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治学的结晶。他在这部书的《自纪》中写道:

  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

  从这段话中,我领略到两层意思:其一,这是顾炎武三十多年来读书心得的札记,以此整理成书;其二,书中不重复古人讲过的东西。这就决定了《日知录》是一部内容广博、见解独到的巨著。

  《日知录》包括经义、政治、风俗、礼制、科举、艺文、杂论名义、考证旧事、论兵及少数民族、天象、术数、地理、杂考,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包罗万象。顾炎武在世时,于康熙九年刊行初刻本八卷;康熙十五年增改为二十余卷;在顾炎武逝世十三年以后,他的学生潘来才刊刻《日知录》全本,共三十二卷,这就是流传下来的“今本”。

  作为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录》激烈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鲜明体现了他“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他说,刘(聪)石(勒)乱华,是由晋末士大夫的清谈所致,但今日清谈,比前代更甚,昔日清谈是谈老庄,今日清谈是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结果是“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汉书》曰:“战克之将,国亡爪牙。”顾炎武用“爪牙”来比喻勇将、义士。

  顾炎武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宋明理学,以“拨乱世,反诸正”为己任,提倡“究六经之旨,急当事之务”的实学。他特别厌恶宋明理学的空疏学风和那些假道学先生的寡廉鲜耻,提出“博学于文”和“行己有耻”的宗旨,把严谨治学同培养道德情操结合起来,目的是“经世济民”。他辛辣地嘲讽宋明理学家“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而这是任何时代文坛垄断性群体共有的毛病——浮躁!其“专利权”并不属于理学一家。顾炎武抨击那些道学先生“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最后一些人堕落成“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无耻之徒。他认为清谈可以亡国,“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语言尖锐泼辣,难道是作者言过其实、失之偏颇吗?其实不然,一部《儒林外史》对明朝后期“士”群刻画,已是淋漓尽致。如果饱览宋明亡国史,读到儒家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包括秦桧、万俟卨的卖国求和、残害忠良;再看明代“阉党”魏忠贤手下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以及委身拜魏忠贤为“干爹”以换取升官的兵部尚书崔呈秀、礼部尚书田吉、锦衣卫都督田尔耕等,无不是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的幸运儿,士大夫中的顶尖人物,但从他们所作所为的卑劣无耻,就体会到顾炎武评论得淋漓痛快!“博学于文”(不要当冒牌货),“行己有耻”(不要文人无行),也为后世读书人提供了一面自省自律的镜子。顾炎武一生躬行实践自己的主张,集道德文章于一身,他受到后人的崇敬,足称古今文人的楷模。

  在《日知录》中,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说:“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意思是说,君为民而立,是一种高级职位,皇帝和大臣都是一样,并不应显示超越寻常的尊贵。他突破君尊臣卑、君贵民贱的传统,在17世纪的中国,这是“大逆不道”的言论,明朝那些昏君庸主地下有知,准会勃然大怒。这也是乾隆不欣赏顾炎武的原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其说或迂而难行,或愎而过锐。”在君主专制社会中批判君主专制,当然是“过锐”而“难行”,这已经是“网开一面”的评价了。

  顾炎武对“国”和“天下”的诠释也很有趣。历代皇帝都是“朕即天下”,自称是“受命于天”的“天子”,但顾炎武却把“国”和“天下”区分开来。他说,“国”是指一姓一氏的“私天下”;而“天下”则是天下人的“公天下”,所以“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明显地流露出对君主政权合理性的怀疑,并提出了渗透着民主意识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光辉论断。

  此外,他汇集历代都城史实而编写的《历代宅京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都城历史资料的专著。他的单篇论著,经后人汇编为《亭林文集》,反映了他对专制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治学主张,如《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等。

  在这些论文中,根据“鉴古以训今”的原则论述了政体、赋税、盐铁、军事、科举、民俗等多方面的实际课题,围绕“厚民生,强国势”这个中心,提出颇多创见。例如,他抨击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认为八股文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他说:“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曰乡宦、曰生员、曰胥吏。”全国当时有五十多万生员,生员户的赋役和科举考试的费用全摊到百姓头上。因此他呼吁:“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有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他主张“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这种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即使在今天,也依然是可取的。

  顾炎武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繁富。有些已经散佚不见,留下的还有近五十种之多。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音学五年》、《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亭林文集》、《亭林诗集》等,对经义、政事、世风、礼制、科学、艺文、古事、史诗、天文、舆地等,均有精湛的研究,开创了许多学术门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