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旧时的知识分子,“熟读圣贤书,货与帝王家”。翁同龢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平心而论,他并不算是“治世名臣”。和同时代的高官比较,他缺乏曾国藩孤注一掷的“豪气”,没有左宗棠目空一切的“霸气”,更谈不上李鸿章圆滑权诈的“痞气”。何况在清王朝大厦将倾的前夕,任何能臣名将都无法“独木支撑”。翁同龢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粮时,正值李鸿章进入军机处任大臣。此时京师就有人写了副对联讽刺道: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小民荒。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被称为“李合肥”,而称翁同龢为“翁常熟”。这副对联流传颇广,表明民间对他们执政的失望。翁同龢是个文人,善书法,据野史记载,翁同龢的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第一人。他喜爱养鹤,一次有鹤飞去不返,翁大书“访鹤”两字,张贴在正阳门瓮城城墙上,先后贴了三次,三次都被人偷偷摘下收藏,可见翁同龢的书法在当时就很有名气。

  翁同龢长期任京官,在当时闭关锁国的朝廷里,他和所有高层官僚一样,对世界知之甚少,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有盲目抵触的情绪。在他早期给皇帝的奏疏中,对于“火轮驰骛于昆明(湖),铁轨纵横于西苑,电灯照耀于禁林”,表示“忧心忡忡”。然而,翁同龢是一位爱国者,中法战争时,他主张出重兵抗法,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政策。中日甲午战争时,他力主一战。他因前方战事每况愈下而“焦灼愤懑,如入汤火”。《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愤于李鸿章割地求和,又因慈禧名为“归政”,而实际上却事事掣肘,所以他决定辅翊载湉筹谋新政。可见翁同龢并不是“腐儒”!

  翁同龢的开明、睿智和远谋,在暮气沉沉的清廷高级官僚集团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然而,倭仁、徐桐、刚毅那伙迂腐、愚昧、顽固的官僚却得到慈禧的恩宠和信任,他们上有“老佛爷”撑腰,下有盘根错节的门生故吏网络,在朝中形成强大的顽固保守势力。清末吏治,已腐朽至极。在《便佳簃杂钞》中,沈宗畸有首讽刺诗写道:

  六街如砥电灯红,彻夜轮蹄西复东。

  天乐听完看庆乐,和丰吃罢吃同丰。

  街头尽是郎员主,谈助无非白发中。

  除却早衙迟画到,闲来只是逛胡同。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京官们的生活。“天乐”、“庆乐”是剧场戏班名称;“和丰”、“同丰”是著名酒楼牌号;“郎员主”指六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白发中”是搓麻将;“八大胡同”为京师妓院集中所在。当时吏治腐败、官员堕落的情况可见一斑。

  地方官员的情况更糟。据李慈铭的《祥琴堂日记》记载:“地方官吏全无实政,废事者酒色烟赌,终日酣嬉,余力则奔走形势,不知其他。喜事者则任用蠹役,厚结劣绅,摧夺剥削,无所不至。”当时盛传官场有“三畏”,“以土匪待百姓,以犯人待学生,以奴才待下属”。黑暗的官场哪里还有黎民百姓的活路!

  如此朝廷、如此吏治,是任何变法都无法改变的。北宋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其道德声望之高,绝对权力之大,均属无可非议,但他们的变法却都以惨败而告终。何况清末的政治环境比宋明两代要复杂许多倍,外有列强环视插手,内有满清宗室牵制和汉族大臣的分权鼎峙,翁同龢作为博古通今的国学家,不会不考虑到变法的后果。而这位来自常熟古城的翁中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能不说他确有几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