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就在范成大出生的这一年,金兵占领东京(河南开封),掳走徽宗、钦宗两个皇帝,随带掠走黄金三十六万两、白银七百一十四万两,珍贵文物不计其数,更有皇室数千人,北中国遍地血腥。徽宗赵佶的第九子赵构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组建南宋小朝廷,帝号高宗。他不听忠谏,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路南逃,金兵尾随穷追。范成大的家乡平江惨遭浩劫。史载,富庶繁华的平江城遭金兵纵火烧杀,只剩下一所寺院,全城死亡五十万人,大火五日不熄,百多里外都可见到浓烟。这年范成大4岁。
范成大出身士族,父亲范雩是宣和进士,官至秘书郎。他自幼聪颖,14岁能文,但此时父母先后辞世。在以后黯淡的少年岁月中,他目睹偏安临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种种卖国投降勾当;他目睹杀害爱国将领岳飞的“风波冤狱”,以及“绍兴和议”卖国条约的出笼;他目睹爱国官民惨遭迫害,官家穷凶极恶地压榨民脂民膏;他目睹赵构向“大金皇帝”俯首称臣,年年进贡,岁岁朝拜……范成大于是避居深山,寄身寺庙,十年不出,并取意于唐人“只在此山中”诗句,自号“此山居士”。在他早年为数很少的作品中,有一首《窗前木芙蓉》云: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木芙蓉,又称拒霜,秋日开出艳丽花朵。诗人以木芙蓉自喻,哪怕霜神(青女)流连不走,号为拒霜的木芙蓉也不会像春花那样“愁红怨绿”,露出一副可怜相。小诗表达出不怕霜雪欺凌的风骨和柔里寓刚的品格,显然是一首明志诗。
后来,他父亲的同年王葆,一再用“先君遗志”才使他勉强“出山”,攻读举业。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29岁时中了进士,次年被派为徽州司户参军。从他上任途中所作《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看来,他对做官并不热衷:
霜桥冰涧净无尘,竹坞梅溪未放春。
百叠海山乡梦熟,三年江路旅愁生。
松楸永寄孤穷泪,泉石终收浪漫身。
好住邻翁各安健,归来相访说情真。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诗人告别天平山祖茔,赴新安(今安徽徽州)上任。多数新官上任都踌躇满志,而范成大想到的却是“三年旅愁”、“海山乡梦”,才入仕途就已盘算退隐后和邻翁相聚,互说衷肠。可见,开始时他就将做官看做“鸡肋”,也无怪他一生多次呈上“辞职报告”。
宋代官制,一般三年任满,但范成大在徽州任内近七年,州官已换三任,他却仍处原职。直至在南宋能臣洪适的推荐下,范成大才去临安(今杭州)当了京官。在京师数年,担任多个职务,都是史馆清秘、文学词臣之类角色。乾道二年,他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转入政事部门,不料言官指责这是越级迁升,于是范成大上请辞官,请领“祠禄”,回到苏州。两年后,朝廷任命他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在处州一年中,他兴修水利,推行“义役”,减轻百姓“丁钱”负担,政绩斐然。次年回京,不久任起居舍人。
乾道六年,朝中发生了一件与范成大关系重大的事情: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赵昚即位后,屡次想收复被金国占领的河南“陵寝”之地,更改宋朝皇帝跪拜接受金朝国书的耻辱礼仪,这种礼仪人人以为奇耻大辱,唯独赵构乐意奉行。皇帝要派大臣赴金国交涉,朝中将臣无不惧怕得罪金国惹起战端,右相虞允文推荐李焘、范成大充当使臣。李焘在朝中素有清名,他洁身自好,秦桧当政期间他坐了三十年“冷板凳”,人们赞誉他“如霜松雪柏”。但听说要他担负和金人交涉的差使,顿时面容失色,说道:“这不是要我去送死吗?”足见承担此次使命的凶险。然而范成大却慨然请行而义无反顾,朝廷任命他为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祈请国信使(又称冠盖使)。临行前,孝宗赵昚跟他进行了一次沉重的对话。
赵昚说:“卿此番出使,外议汹汹,是人皆畏怯的难事啊!”
范成大答道:“无缘无故派专使使金,金方看来是无事寻衅,使臣不是被杀就是被扣。臣已立了后嗣,妥善安排好家事,做好回不来的准备,所以毫无牵挂和畏惧。”
赵昚听后十分感动,说:“我既没有毁约,也未发兵,你此去未必有性命之忧。但像汉苏武那样被金人羁囚,啮雪餐毡,也许会有,我所以没有明言,是恐怕对不起你。”
滑稽的是,在朝廷交给范成大带往金国的正式国书中,只请求交还皇室陵寝,朝中无人敢将更改受书礼仪一事写进国书,他们要范成大自己设法交涉。在满朝文武贪生怕死、谈金色变的氛围中,范成大毅然北上,很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壮烈和豪迈。
金廷法规严厉,从不允许使臣递私人书奏。范成大在金廷递呈国书时,慷慨陈词,据理力争,要求归还陵寝,正当金国君臣静心倾听时,他又拿出关于更改受书礼仪的“私书”,要求对方接受。金主又惊又怒,厉声呵责负责外事的金方副使说:“宋使臣从来无人敢如此大胆放肆!”说罢就要起身离去,站在一旁的金国太子竟然要斩杀范成大,气氛十分紧张。但范成大屹然不动,神态自若,仍坚持要金方接受“私书”,否则决不离开。看惯了宋使奴颜婢膝、低声下气的金国群僚,对大义凛然的范成大深表敬佩,最后金主不得不接受“私书”。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本来南宋提出的两项要求,乃是赵昚的一相情愿,绝无成功可能,范成大的外交使命当然不会有结果。但他在金廷所表现出的舍身为国的民族气节,震撼南北,为朝野一致称道,这为南宋朝廷卖国投降、苟且偷安的混浊逆流中注入一股振奋人心的清泉。
范成大此次出使金邦,经过淮河以北的北宋故土,他以日记方式逐次地记载了沦陷区所见所闻,写下七十二首七言绝句和一本《揽辔录》。这是一幅国破家亡的凄惨画图:荒墟树穴狐獾栖息的东御园,土窑泥炕披裘夜眠的范阳驿;诸市荒索仅有人居的汴梁市街黄沙如雨,溏泺干涸野草丛生的安肃老城满目萧然;颓垣破屋的栾城驿站灶中无火,鼪鼯成堆的邯郸古都藜藿稀贵;繁荣的大相国寺只能卖羊裘狼帽,卢沟旃帐内服贱役的都是掳来的宋朝百姓;汗流浃背跟着车子奔跑的黥面女奴,桑柘寒径叫卖缣帛的染坊老板……以下是广为后人吟诵的《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汴梁天汉州桥是京师闹市区,也就是《水浒》中杨志卖刀的地方。但据记载,宋使到了金都,“避嫌疑,紧闭车内,一语不敢接”,更不会有吃了豹子胆的“遗老”敢在大街上拦住宋使问:“宋军何时打回来?”然而,诗句确实传达了他们内心的真正愿望。正如著名学者钱钟书所说:“这首可歌可泣的好诗,足以说明文艺作品里的写实不等于埋没在琐碎的表面现象里。”《州桥》滤掉渣滓,剪除枝叶,干净直白地表达沦陷区百姓的心声,读来觉得完全入情入理。
范成大全节而归,升任中书舍人,蜚声朝野,但他自谦说:“许国无功浪著鞭,天教饱识汉河山。”大诗人陆游在《筹边楼记》中说:“范成大使金归来,能详尽地说出金国的礼仪,刑法、职官、制度如数家珍;他从幽蓟出居庸关,自定襄、五原抵灵武、朔方,对这些地方古今战守离合、得失是非,一皆究其本末,口讲手画,委曲周悉,如言其(南宋)国内事。”可见,范成大不只是文人诗家,也是干吏能臣。
次年,赵昚任用奸佞、外戚张说担任军务要职签书枢密院事,满朝哗然,但谁也不敢反对。当赵昚让范成大起草任命时,他竟然不服圣命,拒绝起草,赵昚脸色大变,而范成大从容镇定如实喻谏,终于使任命暂搁。他自知得罪皇帝和权臣,已无法立足朝廷,于是又上书辞职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