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十八、伏羲堂的诞生

  修建一座集教学、办公、研究为一体的兽医馆,“以最新之黉舍,承起最新之学术”,这在盛彤笙心中占有极大的分量。为此,他与同仁惨淡经营,历尽艰辛。

  在小西湖选定校址后,就要开始繁忙的基建任务,必须选一个清廉、精干的人来主持。这时,盛彤笙想到了西北农学院的同事常英瑜。1947年1月,一纸书信飞到位于陕西铜川的省绵羊改良场,常英瑜当时在该场任场长兼技正,一看是昔日的系主任邀请他参加筹建国立兽医学院,二话没说,带上妻子和三个小孩,坐上大卡车,一路颠簸到兰州,被盛彤笙聘为副教授兼总务长,主持兽医馆的基建和院内事务。此后,他和任教务长的朱宣人一起,成为盛彤笙的重要助手和创建兽医学院的元老,在时局艰难之际,分担了院长的许多工作和忧愁,在学院创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盛彤笙曾经回忆说:

  “幸亏聘得一位好的总务长常英瑜先生,他是我在西北农学院的老同事,常驻兰州,办理收购校址,建筑校舍,制备家具等事宜,我则来往于兰州与南京之间,主要是向教育部争取经费,向联合国救济总署领取并运回援助的设备,特别是罗致师资。”

  常英瑜,辽宁人,生于1910年,193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畜牧系,曾在国立武汉大学、国立西北农学院任助教、讲师,1943年调至陕西省绵羊改良场。盛彤笙在西北农学院任教时,对他的清廉、精明和实干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基建任务如期完成后,常英瑜又马不停蹄地陪同盛彤笙到上海招聘教师,拉运滞留在成都、重庆等地的仪器设备。1952年盛彤笙调任西北局畜牧部副部长时,又将常英瑜要到部里任兽医处处长,1954年常英瑜调任国家农业部畜牧局高级畜牧师,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盛彤笙去北京开会,多次到家中看望常英瑜,曾动情地说,你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连个职称都没有解决,有愧!有愧!常英瑜生前任农业部副总畜牧师,2006年8月去世,享年96岁。

  当时修建兽医馆困难很多,最让盛彤笙心急火燎的事当属经费,财政部原定给开办费为20亿元,迟至第二年3月第一批经费才拨下来,等钱拿到手,法币贬值,物价飞涨,买一袋水泥的钱只能买一斤水泥。中标修建的建筑公司“顾虑赔累,逡巡不前”,也就是考虑可能赚不到钱,迟迟不敢接这件活,直至1947年7月间方才开工。很多建筑材料的进货,靠赊账和借贷。因为经费短缺,盛彤笙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利用他与社会上层人士的关系,写信给新疆、宁夏、青海的驻军,甚至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将军求援,提出帮助部队举办兽医培训班,来争取经费和材料。

  一度,兽医馆的修建因资金而中断,盛彤笙心中十分窝火。他觉得学校本来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就要招生,已经是很难的事情,现在修建因经费问题时停时建,实在难以再干下去,加之高原反应,身体不适,遂向教育部长朱家骅提出辞呈。校内的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人心惶惶,联名紧急致电朱家骅:“学院举债累累,院务几将停顿,盛院长以学者任院政,已感委曲,甚至近则为此经费支绌,艰巨掣肘,似拟酝酿高蹈,本院员生群情惶惑,果迫而出之,实际势必院务停顿,大众解体,员生教学均将直接受损,国家兴学初衷势将违背”,请求挽留盛彤笙。后来朱家骅亲自写信好言安抚,请行政院并亲自致函财政部,力促经费尽快拨出,才化解了这场危机。

  当年的兰州,经济落后,地产的东西很少,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等,全靠从南方购买运来。就是近处能办的事情也不好办,学院在兰州“祥生泰铁器社”定制300枚圆铁叶,签订了20天交货的合同,并交纳70豫订金,但两个月后仍未交货,时间一推再推,工地又催用至急,学校多次派人前去交涉,明明看见厂里有货,铁器社的老板就是欺负学校对他无奈而不发货。盛彤笙情急之下给市警察局写了份公函,警察局将铁器社老板和保人同时传讯到局里,方才答应一周内交货。

  1948年6月,一座中西结合、雄伟壮观的兽医馆在小西湖畔建成。大楼为两层,坐北朝南,鸟瞰呈横躺的“王”字形,外体为砖砌,内部为木质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可满足当时全院教学、办公和科研的需要,学校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基础。不要看现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之中两层楼不起眼,可是当年这却是兰州城的第一大建筑,与中山堂、三爱堂、至公堂统称“兰州四堂”。以后,在无数师生心目中,就成为母校的象征。

  为了修建这座“最新之黉舍”,全院员工都日夜辛劳、苦心焦虑地张罗照料。而盛彤笙一年多来,更是精心擘画,劳心瘁力。

  大楼的草图是他亲自设计出来的,为了使大楼富于美感,盛彤笙提出楼基要高出楼周围散水近一米,这样使大楼有拔地而起之感。安装门窗前,他让工匠预先制作了几种门窗式样,挂在墙上,请大家出出进进看一段时间,然后再加以选择确定。大楼正门设计为高耸的4根水刷石圆柱,圆柱下粗上细,基部和顶部均有西洋式弧线形艺术加工,上面架置着矩形门楼,外观造型优美。

  由于经费和运输的艰难,修建中基本上没用钢筋和水泥。为了确保建筑质量,大楼下了1.5米深的地基,全用大小匀称的黄河块石以石灰砂浆浇注;楼体四周外墙全部用青砖砌成;楼内的骨架是用数百根大小木柱、栋梁和檩椽纵横交叉铆合构筑而成。由于架构科学,楼层坚固稳定,具有相当的防震抗震性能。而且这些骨架均藏于墙体之中,进到里面看不见一根立柱横梁,给人以现代大楼的气息。整个建筑新颖别致,整体大方,气势雄伟,俨然一派希腊式建筑风格。

  面对这一美轮美奂而又几乎耗费了自己全部心血的兽医馆,盛彤笙异常欣喜,深厚的国学功底,使他将一幢普通的教学大楼赋予了文化韵味,特命名为“伏羲堂”。伏羲者,传说为远古百王之首,人文始祖,亦是传说中的畜牧兽医始祖,以此命名兽医馆,不仅标志华夏畜牧兽医事业源远流长,又寄寓此古老行业以新生希望,更敬奉伏羲为华夏畜牧兽医事业之先祖。

  盛彤笙还亲自撰写了一篇铭文《伏羲堂记》,以志建堂之艰难。

  中华民国卅五年秋,国民政府以西北畜牧生产事业,有待于兽医科学者綦伙,乃于兰州创立兽医学院。俾兼此重任,国步方艰,疮痍未复,库帑弥绌,学院樽节常支,积累数月,甫能就皋兰西郊,市地为院址。复数月,方克略鸠工与材,作此一堂,为永久院舍。伏羲者,传说中吾国畜牧兽医之祖,故名堂曰“伏羲”,用追前烈。建筑之间,厄於度支,竭蹶者屡。堂成日,谨溯经营始末,刊石以示来兹,庶知创业艰难,乃朝乾而夕惕,思所以报国之厚惠焉尔。

  中华民国卅六年十一月

  国立兽医学院院长盛彤笙 谨记

  前面已经说道,朱家骅应盛彤笙之邀,写过一篇基铭,这两篇文字请人书写,勒于青石上,其文采与书法俱佳,镶嵌在伏羲堂门厅两侧,更是画龙点睛。“文革”中,石碑受到损毁,特别是朱家骅题写的基铭,被砸得字迹模糊。甘肃农业大学50年校庆时,学校将石碑取下在校史馆中展出,现已成为伏羲堂的唯一遗存,也是甘肃农业大学早年创业艰辛的见证。

  大楼落成前,盛彤笙还致信国民政府考试院长吴稚晖以及有关中央大员,请求为“伏羲堂”题写堂额和学院院额。其后仅收到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代总参谋长、一级陆军上将程潜将军用隶书所写的“羲皇堂”三字,其他均无下文,推测起来,其时国民党败象已定,谁还会顾及为大西北一个小小的兽医学院题词呢?而程潜将军题赠,可能与其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天水行营主任,对甘肃了解且有怀念之情有关。抗战开始后,国民党设立桂林、天水两行营,统一督导全国南北战场,程潜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天水行营主任,指挥北战场,节制第一、第二、第八、第十、晋陕绥宁战区和北方十三省。程潜将军是清末秀才,曾留学日本,善写隶书,嗜好金石,长于赋诗,所书之院额,笔力遒劲,庄重古朴,其真迹存放在学校档案馆,今天看来,弥足珍贵。程潜所书的院额为何未予采用,其原因就不得而知。

  哪最后伏羲堂门楣上的“伏羲堂”三字是何人所书呢?为此笔者遍访许多当年在国立兽医学院的教师和学生,绝大多数人虽然每天从大门进出,但都没有留意是谁题写,有人说是张治中,也有人说是蒋中正,还有人说是盛彤笙本人。后经盛彤笙内弟、兽医学院当年的教师邹康南证实,为中央大学教授陈伯青题写。他回忆说当时因种种原因,所征堂额多告落空,盛彤笙转请其岳父、中央大学教授邹钟琳题写,邹写得一手隽秀的小楷,但自觉难以胜任斗方大字,遂请老友陈伯青题写。所见到的“伏羲堂”三个大字,有一米见方,拙朴有力,庄重大气,与整个建筑协调和美,浑然一体。

  陈柏青(1899—1976),浙江江山人,192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国民政府粮食部简任参事;解放后在浙江体专、上海第二医学院任教。

  伏羲堂在1958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迁离兰州后,成为兰州中兽医研究所办公用房,1992年修建小西湖立交桥时被部分拆除。十年后,所在单位因存在“火灾隐患”将伏羲堂全部拆除,甘肃农业大学一个时代的象征也从此结束,伏羲堂正式走进了历史。大家在现场见到那拆下来的巨大的实木、那3米来长木料犹新的地板、还有那50多年后仍严丝合缝的门窗,既感到无比惋惜,又深叹当年建筑质量之高。这些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建筑,代表了当时的风格和特点,蕴蓄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现在就这样消失了。但不会消失的是学子对伏羲堂的那份情感,她永远是甘肃农业大学师生心目中的神圣殿堂。

  第五章 广揽英才

  天下之才用其所长无不可用之才,天下之才用其所短无可用之才。

  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因素最终还是要有优良的教师。但在罗致师资的条件方面来说,西北又是大大不如其他地区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盛彤笙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