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梨苑花光”的迁移

  梨花是兰州春天的一道美丽风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兰州城区没有大规模扩建时,人们在今天城区的许多地方都能够看到美丽的梨花。

  据史料记载,从明代至20世纪60年代,兰州的龙尾山麓和西南郊外,有多处规模庞大的梨园。其中最大的一个梨园西起上沟、下沟,东至颜家沟一带,是梨树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上沟、下沟(新桥小学到上沟小学一带)、酒仙殿、文昌宫、三皇殿、张仙祠、老祖殿、北斗宫等地方的梨花最为繁盛。

  早在明代,兰州人就有倾城出动观赏梨花的习俗。彭泽所填散曲《沉醉东风》对这一习俗作了生动写照,他这样写道:“杨柳塘,淡淡风,梨花院,溶溶月。赏芳辰无酒还赊,绿柳青山四面遮。”

  解放前,每年春季人们站在城墙上,举目四望就能看见许多的梨花。一团团的白色梨花,满眼如云似雪的白,宛如世外花海。梨枝疏影横斜,水流清浅,花开烂漫时,微风拂过,落英缤纷,兰州景观中的“梨苑花光”就由此而来。梨花往往开得快,没有任何的先兆,头一天还没一朵花,第二天早上就全部开放了,常在人们猝不及防时,满满一树梨花便已呈现在眼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经不起雨,一夜雨后,它们就纷纷凋落了。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兰州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昔日城墙周围的梨园、菜园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兰州观赏梨花的去处也逐渐迁移到了远郊的徐家湾、孙家湾、盐场堡、杜家台等地。几十年之后,这些地方也变成了高楼大厦。人们观看梨花只好走向更远的地方——皋兰县什川镇。

  皋兰县什川很早就种植梨树,而梨花出名则是近几年的事情。明弘治八年(1495年)人们在此筑城堡,由于正好位于上峡至河口,东山至泥湾的什字交叉处,故称什字川堡,简称什川。这里依山傍水,光热气候非常适合梨树生长。现在这个地方还有万亩梨园,园中梨树的年代非常久远,有些甚至达到了四五百年,堪称奇迹。每年4月中旬梨花盛开的季节里,皋兰县什川镇的“梨花会”,便成为人们赏花游玩的好去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