后,相继从绍兴上山或下海的邵力子、陈仪、范爱农、商震、沈复生、陶冶公、周恩来等一大批硬骨头的志士仁人,将绍兴的性格发扬光大,并传播到五湖四海。

  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亲临绍兴指导抗战工作。周恩来勉励绍兴各界人士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他在讲演中说: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吾为越人,未忘斯义。

  也许,这就是对绍兴性格的精辟总结。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