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甘肃贡院的兴衰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永久地封存在了西关十字临夏路这条老街上。

  许多人曾经到兰大二院内探访过一个大院,它的北面是一个大殿,里面住着三四户人家。两侧是走廊和厢房。院子极空旷,几株大树,长势极旺。如今这里的一切早已被拆除了。这就是甘肃贡院旧址。甘肃贡院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由陕甘总督左宗棠主持修建。至公堂的门上方悬挂着一个大匾,上面写着“至公堂”,门两侧悬左宗棠撰书楹联:“共赏万馀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上联写批阅试卷,选拔人才(紫芝、朱草),不使人才埋没。下联左宗棠回顾自己的科举道路的坎坷不平:“一攀丹桂”写他参加一次乡试中了举;“三趁黄槐”,说他会试三次都名落孙山。今天,兰大二院内至公堂大匾上左宗棠的题款依然清晰可见。

  甘肃贡院落成之前,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学子们要想参加乡试必须长途跋涉,到陕西三原陕甘学政驻地进行考试,由于交通不便,仅到达考场,就要花费三四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不仅路途花费大,而且常常被雨雪所阻,一些考生没有到达考场就已病卧途中了。一般情况抵陕考试不到3000人,而甘肃籍(包括宁夏、青海两省)学子最多不过600人。

  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后,1875年上《奏请甘肃分闱疏》后,清政府同意陕甘分试。当时,全省各界踊跃捐助很快就筹集到了51万两白银,修建起了这座贡院。

  据《甘肃新通志》记载,甘肃贡院坐东向西,占地长140丈,宽90丈,外筑高墙内建号舍等考试办公用房。此院规模宏大,建筑壮观,一次可以容纳4000名考生考试。贡院正门左右设有点名厅和搜拣厅,考生们通过点名检查之后,穿过三门和龙门,就是明远楼,楼前面是闱墙,墙上开有两个门,分别为南文场门和北文场门,进去就是号房。明远楼后面有一个水池,上面有一座桥,过桥之后就是观成堂,对读所、弥封所、誊录所等考试的主要机构就设在这里。观成堂后面是衡鉴堂,最后是至公堂。今天人们在兰大二院里面看到的至公堂是甘肃贡院仅存的建筑,明远楼后来被刘尔迁往五泉山。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科举考试的一些规程,考生将试卷答完后,先要交到受卷所,然后由专门的人誊录,再由专门的人对读看看誊录的是否正确,然后再密封起来,交由考官审阅。

  甘肃贡院落成之后,左宗棠亲自主持了第一次考试,参加人数甚多,盛况空前,这是自康熙五年陕甘分治之后,209年来在甘肃举行的第一次乡试,3000人参加了考试,当年的第一名就是素有“陇上铁汉”之称的安维峻。

  安维峻一生清廉,不阿权贵。1894年12月他上《请诛李鸿章疏》,其忧国忧民之心、激昂慷慨之情为天下关注,“陇上铁汉”即出于此。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后,昔日热闹的贡院沉寂了。从光绪六年(1880年)甘肃贡院落成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共选取了646名举人赴京会试,考中进士116名。其中著名进士除安维峻外,尚有编纂《重修皋兰县志》的张国常、求古书院山长天水刘光祖、重修五泉山的刘尔炘、兴办实业的河州邓隆等。

  从隋代实施科举制后漫长的1300多年间,甘肃出的武将多,文人少。从汉代的赵充国、李广到清代的张勇、王进宝,在历史上姓名著录的甘肃将领多达千余人,但是甘肃进士却没有多少。据《甘肃全省新通志》、《甘肃通志稿》和《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自唐代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1300年间,甘肃考中进士者总计775人。文进士中,唐18人,五代2人,宋38人,金7人,元11人,明218人,清348人。清代进士又有武进士133人;明清考中举人者总计4777人,武举人1707人。

  1914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将他在甘肃的亲信、时任甘肃总督的张广建封为“子爵”。于是,张广建打着修建甘肃机器局的旗号,为他修建了一座“子爵府”。老百姓称之为张大帅官邸。1917年,这里变成了甘肃制造局所在地,开始大规模生产各种枪弹、炸弹、炸药,同时进行军械修配。

  1946年8月1日,国立甘肃学院同西北医学院兰州部合并为“国立兰州大学”,也是以此为校址的,解放后此地就成了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5年,改名为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从甘肃贡院到机器制造局,从机器制造局再到甘肃化工机械厂,从兰州大学到兰医二院门诊,洋务运动、平定阿古柏叛军、建立新军、袁世凯复辟、雷马事件、兰州事变、日本人轰炸兰州等等的事件中,我们都能从这里看到它们的踪迹。往日人声鼎沸的甘肃贡院现在只剩下了至公堂等两座建筑了。

  §§文物珍宝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