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苏州是古老的水城。18世纪法国启蒙大师孟德斯鸠把姑苏城形容为“从水底下出现的最美丽的地方”;而另一位元代来自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则称它为“东方的威尼斯”。可见,在古代建造的这座水城,世界上并不多见。

  可以想像,在二千五百年以前,要在这大片沼泽河港密布的泽国水乡建造起一座城市,在中国是并无前例的,这在当时是个“尖端课题”。但我们的祖先根据地形,利用水系,开凿河道,营造建筑,正如唐人陆广征在《吴地记》中所说,“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形成了一个格局独特、建筑别致的水网城市。水城姑苏,以“三横四直”的大河为经纬,与“六纵十四横”的分流相交贯。河密桥多,“里闾棋布成册方”,从空中俯瞰,整座城市宛如一个有着精密双线条的大棋盘。建造这座水上城市,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艰辛和坚韧,令后人叹为观止。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派伍子胥筑造姑苏城。至于伍子胥怎样建造这座水城,花了多长时间,却没有留下记载。只知道最早的姑苏城,由外郭、大城和小城(即子城或宫城)三重城垣组成。当时的“吴郡八门”都是水陆兼备,以土筑城垣,夯打垒实。八门之名皆由伍子胥所制,分别为东门娄、匠,西门阊、胥,南门盘、蛇,北门齐、平。

  由伍子胥营建的姑苏水城,当然早已荡然无存了,如今作为旅游景点,苏州市重修了古吴都“八门”之一的城南盘门。运河水经过水关桥,从古城墙下的水城门流进古城,这是古代进城的水上通道。在平地,要经过两道“陆门”和“瓮城”才能拾级而上,登上可供四马并驱的城墙。在曲尺形的城墙上,分布着城楼和一座座烽火台、敌楼。

  然而,从城楼纵览江南山水,确实令人销魂。登上四十四米高的城门加上十二米高的城楼,极目远眺,群山依依,碧波漾漾,“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江南风情尽收眼底。再看看城内那个凡俗的花花世界,街道若格,民居似棋,帆樯林立,行人如织,点缀着花树、柳荫、红墙、碧瓦,令人想起范成大《晚入盘门》的诗句:

  人语潮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

  两行碧柳笼官渡,一簇红楼压女墙。

  何处采菱闻度曲,谁家拜月认飘香。

  轻裘骏马慵穿市,困倚蒲团入醉乡。

  古人建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守御敌,但它客观上的效果却是便利交通,畅通物流,增殖财货,繁荣市廛,从而拓宽境界,使文化教育提高到穷乡僻壤所无法达到的新水准,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断提高生存质量并创造新的文明。从这一层意义说,伍子胥建造姑苏城的业绩并不亚于他辅佐吴王阖闾争夺霸权的汗马功劳。所以,后人将伍相国祠从滨湖的胥山迁到盘门城内一侧,作为永久性的纪念,人们更把伍子胥看成是这座千古名城光辉的标志性人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