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后记

  1987年之前,我在北京大学考古系83级本科(原名夏阳)读书时,曾受业于宿白、马世长、晁华山诸先生,对古代石窟只有书本中的教条印象。

  1987 年春,由马世长先生引导,我来到麦积山石窟进行毕业实习,得以直接面对古佛,7月份即在此山中古寺参加工作。山水环境,使我初来即画山水画,因此对麦积山周边的地理颇感兴趣,于是翻古书,查找麦积山在古地理上的位置。这样,在对麦积山石窟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上,首先在古史地理上入手了。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对路的,因为古地理,是承载麦积山石窟之舟,引导出了麦积山石窟的历史航迹。这种基于对山水热爱的历史地理研究,是悄悄的,潜移默化的,在心底嘀咕的。我最初历史地理方面考证而形诸文字出版的段落,缘于1989年对麦积山摩崖匾额“麦积奇观”落款中“天雄”的说明,后发表在《中华名匾》(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上(本书未刊),其考证的步骤,以《释天雄赫赢》为名,发表在《石窟艺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上(本书未刊)。继而,1992年,天水召开首届伏羲历史文化研讨会,我又把承载麦积山的天水之名号来由的研究,以《天水名考》的题目参会,后发表在《伏羲文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中。1996年,我又参加天水第二届伏羲历史文化研讨会,会上天水学者雍际春先生(现为天水师范学院教授)介绍我认识甘肃省历史学会会长张培德先生,张先生介绍我入会并约稿,于是,1996年12月大雪纷飞中,我于底层楼陋室台灯下,誊写出与麦积山古史地理有关的研讨论文“嶓冢山名考——嶓冢山·鲋鱼山·麦积山”,并骑自行车过渭河桥,投邮往设于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的甘肃省历史学会本部,次年发表在《史学论丛》第6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上。

  以上9年的时间内,由于我的兴趣,我发表的文字基本是对麦积山相关的历史地理方面的心得。同时也因为在这段时间,麦积山石窟发生管理方面的案件,形成文物的恐惧氛围,也影响了我对石窟本身的研究,没有较早地拿出石窟研讨方面的文字。

  直到 1997 年我参加在甘肃庆阳地区召开的甘肃省历史学会年会,才在会上提交了第一篇有关石窟研讨的稿子,题目为《南北石窟寺最早洞窟杂考》(本书刊入),但内容也没有涉及麦积山石窟。1998年我参加在平凉地区召开的甘肃省历史学会年会,在会上提交了《北周佛像复古小考》一文(发表于《史学论丛》第8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本书未刊),才第一次在文中涉及麦积山石窟,但只是举了麦积山石窟佛像的例子,缺乏对麦积山石窟寺本身内容为主题的专题研究。

  虽然此后有对麦积山石窟寺本身内容为主题的专题研究,如2007年撰写的《麦积山石窟第 4 窟庑殿顶上方悬崖建筑遗迹新发现——附:麦积山中区悬崖坍塌3窟龛建筑遗迹初步清理》(发表于《文物》2008年第9期,本书未刊),2008年撰写的《麦积山瑞应寺藏清代小型佛教水陆画纸像牌初步整理》(发表于《文物》2009年第7期,本书未刊),但这3篇文字,属于各自独立的考古报告性质的专题研究。

  以麦积山石窟寺本身内容为主题,比较有系统联系的专题研究,开始于2002年。

  自1999年到2003年,我从事了麦积山石窟洞窟四有档案资料的采集工作(董玉祥先生从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退休后,来麦积辅导,我任档案小组组长),在这期间,我在麦积山石窟早期洞窟考古断代专题研讨方面开始冲刺,从此一环扣一环,发表了一系列新看法。主要是四个启示,一个考察,一个理论,两个演变。

  四个启示(本书刊入)是:

  《炳灵寺第1窟对麦积山西崖摩崖大立佛断代的启示》

  《龙门“宣武斩山”对麦积“姚兴凿山”位置的启示》

  《麦积对莫高早期洞窟断代问题的启示》

  《麦积“姚秦五龛”对云冈“昙曜五窟”的启示》

  一个考察(本书刊入)是:

  《麦积山早期大龛下层焚烧痕迹的考察》

  一个理论(本书刊入)是:

  《后秦长安佛教界亦存在“当今弘道人主即当今佛”思想》

  两个演变(本书刊入)是:

  《炳灵、麦积早期半偏袒袈裟西渐高昌》

  《黄河以东中原北方地区炳灵、麦积、云冈、龙门四石窟早期洞窟形制的自然因素》

  在系列研讨中,通过麦积山石窟中考古学地层、类型方面的主要证据,结合其他石窟中共性一致的旁证,然后在文化传播的纽带上寻找麦积山石窟的位置,我已初步认识到麦积山石窟在中国佛教石窟初创史上的重要地位。麦积山石窟现在存在着中国石窟早期的皇家石窟遗迹,并且麦积山石窟早期皇家石窟,对中国以后的皇家石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识之士多会想到,在佛教石窟中国化的道路上,麦积山石窟应占有重要的枢纽地位。这与麦积山石窟所处的陇右地区,所处的古长安关陇文化区,正是古丝绸之路上,佛教东传西渐的枢纽地区,是一致的。

  但这种思路和结论,苦于缺乏具体证据和论证。我之所收获,只不过缘于我在麦积山坐的时间长一些,多体会到了一些这方面的证据,并做了一点具体论证而已。

  至于在短时间内能对其他石窟还有所认识(如龙门奉先寺与云冈第3窟的关系,以及云冈昙曜五窟的开创因素),甚至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其他石窟以前未曾注意到的新证据(如莫高窟第272窟北魏供养人壁画),应该也是受到麦积山石窟的启发所致。

  由于受到麦积山石窟启发的吸引,我没再返身入学府深造,而是顺着麦积山石窟启发的思路信马由缰了。20 多年过去了,作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普通研究馆员,在古老的麦积山面前,我仍然是一名虔诚翻书的小学生。我想,麦积山石窟,如同封尘多年的一部古书,正等待着我们去读。我的这本小书,也算是对这本石岩上的大书的某个部分的小小的注文,这个注文首先是为我自己看的,为我继续探讨备忘所用,今后有缘还会加进新注文的,而能为其他读者提供新的思路,应该是更好的结果。

  附:

  本书某些插图采自《炳灵寺石窟》(文物出版社),《中国石窟》(日本平凡社、文物出版社),《中国美术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炳灵寺第169窟》(中国深圳海天出版社),《中国文物报》,《甘肃石窟艺术雕塑编》(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云冈石窟》(文物出版社),《龙门石窟》(文物出版社),《北凉石塔研究》(台湾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世界美术全集》(日本平凡社),《古阳洞》(科学出版社),《邓县彩色画像砖墓》(文物出版社),《礼仪中的美术》(三联书店),《六朝艺术》(文物出版社),《中国敦煌壁画全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考古(杂志)1984年第7期》,《文物(杂志)1992年第5期》,《中国绘画史》(三联书店),《庆阳北石窟》(文物出版社),《陇东石窟》(文物出版社),《北朝佛道造像碑精选》(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佛像图典》(文物出版社),《甘肃佛教石刻造像》(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秦汉文化》(学林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再现北朝壁画之巅峰》(中国文化出版社)等,对其图版原作者深表感谢。

  夏朗云

  于麦积山石窟

  2010年10月5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